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一课一练”:2.4常见的动物(1)【word,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七年级“一课一练”:2.4常见的动物(1)【word,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07 07:4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020年12月,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鸟类)再次回到永嘉过冬,如图。下列对中华秋沙鸭描述正确的是(  )
A.体温恒定 B.胎生 C.体表被毛 D.体外受精
2.斑鳖是我国特有物种,生活于江河湖沼中,以水生动物为食。繁殖时节,需要上岸晒背,产卵。它是龟类中最濒危物种之一,全球已知存活仅3只。在动物分类上斑鳖属于( )
A. 鸟类 B. 哺乳类C. 两栖类 D. 爬行类
3.观察如图,阴影部分表示图中4种动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
A.体外受精 B.体温恒定 C.无性生殖 D.背部有脊柱
4.2020年6月,穿山甲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穿山甲被覆鳞甲,外观很像爬行动物,但在分类上属于哺乳动物。判断穿山甲属于哺乳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
A. 体温恒定 B. 体内受精C. 用肺呼吸 D. 胎生,哺乳
5.褐菖鲉别名“岩头虎”,是一种生活在我市沿海地区的鱼类,其胚胎和早期仔鱼在体内发育,胚胎发育的营养靠自身卵黄提供,其胚胎发育方式和下列哪种动物类似( )
A.腹蛇 B.大黄鱼 C.非洲狮 D.青蛙
6.马是温州五马街的标志物,右表是马、斑马、驴、犀牛等动物在生物分类中的位置,其中共同特征最多的分类单位、及与马亲缘关系最远的动物分别是( )
分类单位 动物名称
马种 马
马属 马、斑马
马科 马、斑马、驴
奇蹄目 马、斑马、驴、犀牛
A. 种、斑马 B. 目、犀牛 C. 目、斑马 D. 种、犀牛
7.下列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是(  )
A.娃娃鱼 B.鲫鱼 C.鳄鱼 D.鲸鱼
8.2021年1月,我省百山祖国家公园内发现一新物种“百山祖角端”(如图),其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以陆栖为主,在水中产卵。据此推测,该物种属于(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9.下列关于两栖类动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两栖类指的是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生物种类
B.两栖类的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
C.蛙是常见的两栖类动物
D.两栖类动物都是卵生的
10.下图三种动物分别是鳄鱼、穿山甲和土拨鼠,已知鳄鱼和穿山甲同门不同纲,穿山甲和土拨鼠同纲不同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鳄鱼和穿山甲属于爬行动物,土拨鼠属于哺乳动物
B.鳄鱼与穿山甲的亲缘关系比穿山甲与土拨鼠的亲缘关系近
C.鳄鱼与穿山甲的共同特征较多,穿山甲与土拨鼠的共同特征较少
D.鳄鱼和穿山甲不在同一个属里
11.如图是比较三种动物特征的示意图,其中家鸽与白鲸交叉部分4表示( )
A.用鳃呼吸 B.卵生 C.体温恒定 D.体内有脊柱
12.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春水澄碧,游鱼嬉戏:长空万里,秋远去。。。都曾引发你无限的遐想。下面是某中学生物小组的同学收集到的部分动物图片,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动物A适于飞行的两条外部形态特征___________。
(2)动物D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_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动物F适合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和运动器官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3.台州沿海滩涂上有一种有趣的鱼一一弹涂鱼,如图。因其能在滩涂上跳跃,所以又叫“跳跳鱼”。它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在陆地上生活的时间比水中还长。
(1)分类学上把弹涂鱼归为鱼类,主要是因为它用________呼吸,用鳍运动。
(2)大部分鱼类如果离开了水很快就会缺氧室息面死。而弹涂鱼却能较长时间在滩涂上生活。弹涂鱼的下列结构特征能支持其在滩涂上生活的是 。
A.胸鳍发达,能支撑起身体,帮助爬行和跳跃
B.鰓所在的鳃腔空间很大,能够储存水分和空气
C.皮肤极薄且布满血管,能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14.一位渔民在舟山渔场捕到一条“大怪鱼“,它体长3.1米,背灰黑色,腹白色,头顶有肉刺。体前有一对鳍肢,尾鳍水平伏,腹部有乳状突起,皮肤裸露。口腔内有牙齿,头顶有一呼吸孔。解剖后发现体内有脊柱,有肺,心脏等器官。心脏结构与人类相似,体内有幼体。你认为渔民捕到的是什么类型的生物?
(1)提出问题:________
(2)建立假设:________
(3)收集资料:外形:体前有一对鳍肢,尾鳍水平伏,腹部有乳状突起,皮肤裸露。口腔内有牙齿,头顶有一呼吸孔。生理结构:体内有脊柱,有肺,心脏等器官。
生殖方式: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
A.中华秋沙鸭属于鸟类,鸟类的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属于恒温动物,正确。
BD.中华秋沙鸭属于鸟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错误。
C.中华秋沙鸭属于鸟类,身体被覆羽毛,体表被毛属于哺乳动物的特征,错误。
2.【答案】 D
【解析】斑鳖体外有甲,能够保护它的内在,同时它能够在地上爬行,有足。
【解答】斑鳖它是爬行在地面上的动物,因此它属于爬行动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答案】D
【解析】
袋鼠属于哺乳动物,蜥蜴属于爬行动物,鸽子属于鸟类,鲫鱼属于鱼类。
A.袋鼠、蜥蜴、鸽子都是体内受精,A错误。
B.蜥蜴、鲫鱼属于变温动物,B错误。
C.袋鼠、蜥蜴、鸽子、鲫鱼的生殖,都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C错误。
D.袋鼠、蜥蜴、鸽子、鲫鱼体内都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D正确。
4.【答案】 D
【解析】哺乳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胎生哺乳。
【解答】判断穿山甲是哺乳动物的主要依据是胎生哺乳。
故答案为:D
5.【答案】B
【解析】ACD.腹蛇属于爬行动物、非洲狮属于哺乳动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不符合题意。
B.“岩头虎”,是一种生活在我市沿海地区的鱼类,大黄鱼也属于鱼类,符合题意。
6.【答案】 D
【解析】从生物的分类单位大小方面切入解答。
【解答】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共7个,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分类单位中最小的是种,因此共同特征最多的分类单位是种,而犀牛属于奇蹄目,在表格中目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因此与马亲缘关系最远的动物分别是犀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答案】B
【解析】A.娃娃鱼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因此属于两栖动物,错误。
B.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因此属于鱼类,正确。
C.鳄鱼体内受精,体表有角质的鳞片,用肺呼吸,属于爬行动物,错误。
D.鲸鱼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因此属于哺乳动物,错误。
8.【答案】B
【解析】A.鱼类的特征: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错误。
B.“百山祖角蟾”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以陆栖为主,在水中产卵,属于两栖动物,正确。
C.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都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错误。
D.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错误。
9.【答案】A
【解析】两栖类动物水中产卵孵化,幼体和鱼有些相似,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它的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
A、两栖类指的是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生物种类,两栖类主要是指幼体和成体的两种生活环境不同,生理结构也相应发生改变,A说法不正确,A正确;
B、两栖类的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两栖类背部有脊柱属脊椎动物,正确,B错误;
C、蛙是常见的两栖类动物,蛙类种类多,分布广是常见的两栖类,正确,C错误;
D、两栖类动物都是卵生的,两栖类在水中产卵孵化,正确,D错误。
10.【答案】D
【解析】
A、鳄鱼属于爬行动物,穿山甲、土拨鼠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错误。
B、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动物越多,共同特征越少,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动物越少,共同特征越多,鳄鱼与穿山甲的亲缘关系比穿山甲与土拨鼠的亲缘关系远,错误。
C、鳄鱼和穿山甲同门不同纲,穿山甲和土拨鼠同纲不同目,目比纲小,因此鳄鱼与穿山甲的共同特征较少,穿山甲与土拨鼠的共同特征较多,错误。
D、鳄鱼和穿山甲同门不同纲,不在同一个属里,正确。
11.【答案】C
【解析】根据鱼类、鸟类、哺乳类的特征,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解题即可。
金鱼、家鸽的生殖方式为卵生,它们的受精卵孵化是在母体外进行的,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卵黄和卵白提供;
白鲸的生殖方式为胎生,它们的受精卵是在输卵管内形成的。
白鲸和家鸽都是恒温动物,因为它们的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金鱼属于变温动物,因为它们的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
金鱼、家鸽、白鲸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图中的4表示家鸽与白鲸相同的特征,为体温恒定
12.【答案】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 胎生哺乳 鳃 鳍
【解析】(1)E鸟的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这样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前肢特化成翼,宽大的翼又增加了飞行的升力,所以,鸟类可以不用扇动翅膀就可以滑翔很远的距离。
(2)D家兔,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F鱼类的身体呈梭型,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13.【答案】 (1)鳃(2)A,B,C
【解析】生物机体通过自身适应环境变化以争取生存的特性。是生物所特有的、普遍存在的现象,从进化的角度定义为“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的现象”,生物体在构造上或功能上能产生变化适应环境。
【解答】(1)鱼类的呼吸器官是鳃;
(2)A、弹涂鱼胸鳍发达,能够让其在滩涂上跳跃和爬行,具备了大部分鱼类离开水无法运动的能力,是其能在滩涂上生活;故A符合题意;
B、鱼类离开水后无法呼吸,而弹涂鱼的鳃腔空间大,储存了大量的水和空气,能够让其在滩涂上满足正常的呼吸,让其在滩涂上生活成为可能;故B符合题意;
C、弹涂鱼能够通过皮肤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让其不会因为窒息;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鳃;(2)ABC。
14.【答案】(1)渔民捕到的是什么类型的生物?(2)该动物可能是哺乳类。
(3)体内有幼体——胎生;有乳头——哺乳;该动物属于哺乳类
【解析】科学研究的六大步骤:第一:提出问题。第二:猜想与假设。第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第四: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第五:分析与论证。第六:评估。科学研究可以让人明白一些事物形成的原因、过程的规律。
【解答】(1)渔民捕到一条“大怪鱼”,虽看到它的体貌特征,但并不知它是什么鱼,因此提出问题 渔民捕到的是什么类型的生物?
(2)根据已提出的问题,建立假设:该动物可能是哺乳类。
(3)根据收集的资料可知,生殖方式:体内有幼体——胎生;有乳头——哺乳,因此结论:该动物属于哺乳类。
故答案为:(1)渔民捕到的是什么类型的生物?(2)该动物可能是哺乳类。(3)体内有幼体——胎生;有乳头——哺乳;该动物属于哺乳类
2.4常见的动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