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是一则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通过七岁的曹冲想出了比众官员更好的称象方法的故事,体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好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本课的课后习题中除了要认、要写的生字以外,还包含了课文朗读、语言表达、语句的情感体验等语文要素的训练。第一课时的教学紧紧围绕这些语文要素训练进行设计。针对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主的教学目标,将趣味识字和语言积累相结合,激发学生识字、语言积累的兴趣;将生字书写和探索规律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书写的能力。本课教学内容为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通过读一读、排一排、说一说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序表达,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多种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生字、词语,会写“称、秤”2个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三)通过朗读、探究、表达等多种形式,体会曹冲称象方法的巧妙,能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微课、板贴、信封、图画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整体感知 1.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请大家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作——(曹冲)。讲了一件他的什么事呢?——(称象) 齐读课题。 2.认读“称”字 (1)读准字音。(指导读好后鼻音) (2)结合字典:我们来看看“称”字最主要的三种解释。第一个——测量轻重,第二个——叫,叫作,第三个——名字、名号。你们觉得曹冲称象的“称”应该选第几种解释呢?(第一种) (3)对接生活:在生活中,我们还称什么东西呢? 3.初读课文,标自然段。 (1)出示学习活动一: 学习活动一: 1.自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段落序号。 (2)核对自然段标号 4.梳理主要人物 (1)提问:这篇课文出现了哪些人物?(曹操、曹冲、官员) (2)出示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一起来和他们打声招呼吧,读准平翘舌音。) (二)找出方法,聚焦官员方法 1.自然过渡: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大象,官员和曹冲各想了一个办法,他们想了什么办法呢? 2.核对两种办法 (1)出示学习活动二: 学习活动二: 1.用横线画出官员们的办法。 2.用波浪线画出曹冲的办法。 (2)汇报交流 3.聚焦“官员方法” (1)出示官员方法。 (2)出示词语:大秤、砍树、秤杆(指生读-小老师带读) (3)认读“秤”(微课教学) (三)聚焦大象的描写,感受大象之大 1.教师引导:同学们,这样一杆秤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课件出示小秤和大象的对比图) 2.提问:课文里面是怎么介绍这头大象的呢? 出示语句:大象又高又大,身子象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指生读) 3.朗读语句,具体感受大象的“大” (1)你从哪里感受到大象的大?请你圈出关键词。 (2)认读“柱”“根” (四)聚焦曹冲方法,尝试复述过程 1.借助课文,排一排图片 (1)出示学习活动三: 学习活动三 1.读一读:仔细阅读第四自然段 2.排一排:根据第四自然段的称象过程,四人小组合作把信封中打乱的图片重新排序。 (2)教师引导:先完成学习活动三的读一读和排一排 (3)请一小组派学生代表上台反馈。 (4)引导学生思考排序步骤,圈出文中顺序词。(板贴) (5)教师小结:是啊,用上这样表示顺序的词语,我们就能够把称象的办法讲清楚。 2.借助顺序词,说一说称象过程。(出示) 学习活动三 3.说一说:用上“先···接着···再···然后”,四人小组合作说一说曹冲的称象方法。 3.夸一夸,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1)曹冲的办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夸夸他吧。(学生自由表达) (2)引导关注用词的准确:曹冲可真聪明啊,你知道曹冲那时几岁吗? 出示:“曹冲才七岁。” (3)反复朗读句子感知:曹冲虽然年纪小,但是有超人的智慧。 (五)书写指导,学习小结 1.教师引导:曹冲用一艘船代替大秤,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今天我们就来学写“秤”、“称”。 (1)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不同点:右边部件不一样,一个尔字、一个平字。写“秤”,最后“平”的一竖要写长,“称”左右两边高低差不多。 2.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3.书写评价,二次练写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读了《曹冲称象》这个故事,认识了聪明的曹冲,知道了他称象的方法,都说他的办法好,又好在哪里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教材电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