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编排特点 :
(1)更多关注了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2)加强操作,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3)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含义。
2、让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来源,熟记2~6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
各课时教学目标
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例1,练习九1-3)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能力。
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了解乘法的含义。
第2课时: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例2、例3、练习九 4—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2、进一步体会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第3课时:练习课(练习九8-1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领悟乘法的含义。
2、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的用处。
第4课时,5的乘法口诀(例1,练习十1—4)
教学目标:
⑴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⑵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⑶通过找规律,归纳口诀,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教学环节:
1、要求学生用5根小棒摆一把伞,问:摆一把伞用了几根小棒?几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
2、观察同桌同学共有几把小伞问:2把小伞是由多少根小棒摆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3、通过想象得出3×5=15,5×3=15。
如果再添一把小伞,也就是3把小伞是由多少根小棒摆出呢?请列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4、推理得出4×5=20,5×4=20,5×5=25。
讨论:刚才上面三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得出:每次都比前次多算一把小伞,乘法算式中都有因数是5,另一个1、2、3;每一次都比上一个多5根,据规律你能算出4把、5把小伞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吗?
5、根据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
1×5和5×1都等于5,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把这两个算式编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
解释口诀:一五得五,表示1乘5或5乘1等于5剩下的口诀由学生自己同桌讨论编做一做。
第5课时,练习课(练习十5—8)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相应的计算。
2、体会口诀在生活中的用处,培养学生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6课时2、3、4的口诀(练习十一1~2)
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学会1~4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
⑵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利用乘法口诀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
重难点:理解口诀的来源,掌握推导的方法。
教学环节:
1、用3根小棒摆一个汉字(可以同桌商量)。
2、你能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吗?
3、说说为什么这样列?
4、能用口诀表示吗?
5、猜猜3的口诀有几句?
6、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乘法算式。
7、分小组讨论2和4口诀。
8、编口诀时,你发现了什么?
9、探讨1的口诀。
10、巩固练习。
第7课时,乘加乘减(例5,练习十一3—6)
教学目标:
⑴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让学生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
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
⑶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第8课时,用数学(例6,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
1、能根据乘法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9课时,6的乘法口诀(练习十三1—3)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6的乘法口诀来源。
2、理解6的乘法口诀意义,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口诀计算乘法。
3、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概括能力。
重难点:熟记6的乘法口诀。
教学建议:
在学习了5、2、3、4口诀的基础上学习6的口诀,这时学生已具备推导、编写口诀的能力,因此,本节课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探讨6的乘法口诀,如第一环节编口诀计算机出示例7鱼在水中游的动画并出现 表格:教师提出要求:四人小组合作1、看图填表;2、根据表写乘法算式;3、根据算式编口诀。
得出口诀后第二环节记口诀,在记口诀时先要求学生找一找口诀有什么特点,尽量改变传统教学中集体读、背方式,应作到形式多样如:对口令、夺红旗等。
第10、11课时,练习课(练习十三4—11)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游戏,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意义巧算乘加,乘减计算题。
2、创设情境,掌握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 :
1、通过复习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含义,熟记1~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相关的计算。
2、初步地培养学生有根据思考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三、巩固拓展,发展思维
案例:
乘法的初步认识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doc
新教材忽略了对“a个b等于b个a”(如3个7等于7个3)的教学。作者认为,教材应提供直观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切身感受“a个b等于b个a”,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更好地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教材没有提供素材让学生了解一个乘法算式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即a×b可以表示a个b相加,也可以表示b个a相加。
2.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教材中的每一句乘法口诀都是由同数连加得到的。例如,“三五十五”是由3个5连加等于(5+5+5=)15得来的,“四五二十”是由4个5连加等于(5+5+5+5=)20得来的。
过山车:过山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算式中有( )个( )相加
乘法算式:
用加法算还可有什么不同的列式方法?算式中变成了几个几相加?
该列式的乘法算式又是什么?
小火车:小火车上共有几人?
加法算式: 或
算式中有( )个( )相加或( )个( )相加。
乘法算式: 或
退出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在我们教学王国里有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那就是“快乐谷”!想去看一看吗?请看大屏幕(电脑出示主题图)。请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
生:乘摩天轮的有4+4+4+4+4=20人.
生:过山车有2+2+2+2+2+2=12人
生:坐小火车有3+3+3+3=12人
师:大家的发现可真多!
“快乐谷里不仅快乐多多,而且智慧也多多!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二、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1、实践。
首先,我们来到了“快乐谷”的第一站——“拼图吧”,这里正在进行有趣的拼图游戏。谁能说说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你能像他们一样摆出你自己喜欢的图形吗?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哪位小朋友有勇气第一个告诉我们,你摆的是什么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生:……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答师板书算式)
师:大家开动脑筋不仅摆出了自己喜欢的图形,而且还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黑板上这些算式!(4+4+4+4=16 5+3=8 6+6+6+6+6+6=36 10+4=14……)
2、引导探究。
⑴分类。
⑵体验。
师:你能照样子再编几个这样的算式吗?(指着相同加数的算式)
(学生答教师板书,当学生说出6+6+6+6……,十个6时,教师其间稍作迟疑,停顿片刻:刚才那位同学说得太多了,我只记得每个加数都是6,却忘了是几个6,这怎么办?
生1:再说一遍。
生2:直接说出几个6相加。
师:看来用“几个几”说真简单!其余这些算式都是几个几呢?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同桌活动,把连加算式表述成“几个几相加”)
师:说都会说了,那你们会写吗?
(学生异口同声,情绪高涨,随后教师口述,学生试写。在写到15个2相加时,学生犯愁说:“太长”“太麻烦了”“能不能写得简单点儿?”)
师:可以呀!那我们能不能创造一种新写法,把15个2相加写简便些?
生:2+2……
生:2+2、+、+、+、+、+、
生:2+2 等等
生:2+2+2+2+2……15
生:2+2多多15
生:2+2(15个)
生:2+2+2(15个)
生1:2+15
生2:2、15
生3:2 15
师:太了不起了,大家真会创造。但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这三种写法中都写了“15”,能不能把15改成8、10或其他数?为什么?能不能把15写在其他位置?
师:除了像生2那样在2和15之间加个“点”,或者像生3那样把“2”和“15”隔开些写以外,你们还想用什么符号把“2”和“15”联系起来?
生:我喜欢★,我想加个★。(请学生上台在“2、15”、“15 2”中间加★。)
生:我想加个△。(请学生上台在“2 15”、“15 2”中间加△。)
……
师: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有意思的符号。那你们知道数学家们想到了什么符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