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测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测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8 11:0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根据罗马法,罗马的婚姻早期分为“有夫权婚姻”和“无夫权婚姻”。在“有夫权婚姻”制度下,她的全部财产绝对的属于丈夫所有。“无夫权婚姻”实行“分别财产制”,妻子可拥有对其财产的管理、处分权。到查士丁尼时期,后者则成为唯一的婚姻形式。以上变化源于( )
A.婚姻扩大了罗马统治的基础 B.罗马法保障范围扩大
C.罗马女性法律地位逐渐提高 D.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2.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据此可知波斯帝国( )
A.否定国王的权力是来自于神 B.是当时世界上唯一强大的帝国
C.由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 D.国王是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3.古罗马法中的裁判官告示——《乌尔比安告示》中“关于辱骂”有如下记载:“对于任何违背善良风俗进行聚众侮辱的人或者其所为之事导致违背善良风俗的侮辱,我将授予对抗他的诉权。”这一法律记载( )
A.反映了宗教对法律的入侵 B.体现了对法律程序的注重
C.展示了对公民人格权的保护 D.渗透了社会对秩序的轻视
4.到罗马帝国初期,罗马法中的家本位逐渐松驰并趋向瓦解,家子在身份、婚姻、财产、行为等方面均获得了摆脱家父而独立的权利,历史学家梅因在考察这一家父权的历史变化之后指出:“后来在帝政时期,我们还可以发现所有这些权利的遗迹,但已经缩小在狭小的范围内。”这一变化
A.有利于将个人从传统权威中解放 B.受益于罗马帝国向外的扩张
C.反映了罗马家庭组织结构的变化 D.标志着父权社会的彻底终结
5.在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希腊—马其顿人作为统治民族,力图保持自己的希腊性,并将自己的文明强加于被统治民族之上。但面对具有数千年传统的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他们又不由自主地陷入了当地文明的氛围之中。这主要反映了( )
A.区域间文明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B.不同地区间文明的交融互鉴
C.亚历山大帝国被东方文明征服 D.古代东西方文明呈现开放性
6.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据此可知( )
①国王的权力来源于神 ②波斯帝国的制度特色
③国王依靠法典治理国家 ④波斯是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帝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公元3世纪,罗马的卡拉卡拉敕令规定帝国境内的自由男子皆为罗马公民。这使得罗马帝国境内不同民族的自由男子变为罗马人这一共同体,并且他们绝大多数都对这一新身份有着强烈的认同。这一规定( )
A.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 B.反映了帝国境内的居民自由平等
C.使罗马人获得了政治普选权 D.解决了罗马帝国境内的民族矛盾
8.赫梯帝国的统治者除了继续任用王室后代出任祭司职位外,还接纳异族的神职人员参加赫梯宗教活动,甚至将被征服者胡里人的神灵泰苏普和女神海帕特奉为主神。赫梯帝国的做法主要目的是( )
A.强化王室对政治特权的垄断 B.充分发挥宗教的基层治理功能
C.减少被征服地区民众的反抗 D.增强宗教文化认同以巩固统治
9.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传入欧洲,他们翻译并保存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深刻影响了西欧的哲学;但丁的《神曲》含有《一千零一夜》的元素。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
A.推动了世界文明交流发展 B.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枢纽
C.文化发展长期领先于世界 D.继承了西亚的政治传统
10.古代文明发展中。一些帝国的兴起促进了区域文明间的联系与交融,下面说法与如图有关的是( )
A.发动了希波战争 B.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其内海
C.创立了伊斯兰教 D.带来了“希腊化时代”
11.“一带一路”战略成为社会热点。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佛教传入中国、丝绸之路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D.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12.在处理相邻关系方面,罗马法有“相邻一方不得将污染的水排放到邻人土地中”、“要进行建筑的人应当在自己的房子与邻居的房子之间留出12步距离"等规定。《查士丁尼法学阶梯》对此归纳为:“使任何人不滥用自己的物乃系口口口口之所在。”引文中“口"应该填写的是
A.邻里和睦 B.公共利益 C.司法公正 D.平民利益
13.亚历山大东征使原本已经失去发展条件的希腊文化找到了根植于城邦外部的土壤和条件,再度辉煌起来。同时,希腊文化中心也由雅典转移到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这表明亚历山大东征( )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传播了欧洲古典文化
C.恢复了古希腊城邦制度 D.扩大了古埃及文化圈
14.罗马帝国时期,罗马人经济文化生活中的某些因素已经开始侵入日耳曼社会,部分日耳曼人也通过各种渠道进人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连同其他“蛮族”大量迁入原罗马帝国的腹地,逐渐将各自的文明和既有制度融合在一起,从而孕育出西欧封建社会。材料表明,西欧封建社会
A.继承了罗马帝国的基本制度 B.建立在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上
C.未能传承古罗马的文化基因 D.为基督教的传播提供了土壤
15.据记载,波斯一带的年轻人从小就阅读《荷马史诗》“唱颂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的悲剧诗”;梵文史诗《罗摩衍那》就深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影响,而《埃涅阿斯纪》中可以看出很深的印度文学的烙印。由此可见,
A.文化传统将影响统治策略 B.希腊文学是世界文学发展的源头
C.征服者推行文化包容政策 D.不同文明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犍陀罗艺术在印度西北部的起源、形成以及希腊神话传说在希腊化远东地区的广泛传播是巴克特里亚(亚历山大帝国分支之一)文明圈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一般认为,犍陀罗艺术的繁荣和传播是在贵霜(中亚国家)迦腻色伽时期即公元1世纪左右,但它的萌芽却是在印度-希腊人统治时期。正是他们把希腊的神话故事、神人同形同性观念和雕塑造型艺术带入印度。当释迦牟尼的崇拜者们试图用一个人物形象表现他们的佛祖时,印度-希腊人中的佛教徒以及受雇于创作佛陀形象的希腊雕塑家首先想到了他们熟悉的希腊神。相当一部分学者把希腊的阿波罗神视为佛陀的原型,认为雕塑家们由此获取了创作的灵感。这种说法应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当然,我们从早期犍陀罗艺术里那些佛教人物雕塑和建筑艺术中所感受到的希腊化因素,不仅仅有类似于阿波罗式的希腊神像,还有经过改造的斗林斯(古希腊城邦)式柱头和各种具有希腊艺术风格的装饰性纹饰。
——摘编自杨巨平《远东希腊化文明的文化遗产及其历史定上》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印度犍陀罗艺术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犍陀罗艺术传播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东征后,留下很多以“亚历山大”命名的城市,位于阿富汗的阿伊哈努姆是其中之一。城里有希腊式的体育场、宫殿和圆形刷场,还出土了希腊雕塑、钱币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手稿等文物。下图中既有西布莉(小亚细亚女神)、尼姬(希腊胜利女神),也有穿着东方服饰的人,狮子战车又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样式。
阿伊哈努姆鎏金银饰板
材料二 除古印度人的数字之外,古代各民族的数字都很繁杂,认读和运算起来不方便。公元774年,一位印度学者将早期的印度数字介绍到巴格达学术界。大数学家花拉子密写了一部书,首次向阿拉伯世界介绍了印度数字体系,并对其优越性进行了全面论证。大约是阿拉伯人频繁的商业活动特别需要这种方便的印度数字,故其很快在阿拉伯世界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并在使用中渐渐演变为比较接近于现今通行形态的古巴尔字体。又由于阿拉伯商人的到处奔走,这种数字渐渐以“阿拉伯数字”的名称传遍当时的东西方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东征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印度数字能够“传遍当时的东西方世界”的原因。
1.D2.D3.C4.A5.B6.A7.A8.D9.A10.A11.A12.B13.B14.B15.D
16.(1)特点:地域性强;糅合了古希腊文化;为宗教服务。
(2)影响:促进了佛教的进一步传播;为佛教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发展。
17.(1)意义:扩展了希腊人的视野和活动范围;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推动了希腊文化向东方传播;促进了不同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2)原因:印度数字本身更加简洁和便利;学者和数学家的介绍和推广;阿拉伯帝国商业活动的需要;阿拉伯商人的到处传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