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重音和节奏。(重点)
2.把握诗中的意象,揣摩诗人营造的氛围。(难点)
3.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重点)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热情
师: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自古以来,赞美山水、赞美花草的诗歌有很多,但赞美土地的诗词却鲜有。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大地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诗人激情澎湃的灵魂吧!
板书:
我爱这土地 艾青
二、了解作者,猜想主题
(大屏幕出示《我爱这土地》视频)
1.作者简介。
作者 艾青 生卒年 1910—1996 原名 蒋正涵 号 海澄
籍贯 浙江金华 评价 现代著名诗人
作品风格 主要反映民族和人民的苦难命运,表现对光明的热烈向往和讴歌,风格朴素雄浑
代表作品 《大堰河——我的保姆》《归来的歌》《向太阳》《北方》等
2.背景资料。
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正在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3.在诵读诗歌之前,同学们猜一猜,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猜想,并反馈。
预设:对祖国的热爱。
师小结:艾青是土地的歌者,诗歌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他对土地的热爱。“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三、抓住意象,理解诗意
1.初读诗歌,分享感受。
师: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歌,然后在小组内分享你的阅读感受。
学生自读课文。
大屏幕出示字音字形:
课后读读写写 课中重点词语
嘶哑(yǎ) 汹涌(xiōnɡ) 黎明(lí) 腐烂(fǔ) 喉咙(lónɡ) 吹刮(ɡuā) 悲愤(fèn) 激怒(jī)
反馈:很多学生感觉读不明白。
2.师:之所以有这种感受,是因为同学们不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出示:
意象 诗中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
意境 诗歌通过意象所营造出来的氛围、情境。
3.师:了解了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诗歌,看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
学生自读课文,快速寻找。
预设:
意象:“鸟”“土地”“河流”“风”“黎明”。
师: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对意象的选择都是具有深意的,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分析意象的特点及内涵呢
大屏幕出示:
一是通过意象本身的特点去分析。
二是分析诗歌中对这些意象的描绘,所选用的修饰语赋予了这些意象特殊的含义。如本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前的修饰语,体味它们带给你的阅读感受。
三是分析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意象,必须联系诗人的情感。
4.师:根据刚才的讲解,请同学们思考,诗人借助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学生从意象、修饰语、情感等角度分析,然后回答。
预设:
我从《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第一节中,找到了“鸟”“暴风雨”“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诗人把自己假设为一只喉咙已经“嘶哑”的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自然物象则是这只鸟歌唱的对象。从它们的修饰语来看,它们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这正是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祖国形象的写照。
5.师:通过这首诗的意象和意境,你能体会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吗
预设:
哀痛、仇恨、抗争、赞颂、向往、渴望、憧憬。
师:归纳起来,用四字词语表达就是“忧郁悲愤,感情深沉”。
6.请同学们将我们刚才所分析的诗歌的感情基调带入诗歌,再次诵读,体会作品的情感意蕴。
四、品读诗歌,鉴赏艺术特色
师: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意境,把握了诗歌的感情基调,让我们再次品读诗歌,鉴赏一下诗歌的艺术特色。
大屏幕出示:
1.第一节诗中,三个“这”字和一个“那”字所指代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2.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应如何理解
3.诗人将自己假设成一只鸟来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第二节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谈谈你的理解。
5.如何理解诗歌中的“土地”“河流”“风”“黎明”
预设:
1.三个“这”字和一个“那”字分别指代后半句的中心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它们与题目中的“这”字呼应,强化了“鸟”与“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关系,突出了鸟儿护卫祖国的主动性,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出血,声音嘶哑,面对千难万险,也不会停止对土地的歌唱。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生前和死后,情感更进一步,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热爱,隐含着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3.诗人将自己假设成一只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4.揭示全诗主旨。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烘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最后两句也是全诗的精华,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感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
5.“土地”象征多灾多难的祖国;“河流”象征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黎明”象征独立自由的曙光。
师小结: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诗则可看作是对主题高度凝练的概括。第二节是因果关系的一问一答,这是爱国者目睹满目疮痍的祖国,爱得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愤表情的特写。在这一节里,诗意得到了提炼和升华。
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迸发升华,诗意层层递进。
五、深情诵读,悟读诗歌
师:理解了文意,把握了情感,让我们再次深情诵读,感受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大屏幕出示: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学生对照大屏幕,深情诵读。
师小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所以读的时候,语调要低沉,语速要缓慢,将诗人那种真挚感情读出来。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诗人用精彩的语言,借助具体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祖国深沉的爱,相信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撞击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诗歌!
齐诵诗歌结束本课。
七、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课外阅读《艾青诗选》,明确艾青诗歌创作的主题、两个阶段。
3.完成第3课的训练。
【板书设计】
(
热爱祖国
至死不渝
)我爱这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