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 潮》 课件(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 《观 潮》 课件(5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6 21:0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观 潮
1
你知道涨潮是什么样子的吗?你们见过钱塘江涨潮吗?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大潮是出现在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每年都吸引众多中外游客来观看。
俗语说:“八月十八潮,壮观天
下无。”每逢农历8月18日,来浙江
海宁一带观潮的人,成群结队,络绎
不绝。我国的钱塘江大潮,世界著名。
历来被誉为“天下奇观”。
钱塘潮的形成:
到过海边的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有时候海水像野马,向岸边奔来;有时候海水又像逃兵,退到离岸很远的地方。海水这种有规律的涨落,叫做潮汐。
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自读提示
咸盐
yán
屹立

顿时
dùn
鼎沸
dǐnɡ fèi
横贯
ɡuàn
山崩地裂
bēnɡ
震动
zhèn
霎时
shà
我会认
在本课读(bēnɡ),避免读成(pēnɡ),“震”“霎”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昂首
ánɡ
浩荡
hào
余数

【水天相接】
【横贯】
【天下奇观】
【横卧】
【山崩地裂】
“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广阔。
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理解词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浩浩荡荡】
【若隐若现】
【人声鼎沸】
【风号浪吼】
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猛。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
理解词语
字词练习
( )
一、多音字组词。


báo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chēng
chèn
( )
( )
称呼
对称
薄弱
薄饼

( )

( )
潮水
嘲笑

( )

堤岸
提醒

( )

( )
地震
振奋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顿时——
屹立——
( )
( )
立刻
矗立
1.写近义词。
宽阔——
平静——
( )
( )
狭窄
喧闹
2.写反义词。
人声鼎沸 ——
( )
鸦雀无声
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整体感知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一样吗?
观潮:动词,看,观看的意思。
天下奇观:名词,指潮来的景象。
中心句
总领全文,开篇点题。
潮来前
潮来时
潮退后
观潮的过程(课文的写作顺序):
时间顺序
2自然段
3.4自然段
5自然段
课文解读
3、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1.用“—”画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的句子。
2.用“~~~”画出人们的心情的句子。
3.分别用一个词语进行概括。
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
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景物描写→想象画面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
~~~~~~~~~~~~~~~~~~~~~~~~~~~~~~~~~~
这些词语写出了观潮人的数量之多,热情之高,从侧面衬托出了大潮的壮观。
潮来前
(拟人)
江面—— 平静
人们心情—— 急切
潮来前: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②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比喻 把潮来时的声音比作闷雷滚动的声音,暗示钱塘江潮的气势宏大
潮来时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沸腾
人声鼎沸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一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翻滚的白浪”比作“一堵水墙”,写出了大潮潮头之高,范围之宽;把“浪潮”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写出了潮来时奔腾的形态特点;把潮来的气势比作“山崩地裂”,写出了潮来时的气势之壮观。
潮来时:
声音:
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风平浪静——一条白线——横贯江面
——两丈多高的水墙——白色战马
景象: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
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
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
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
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
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潮头过后,余波依然漫天卷地,更能体现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潮去后
潮去后:
声音:
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余波好在漫天卷地般涌来;
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
景象:
午后一点左右,( )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惦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从远处
过了一会儿
再近些
越来越近
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
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时间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改变来描写潮水的变化。
写法特点
本文作者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描写钱塘江大潮,使整体的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记叙的是一次钱塘江观潮的盛况。作者生动描绘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主要内容
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杜甫《美陂行》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王在晋《望江台》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李廓《忆钱塘》
请大家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自己的家人。
课后作业
一、比一比,组词语。
提( ) 潮( ) 锯( ) 盼( )
堤( ) 朝( ) 据( ) 粉( )
二、词语仿写。
山崩地裂(描写声音)
风号浪吼(含有“风”)
提水
堤岸
大潮
朝阳
锯子
根据
盼望
花粉
人声鼎沸 鸦雀无声
风和日丽 谈笑风生
课堂检测
三、句子训练。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用加线黑体词造句)
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这句话把 比喻成了 。你来仿写一个和“潮水”有关的比喻句吧!
阳光洒在河面上,河面亮闪闪的,犹如长长的锦缎。
白浪
水墙
潮水好像暴怒的狂狮,汹涌地冲向岸边的礁石。










偏旁是提土旁,不要写成提手旁。
右下角有一撇,不要丢掉。





观潮
书写指导:三部分都要窄、写紧凑,中间部分整体向上倾斜、下边十字比上边稍大。

cháo
结构:左中右
组词:热潮 心潮澎湃
造句:我和爸爸一起到海边观潮。
音序:C 部首:氵
我会写
据说
书写指导:居字上边的框要扁窄,古字上横要长、竖稍向左拉、口要小些。


结构:左右
组词:据守 据为己有
造句:据说,我们语文老师教数
学也特棒。
音序:J 部首:扌
我会写
大堤
书写指导:左边是土不是扌,左上边日字窄小,下横要长,下边撇短捺要长。


结构:左右
组词:河堤 千里之堤
造句:河水快要漫过了大堤。
音序:D 部首:土
我会写
宽阔
书写指导:门字要宽大,活字要小,舌字首撇要短、平,下边横稍长。

kuò
结构:半包围
组词:广阔 高谈阔论
造句:我家门口是一条宽阔的马路。
音序:K 部首:门
我会写
笼罩
书写指导:竹旁要扁,龙字右下边是竖弯钩、弯要大、一撇与竖交叉,右上角有一点。

lǒng
结构:上下
组词:箱笼 笼络人心
造句:乌云笼罩着天空,快下雨了。
音序:L 部首:龙
我会写
盼着
书写指导:分字上边撇要低、捺要高一些、笔画不能相连,刀字折钩下边稍向左收。

pàn
结构:左右
组词:期盼 左顾右盼
造句:我每天都盼着妈妈早点回家。
音序:P 部首:目
我会写
滚动
书写指导:笔画较多要写紧凑,右边中间的公字要扁,最后两笔撇短捺要长。

gǔn
结构:左右
组词:翻滚 滚瓜烂熟
造句:操场上滚动着一只足球。
音序:G 部首:氵
我会写
顿时
书写指导:左边上横与上框要分开、位置靠上,竖提的竖要长、提要短。

dùn
结构:左右
组词:顿悟 茅塞顿开
造句:经过解释,我顿时明白了
老师的苦心。
音序:D 部首:页
我会写
逐渐
书写指导:首撇位置靠左,弯钩在撇靠上位置起笔,下边两撇,右下边的点稍大。

zhú
结构:半包围
组词:追逐 随波逐流
造句:小明的学习成绩逐渐赶了
上来。
音序:Z 部首:辶
我会写
逐渐
书写指导:三部分都要写窄、要紧凑,车字撇折的撇长折短、下横变为一提。

jiàn
结构:左中右
组词:渐渐 循序渐进
造句:通过广泛宣传,观众逐渐
多了起来。
音序:J 部首:氵
我会写
犹如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犭旁上撇与弯钩交叉、下边一撇在左边不交叉、稍长一些。

yóu
结构:左右
组词:犹豫 虽死犹生
造句:小明犹如一道闪电快速冲
过终点线。
音序:Y 部首:犭
我会写
山崩地裂
书写指导:山字要扁宽,下边两个月字并排、都要窄。

bēng
结构:上下
组词:崩溃 土崩瓦解
造句:雷电发出山崩地裂地响声。
音序:B 部首:山
我会写
震动
书写指导:雨字要扁,厂字下边两横、竖提在下横处起笔,捺上有边短撇。

zhèn
结构:上下
组词:地震 震耳欲聋
造句:爸爸把手机调到了震动状态。
音序:Z 部首:雨
我会写
余波
书写指导:人字要舒展,下边是两横、下横要长,竖钩在上横处起笔。


结构:上下
组词:剩余 高兴之余
造句:爆炸过后,巨响的余波还
在山谷回荡。
音序:Y 部首:人
我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