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醉翁亭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醉翁亭记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7 14:2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醉翁亭记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醉翁亭记》的创作背景、内容及影响。(重点)
2.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重点)
【教学过程】
一、联系前文,导入新课
(大屏幕播放《醉翁亭记》视频)
师: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1046)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在这次改革中,遭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1045)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板书:
醉翁亭记 欧阳修
二、回顾复习,走近作者
师:欧阳修对我们而言,并不是一位陌生的文学家,八年级上册我们学习过他的词作……
学生回答:《采桑子》。
师:我们一起背诵一下。
大屏幕出示:
                  采桑子
                   [宋]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师: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词人泛舟于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抒写了词人惬意的心情。颍州是欧阳修晚年辞官退休后定居之地。《醉翁亭记》一文写于滁州,是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等人的政治改革被贬后所作。接下来我们通过视频,进一步了解作者。(大屏幕播放欧阳修相关视频)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诵读,扫清障碍。
师:本文语言骈散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标注节奏,扫清文字障碍。(大屏幕出示字词)
2.学生听读,读准语气。(大屏幕播放音频)
师:接下来听录音范读。在听读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朗读的语气变化。
录音范读,学生听读。完成后学生反馈收获。
预设:
(1)文章语句,骈散结合,既整齐华美,又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易于熟读成诵,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
(2)“也”和“而”字贯穿全篇,却没有重复累赘之感,反而使人觉得委婉有致,摇曳多姿,韵律独特,抒情绵长,有回环咏叹之美。
(3)本文文字简练,不用难字,不用典故,不堆砌辞藻,语言生活化、口语化,显得平易流畅。
3.指导朗读,关注“也”“而”。
师:本文有21个“也”字作结的句子,这些句子使文章读来如行云流水,成了当时文人讨论的热门话题。据说王安石这样的文章大家,也参与评论,他说“以某观之,尚欠一也字”。有人答曰:“‘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此处欠之。”我们在朗读时,一定要注意21个“也”字语气不尽相同。“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①环滁皆山也。②琅琊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物)。如:①山之僧智仙也。②太守自谓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①在乎山水之间也。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凡作为连接词语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则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
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句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
4.自由诵读,读准读好。
大屏幕出示诵读要求:
(1)细细地读,读出句式骈散结合的特点。
(2)美美地读,读出“也”“而”的深婉咏叹。
(3)慢慢地读,读出语言平实简明的风格。
5.学生朗读,其余点评。
指定一位学生朗读,集体纠正读音、语气。
预设: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表判断,语气肯定。去掉“也”,肯定的语气就减弱了)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陈述,语气较为和缓)
(3)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表判断,语气肯定,去掉“也”,语气显得平淡)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陈述,语气较为和缓,有感叹的意味)
(5)朝而往,暮而归。(“而”起调节音节的作用,轻读)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而”字调节音节,轻读,使语气更为舒缓)
(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面一个“而”起调节音节的作用,轻读;后面一个“而”有转折意味,可重读。“而”“也”增添了浓浓的抒情味)
四、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自主翻译,疏通文意。
师:参考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大意。没有课下注释的语句,凭借学过的文言知识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圈画出来,待全班集体讨论时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
2.小组合作,释疑解难。
个人在小组内提交不理解的字词句,在小组内讨论,形成共识。
3.课堂答疑,分享成果。
小组提交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他组答疑解惑,最后老师明确答案,并要求学生记笔记。(大屏幕出示文白互译)
预设:
(1)词类活用。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②名之者谁(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③乐其乐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④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2)一词多义。
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面的“乐”是“以……为乐”的意思,后面的“乐”是“快乐”的意思)




(3)特殊句式。
倒装句: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歌于途”“休于树”应为“于途歌”“于树休”,状语后置)
②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者”应为“以文述者”,状语后置)
判断句:
①环滁皆山也(“……也”表判断)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者,……也”表判断)
4.当堂测试,检验成果。
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学生翻译,查漏补缺。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6)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7)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五、整合阅读,熟读课文
1.各小组根据译文,初步概括各段落的内容。
预设:
第1段:介绍醉翁亭周边的环境及名字的由来。
第2段:描写山中早晚和四季之景。
第3段:描写滁人游和太守宴的场景。
第4段:叙述日暮而归的情景。
2.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根据各段落的内容,梳理脉络,熟读成诵。
六、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初识醉翁亭,同学们通过诵读和翻译课文,了解了醉翁亭的来历、周边环境及作者的活动,课后同学们继续诵读课文,力争早日背诵本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赏析本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重点)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难点)
3.对比阅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怀,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重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复习导入
检查背诵情况,统计背诵人数。
二、辨读课文,醉游醉翁亭
(一)移步换景识山亭
1.把握写景顺序。
师:放声朗读文章第1段,了解作者写景的顺序。
预设:
“环滁皆山”为总起,这里仿佛是一个航拍的全景镜头,再逐层拉近,视线按照“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醉翁亭”的顺序推进,从远到近,移步换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2.助读资料。
关于“环滁皆山也”,《朱子语类》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人买到欧阳修《醉翁亭记》的手稿,开头写道“环滁四面有山……”,有数十字之多,多次修改之后,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真是修改到了极致。
3.了解醉翁亭的位置、造型。
大屏幕出示醉翁亭图片:
学生抓住醉翁亭的特点描绘。
教师点拨“翼然”“临”的含义。
(二)四季变幻赏美景
1.师:自由诵读,分析第2段的写作顺序。
预设:
第1段从空间角度写景,本段从时间角度写景。
朝暮之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游览感受: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师:老师诵读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醉翁亭周围的美景。
(三)行旅和乐滁人游
1.师:诵读第3段,分析这一段写了哪些场面,有什么特点。
预设:
(1)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络绎不绝,热闹非凡,自由自在)
(2)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就地取材,应有尽有)
(3)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轻松闲适,无拘无束)
(4)太守醉(简笔勾勒,苍颜白发,醉态酣畅)
写法:
(1)有声——歌声、呼声、应答声
(2)有态——登山态、小憩态、行走态、负重态、搀扶态
(3)有活动——垂钓的、酿酒的、挖菜的、弹奏的、投壶的、下棋的
(4)有年龄层次——年轻人、老人、孩子
场景描写,细节纷呈。
2.辨读,作者只是在写自己的宴游之乐吗
预设:这里不仅风景美,风俗更美。滁人乐游,伛偻提携,往来不绝,可见百姓富足;游人跟随太守游玩取乐,可见官民关系和谐。
(四)归途解乐明真意
师: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预设:
禽鸟乐——人之乐——太守乐
师追问:众宾客、太守为何而“乐”
预设:
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师追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从滁人游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 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预设:
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在这里,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乐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与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师小结: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三种乐,境界有别。大自然是禽鸟的乐园,人去山空后,它们在山林间唱着欢乐的歌,这是禽鸟之乐;而根据游人跟随太守游玩之乐,可知官民关系和谐。太守之乐境界最高,他既知禽鸟之乐,又乐游人之乐;既有“同醉”之乐,又有独醒之思。结尾自然点出太守的姓名,解开全篇悬念。
  三、思读课文,解读“醉”“乐”
1.师:被贬官员的内心是复杂的,抑郁愤懑之情难以排遣之时,他们也在进行自我救赎,寻找快乐。全文共用了10个“乐”字,通读全文,分析文章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寻找与“乐”有关的句子并分类。
预设:根据主体不同可分为太守之乐、游人之乐、众宾之乐、禽鸟之乐。
根据客体不同可分为山水之乐、游玩之乐、宴饮之乐、山林之乐。
教师引导:尝试着分析这几种乐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用思维导图分析关系。发现滁人因山水、游玩、宴饮而乐,禽鸟因山林而乐,太守因山水之美、滁人快乐而乐。
2.你认为作者最大的“乐”是什么“乐” 请同学们阅读欧阳修的另一篇文章《丰乐亭记》节选,用其中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太守的政治思想。
大屏幕出示: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预设:
与民同乐。
3.读出“醉”“乐”的内涵,探讨作者志趣。
预设: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文,层层展开记叙:山水之乐——四时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但本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醉”是表象,“乐”是根本。课文结尾处,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地道出全文的主旨。
4.思读,读出你心目中的欧阳修。
助读资料:
欧阳修初到夷陵,想要找《史记》或者《汉书》来看,可是搜遍了夷陵县衙和私人书橱,竟然一无所获。《史记》和《汉书》是当时最常见的历史书,夷陵之偏僻落后,由此可见。联想到开封的繁华舒适,欧阳修倍感凄凉。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则让欧阳修彻底忘掉了个人的不幸。
找不到书,欧阳修就只好拿了“陈年公案”反复阅读,但见其中冤假错案不可胜数,无中生有的,颠倒黑白的,徇私枉法的,灭亲害义的,无所不有。欧阳修惊呆了,夷陵这样一个荒凉偏远的小县尚且如此,更别说其他地方了。欧阳修放下卷宗,对天发誓:从此以后,对待任何事情都绝不敢马虎!
欧阳修晚年回顾夷陵经历时,曾说,到今天三十多年了,我遍历中央和地方,都是拿“不敢马虎”这句话来自励的。今天别人看我,都以为我是因为文章写得好才有这样的地位;我自己看我自己,想必是当时在夷陵那一句誓言的回报啊!
预设:乐观豁达,随遇而安,对贬谪遭遇处之泰然,勤勉为政,有爱民之心,有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有捉笔成文的才华。
四、联读作品,解读胸怀
1.了解贬谪文学,把握精神世界。
师:同学们,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就是贬谪文学。这些作品,都展现了作者在特定的情境中的生活状态。除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例子吗 透过这些诗文,你们能感受到他们在贬谪之后怎样的心路历程
预设:
(1)刘禹锡写《陋室铭》时也是遭到了贬谪,但是他一直很乐观,积极向上,留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名句。
(2)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他写下了《记承天寺夜游》,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慨叹。
(3)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时写下了《小石潭记》,表达了孤独苦闷之情。
2.对比阅读,体会胸怀境界。
师:被贬谪之后,由于个人的胸怀不同,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情怀也会有差别。请同学们回顾思考,完成下面的表格。
大屏幕出示:
篇目 胸襟 情怀
《岳阳楼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翁亭记》 豁达乐观 与民同乐
《小石潭记》 寄情山水,先乐后忧 短暂的自然之乐,最终孤寂悲凉
  师:欧阳修被贬,尚能与民同乐;范仲淹被贬,还忧国忧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从这些仁人志士身上我们能够汲取什么样的精神力量呢
预设:
无论处于何种人生境地,我们都不应该沉溺于个人得失,应该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尤其是当代青年,在竞争的大潮中更易受到挫折,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与气度。
五、课堂小结
欧阳修当过好几个州的长官,从来没有像样的政绩,也不求声誉,治理风格宽松简单,不扰民。曾经有人向他请教“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的秘诀,欧阳修回答说,我所说的“宽”,是不苛刻急切地去满足上司的要求;我所说的“简”,是不要什么烦琐细碎之事都管。那么,欧阳修宽简治民的效果如何呢 在任时老百姓觉得方便,离任后老百姓怀念。本文中,他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就是这种理念的最好诠释。
六、作业布置
1.课外阅读《丰乐亭记》全文,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完成第12课的训练。
【板书设计】
(
寄情山水
与民同乐
)醉翁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