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猫》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猫》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7 11:2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16课 猫
导入
钱钟书帮猫打架,为猫写诗;季羡林的猫随他散步;宗璞看着猫冢暗自神伤;海明威的著名小说《战地钟声》就是在猫的陪伴下完成的……多少人有着爱猫情结并与猫为友。今天我们去了解著名作家郑振铎养猫时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在他养猫的过程中,领悟到哪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学习目标】
1、了解郑振铎作家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重点)
3、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重视亲情,热爱家人,正确认识人和动物的相处。(难点)
知人论世
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月报》。
自主学习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弯着身体卧着。肮脏且不光滑。
犯罪后害怕受制裁而逃走。
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悲哀痛苦。
1、默读课文,理解作品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2、家里人喜欢第一只猫,从那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课文原句回答)
3、快速阅读,划分层次,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找出每部分的起止段落,并写出段落大意。
小组讨论
1.默读课文,理解作品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性情 活泼 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地位 相伴的小侣 亲爱的伙伴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结局 死亡 丢失 死亡
2.家里的人喜欢第一只猫,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课文原句回答)
如“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作者则是 “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3.快速阅读,划分结构,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 部分,找出每部分的起止段落,并在文中写出段落大意。

第一次养猫(1-2段):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第二次养猫(3—14段):提心吊胆。
第三次养猫(15—34段):若有若无。
思维导图

第一只猫
第一只猫
第一只猫
特点
结局
很活泼 因为病死
更有趣、更活泼 因为丢失
不活泼、忧郁、懒惰 被打死
————————————————————
感谢观看
2022
第16课 猫
导入
一个爱猫的家庭最终“永不养猫”,其间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猫》,一起来探究文章,看看文章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学习目标】
1、赏析文章语言,尝试体会伏笔照应的写法。(重点)
2、抓住第三只猫,把握文章的主旨。(难点)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难点)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性情 活泼 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地位 相伴的小侣 亲爱的同伴 若有若无的动物
结局 小猫死了 亡失 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自主学习
1.本文在写法上运用了照应和伏笔,阅读课文填空。
2. 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
3.学习本文,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请分别从“我”和“第三只猫”的角度谈一谈。
小组讨论)
1.本文在写法上运用了照应和伏笔,请回答问题。
(1)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2)第二只猫的失踪 埋下伏笔。
2. 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
(1)比喻。将小猫比喻为带着泥土的白雪球,突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
(2)比喻。将猫比喻为人的伙伴,强调我们全家对这只猫的深厚感情。
(3)拟人。把用于人身上的词语用在猫身上,生动形象。
(4)比喻,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3.学习本文,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因为“我” 主观臆断鸟是它咬死的,并用木棒将它打伤,它受冤却无法辩解,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认为是自己把它害死的,这个过失永远无法补救,所以“ 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难过得多。
从这件事中,“ 我”意识到光凭个人好恶,带着私人偏见对待第三只猫是多么不公平,因而良心受到谴责,追悔莫及。作者写猫不仅仅局限于猫本身,而是借此阐发了人生哲理:做事不能凭主观臆断,否则就会犯错误。同时,揭示了关爱动物、爱护弱小、反思人类自身弱点的主题,体现了作者勇于自我反思的自省意识及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思维导图

写作手法
人生启示
细节描写
1.表现“我”严于律己的精神或者做人的道理
2.揭示生活中发生不幸的原因
————————————————————
感谢观看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