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写作 学习改写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写作 学习改写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7 14:4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写作 学习改写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改写的常见形式及基本特点。(重点)
2.引导学生依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改写,把握改写的基本方法。(难点)
3.引导学生明确改写前后文章的内容、主题一致等基本原则。(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诗歌简约不简单,散文形散神不散,小说情节曲折有意蕴,戏剧生动有现场感。换一种写法,多一种表达,今天让我们开启改写之路。
板书:
学习改写
二、自学探究,生成新知
1.明确概念。
改写,就是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语体和叙述角度等,进行“再创作”,以服务于特定的需要。
2.改写方法。
方法 阐释
改变文体 在不改变原作的思想内容的基本上,改变文章的体裁。比如把诗歌改写成散文,把小说改写成剧本等。
改变语体 比如把文言文改写成现代白话文,把书面语改成口语。
改变叙述角度 比如将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或将顺叙改为倒叙、插叙。
  3.改写原则。
(1)改写要有章可依。这里的“章”是指命题者提出的改写要求。写之前应先明确要求,再按要求改写,切不可过分地自我发挥。
(2)改写要忠实于原著。原著的主要内容、主题等是改写构思的底本。改写时,原著的主题思想不能改变,主要人物形象不能改变。因此要深入领会原作,把握其基本内容、思想内涵和情感倾向等。再在此基础上认真构思,根据改写的目的,确定内容增删和结构安排。
(3)改写时,中心要与原著保持一致。改写的时候,可以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围绕原文的中心有意识地增加必要的情节、细节和语句。对于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语言等,都可以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增加文章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但要注意不能改变原文的主题或思想倾向,也不能“喧宾夺主”,为了追求联想和想象而“画蛇添足”,偏离中心。
(4)改写时,要注意行文的协调,注意避免人称不统一和情节上的混乱。比如,改后的文章是用第三人称写的,就要避免混入第一人称的叙述;如果改变了原作的记事顺序,就要精心安排叙事结构,还要有适当的过渡。
三、写作训练
训练一:改写古代寓言。
选取一则古代寓言,用现代汉语改写成一篇小故事。300字左右。
提示:
1.细心体会原作,不要改变主要内容和寓意。
2.不要逐字逐句翻译,可适当发挥想象,增添必要的细节。
3.将原文附在改写的文章后面。
训练二:改写小说。
从学过的小说中选择一篇,改变原来的叙事视角,换成另一个人物的口吻来讲述这个故事。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可以改写小说的片段,也可以改写全篇。
2.叙事要清晰,注意人称和语言风格的统一。
3.改写后在小组内交流,看看谁的改写既忠实于原作,又新颖有趣。
训练三:改写课本剧。
本单元的课文,情节富于戏剧色彩,人物形象也很鲜明。从中选择一篇改写成课本剧。
提示:
1.与小说相比,剧本中的时间、人物、情节、场景应该更加集中,以适应演出的需要。
2.呈现方式要适当改变,比如原文的心理描写可改为自白或旁白,环境描写可改为舞台说明,用语言推动情节的发展,要突出戏剧冲突,等等。
3.剧本写好后,在班上交流评比,选出最好的一篇。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同学排演。
【佳作展示】
训练一
《夸父逐日》改写
北方天气寒冷,冬季漫长,夏季虽暖但却很短,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还没将山头的积雪融化,就又匆匆从西边落下去了。夸父族的人想,要是能把太阳追回来,让它永远高悬在空中,不断地给大地光和热,那该多好啊!于是他们从本族中推选出一名英雄去追赶太阳,他的名字就叫“夸父”。
夸父被推选出来,心中十分高兴,他为了不辜负全族人的希望,决定跟太阳赛跑,把它追回来,让寒冷的北方和江南一样温暖。于是他跨出大步,风驰电掣般朝西方追去,转眼就是几千几万里。他追了九天九夜,一直追到禺谷,也就是太阳落山的地方。那一轮又红又大的太阳就在不远处的天上,夸父激动地想立刻伸出自己的一双巨臂,把太阳捉住,带回去。可是太阳晒得他口渴难忍,他便俯下身去喝那黄河、渭河里的水。两条河的水顷刻间就被喝干了,但他还是觉得很渴,就又向北方跑去,去喝大泽里的水。可是,他还没到达目的地,就在中途渴死了。
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就是“夸父山”。他死时扔下的手杖,也变成了一片桃林。桃林所处之地地势险要,后人把这里叫作“桃林寨”。
夸父死了,他并没有捉住太阳,可是天帝被他坚强勇敢、不畏牺牲的精神感动了,惩罚了太阳。从此,夸父的部落风调雨顺,万物兴盛,他的后代在那里生活得非常幸福。
点评:小作者改写此文时发挥了联想和想象,补充了若干细节,丰富了故事内容。小作者文采飞扬,笔下生花,把夸父的形象刻画得有血有肉。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训练二
初识刘亲家
——改写《刘姥姥进大观园》
我是贾家的老太太,应着辈分,贾府上下都叫我一声“老祖宗”。这些日子,府上来了一位姓刘的亲家。
我们领着刘亲家在屋子中转悠,看到屋中摆设,她一脸的羡慕和惊讶,感叹屋子的规整华丽,舍不得离开。凤丫头笑着说:“还有好的呢,我都带你去瞧瞧。”
出了潇湘馆,远远望见一群人撑起了船,我便起了心思要去坐船。婆子们备了早饭,我便叫她们在探春处摆饭,我们也坐了船,大家直奔秋爽斋。桌案在晓翠堂调开了,只等我来。大家各自坐下,喝了茶,我叫刘亲家挨着我坐,后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几个一桌吃饭。
那刘亲家坐下了,却怎么也拿不起筷子,她吃惊地看着面前那双象牙镶金的筷子,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哪里拿得动他 ”这话逗得众人笑起来,凤丫头又给了她一碗鸽子蛋,我说了声“请”。哪知她紧接着就站了起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罢,自己又鼓着腮帮子,双目直视,许久一言不发。我先是一怔,随即便听到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宝玉滚到我怀里,我也忍不住了,笑着直搂着叫他“心肝”。
我算是明白了,这是凤丫头和鸳鸯逗她呢!凤丫头和鸳鸯还不罢休,只管让刘亲家吃,她拿起筷子,感叹着鸡俊,下的蛋也小巧。刘亲家仍夸着,凤丫头又添油加醋地说着“鸡蛋”贵,老人家便迫不及待地要伸筷子尝鲜了,可这小鸽子蛋又如何夹得起来 她好不容易夹到了,却又掉了。她止不住地叹息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
大家看着笑话,早已无心吃饭,我说给刘亲家换双筷子,却又换上一双镶银的,凤丫头开玩笑说银的筷子下去,也好看看这菜里是否有毒。刘亲家听了边摇头边说:“这菜要是有毒,那俺们乡下的菜都是砒霜。哪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
笑着,说着,总算开始吃起来了,我见她吃得又香又甜,又记起她说的话,想来她家的日子并不好过,于是特意把自己的也端过去给她,还叫老嬷嬷将各样的菜给板儿夹在碗上。
一顿饭就在嬉笑间吃完了,我与众人去探春屋里说闲话。今天很有趣,园子里热热闹闹的,孩子们开心着呢!
点评:本文选择以大观园中贾母的视角展现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闹剧。文中的称呼、心理都符合人物的定位,人物的形象特点也基本符合原著。本文改变了叙述角度,添加了贾母的心理描写,融入了作者的理解和感受,是一篇成功的改写文章。
训练三(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