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1课时 钠的重要化合物 焰色反应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活动与探究1
实验一:将少量过氧化钠粉末置于一团脱脂棉中,再将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小心用滴管将一滴水滴到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上,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实验二:将少量的过氧化钠置于试管中加少许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管口,然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1.金属钠在空气中放置生成白色的氧化钠,在加热条件下,金属钠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
2.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并放出热量,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还会生成氧气。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3.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过氧化钠还会生成氧气,因此可以作为呼吸面具或潜水艇的生氧剂。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活动与探究2
实验一:(1)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Na2CO3和NaHCO3,观察二者外观上的差别。(2)分别加入几滴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用手摸一下外壁,感受一下温度的变化。(3)继续加入10 mL的水用力振荡,有什么现象?向试管各加入1~2 滴酚酞溶液,有什么现象?分析上述实验现象。
实验二:分别向1 mol·L-1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21世纪教育网]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其中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在相同条件下更强一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将盐酸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中的反应方程式: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
开始滴加时没有明显现象,随着加入量的增多逐渐出现气泡。
将盐酸逐滴加入碳酸氢钠溶液中时马上就会有气泡产生,由此可用盐酸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3.碳酸钠受热不容易分解,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可以此鉴别二者。
三、焰色反应
活动与探究3
(1)将铂丝(或铁丝)用盐酸洗净后,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至没有颜色时,蘸取碳酸钠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2)再次用盐酸洗净,蘸取碳酸钾,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
1.焰色反应可以鉴别钠元素和钾元素,前者的焰色呈黄色,后者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紫色。
2.利用焰色反应还可以制造五彩缤纷的烟花。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钠的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a2O2是白色固体,和冷水作用得到O2和NaOH
B.Na2O2与水的反应中,氧化剂是Na2O2,还原剂是水
C.Na2O不稳定,能继续被O2氧化生成Na2O2
D.都能与酸反应,生成含氧酸盐,都是碱性氧化物
2.下面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热时NaHCO3比Na2CO3稳定
B.在水中NaHCO3比Na2CO3溶解性强
C.质量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HCO3放出的CO2比Na2CO3多
D.物质的量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的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3.为了确定碳酸氢钠固体中是否含有碳酸钠,下列实验操作及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观察加热时能否放出气体
B.观察加盐酸时能否放出气体
C.溶于水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D.溶于水中,滴加少量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4.物质灼烧时,火焰颜色呈紫色的一定含有( )
A.钾元素 B.钾原子
C.钾的氧化物 D.钾的化合物21世纪教育网
5.(1)分析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各元素价态的变化情况。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也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中过氧化钠的价态变化与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相似,试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有两包白色粉末,分别是K2CO3和NaHCO3,请你写出2种不同的鉴别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活动与探究1:实验一:答案:水滴落到脱脂棉上后,脱脂棉燃烧起来。原因分析:可能是由于反应放热,达到了脱脂棉的着火点,同时,过氧化钠和水可能生成了助燃的氧气。
实验二:答案:加水后试管中有气体生成,管口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外壁发热,加入酚酞溶液后变红。原因分析: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了氧气和氢氧化钠,此反应是一放热反应。
活动与探究2:实验一:答案:(1)Na2CO3和NaHCO3都是白色固体,但是前者是粉末状,后者呈细小的晶体状。(2)加入几滴水后Na2CO3固体结块变为晶体,试管外壁变热。NaHCO3溶解了一部分,感觉不到热量的变化。(3)继续加水,Na2CO3固体逐渐全部溶解,NaHCO3的固体量减少,加入酚酞溶液后二者都变红,其中Na2CO3溶液颜色较深。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Na2CO3加水先变成含结晶水的晶体,溶液的碱性比NaHCO3强。NaHCO3的水溶性、溶液的碱性都比Na2CO3的弱。
实验二:答案:碳酸钠溶液中开始滴加盐酸时没有气泡,后来才出现气泡。碳酸氢钠溶液中刚一加入盐酸就有气泡产生。分析: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分为两步: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因此向碳酸钠溶液中加盐酸,量少时没有二氧化碳生成。
活动与探究3:答案:(1)黄色;(2)紫色。[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当堂检测】
1.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Na2O和Na2O2的性质。Na2O2是淡黄色固体,A错;Na2O2与水的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错;Na2O2能与酸反应,生成盐,但是同时生成氧气,因此不是碱性氧化物。
2.C 解析:受热时Na2CO3比NaHCO3稳定,因此A错;在水中NaHCO3比Na2CO3溶解性差,因此B错;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106 g 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1 mol CO2,84 g 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1 mol CO2,因此质量相同的情况下,Na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的CO2少,C对;1 mol 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的CO2的物质的量都是1 mol,所以比值为1∶1,D错。
3.D 解析:加热有气体生成是碳酸氢钠的性质,A错;加盐酸后二者都有气体生成,B错;加入澄清石灰水二者都会出现白色沉淀生成,C错;碳酸氢钠不能与BaCl2反应,所以如果加入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碳酸钠。
4.A 解析:焰色反应鉴别的是元素。21世纪教育网
5.答案:(1)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过氧化钠的氧元素由-1价变为0价和-2价,是一个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水中的氧元素价态没有发生变化。
(2)2Na2O2+2CO2===2Na2CO3+O2
6.答案:(1)取两种少许待检粉末于试管中,分别加热,有CO2气体产生的是NaHCO3
(2)取两种粉末进行焰色反应实验,透过钴玻璃能够观察到紫色火焰的是K2CO3
或:取两种少许待检粉末于试管中,同时分别在两支试管中加入1 mL稀盐酸,放出气体速率快的是NaHCO3
解析:本题可以从鉴别阴离子和阳离子两方面入手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一、钠与水、酸、碱的反应的实质
活动与探究1
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操作 现象 原因
用镊子取一绿豆粒大小金属钠,用滤纸吸净其表面的煤油,投入到滴有几滴酚酞溶液的冷水烧杯中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钠____在水面上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钠的密度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钠______成光亮的小球 钠的熔点______
小球在水面上____________ 反应剧烈,产生的______推动小球移动
发出______的响声,最后小球消失 反应剧烈,产生气体
溶液变____色 有______物质生成
实验结论 常温下,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____和______
反应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
同学们知道钠着火时该怎样灭火吗?
钠与水、酸、碱的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氢离子的反应,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钠和水的反应实质是钠与水电离出的H+的反应,所以钠与水的反应是离子反应。
2.酸溶液中的H+主要由酸电离提供,所以钠和酸的反应可以认为钠首先与酸反应,过量的钠再与水反应,而不能认为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酸中和。
3.钠和碱反应实质是钠与水的反应。
4.它们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完全一样,钠与水、碱的反应为2Na+2H2O===2Na++2OH-+H2↑;钠与酸的反应为2Na+2H+===2Na++H2↑。
二、金属与水反应的一般规律
活动与探究2
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装置如图:
操作及现象:
用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听到轻微的噗声证明生成了__________;用火柴点燃肥皂泡,听到爆鸣声,证明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交流
在进行上述②实验操作时,从实验安全、实验效果方面考虑,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排列,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一般规律。
1.K、Ca、Na等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金属单质能与冷水剧烈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和氢气。
2.Mg能与冷水反应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镁,但反应很慢;Al能与热水或沸水缓慢反应,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铝。
3.Zn、Fe、Sn、Pb等相对不大活泼的金属单质,需要和高温水蒸气反应产生对应的氧化物和氢气。
4.Cu、Hg、Ag、Pt、Au等很不活泼的金属单质,不能和水反应。
当堂检测
1.将金属钠分别投入到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A.HCl B.H2SO4
C.H2O D.饱和NaOH溶液
2.常温下不与铁反应生成H2的是( )
A.稀盐酸 B.浓盐酸
C.浓硫酸 D.稀硫酸
3.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5 mL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到处游动
B.有气体生成
C.溶液中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D.溶液变浑浊
4.有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粉末10 g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11.2 L(标准状况)H2,则该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
A.Fe、Zn B.Al、Cu
C.Al、Mg D.Al、Fe
答案: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活动与探究1:答案:浮 比水小 熔化 较低 迅速地四处游动 气体 嘶嘶 红 碱性 H2 NaOH 2Na+2H2O===2NaOH+H2↑ 2Na+2H2O===2Na++2OH-+H2↑
思考与交流:答案:钠着火用沙土覆盖,不能使用水、泡沫灭火器等。
活动与探究2:答案:氢气 氢气 铁能与高温水蒸气反应 3Fe+4H2O(g)Fe3O4+4H2
思考与交流:答案:(1)先加热湿棉花部位,待形成水蒸气后再加热铁粉,以防止铁被氧气氧化,同时防止发生倒吸。(2)开始加热时排出的是空气,所以应加热一会儿后,再将导管插入到肥皂水中。(3)肥皂水不宜太稀,否则吹起的氢气泡太小,点燃时难以有较大的爆鸣声。(4)实验结束时,先将导气管撤出,再移去酒精灯,以防止倒吸。
【当堂检测】
1.D 解析:上述A、B、C三个选项都能放出氢气,溶液的质量差等于投入金属的质量和放出H2的质量的差值,因此溶液的质量会增加。D项中NaOH溶液是饱和溶液,投入钠后会消耗水,析出NaOH固体,溶液的质量减轻。
2.C 解析:铁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Fe+2H+===Fe2++H2↑(溶液呈浅绿色);铁常温下遇浓硫酸(或浓硝酸)被钝化——酸的强氧化性使铁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内部金属继续跟浓硫酸反应。
3.C 解析:钠与水反应,随着H2O的消耗及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有Ca(OH)2析出[因为Ca(OH)2微溶于水,且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溶液变浑浊。
4.A 解析:由题干可知,生成11.2 L(标准状况)H2需10 g混合金属。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11.2 L(标准状况)H2时,需A混合物28 g(无Zn)~32.5 g(无Fe);需B混合物9 g(无Cu)~无穷大(无Al,Cu与稀盐酸不能产生H2,把它的量看做无穷大);需C混合物9 g(无Mg)~12 g(无Al);需D混合物9 g(无Fe)~28 g(无Al)。只有A不包含10 g,即不可能为A。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一、药品钠取用的注意事项
活动与探究1
金属钠在空气中的变化:
(1)用镊子夹取存放在煤油中较大块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玻璃片上,观察钠的表面。
(2)用小刀从中间切开,观察钠的“真面目”:颜色、光泽,感受钠的硬度,并注意观察切面的颜色变化。
(3)观察完毕,将钠块全部放回原试剂瓶中。
结论:钠是______色金属,硬度____,切面的变化__________,生成了______。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药品钠取用的注意事项
1.取用钠时要用镊子,切不可用手接触。
2.待用的钠要用滤纸吸净其表面的煤油。
3.取用的钠粒一般为绿豆粒大小。
4.切下来未用的钠要及时放回盛钠的试剂瓶中。
5.吸过煤油的滤纸不要乱扔,要妥善处理。
二、钠与氧气的反应
1.钠在空气中的燃烧21世纪教育网
活动与探究2
(1)用坩埚钳夹持坩埚放在三脚架的泥三角上,用小刀切下绿豆粒大小的钠块,用滤纸吸干煤油后放入坩埚中。
(2)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3)观察现象。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钠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注意事项
1.切下的钠块要小,剩余的钠块放回原试剂瓶。
2.钠块开始燃烧时,立即撤掉酒精灯。
2.钠露置于空气中的变化和反应
活动与探究3
切开的金属钠放置于空气中,切口开始呈银白色(钠的真面目)→变暗(生成Na2O)→变白色固体(生成NaOH)→成液(NaOH潮解)→结块(吸收CO2生成Na2CO3·10H2O)→最后成粉末(风化)。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变化写出每一步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Na2O与H2O结合的能力比跟CO2反应的能力强,所以Na2O+CO2===Na2CO3不符合事实。
三、铝与氧气的反应
活动与探究4
铝抗腐蚀能力强的原因是什么?21世纪教育网
只有致密的氧化膜具有保护作用;疏松的氧化膜不具有保护作用,比如Fe的氧化膜。
当堂检测
1.金属钠常常保存在( )
A.水中
B.煤油中
C.石蜡油中
D.棕色瓶内
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
B.钠受热后能够燃烧
C.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能自燃
D.钠在氧气中燃烧更为剧烈
3.一小块金属钠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可能有下列现象,这些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21世纪教育网
①变成白色粉末 ②变暗 ③变成白色固体 ④变成液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4.2.3 g钠在干燥的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可得3.5 g固体,据此可判断其产物( )
A.只有Na2O2
B.只有Na2O
C.Na2O和Na2O2的混合物
D.无法判断21世纪教育网
5.镁、铝在空气中稳定存在的原因是( )
A.性质不活泼,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B.镁、铝与氧气的反应速率极慢
C.经过了特殊工艺处理
D.与氧气反应形成了氧化物保护膜
6.在实验室里,有一瓶浸在煤油里的钠块,要取用一小块金属钠进行实验,应该采用怎样的操作方法呢?
答案: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活动与探究1:答案:银白 小 迅速变暗 Na2O
4Na+O2===2Na2O
活动与探究2:答案:钠先熔化成小球,然后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过氧化钠 2Na+O2Na2O221世纪教育网
活动与探究3:答案:4Na+O2===2Na2O Na2O+H2O===2NaOH
2NaOH+CO2+9H2O===Na2CO3·10H2O
Na2CO3·10H2O===Na2CO3+10H2O
活动与探究4:答案:铝化学性质活泼,易被氧化。铝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是因为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当堂检测】
1.BC 解析: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隔绝空气,隔绝水。
2.C 解析:钠常温下易被氧化,受热可燃烧,但不能自燃,在氧气中钠反应会更剧烈。
3.B 解析:金属钠在空气中发生的变化:
NaNa2ONaOHNa2CO3·10H2ONa2CO3,相应反应现象为:银白色变暗,后变成白色固体(NaOH),白色固体潮解,变成液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形成白色晶体(Na2CO3·10H2O),最后白色晶体风化成白色粉末(Na2CO3)。
4.C 解析:金属钠和氧气反应可生成Na2O或Na2O2,此题用“极限法”:若2.3 g钠全部反应生成Na2O,由反应4Na+O2===2Na2O可得生成Na2O的质量为3.1 g;若2.3 g钠全部反应生成Na2O2,由反应2Na+O2Na2O2可得生成Na2O2的质量为3.9 g;现产物为3.5 g,介于3.1 g和3.5 g之间,故为Na2O和Na2O2的混合物。
5.D 解析:镁和铝一样,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使镁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但打磨后的镁能被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
6.答案:用镊子取出钠块,用滤纸擦净表面上的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去表面的氧化层,再切下一小块,余下的钠全部放回原试剂瓶。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3课时 铝与氢氧化钠水溶液的反应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一、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活动与探究1[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取2支小试管分别加入5 mL盐酸和5 mL NaOH溶液,再分别放入一小段铝片,观察到什么现象。
(2)将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两支试管口,观察到什么现象。
(3)在上述实验中,铝片放入盐酸和NaOH溶液中,为什么不立即产生气泡?
(4)由上述实验还能得出哪种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
1.铝不仅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也能与NaOH等强碱溶液反应放出H2。常利用铝的这一特性来判断铝的存在。
2.铝与盐酸的反应原理为2Al+6H+===2Al3++3H2↑,这是活泼金属的通性之一。
3.铝与NaOH的反应原理为2Al+2OH-+2H2O===2AlO+3H2↑。
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活动与探究2
将等质量的钠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H2SO4、H3PO4溶液中,钠完全溶解后生成H2的质量之比是多少?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应用的计算步骤
1.设:设所求物质的物质的量为n。
2.写: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标:在化学方程式有关物质下面标出其化学计量数,再代入已知量和未知量。
4.列:列出计算式。
5.算:计算答案。
6.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当堂检测
1.相同质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相同条件下)( )
A.1∶1 B.2∶3
C.3∶2 D.1∶2
2.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溶液是( )
A.盐酸 B.硫酸
C.氯化钠溶液 D.氢氧化钾溶液
3.下列关于金属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铝在常温下不能与氧气反应
B.铝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是氧化剂
C.铝与盐酸或强碱溶液反应都能放出氢气
D.氧化铝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碱反应21世纪教育网
4.将钠、镁、铝各0.3 mol分别放入100 mL 1 mol·L-1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
A.1∶2∶3 B.6∶3∶2
C.3∶1∶1 D.1∶1∶1
5.测定一定质量的铝锌合金与强酸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可以求得合金中铝和锌的质量分数。现有下列实验用品:800 mL烧杯、100 mL量筒、短颈漏斗、铜网、铝锌合金样品、浓盐酸(密度1.19 g·L-1)、水。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设合金样品完全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不超过100 mL)21世纪教育网
补充下列实验步骤,直到反应开始进行(铁架台和铁夹的安装可省略):21世纪教育网
①将称量后的合金样品用铜网小心包裹好,放在800 mL烧杯底部,把短颈漏斗倒扣在样品上面;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活动与探究1:答案:(1)起始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儿后铝片上逐渐有大量气泡产生;
(2)听到爆鸣声;
(3)起始铝未参加反应,反应的是铝片表面的一层氧化膜;
(4)氧化铝。
活动与探究2:答案:本题中所给的三种酸的多少与结果无关,因为钠的质量相等,且钠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所以生成H2的质量之比为1∶1∶1。
【当堂检测】
1.A 解析:由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都有如下关系2Al~3H2,所以质量相同的铝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是等量的。因此选A。
2.D 解析:除杂的基本原则:能把杂质除去,同时不能把所需物质除去,因此要考虑杂质与所需物质间性质的差别,包括物理性质(如溶解性)和化学性质(如常见金属中铝可以与强碱反应)。Mg和Al都是活泼金属,都能与酸反应,A、B不符合;氯化钠溶液与Mg和Al都不反应,不能选用,C不符合;氢氧化钾溶液只溶解Al不溶解Mg,符合要求。
3.C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掌握铝的特殊性质,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且均放出氢气。
4.C 解析:由题意知钠、镁、铝的物质的量均为0.3 mol,n(HCl)=0.1 L×1 mol·L-1=0.1 mol,经分析知,钠、镁、铝与盐酸反应金属均过量,盐酸不足。钠能与水反应产生H2,钠完全反应,所以产生H2的量以钠为准计算,根据关系式2Na~H2可算得n(H2)=0.15 mol;镁、铝与盐酸反应时,镁、铝过量不再反应,产生H2的量以盐酸为准计算,根据关系式2HCl~H2可算得n(H2)=0.05 mol。
5.答案:②烧杯中注入水,直至水面没过漏斗颈(须有水面没过漏斗颈)
③在100 mL量筒中装满水,倒置在盛水的烧杯中(量筒中不应留有气泡),使漏斗颈插入量筒中。烧杯中水面到杯口至少保留约100 mL空间
④将长颈漏斗(或答玻璃棒)插入烧杯并接近烧杯底部,通过它慢慢加入浓盐酸,至有气体产生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一、合金及其性质
活动与探究1
什么是合金?合金的性质特点如何?21世纪教育网
合金的特点
1.合金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2.合金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
3.合金一定是混合物。[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合金同样具有金属的一切共性。
5.合金中成分元素含量影响合金的性质。
二、正确选用金属材料
活动与探究2
如何正确选择装修门窗的材料?
纯金属是最简单的金属材料,但强度较低,很少作为结构材料,但也有重要的用途,如用纯金制作一些精密仪器关键部位的触点等。工业上用的大多数材料是合金,如硬铝(由铝、镁、铜、硅等组成)。
当堂检测
1.合金有许多特点,如NaK合金为液体,而Na和K的单质均为固体。据此试推测生铁、纯铁、碳三种物质熔点最低的是( )
A.纯铁 B.生铁
C.碳 D.无法确定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
B.司母戊鼎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C.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铝合金
D.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的合金是钢
3.适宜于制作不锈钢用具的钢是( )21世纪教育网
A.低碳钢 B.中碳钢
C.高碳钢 D.合金钢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合金的密度比其各成分金属小
B.合金的抗腐蚀性能都很好
C.合金的导电性能比成分金属强
D.多数合金比成分金属熔点低,硬度大21世纪教育网
5.关于合金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多数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硬度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
C.合金的物理性质一般与其各成分金属的物理性质不同
D.合金的化学性质一般与其各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不同
6.普通的铜器在时间稍久时容易出现铜绿。1760年铜铸的国宝:牛首、猴首和虎首在250多年后看上去仍然熠熠生辉。其原因最可能的是( )
A.它们的表面电镀上了一层耐磨的黄金
B.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它们表面的铜绿被酸雨溶解洗去
C.铜属于金属活动性较小的金属,因此不被氧化
D.它们是含有一定比例金、银、锡、锌的铜合金
答案: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活动与探究1:答案: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性质特点:①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金属都低;②硬度、韧性等方面却往往有其成分金属所不具有的独特的性质。如:纯铁的硬度很小而钢的硬度较大。
活动与探究2:答案:选择材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主要用途;②外观;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⑤价格;⑥加工难度;⑦日常维护;⑧对环境的影响等等。
【当堂检测】
1.B 解析: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种组分的大,熔点一般比组分中各物质的熔点都要低;生铁是铁碳合金,其熔点应比碳和铁的熔点低。
2.C 解析: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铁合金。
3.D 解析:熟悉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主要性能、主要用途,不锈钢抗腐蚀性好,是合金钢。
4.D 解析:合金的特性: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大,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各成分金属低。
5.D 解析:准确理解合金的特性。
6.D 解析:铜合金的性能优于纯铜。题中提到的是抗腐蚀性较强的铜合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2课时 铝的重要化合物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一、氧化铝
活动与探究1
将两片表面呈灰白色的铝片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酒精灯稍加热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结束后取出铝片用水清洗,观察现象并分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思考与交流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铝制品闪闪发亮,十分漂亮,但是用了一段时间后就会表面变暗,有些人喜欢用钢丝球打磨发暗的铝制品,这种做法对吗?在使用铝制品的时候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两性氧化物: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都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两性氧化物。
二、氢氧化铝
活动与探究2
(1)向盛有10 mL Al 2(SO4)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氨水。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红墨水,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将上面反应中得到的沉淀分为两份,分装在两支试管中。21世纪教育网
(2)向一支试管中滴加2 mol·L-1盐酸,边加边振荡。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2 mol·L-1氢氧化钠溶液,边加边振荡,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
对比总结上述(2)(3)两个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氢氧化铝可由铝盐和氨水反应制得: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2.氢氧化铝几乎不溶于水,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能吸附色素。
3.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既可以与酸反应生成铝盐和水,又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水。
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2H2O
氢氧化铝碱性不强,能与酸反应,因此是医用的胃酸中和剂中的一种。
4.加热时,氢氧化铝分解。
2Al(OH)3Al2O3+3H2O
当堂检测
1.Al2O3常用于制造耐火坩埚,但氧化铝坩埚不能用于熔融下列化合物中的( )
A.NaCl B.Na2SO4
C.NaOH D.KCl
2.在V L 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过滤得沉淀,然后在高温中灼烧沉淀最后得白色固体m g,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mol·L-1 B.mol·L-1
C.mol·L-1 D.mol·L-1
3.下列变化不可能通过一步实验直接完成的是( )
A.Al(OH)3―→Al2O3
B.Al2O3―→Al(OH)3
C.Al―→Al3+
D.Al3+―→Al(OH)3
4.甲、乙、丙三种物质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其中甲是不溶于水的白色粉末状物质,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1)甲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甲的一种主要用途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2)写出“乙→丙”转化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5.有200 mL氯化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其中c(Mg2+)为0.2 mol·L-1,c(Cl-)为1.3 mol·L-1。要使Mg2+全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至少需加4 mol·L-1 NaOH溶液的体积为多少?
答案: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活动与探究1:答案:两支试管中铝片都溶解并有气泡产生。反应结束后取出铝片,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该实验现象说明铝片表面的氧化铝可被酸或碱溶解。
Al2O3+6HCl===2AlCl3+3H2O;Al2O3+2NaOH===2NaAlO2+H2O。
思考与交流:答案:这种做法不对,铝制品表面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可以保护内层的铝不被氧化,用钢丝球打磨掉虽然看上去铝制品变亮了,但是过一段时间仍然会被氧化变暗。使用铝制品时要注意:氧化铝是一种两性氧化物,可以与酸或强碱反应,因此在使用时,不要用铝制品长时间盛放酸性或碱性物质。
活动与探究2:答案:(1)溶液中出现白色胶状沉淀 溶液的红色褪去
(2)沉淀消失
(3)沉淀消失
氢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是两性氢氧化物
【当堂检测】
1.C 解析: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可以与酸和强碱发生反应生成盐,所以不能用来熔融碱。
2.D 解析:依题意,最后所得固体为Al2O3,其物质的量为mol,故原V L Al2(SO4)3溶液中含SO的物质的量为(×3)mol,c(SO)=mol·L-1,所以答案选D。
3.B 解析:A氢氧化铝受热分解即得Al2O3。C铝可与酸直接反应生成铝盐。D铝盐与碱反应可得氢氧化铝。B氧化铝难溶于水、难与水发生反应;氧化铝先与酸反应生成铝盐,然后铝盐再与碱反应,可得氢氧化铝。
4.答案:(1)Al2O3 冶炼金属铝的原料或作耐火材料(坩埚等)
(2)Al3++3NH3·H2O===Al(OH)3↓+3NH
(3)2Al(OH)3Al2O3+3H2O
解析:“甲是不溶于水的白色粉末状物质,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可知甲为Al2O3,则乙为Al2(SO4)3,丙为Al(OH)3。
5.答案:欲使Mg2+全部转化成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应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使Mg2+、Al3+全部沉淀后,再使Al(OH)3恰好溶解。设c(Al3+)=x,则根据电荷守恒:3x+2c(Mg2+)=c(Cl-),即:3x+2×0.2 mol·L-1=1.3 mol·L-1,x=0.3 mol·L-1。
设NaOH溶液的体积为V mL,
则根据关系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Mg2+ ~ 2OH-
0.04 2×0.04
Al3+ ~ 4OH-
0.06 4×0.06
得2×0.04+4×0.06=4×,
即V=80。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3课时 铁的重要化合物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一、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活动与探究1
1.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讨论:
(1)铁锈的成分是什么,有什么物理性质?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什么?
(3)除了上述氧化物外,还有一种铁的氧化物FeO。试写出Fe2O3、FeO分别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1世纪教育网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FeSO4和FeCl3溶液,然后滴入NaOH溶液。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
3.(1)Fe(OH)2和Fe(OH)3是不溶性的碱,试写出它们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Fe(OH)2和Fe(OH)3能否由FeO和Fe2O3与水反应制得?
(3)Fe(OH)3受热分解可以得到相应的金属氧化物,Fe(OH)2隔绝空气加热也可以得到相应的氧化物,试写出化学方程式。
1.铁的氧化物
(1)FeO:黑色粉末,Fe呈+2价。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迅速氧化生成Fe3O4。
Fe3O4:黑色晶体,具有磁性。Fe呈+2价和+3价。
Fe2O3: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可作红色油漆和涂料。Fe呈+3价。
(2)铁的氧化物不能溶于水,可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FeO+2HCl===FeCl2+H2O
Fe2O3+6HCl===2FeCl3+3H2O
2.铁的氢氧化物
(1)制备
铁的两种氢氧化物都可以由相应的可溶性盐与碱溶液起反应制得:
Fe2++2OH-===Fe(OH)2↓(白色)
Fe3++3OH-===Fe(OH)3↓(红褐色)
(2)化学性质
Ⅰ.Fe(OH)2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由白色沉淀迅速转化成灰绿色,最后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
4Fe(OH)2+O2+2H2O===4Fe(OH)3
Ⅱ.Fe(OH) 2和Fe(OH)3都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Fe(OH)2+2HCl===FeCl2+2H2O
Fe(OH)3+3HCl===FeCl3+3H2O
Ⅲ.Fe(OH)3受热可分解生成Fe2O3:
2Fe(OH)3Fe2O3+3H2O
二、铁盐和亚铁盐
活动与探究2
(1)向两支盛有FeCl2和FeCl3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几滴KSCN溶液。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些铁粉后滴入几滴KSCN溶液。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2)中的上层清液,加入几滴氯水。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总结上述(1)(2)(3)三个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Fe3+的检验
含有Fe3+的盐溶液遇到KSCN溶液时会变成红色,可以利用这一反应来检验Fe3+的存在。
Fe3++3SCN-===Fe(SCN)3(红色)
2.Fe2+和Fe3+的转化
(1)Fe2+遇强氧化剂如:Cl2、Br2、酸性KMnO4时会被氧化生成Fe3+
2Fe2++Cl2===2Fe3++2Cl-
(2)Fe3+遇还原剂如:Fe、Cu时会被还原生成Fe2+
2Fe3++Fe===3Fe2+;2Fe3++Cu===2Fe2++Cu2+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化铁与水反应可以生成氢氧化铁
B.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铁
C.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红棕色的Fe2O3
D.Fe3O4是FeO和Fe2O3的混合物
2.除去FeSO4溶液中的Fe2(SO4)3,可选用的试剂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铜粉
C.氯化钠溶液 D.铁粉
3.Fe3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有+2价和+3价,分析Fe3O4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1世纪教育网
4.请设计实验证明Fe3O4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溶液中既含有Fe2+又含有Fe3+。
5.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2)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硫酸等试剂制备Fe(OH)2。
(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
(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向一定量的FeO、Fe、Fe3O4的混合物中加入100 mL 1 mol·L-1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标准状况下的气体224 mL,在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铁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
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
活动与探究1:1.答案:(1)Fe2O3,红棕色粉末,难溶于水。
(2)Fe3O4。
(3)Fe2O3+6H+===2Fe3++3H2O
FeO+2H+===Fe2++H2O
2.答案:Fe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然后沉淀迅速转化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出现红褐色沉淀。
实验现象说明Fe(OH)2沉淀不稳定,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生成Fe(OH)3。
化学方程式如下:
FeSO4+2NaOH===Fe(OH)2↓+Na2SO421世纪教育网
FeCl3+3NaOH===Fe(OH)3↓+3NaCl
4Fe(OH)2+O2+2H2O===4Fe(OH)3
3.答案:(1)Fe(OH)2+2HCl===FeCl2+2H2O
Fe(OH)3+3HCl===FeCl3+3H2O
(2)不能,因为FeO、Fe2O3都不能溶于水。
(3)2Fe(OH)3Fe2O3+3H2O
Fe(OH)2FeO+H2O
活动与探究2:答案:(1)Fe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FeCl3溶液中溶液变红。
(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3)溶液中变红。
结论:Fe2+和Fe3+可通过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相互转化
【当堂检测】
1.B 解析:铁的氧化物不能溶于水,A项错;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受热可以被氧化生成氧化铁,B正确;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黑色的Fe3O4,C项错;Fe3O4是复杂的纯净物,D项错。21世纪教育网
2.D 解析:只要选择适宜的还原剂将Fe3+还原成Fe2+即可,要注意的是不能用铜粉,否则会引入Cu2+杂质。
3.答案:Fe3O4可写成(FeO)x(Fe2O3)y的形式,根据化学式可推出x=1,y=1,即Fe3O4可以写成FeO·Fe2O3的形式。
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也可以直接写:
Fe3O4+8HCl===xFeCl2+yFeCl3+4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x和y的数值分别为1和2。
4.答案:取两份溶液。一份加入KSCN溶液,如变红则说明含有Fe3+;另一份加入KMnO4溶液,如果溶液的紫红色褪去则说明含有Fe2+。
5.答案:方法一:(1)煮沸
(2)避免生成的Fe(OH)2沉淀接触O2
方法二:(1)稀硫酸、铁屑
(2)NaOH溶液
(3)检验试管Ⅱ出口处排出的氢气的纯度,当排出的H2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4)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H2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且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
解析:方法一:气体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煮沸后的蒸馏水中溶解的氧气变少。而氢氧化亚铁很容易被氧化,所以滴管插入液面以下,再挤出氢氧化钠溶液。
方法二:两支试管,试管Ⅱ是开口式,无法用产生的气体将溶液压入试管Ⅰ,所以制取硫酸亚铁应在试管Ⅰ中,试管Ⅱ中盛有NaOH溶液。当铁与稀硫酸放入试管Ⅰ后,产生的氢气可以从试管Ⅰ内短管处排出,从而排净试管Ⅰ内空气。氢气经过导管通入试管Ⅱ中,排净试管Ⅱ中的空气,这时关闭止水夹,试管Ⅰ内产生的氢气无法排出,造成管内压强增大,将试管Ⅰ内的FeSO4溶液通过长导管压入试管Ⅱ内,在此过程中,液体都处于氢气环境中,从而避免了被空气中氧气的氧化,使Fe(OH)2能保存更长时间。[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答案:2.8 g
解析:根据题意可得,恰好反应后溶液中只存在FeCl2,根据元素守恒法可建立关系为n(Fe)=n(Fe2+)=n(Cl-)=n(HCl)=×0.1 L×1 mol·L-1=0.05 mol,m(Fe)=56 g·mol-1×0.05 mol=2.8 g。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