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智取生辰纲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智取生辰纲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7 14:3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智取生辰纲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梳理文章层次结构,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重点、难点)
2.分析矛盾冲突,理清故事情节。(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金圣叹曾说:“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领略《水浒传》之奇之智。
板书:
智取生辰纲 施耐庵
二、助读学习,了解作者、背景等
大屏幕出示:
1.作者简介。(见课件)
2.作品链接。(播放《水浒传》视频片段)
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写成的。全书前半部分以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表现“官逼民反”的主题;后半部分写梁山好汉接受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作者对这些草莽英雄予以充分肯定和热情讴歌,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抨击。全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个故事又独立成章。
3.破题解题。
“纲”是宋代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杨志曾为皇帝运送过奇花异石,那叫“花石纲”。“生辰纲”则是编队运送的成套寿礼。大名府留守梁中书为了给岳丈、当朝太师蔡京庆贺生日,置办了价值十万贯的金银珠宝,派武艺高强的杨志押送去东京。“智取”则是从吴用等人的角度看待这件事,说明事件的结果。
  4.章回体小说。
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点。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本文是一部小说的节选,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按照小说的情节梳理文章的内容,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识记本课字词。
(2)生辰纲是谁取走的 又是从谁的手里取走的 用怎样的方式取走的
(3)小说以夺取“生辰纲”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 暗线又是什么 明、暗双线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织在一起
预设:
(1)字音字形。
课后读读写写 课中重点词语
嗔(chēn)  xiē(歇)息  干系(xì) 怨怅(chànɡ)   分xiǎo(晓) 逞能(chěnɡ) 颠倒(diāndǎo) 勾当(ɡòudànɡ) 聒噪(ɡuō) 喏喏连声(nuò)   面面厮觑(qù) 死心塌地(tā) 啰唣(luózào) 朴刀(pō) 恁地(nèn)
(2)取走生辰纲的是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他们是从杨志一行人手里取走的。方式是智取。
(3)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好汉智取生辰纲(定计——施计——劫纲)。
时间:六月初四正午。地点:黄泥冈松树林。
大屏幕出示:
双线结构是记叙类文章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指文章同时存在两条线索,分叙两件事,彼此映照、对比、交叉,以便于拓展作品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表现丰富而复杂的社会生活。
2.梳理情节,理清层次。
师:小说的情节分为哪几部分 如果按照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该如何给本文划分层次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梳理情节。
预设:
按小说故事情节发展,可将文章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1~7):故事发生——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8~9):故事发展——七雄贩枣蒙杨志。
第三部分(10~11):故事进一步发展——白胜设计诱官军。
第四部分(12):高潮——杨志无奈买白酒。
第五部分(13):结局——杨志误失生辰纲。
第六部分(14):尾声——补叙吴用好计策。
3.复述故事,熟悉情节。
师:通过古代民间艺人口讲纸传,《水浒传》逐渐传播开来。现在我们也来复述故事情节,看哪位同学讲得故事更翔实,更生动。
  注意:复述要介绍故事大略,包含主要情节,要生动有趣。
学生热情参与。
四、探究矛盾,寻找冲突
师:现实生活中,人生道路上,到处都充满了矛盾。小说表现现实与人生,所以必定会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
大屏幕出示:
文学作品中的矛盾冲突主要包括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和人的内心矛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并合作探究,找出这些矛盾冲突,并分析其作用。
预设:
小说有两组矛盾冲突:
一组是杨志与军健、虞候、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表现为押送生辰纲途中快与慢、走与停、要喝酒与不准喝酒的矛盾。在整个故事中,这是次要矛盾。
另一组是杨志押送生辰纲与晁盖等好汉智取生辰纲的矛盾。表现为在对生辰纲的态度上,杨志一方是明防,而晁盖一方是暗夺。结果由于明防的一方内部不和,给暗夺的一方以可乘之机,终致失败。
作用:矛盾冲突一方面可以突出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又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本文选自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把握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脉络,并且知道了这篇文章是按照双线结构行文的,展现了作者行文构思的巧妙匠心。
六、作业布置
课后继续阅读课文,探究“智取”之智和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
智取生辰纲
施耐庵
杨志押送——明线
生辰纲(黄泥冈)
晁盖、吴用智取——暗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智取”之智,探究生辰纲丢失的原因。(重点)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重点、难点)
3.了解古代白话文的特点,体会古今汉语的联系与发展。(重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一课时,我们大致梳理了故事情节,明确了本文行文的两条线索,一条是杨志失纲的明线,一条是晁盖、吴用等人设计取纲的暗线。那么双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双方的智斗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文学习。
  二、跳读课文,分析探究
1.“智”送生辰纲。
师:杨志是个老江湖,为了确保不失生辰纲,他采取了哪些有智慧的措施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预设:
(1)智藏行踪:为了掩人耳目,他只带了十一个厢禁军和两个虞候、一个老都管,而且扮成了客商模样,这叫“智藏行踪”。
(2)智变行辰:变更行止时间。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变更动身时间与休息时间,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在晨光或暮色中偷袭。
(3)提醒军汉:“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闲常太平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谁敢在这里停脚!”“如今须不比太平时节。”杨志一直在向众军汉强调路途的凶险,希望引起他们的警惕。
(4)查问枣贩:“你等是甚么人 ”“你等莫不是歹人 ”“你等且说那里来的人 ”面对枣贩,杨志仔细盘问。
(5)谨慎买酒:杨志千方百计阻拦众军汉买酒,唯恐酒中有蒙汗药,在仔细观察后,才允许众军汉买酒吃。
以上都表现出杨志用心、用智良苦,是一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2.“智”取生辰纲。
师:吴用等要“智”取生辰纲,那么他们是如何用“智”的呢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预设:
吴用等好汉的智谋表现在:
(1)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好在酷热的夏季,天气炎热必然导致容易口渴。文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大笔渲染天气的炎热,自然引出众军汉、虞候和老都管对杨志的不满,使双方的矛盾激化,从而为下文的“智取生辰纲”埋下伏笔。炎热的天气也渲染了众军汉急欲买酒喝的气氛,将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
(2)智用地利。其一,松树林是夏日休息的好地方,让万分疲惫的众军汉不肯再走;其二,松树林比较隐蔽,容易给人造成视觉障碍,使他们看不清松树林内的真实情况,这就为取药、下药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深入调查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做到了知己知彼。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众军汉会急于进入松树林避暑歇息。所以,他们为杨志一行人设计好了天衣无缝的“伏击圈”。
(3)智用矛盾。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的内部矛盾:杨志一路上“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这无疑使杨志和众军汉的矛盾激化。而两个虞候“口里不道,肚中寻思:‘这厮不直得便骂人。’”老都管也“心内自恼他”,这也就激化了杨志和老都管、虞候的矛盾。显然,这时的杨志早已是孤家寡人,任凭鞭打喊骂,也无法控制局面。晁盖等人正是利用这可乘之机,一举夺取生辰纲。
(4)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酒”。在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一行人喝的却是被混进蒙汗药的酒,刘唐、吴用与白胜的表演可谓天衣无缝,可见吴用的计谋之高明。最终,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走,却是动弹不得。
3.探究杨志失败的原因。
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探究。
预设:
客观原因:梁中书的生辰纲本质上就是搜刮的民脂民膏,乃不义之财。通过去年的生辰纲被劫走,始终查无下落,可知生辰纲被人盯上实属正常。另外,根据晁盖、吴用智取的经过,可以看出他们准备得很充分,团队的协作也很好。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杨志失败的结局。
主观原因:杨志尽管精明、谨慎、武艺高强,但至少有以下几点失误:一是过于相信依靠自己的武功即可打遍天下,没有亲自挑选精兵强将。二是急功近利,粗暴蛮横,不善沟通,不听取意见。三是不讲策略,不善于团结,不善于借力于队伍中的关键人物都管和虞候。四是不坚持行事原则,盲目从众。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等人的“智”下,有诸多主客观因素。
4.小说中以“智”对“智”,主写明线,略写暗线,有什么作用
预设:
以杨志之精明突出吴用等人的智慧,使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可读性强。
三、赏析人物形象,明确刻画方法
1.杨志形象。
师:杨志是课文中着墨最多的人物,一路上,他处处小心,时时留意,最终还是中了吴用等人的计,失了生辰纲。一个人事业的成败与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请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杨志言行的句子,然后分析人物形象。
预设:
(1)从接受任务后,为了预防“强人”,让众军汉伪装成客商,根据不同地形改变行路时间,不允许军汉在黄泥冈歇息等内容可以看出,杨志是一个相当精明、老练、谨慎的人。
(2)从杨志对军汉“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与虞候和老都管产生矛盾冲突等内容可以看出,杨志又是一个蛮横粗暴、急功近利、不善于团结他人的人。
小结:杨志的性格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精明能干、细心谨慎,知道社会环境的险恶,知道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行路时间;另一方面,他又急功近利、粗暴蛮横,不知道关心下属,不知道分担责任,不知道利用人心,这是他性格中的最大缺点。正是因为这一致命缺点,他只能从失败走向失败,哪怕他有“博个封妻荫子”的愿望,结果也只会事与愿违。
2.写杨志处处小心,除了突出杨志的性格特征外,对刻画其他人物形象与展开故事情节有什么帮助
预设:
①反衬出老都管、虞候与众军健的无知与草率;②突出吴用的“计”高一筹;③为后文局势逆转埋下伏笔,使情节更富趣味性。
  3.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上,你发现古典白话小说和现代小说的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探究。
预设:
古典白话小说 现代小说
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展现人物性格,把人物放在故事情节中刻画。 注重心理描写,人物和故事情节并重。
四、把握环境描写,体会语言特点
1.自然环境描写。
师:请从文中找出描写天气的有关语句,说说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预设:
①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
②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时那热不可当。
③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作用:
①烘托气氛,埋下伏笔。形象地写出天气的酷热,为下文写众人与杨志的矛盾及众军士欲买酒解渴的情节埋下伏笔。
②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杨志选择在最热的时候赶路,表现了他的精明。
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天热成为矛盾发生、发展、激化直到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
2.社会环境描写(“白胜的唱词”)。
师:分析“白胜唱词”的作用。
大屏幕出示: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
学生阅读探究。
预设: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隐含的意思是“天太热了,你们歇久一点吧!”
“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隐含的意思是“天太热了,公子王孙可以把扇摇,军爷们,你们该怎么办呢 喝一杯我的好酒吧!”
作用:前两句突出天气之热,引诱杨志等人买酒喝;后两句交代社会环境,暗示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
3.古典白话小说的语言特点。
师:这篇课文用的是元明期间的白话,还夹杂着当时的一些方言,其中有的词语,字面上跟现代汉语完全一样,但意思不同,试从课文中找几个这类词语,比较它们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预设:
(1)如今正是尴尬去处。尴尬——古:容易出麻烦。今:难堪。
(2)都叹气吹嘘。吹嘘——古:急促喘气。今:夸张地宣扬或编造优点、长处。
(3)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强人——古:强盗。今:能独当一面,坚韧不拔,有所作为的人。去处——古:地方。今:去的地方,也有地方的意思。
(4)你这村人理会的甚么!理会——古:明白,懂得。今:理睬。
小结: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明白语言是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阅读古典白话小说时,要注意词义的古今差异,有些词语不能以今义去理解,而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场英雄与英雄的斗争,智慧与智慧的较量,最终,晁盖、吴用等好汉更胜一筹。小说通过描写他们劫取不义之财的行动,充分表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力量。这与强盗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的行为是有本质区别的。课后请同学们继续阅读《水浒传》,了解更多的知识。
六、作业布置
完成第22课的训练。
【板书设计】
            智取生辰纲
             施耐庵
(
蛮横粗暴
不讲究团结
)
(
足智多谋
精诚团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