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 第一课 结绳记事到数字储存 课件(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 第一课 结绳记事到数字储存 课件(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2-09-06 18:4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张PPT)
第一课
由“结绳记事”到“数字存储”
问题:
1、日常都是怎样记事的?
2、一般通过什么途径知道世界各地发生的事?
一、信息存储方式及变化
(一)信息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事物”泛指一切可能的研究对象,包括外部世界的物质客体,也包括主观世界的精神现象;“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运动、化学运动、思维运动和社会运动;“运动方式”是指事物运动在时间上所呈现的过程和规律;“运动状态”则是事物运动在空间上所展示的形状与态势。
(二)信息存储方式演变
1、信息的载体
早在远古时期,有人用植物藤结了第一个结,后来演变成历史上最早的记数方法:结绳。
古人为了要记住一件事,就会在绳子上打结,想要记住两件事就打两个结,大事就打大的,事小就打小的。在此基础上,古人创造了象形文字,石头、甲骨来记载和传播信息,到后来的竹筒和绢绸记录信息,到公元105年蔡伦发明造纸术以后,纸张就成为人类记载和传播信息的载体,由于纸张记录信息的局限性,只能保存文字和静态图像,后来又发明了录音磁带,录像磁带和胶片来保存声音和动态图像,直到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信息的存储、加工进入崭新阶段。
二、信息存储量的比较
在汉武帝时,东方朔向皇帝上了一本奏本,用了三千多片竹简,相当于现在一本两百页左右的书,而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张普通的光盘就可以存十六万张A4纸的信息量(文字),最少可以存下八百多份东方朔的奏本的内容,而且光盘是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存储信息,在传播、复制、保存时不会损失信息,可以做到永久保存。
轻松一刻
结绳记事(打一诉讼法名词)
谜底:原始记录
课后任务:1、课本活动
2、课后练习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