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中国的气候第4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中国的气候第4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07 06:5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4
常见的气象和地质灾害
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洪涝是我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
思考回答: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结合我国降水分布特点,解释我国洪涝灾害集中分布区的形成原因。
干旱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东部季风区发生频率高,损失也更大。
思考回答:我国干旱多发区面积最广的是哪个地区?简要说说该地区(尤其春季)容易发生干旱的原因。
寒潮是冬半年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影响: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雨雪天气。
寒潮的标准:以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为例,24小时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在5℃以下,并伴有大风。
思考回答:我国哪些地区受寒潮的影响较小?强寒潮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会有哪些影响。
由寒潮引发的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对农业、交通、电力、航海、以及人们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夏初,江淮流域常常阴雨连绵。因为这时正值梅子黄熟的季节,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
在江淮地区,梅雨如果来得过早,雨期过长,雨量过大,就会出现洪涝和低温灾害,严重影响夏、秋农业收成。
如果来得太晚,或者雨期过短,甚至“空梅”,就会出现干旱,严重影响夏种和春播作物的生长。
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气象学界规定,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平均风力大于12级为台风。
在中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6—8次,常发生在5—10月,尤以7—8月为多。
思考回答:台风主要影响我国哪些地区?台风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会造成哪些影响。
台风过境时,带来的狂风、暴雨可以引起山洪暴发,毁坏房屋,损害庄稼。
台风在海上掀起巨浪,能够颠覆船只,危及航运安全,破坏港口设施。但台风带来的雨水能够缓解部分地区旱情。
沙尘暴是指大风扬起地面的沙尘,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距离降低到1千米以下的现象。
中国北方和西北植被比较稀少,沙质土壤较多,大风天气频繁,在气候比较干旱的春季,很容易出现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使土壤变得贫瘠,农作物及各种设施遭到淹埋和损害,污染环境,对人、动植物造成危害。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河北唐山(1976年,7.6级)
四川九寨沟(2017年,7.0级)
四川汶川(2008年,8.0级)
青海玉树(2010年,7.1级)
四川雅安(2013年,7.0级)
云南耿马(1988年,7.3级)
云南澜沧(1988年,7.6级)
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在我国的主要地震
思考回答:我国台湾和西南地区分别位于哪个火山、地震带上?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这两个地区多地震的原因。
滑坡是坡地上的不稳定块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危害巨大。
泥石流是在坡度较陡的沟谷中形成的饱含石块和泥土的特殊洪流,破坏力强大。
思考回答: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主要在地势第几阶梯上?结合我国地形和降水分布特点,解释这些地区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地表物质
植被稀少,地表物质(土体、岩体)不稳定。
降水特点
降水多、持续时间长或降水集中、强度大。
人类活动
不合理开发,破坏植被、破坏地表。
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形成原因
地形地势
一般发生在地形坡度较大的山区地带。
防灾
减灾
遥感卫星技术
建设防灾工程
救灾物资储备
调动救灾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