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单元练习(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科学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单元练习(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07 10:1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的是( )。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2.建筑工地用的小石子,一般是( )碎制而成的
A.大理岩 B.花岗岩 C.石灰岩 D.砂岩
3.如图所示,由于发生地震时地壳内岩石层发生( )而形成的。
A.拉伸断裂 B.挤压变形 C.岩浆堆积
4.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它是由( )组成的。
A.岩石 B.沙子 C.土壤
5.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他物体,来衡量矿物的( )。
A.透明度 B.光泽 C.条痕
6.我国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原因是( )。
A.侵蚀作用 B.地震 C.沉积作用
7.深圳地形主要以坡度较缓的低矮山岳为主,这种地形属于什么地形?( )。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8.地球表面有许多溪流和沟壑,这主要是( )而形成的。
A.岩石的风化 B.雨水的侵蚀 C.风力的作用
9.火山口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岩浆冷却形成碗状物,又多次降水
B.地壳运动导致山顶凹陷,又多次降水
C.火山喷发时带出地下水
D.雨水冲刷造成山顶凹陷,又多次降水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时,可能会有炽热的岩浆从地壳里冲到几千米的高空。
B.发生强烈地震时,地壳会发生裂缝,使地形发生变化。
C.没有地震、火山喷发时,地壳是非常平静的。
D.温泉利用的是地热资源。
11.下列矿物中,透明度最高的是( )。
A.赤铁矿 B.褐铁矿 C.云母
12.保留有古代生物遗体或痕迹的岩石叫( )。
A.浮石 B.化石 C.板岩
二、填空题
13.我国的五种基本地形包括( )( )( )( )( ),其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是( )
14.地球内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其中我们人类生活在________上。
15.地震和( )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 )内。
16.地球的结构可分成三部分,由外到内依次是( )、( )和( )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 )内。
17.火山是_________喷出地表形成的,地震是由于__________断裂产生的。
18.当我们乘船沿江而下时,有时会看到大河中央有一些由_______________堆成的“小岛”,人们称它们为___________。
19.地球表面有液态的___________,温度________________,是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有生物,特别是高智慧生物的___________。
20.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______,在松软的岩石中传播较_______。
21.________和________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它能使局部地形在短时间内发生急剧的变化。
22.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的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来研究矿物。
三、连线题
23.将处理垃圾采用的填埋法和焚烧法的优缺点用直线连接起来。
避免污染地下水,占地少 填埋法 污染地下水,占地多
比较方便,成本较低 污染空气
可以发电  焚烧法 垃圾分解比较慢
四、简答题
24.火山喷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5.说说河流的上、中、下游各段的岩石分布有什么不同的特征。为什么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人海口往往是平原?
五、综合题
2015年4月25口,尼泊尔发生8. 1级地震。西藏地区震感明显。地震造成8000多人死亡。2万多人受伤。强震还造成尼泊尔大量的房屋倒塌,许多名胜古迹遭到破坏。地震还使珠穆朗玛峰发生多次雪崩。
26.地震是由________引起的。
27.结合资料说一说地震的危害。
28.如果让你准备一个急救包(地震发生时使用)。那么你会往里面放些什么?为什么?
29.根据火山喷发时的现象,推测地球内部的情况。
火山喷发的现象 推测地球内部情况
有大量火红的岩浆涌出 ( )
火山灰和岩浆直冲云霄 ( )
发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沙区地处珠江出海口,主要由冲积平原及少量丘陵台地、海岛组成,其中冲积平原主要由三角洲冲积土形成,分布于南沙全境,地面平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境内水网密布,河流交错,连片的耕地,间有丘陵点缀。在宽阔的平原上,点缀着一颗耀眼绿明珠——黄山鲁。它位于南沙区中心城区内,主峰海拔295米,是广州南部地区的最高峰,可以俯瞰南沙全景。目前黄山鲁已被开发成森林公园,站在黄山鲁森林公园的最高峰,天清气朗时,可博览南沙全貌。
30.阅读材料得知,南沙区的地形主要为( )。
A.丘陵 B.高原 C.平原 D.盆地
31.南沙区地形的形成是由于其处于珠江出海口,水流___________(选填:“平缓”或“湍急”),大量泥土___________(选填:“侵蚀”或“沉积”)形成的。
32.随着对黄山鲁的开发,人们开始担心原始植被会被破坏,于是小东和几个好友开展植被覆盖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影响进行探究,并想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呼吁大家共同关注对黄山鲁的合理开发和环境保护问题。为了进一步探究有无植被覆盖是否会影响土壤被雨水侵蚀的程度,小东找来土壤、水槽和草等材料展开探究,请你帮他完成以下实验步骤。
①提出问题:有植被覆盖会减少土壤被雨水侵蚀的程度吗?
②做出假设:有植被覆盖会减少土壤被雨水侵蚀的程度。
③小东用对比实验法,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应控制不变的量有( )。(多选)
A.土地坡度 B.降雨量大小 C.有无植被覆盖
D.土地坚硬程度 E.降雨高度
33.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小东直接把两组土地模型放置在水龙头下,打开水龙头模拟降雨过程,发现两组的径流都很浑浊,土壤均被严重侵蚀,与实验假设不一致。小东操作是否得当?请你帮助他改进实验。
_______________。
34.改进实验后,小东发现有植被覆盖的一组径流清澈,没有植被覆盖的一组径流浑浊。分析实验现象,发现有植被覆盖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35.为了使实验结果更为准确,小东重复做了三次实验,这是为了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2.C3.A4.A5.A6.C7.C8.B9.A10.C11.C12.B13.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山地14.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壳15. 火山 地壳16.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壳17. 岩浆 岩层18. 沙石 沙洲19. 水 适宜 行星20. 快 慢21. 地震 火山22. 形状 软硬23.24.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地壳运动破坏地下的平衡时,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25.河流上、中、下游岩石的特点有:上游为大石头,中游为鹅卵石,下游为细沙。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由于地势平坦,流速减缓,细沙等颗粒较小的沉积下来,逐渐形成平原。26.地球内部运动 27.地震会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地震可以导致地形发生变化,还会引发山体滑坡、雪崩等。 28.急救包内的物品:食物,饮用水、安全帽、应急于电筒,应急求救哨等。
29. 地球内部温度高(非常高) 地球内部压力大(非常大) 岩层断裂产生裂缝30.C 31. 平缓 沉积 32.ABDE 33.不妥当,用喷淋器替代水龙头模拟降雨 34.能 35.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