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专项训练(教师备用资料)
题组一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1.自然选择是指 ( )
A.生物繁殖能力超越生存环境的承受力
B.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
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
D.遗传使微小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
2.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的是 ( )
A.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B.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3.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题组二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自然选择学说的关系是 ( )
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就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否定
C.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D.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都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5.人工养殖一群鸡,下列措施不会造成该鸡群基因库发生变化的是 ( )
A.淘汰鸡群中体质较弱的个体
B.从外地引进新的品种加入鸡群
C.将该鸡群置于条件与原来不同的环境中饲养
D.让该鸡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繁殖后代
6.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物种
B.物种是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D.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7.下列事例说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其中错误的是 ( )
A.中性学说的提出
B.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是对达尔文进化渐进观点的质疑
C.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取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成为进化理论的主流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种群为基本单位,从基因水平对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发展,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取代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成为进化理论的主流
8.关于物种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可用物种种类丰富程度、分布特征来衡量
B.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表现
C.一个物种种群越大,其基因多样性越大
D.一个物种种群增加不会影响其他物种的多样性
9.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物种形成有关因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物种形成的内因
B.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外因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物种的形成有的不需要经过隔离
题组三 基因频率计算
10.1870年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如下:SS 10%、Ss 20%、ss 70%,黑色基因S对浅色基因s为显性。工业发展导致树干变黑,在这一环境条件下,假如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那么1871年桦尺蠖的S基因、s基因的频率分别是 ( )
A.23%、77% B.34.4%、65.6%
C.20%、80% D.30%、70%
11.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右图,图中斜线部分表示繁殖
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
结果最可能是 ( )
12.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那么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该物种将 ( )
A.不断衰退 B.不断进化
C.产生新的物种 D.丧失基因库
题组四 综合应用能力
13.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越来越强。请回答: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____________;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做________;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________。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________,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_______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得抗药性状逐代________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________是不定向的,但________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________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过程。
14.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试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该种群的________。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_,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________而产生的,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________,其产生的方向是____________,其来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________,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________。
(2)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________。
(3)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请问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4)已知果蝇白眼(b)为隐性基因,在该种群中每2 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白眼果蝇,那么白眼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5)假定残翅(v)的基因突变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成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变类型相比,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同的果蝇种群之间,一旦发生了________隔离,就不会有________交流了。
(7)通过对果蝇及其他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其中必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________的方向。
15.下图表示几种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图示表明,现存的各类哺乳动物具有共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始的哺乳动物(A)能进化成各种不同的哺乳动物,从内在原因看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外部原因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图解可以很好地体现生物界的______性和______性。
(4)如果改变上述动物的生活环境,能够________________的动物就能在新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而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则被淘汰。
答案
1.C 2.D 3.B 4.C 5.D 6.B 7.C 8.D 9.D 10.A 11.B 12.B
13. (1)差异 不适者被淘汰 适者生存 选择作用 生存斗争 积累 变异 自然选择 (2)有利 (3)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4. (1)基因库 等位基因 基因重组 变异 不定向的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原材料 方向
(2)2×106 (3)65% 35% (4)2% (5)残翅是不利的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不断地被淘汰,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6)生殖 基因 (7)种群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 隔离 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
15. (1)原始祖先 (2)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环境是多样的 (3)多样 适应 (4)适应新环境变异 不能适应新环境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