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素材 课件 (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素材 课件 (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7 20:1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罗马
希腊
伟大属于罗马
光荣属于希腊


1
特洛伊战争
3
伯罗奔尼撒战争
2
希波战争
4
亚历山大东征
3
布匿战争
4
罗马内战
01
特洛伊战争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
《伊利亚特》叙述特洛伊战争史中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勇将阿喀琉斯之间的争端
《奥德赛》叙述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后归国途中十年漂泊,最终回到故土与妻子团聚的故事。
前20~前18世纪
前1400
前16世纪上半
前12世纪
克里特文明
迈锡尼文明
爱琴文明
荷马时代
城邦时代
前8世纪
前6世纪
02
希波战争
1.含义:
2.时间:
5.代表:
公元前8世纪
小国寡民
雅典
斯巴达(最大)
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
3.特点:
城邦面积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斯巴达8400平方千米,只有今北京市面积的一半;雅典的面积只及北京市的1/7。普通城邦一般方圆不过数十里,居民不过万余人。
——朱龙华《世界历史》
4.居民:
公民、非公民
城邦对外独立,对内享有完全的自主权。经济上,自给自足;政治上,互不隶属,它们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晏立农、马淑芹《图说古希腊文明》
公民
非公民
城邦居民
成年
男性
外邦人奴隶
权利:参与统治、占有土地、参加活动
义务:参军打仗
没土地、没权利、没自由(外邦人有)
梭伦
前6世纪初
克利斯提尼
前6世纪末
伯里克利
前5世纪中
参政途径
事务管理
权力机关
薪资制度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日常事务,召开公民大会,主席团主席由抽签产生
公职人员几乎由全体公民抽签产生,每一个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
为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建立津贴制度
主权在民
特点:
轮番而政
奠定民主基础
确定民主
民主高峰
雅典城邦居民类型分布示意图
当时他们(希腊人)相信抽签是天意所归,赋予它以一定的神圣意义,因此也更显得公平。尽管这种看法有点可笑,它实际上却为公民提供了在古代条件下最广泛也最平等的参政机会,公民的政治素质也大为提高。
——吴于廑《世界史》
结合材料,谈谈如何看待这种民主?
阿里斯提德是泰米斯托克利的政敌。大约在三年前,即公483,在泰米斯托克利的鼓动下,阿里斯提德曾依据陶片放逐法(又称贝壳放逐法)被放逐(放逐期通常为十年)。
——希罗多德《历史》
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本邦成年男子
妇女
外邦人
外邦人
奴隶
本邦成年男子
少数民主
提高了公民参政的机会和政治素质
直接民主可能会导致暴民政治
小知识:公民大会是所有男性公民均可参加,每月三次左右,听取一切官吏的重要报告,辩论和通过各种提案。选举国家官吏,制定法律,决定战争和平等大事,公民在大会上可自由发言,议论议案,对现行政策和公职人员进行评议,采取公开举手的方法,多数票为通过,实施直接民主。
确保了公民拥有参政议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推动了雅典的强盛。开世界民主政治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
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民主政治,有其时代局限性。直接民主有可能会导致暴民政治。

相关史事
雅典的民主政治宣扬全体公民共同具有政治权利和义务,但一些野心家打着民主旗号蛊惑民众,使民主成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甚至沦为一种暴民政治。例如在一次对外战争中,由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进行煽动,雅典人竟然随意处死得胜立功的将领。

公民的孩子出生后,经体格检查合格才许收养。男孩7岁就要离开家庭,编入儿童连队,受初步的组织纪律训练;12岁以后要受严格的军事和体育训练。男子成年结婚以后,平时必须生活在军营中,参加聚餐和操练,直到60岁才可退伍。
斯巴达人轻视文化教育。青少年只要求会写命令和便条就可以了。斯巴达人要求他们的子弟语言简明,直截了当,从小养成沉默寡言的习惯。他们说话就像军事口令一样。有一次,一个国王威胁斯巴达国王,要斯巴达听从他的命令,否则把斯巴达夷为平地,斯巴达国王的回答是:“请!”这种简洁的回答后来被称做斯巴达式的回答。同样,斯巴达人轻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斯巴达城里,几乎看不到一座宏伟的建筑物和壮观的神庙,只有一个又一个的村落。斯巴达人也没有制作出精致的艺术品传到后世。
03
伯罗奔尼撒战争
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征服希腊各城邦。
同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其子亚历山大继承王位。
亚历山大曾师从亚里士多德,深受希腊文化熏陶,颇具才能又野心勃勃。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开始。
材料一 在这个国家(波斯)里面,他屠戮了无数的俘虏……他在这里发现的金钱……另外还有大量的用具和财宝,在运走的时候,共用了1万对骡子和5000只骆驼。
—— 普鲁塔克《亚历山大大帝传》
材料二 亚历山大的征服……在大城市以及在自地中海两岸的西西里和南意大利直至东方的广大地区,阿提卡希腊语已成了日常语言。除语言外,希腊的生活方式、思想、艺术和法律也广泛传播,一直到罗马时代。
——夏遇南《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东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公元前333年,伊苏斯之战,大败波斯。
公元前332年,进军埃及,成为埃及法老。
公元前331年,进军两河流域,与波斯决战。
公元前330-公元前328年,进兵中亚。
公元前327年,进兵印度,因部下厌战,
于是撤兵。
公元前326年,兵分两路,退回巴比伦城,并以该城为帝国首都。
侵略并掠夺财富,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大交汇与经济贸易往来
地位:亚历山大东征使东西方文化在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冲撞和交融。
04
布匿战争
罗马城邦
地理位置:意大利半岛中部台伯河畔
地中海中部,多山环海——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西部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性质:奴隶制城邦共和国
共和制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政体形式,它与君主制相对。
罗马共和国
元老院
执政官
公民大会
保民官
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掌握国家决策权
两个权利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
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罗马的共和制
元 老 院
权力最大
公民大会
选举执政官
执 政 官
国家决策机构,均为贵族,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有权监督执政官
负责选举公职人员和通过元老院的提案。
共和国最高行政长官,两人担任,任期一年,退职后进入元老院。
保民官
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批准选举案、决议案,制定、提交法律
元老院、公民大会、执政官三者间相互制衡,体现了罗马共和国的民主制,是古代经典的政治体系之一,对后世影响很大。
十二铜表法
时间: 公元前450年左右
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
影响: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地位: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斯巴达克起义
公元前73年,被罗马人作为角斗奴隶的斯巴达克,在罗马南部的加普亚城率七十余名角斗士起义。后起义军迅速扩大,大量收容了逃亡的奴隶、角斗士、破产农民,以及从罗马军团逃出的士兵,达1万人,多次打败了罗马军队。前71年春,起义军在南方阿普里亚与罗马军进行决战,斯巴达克壮烈牺牲,起义失败。
斯巴达克起义是古代罗马共和国时期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席卷整个意大利半岛,其人数之多,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在古代世界实属罕见。
斯巴达克起义失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罗马奴隶社会还不具备废除奴隶制的先决条件,奴隶本身也没有提出这一任务。奴隶只求自身解放。奴隶以及参加起义的罗马社会各阶层分子的社会成分和民族成分不纯,对起义失败亦有影响。
04
罗马内战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
凯撒大帝
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
罗马帝国的奠基者
公元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
公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
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遭到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
代表作品《高卢战记》、《内战记》
凯撒命人以古埃及人的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历法,称“儒略历”。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以我一生之力,征服我所见的土地,我来,我见,我征服。
盖维斯·屋大维·奥古斯都
屋大维
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元首
元首政制的创始人
统治罗马长达40年
与安东尼、雷必达结成“后三头同盟”
恺撒的甥外孙,公元前44年被恺撒指定为第一继承人并收为养子
屋大维曾先后获得执政官、保民官、大祭司长等职衔,实为罗马皇帝
向西完成对西班牙的征服,向北推进至多瑙河、莱茵河一线
开创了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为帝国初期的繁荣打下基础
罗马帝国
公元前49年
公元前31年
公元前27年
公元2世纪
凯撒控制元老院,成为终身独裁官
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最高统治权
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公元前49年
公元前31年
公元前27年
公元2世纪
公元前49年
公元前49年
公元前31年
公元前27年
公元2世纪
公元前49年
罗马帝国的衰亡
公元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一分为二,分别传给两个儿子,帝国正式分为东西两个帝国。帝国分裂之后,西罗马帝国不断遭受蛮族骚扰。
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政治、经济危机。
375年,日耳曼人开始入侵罗马帝国。
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标志西欧奴隶制社会的结束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东罗马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继续存在了约一千年。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旧名为拜占廷,故称“拜占廷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