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8 11:1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由游牧到定居生活方式的变化,主要由于(  )
A.农耕和畜牧业产生  B.早期城市出现
C.私有制逐渐产生  D.国家开始形成
2.某学者在阐述国家产生的原因时说:“组织社会生产,兴建大型水利工程,从事法律事务、艺术、科学……氏族已经显得无能为力了。”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国家是阶级斗争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国家是各部落抵御外来侵略的产物
C.国家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秩序和安全 D.国家是适应社会管理需要而产生的
3.《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人分成奴隶主、自由民和奴隶几个等级,上等级的人相对于下等级者享有更多的权利和承担更少的义务,同样的罪过处罚也较轻。例如,奴隶主贵族使奴隶的眼睛受损可以免于赔偿,而奴隶将奴隶主贵族的眼睛损坏则要受到严重惩罚。由此可见(  )
A.法典具有极端性和残酷性 B.法典内容全面且具操作性
C.法典严厉镇压奴隶的反抗 D.法典体现奴隶主阶级意志
4.古印度社会有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高高在上的是“婆罗门”和“刹帝利”,而“吠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低下,这种制度被称为(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种姓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5.它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有关这一教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生于古埃及
B.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C.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
D.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6.埃及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人间世态的变迁。金字塔是(  )
A.古埃及国王的宫殿  B.古巴比伦国王的宫殿
C.古埃及国王的陵墓  D.古巴比伦国王的陵墓
7.“对雅典人而言,城邦不仅是他们生活的载体,每个人心里装的都是城邦,他们为了城邦利益可以放弃任何个人的私利甚至生命,并通过取消公民权来制裁漠视城邦利益的人。”材料强调了(  )
A.权力制约 B.平民政治 C.公民精神 D.主权在民
8.“希腊民主不同于现代社会的民主,它依赖于小规模的城邦和公民的广泛参与。”“广泛参与”的群体是指(  )
A.城邦内所有人 B.成年男性公民
C.城邦内所有公民 D.除奴隶之外的所有人
9.“它标志着人类的经济生活从攫食性经济过渡到生产性经济的时代,开始了文明诞生的历程。”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
A.城市的发展  B.农业的产生 
C.国家的形成   D.文字的产生
10.在有关原始社会后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明亮,墓中随葬品丰厚;穷人的房屋则矮小破旧,墓中随葬品很少或几乎没有。这主要反映了(  )
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B.私有制的产生
C.人类已进入定居状态 D.国家开始形成
11.马克思说:“除了自由人和奴隶之间的差别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这种差别导致了奴隶与奴隶主、穷人与富人、氏族一般成员与氏族贵族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  )
A.导致了氏族公社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B.导致了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出现
C.导致了社会混乱,是历史的倒退 D.是进入文明阶段的标志
12.国家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秩序和安全,增加公民福利,以提高全体人民的幸福感,这一观点(  )
A.反映了国家的公正性 B.揭示了国家是政治中最根本的问题
C.说明社会管理职能是实现政治统治职能的保证 D.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古代埃及诗歌
(1)材料一中三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什么文明成果,各代表的是哪一古代文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古代文明多出现在大河流域的原因有哪些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法]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
材料二: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
——[古希腊]苏格拉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雅典民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材料二中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持什么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公元前1750年在位)集以往法典之大成编纂了该地区涉及范围最广、最为完整的《汉谟拉比法典》。法典规定谋杀、偷窃、行骗、诬陷、为逃跑的奴隶提供庇护、没有遵从王室命令等等都要处以死刑。民法部分对价格、报酬、商业交易、婚姻关系和奴隶买卖等都进行了规范。法典以“同态复仇”为原则,罪犯受到的惩罚应该与他给被害人所造成的伤害一样,不过在施行这一准则的时候也顾及社会等级不同,譬如一个自由民伤害了另一个自由民的眼睛或骨头就必须以失去自己的眼睛或骨头作为惩罚。但是,倘使一个自由民伤害的是一个奴隶的眼睛或骨头,那么他只需交纳银子作为罚金即可了事。汉谟拉比通过法典建立起一套公共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对辽阔的巴比伦帝国之内的统一有所贡献。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和性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谟拉比法典》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D 4.C 5.D 6.C
7.C 8.B 9.B 10.B 11.A 12.D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1)图1: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古代埃及文明;图2:《汉谟拉比法典》,古代西亚文明;图3:种姓制度,古代印度文明。
(2)原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融化,致使河水定期泛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促进了大河流域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14.答案:(1)特点:直接民主。
成因:城邦国家小国寡民的特点;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
(2)态度:批判。
原因:直接民主制使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15.答案:(1)特点:涉及范围广、最为完整;法律法规严酷;以“同态复仇”为原则,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性质:奴隶主阶级的法律。
(2)作用:规范民众行为,维护内部稳定;完善贸易细则,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统治阶级地位;为国家的统一作出贡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