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地球的形状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地球的大小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模型
认识地球仪及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的形状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地球的形状
我们生活的美丽星球——地球
地球的形状
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设想
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形状
人们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球体
地球的形状
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图
1519年9月,在麦哲伦的带领下,二百多名探险队员分乘五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绕过南美洲的南端进入太平洋。一路上,船员们历尽千辛万苦,于1521年3月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因为卷入当地人的纠纷而身亡。船员们决定继续西航,他们艰难地渡过印度洋,再绕过好望角,最后只剩下一艘船和十几名船员,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
圆的争论。有趣的是,当船队的勇士们回到西班牙后,在得到的许
多礼物中就有一件是地球仪。在地球仪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你
首先拥抱了我!”
地球的形状
阅读材料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麦哲伦(1480-1521)
地球的形状
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图
能回到出发地的环球航行验证了人们的推测
地球的形状
美丽的“蓝色弹珠”
地球的第一张卫星照片证明地球是球体
地球的形状
我国的气象卫星“风云四号”获取的地球影像
以“蓝色弹珠”为背景的微信启动页
以“风云四号”获取的地球影像为背景的微信启动页
地球的形状
经过漫长历程,我们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习任务单
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按时间排序,说出地球的形状。
1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顺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
逐渐认识到地球是一个_________。
①“天圆地方”的设想
②获取地球的卫星照片
③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④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
①④③②
球体
地球的大小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大小
我们常用平均半径、最大周长和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学习任务单
2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约相当于_____个400米跑道的总长。
约相当于_____个足球场(约7000平方米)的总面积。
相当于400米操场跑道的100000倍。
相当于729个7000平方米的足球场!
地球的模型
认识地球仪及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底座
地球仪的主体
支架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轴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66.5°
地轴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北极
南极
纬线
赤道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北极
经线
南极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北极
南极
地轴
赤道
纬线
经线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最长的纬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认识纬线
在地球仪上指出几条纬线。
观察纬线的形状、相互位置关系和长度。
思考纬线有多少条?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1
2
3
认识纬线
赤道
(最长的纬线)
纬线
西
东
长度递减
长度递减
认识经线
在地球仪上指出几条经线。
观察经线的形状、相互位置关系和长度。
思考经线有多少条?经线指示什么方向?
1
2
3
认识经线
经线
北极
南极
北
南
认识经线
北
南
北极
南极
认识经线
纬线和经线小结
形状
位置关系
长度
数量
指示方向
纬线
经线
纬线和经线小结
形状
位置关系
长度
数量
指示方向
纬线
经线
圆圈、两极是点
半圆
相互平行,与赤道平行
相交于南北两极
赤道最长、向两极递减
长度相等
无数条
无数条
东西
南北
地球的形状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地球的大小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模型
认识地球仪及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本节知识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