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江 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新
课
导
入
第12课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1.掌握“更定、毳衣”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朗读并背诵全文。
2.揣摩文中借助白描手法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3.理解文章运用白描来写景的手法,解读全文主题思想和作者的精神世界。
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
张岱( 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作者在自嘲中讽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
本文写于明朝灭亡后,大约1645年,它是张岱小品的传世之作。作者追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点,表现了深挚的隐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
写作背景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这。
撑(船)。
释
词
解
意
晚上八时左右。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拥,裹、围。毳,鸟兽的细毛。
第一人称,代词“我”。
都。
消失。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全。
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小草。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勉强。
三大杯酒。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客居此地。
船夫。
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知识梳理
更定(ɡēng) 拏(ná)
毳衣(cuì) 雾凇(sōng)
沆砀(hàngdàng) 喃喃(nán)
长堤(dī) 一芥(jiè)
重点字注音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古人斟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今义:白色
(2)是日更定矣
古义: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今义:更加;变更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这
判断动词,是
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还
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色
代指酒
见余大惊喜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非常
大
大雪三日( )
与余舟一芥( )
客此( )
名词用作动词,下大雪
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
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词
类
活
用
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
拥毳衣炉火:
雾凇沆砀:
惟长堤一痕:
词语释义
消失。
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定,完了,结束。
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气。雾凇,云雾或水汽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惟,只有。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等到。
舟子,船夫。喃喃,低声嘟哝。
更,还。痴似,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受,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特殊句式
判断句:
是金陵人(“是”表判断)
省略句:
见余,大喜曰(“见”前面省略了主语“两人”)
倒装句:
更有痴似相公者(状语后置,应为“更有似相公痴者”)
自由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了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和赏雪的具体经过。
第二部分(2):写湖心亭奇遇。
整体感知
请用自己的花概括课文中心内容。
作者到湖心亭看雪。
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地点:西湖的湖心亭。
人物:作者张岱,两“客此”的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奇遇。
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告诉了我们什么?
点明时间、地点。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从哪种感觉来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从听觉来写。写出了天气的严寒,也为下文到湖心亭看雪作铺垫,突出游兴强烈。
3.这么冷的天气,才凌晨时分,作者独自到湖心亭看雪,你能看出作者的心境吗?
孤怀雅兴,孤高自赏。
4.作者前往湖心亭看雪,意外遇到了什么? 作者看到了什么?和这些人有些什么交往?
已经有人在自己到之前到了。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5.“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是尾声,你怎样理解这个“痴”字? “喃喃”一词,你看出了什么?
舟子说作者“痴”,又说还有像作者一样“痴”的人,实际上是突出作者的“痴”。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的状态。
合作探究
作者看雪之际,巧遇游人,他的情绪有何变化?表现在文中哪些词句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文章里哪个字最能概括他们的这种情趣?
这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寄情山水,清高自赏,高雅脱俗,卓然独立的情怀 。
痴
” 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 而已”之间的矛盾
合作探究:
新的发现:
问姓名答地点是何道理 为何不及姓名
清高孤傲 渴望知音
心情孤独
都是客居他乡,勾起思乡之情
寄托自己对故国的思念
两三粒
独
船夫而已
找出文中写雪景的句子,分析其特点及作者的感情。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特点:用白描手法,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写作中是一种描写的方法,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 描
感情:作者是一个超凡脱俗、孤高自傲的文人雅士,课文表达了他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文章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
深
入
探
究
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的孤独。
这样写,既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也不是作者有意为之,应该是写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只小船是作者租用的,小船上的两三人,可能是两个舟子,他们靠出租小船为生,并无心观雪。真正想观雪的只有作者,因此作者用了一个“独”字,舟子只是陪同而已。
文章的标题是“湖心亭看雪”,人们很容易产生一种定式思维:看雪就是写雪景。但这篇文章却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来写人,写奇遇,写饮酒,抒感慨,丰富了文章内涵。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而更具有魅力。作者的文章写景,同时也写观赏景物的人以及感受,而点睛之笔,往往在此。
读完本文,你会发现文章题为“湖心亭看雪”,但文章后半部分用近一半的笔墨写人,对此,你有何看法?
本文描写了湖心亭悠远脱俗的雪景,叙述了作者在湖心亭的奇遇,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主旨归纳
比较阅读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描写手法 表达感情
《湖心亭看雪》
《江雪》
白描
烘托
清高自赏
淡淡愁绪
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结构图示
湖心亭看雪
奇景
上下一白
白描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雅趣
独——与众不同
喜——知己之乐
痴——醉情自然
拓展练习请根据文章内容、意境、情感,创作一幅对联。上联:赏雪景寄情山水 下联:品人生感悟意境上联:独驾小舟赏雪景 下联:偶逢知己饮亭中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作业:
请你尝试着用手中的笔,用“白描”手法记录身边的人和事或描绘身边的美景。
字数不得少于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