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 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9-06 20:1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利用第72号元素铪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定出月球至少比地球早700万年形成。这里的“72号”和“74号”指的是两种元素的( )
A. 核内质子数目
B. 核内中子数目
C. 核外电子数目
D. 相对原子质量
2.下列不符合近代化学观点的是( )
A.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B. 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C. 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破裂
D.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会破裂
3.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列对于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查阅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 确定元素的种类
C. 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成我们希望得到的新物质
D. 利用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
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 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B.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 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D. 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5.下列符号中,书写正确且能正确表示该种元素的元素符号是(  )
A. CL(氯)       
B. MG(镁)
C. mn(锰)
D. Cu(铜)
6.日本曾向美国借了331公斤武器级钚,至今赖着不还,钚除用于核电外,还是制造核武器的主要原料,现在日本已是世界第六大钚贮存国,钚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钚是非金属元素
B. 钚是稀有气体元素
C. 钚是金属元素
D. 钚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4g
7.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不显电性,则分子也不显电性
B.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
C. 原子中的粒子都不带电
D. 原子核不显电性
8.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铱元素的核外电子数是77
B. 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2g
C. 铱元素的质子数是115
D. 铱元素不是金属元素
9.碳元素和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 质子数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C.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 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10.关于氧分子和氧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化学变化中,氧分子能再分,氧原子不能
B. 氧分子大,氧原子小
C. 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
D.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也由氧原子构成
1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序号A
B. 序号B
C. 序号C
D. 序号D
12.学习知识要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疏而不漏,学习了原子的构成知识后,请你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子、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 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不显电性
C. 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D.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可再分的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道尔顿提出的近代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有“原子之父”的美誉。在他的学说中有下述三个主要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一类原子的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化学的观点看,你认为这三点中,不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
14.掌握一定量的化学用语,是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钾原子________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___。
15.我们的生活处处存在化学,请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矿泉水中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碘、锌等,这里的“钙、碘、锌等”是指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离子”或“元素”)。
(2)水通电分解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16.用化学符号填空:
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3个氯离子______。
17.用化学符号表示:
(1)磷元素; (2)2个铝离子;
(3)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4)2个一氧化碳分子。
三、实验与探究(共2小题)
18.实验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1)A处形成白烟是因为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__________,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__________比。(填正或反)
19.实验探究
(1)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浓氨水,在盛有20mL水的B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从B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
(2)实验现象:①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烧杯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交流: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元素为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也就是说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故选A。
2.【答案】D
【解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A正确;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B正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正确;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会分解成原子,D错误。故选D。
3.【答案】C
【解析】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使用元素周期表可以查阅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确定元素的种类,以及利用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但是我们不能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成我们希望得到的新物质。故选C。
4.【答案】B
【解析】A.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而不是分子很小,错误;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C.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大小随温度而改变,而不是分子大小,错误;D.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大,故容易压缩,错误。故选B
5.【答案】D
【解析】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C表示碳元素;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如Al表示铝元素,Ca表示钙元素。符合上述要求的只有铜的元素符号的书写。故答案选D。
6.【答案】C
【解析】A由钚的汉语名称,可知其元素种类为:金属元素,故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由钚的汉语名称,可知其元素种类为:金属元素,故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钚的汉语名称,可知其元素种类为:金属元素,故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由题意可知“在元素周期表中,钚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所示”,可知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单位是1,不写出来,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
7.【答案】A
【解析】所有的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不显电性,则分子也不显电性;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都能保持相应的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则原子中的粒子都不带电的说法不正确;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则原子核带正电。所以答案应选A。
8.【答案】A
【解析】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A选项铱元素的核外电子数是77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2.0;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应为铱元素的质子数是77,中子数为115;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铱元素是金属元素;故选A。
9.【答案】A
【解析】元素为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也就是说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故碳元素和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答案应选A。
10.【答案】D
【解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不是由氧原子构成,而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故选D。
11.【答案】C
【解析】碘酒是混合物说明了碘酒由不同分子构成;端午节棕子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气体受热膨胀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碘受热升华说明碘分子的间隔增大。答案选C。
12.【答案】C
【解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非常小,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中子。故答案应选C。
13.【答案】①②③
【解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①不正确;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类原子质量不相同,所以②错;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电子在核外空间中绕核做高速运动,所以③不正确。
14.【答案】(1)2K (2)O
【解析】(1)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钾原子可表示为:2K;(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其元素符号为:O。
15.【答案】(1)元素  (2)氢元素和氧元素  
【解析】(1)矿泉水中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碘、锌等,这里的“钙、碘、锌等”是指元素。
(2)水通电分解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6.【答案】2P2O53Cl-
【解析】根据:化学式前面数字表示这种分子的个数;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某物质的分子中含该原子的个数。所以2个五氧化二磷的符号为:2P2O5;根据氯原子的电子排布特点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结合“元素符号前面数字表示这种微粒的个数;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这种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可知三个氯离子的符号为3Cl-。
17.【答案】(1)P;(2)2Al3+;(3)CH4;(4)2CO
【解析】最简单的有机物为甲烷;微粒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根据化学符号的书写规则依次为(1)P;(2)2Al3+;(3)CH4;(4)2CO
18.【答案】(1)不停地运动(2)慢 反
【解析】由于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在A处形成白烟。形成的白烟在A处,离浓盐酸较近,离浓氨水较远,这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速度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慢。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
19.【答案】(2)①液体变为红色 ;②A无明显变化,B烧杯中酚酞变红;
(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解析】浓氨水显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色,A烧杯中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能够使B烧杯中的无色酚酞变红,所以可以观察到B烧杯中酚酞变红,这一现象从而也证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目的正是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