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6 我的叔叔于勒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6 我的叔叔于勒同步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7 15:1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小说三要素。
2.赏读课文,探究作品艺术之美。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点拨引领、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短篇小说,语言质朴平实,除个别语句外,理解上没有难度,再加上对《故乡》一文的指导学习,学生对小说阅读有了一定的经验,因而可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本文艺术手法多样,通过讲解,引领学生发现作品中艺术手法的美点,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提升阅读素养。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大屏幕出示:
无翼而飞,无足而走,无德而尊,无势而热。
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
  (打一物)
学生猜谜语。
预设:
这则谜语的谜底是“钱”。这段文字出自我国西晋文学家鲁褒所写的讥讽金钱崇拜的文章——《钱神论》。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学习课文《我的叔叔于勒》,重点探究一下文中“钱”这尊神是如何兴风作浪的。
二、整体感知,探究情节之美
1.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小说,说说作者在情节安排上的匠心,完成下面的表格。
美点发现 匠心所在
设置悬念 开篇写菲利普盼于勒,设置悬念,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盼望于勒归来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反馈。
教师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用大屏幕出示:
美点发现 匠心所在
设置悬念 开篇写菲利普盼于勒,设置悬念,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盼望于勒归来
线索贯穿 文章所有的情节都是围绕“于勒”展开,于勒是文章的线索人物。
对比 文中多次运用对比,展现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前后的态度变化,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主题。
插叙 补充交代于勒去美洲前后的情况;揭开悬念,揭示全家急切盼望于勒归来的原因。
侧面描写 文章的标题为《我的叔叔于勒》,但文中对于勒的直接描写却很少,主要通过“我”的见闻来写,属于侧面描写。
  2.师:同学们发现的美点很多,现在,让我们用“故事里如果没有……,就会……”的句式,来谈谈这些美点的作用。
学生自由发言,最后教师小结:
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正是因为作者在故事情节上花费了心思,运用了技法,所以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才能被作者写得波澜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这就是艺术构思的重要性。请同学们在写作时加以借鉴和运用。
三、揣摩品味,探究形象之美
1.师: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写了哪些人,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都运用了哪些手法。
学生跳读课文,圈画相关句子,探究形象并反馈。
大屏幕出示:
人物 形象 手法
菲利普夫妇 冷酷无情、爱慕虚荣、唯利是图 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于勒 时运不济、穷困潦倒、知恩图报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我(若瑟夫) 天真、单纯、善良 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2.分角色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第25~38段,体会菲利普夫妇认钱不认人的心理,感受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之美。
预设:
菲利普: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不安地读
克拉丽丝:哪个于勒 ——体现莫名其妙之感
菲利普: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结结巴巴地读,体现人物内心的慌乱
克拉丽丝: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吞吞吐吐地读,体现人物的担心
……
师小结:文章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丰富而生动的描写,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菲利普夫妇,尤其是在船上遇到于勒这一段,很有镜头感。阅读这些描述时,一定要认真体会人物心理,然后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
四、鉴赏语言,品析表达之美
师:平实朴素、耐人寻味是本文语言的特点。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认为“美”的地方,并说明美的理由。
提示:可以从用词、情感、修辞、描写等角度分析。
学生跳读课文,然后自我品析,最后小组交流合作,并反馈。
预设:
美点 举例 品析
用词 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竟”“多么”,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表现了父亲望眼欲穿,焦急万分,恨不得与于勒立刻相见的心情。
环境描写 (前往哲尔赛岛时)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即将到达哲尔赛岛时)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两处描写海面的句子,既与故事情节合拍,又巧妙地衬托了人物的心情,渲染了气氛。
人物描写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省略号写出了父亲说话时的吞吞吐吐,展现出人物内心的极度恐慌。
情感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三个短语所说的是同一个对象,这里的反复起强调作用。“父亲的弟弟”是针对父母说的,表示对父母不认亲弟弟的困惑和不满;“叔叔”“亲叔叔”表明若瑟夫心中对于勒充满同情。这句话表现了若瑟夫的善良、纯真,反衬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饱含讽刺,意味深长。
五、探究人物,欣赏细节之美
师:细节融情。小说中的细节,能让我们感受到人物细腻的心思,对突出人物形象、凸显主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请从文中找出描写细节的语句,品析其妙处。
学生跳读课文,然后自我品析,最后小组交流合作,并反馈。
预设:
细节一:十个铜子的小费。
“十个铜子的小费”中包含着“我”对于勒叔叔的同情。
细节二: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运用反复的手法,表达“我”对于勒叔叔的同情和对父母不认于勒叔叔的困惑、不满。
师小结:孩子的一个小小举动,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在他的身上,有金钱永远撼动不了的东西,那就是人性中最美的光辉——善。
六、悟读课文,体会情感之美
师:小说是作者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手段。我们分析了本文的多种美点,接下来,请大家思考这篇小说中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大家畅所欲言。
预设:
(1)通过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批评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2)于勒富了就被期望,穷了就被抛弃,让我们感受到小人物的辛酸。
(3)若瑟夫给穷困潦倒的叔叔小费,这里饱含作者对于勒的同情。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点燃,是激发。经典小说的魅力,就在于小说的丰富性。让我们带着今天的欣赏理念,走进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走进生活,去读,去感悟。你会发现,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
【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