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材分析
社会生活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程度的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来看,人民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明显提高,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交通、通信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本课主要有两个字目,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就会呈上升趋势,同时对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要求也就越高;完善的交通、通信基础设施既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能带动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对比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的变化,感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状况,知道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理解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了解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交通、通信的发展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搜集与人们生活变化有关的材料,进一步掌握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通过讲述人们衣、食、住、行、用方面变化,尤其是我国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加强对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认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理解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
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上课伊始,出示上世纪聊城的旧照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请看。
你认识这是哪里吗?这就是几十年前我们的家乡——聊城。这几十年间,我们的社会生活到底发生了哪些改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乘坐时光穿梭机,去寻找历史的印记,品味时代的变迁。
2.出示学习目标,指生读。
二、社会变化,小组展示第一篇章
【寻找历史印记,品味时代巨变】
1.师:那我们马上走进第一篇章,跟随乘坐时光机的王华华同学去探寻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的变迁。
出示图片:
王华华疑惑,这是要参加活动吗?为什么这些人穿的都差不多呢?
师:课前我们已经分好小组,从衣食住行 4个方面进行了调查活动。各个小组都取得了一定的调查成果,那接下来就请服饰组的小组代表上台来为王华华同学解答疑惑。服饰组小组代表展示。生总结填表格。师总结从“单调的蓝灰色海洋”到“色彩缤纷的个性展示”
2.出示图片:
我们接着跟随王华华同学去探寻,走了一阵,他感觉有些饿,于是想去买点东西吃,终于赶到了供销社,没想到买东西比我们想象的难多了。买东西,还要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饮食组小组代表展示。生总结填表格。师总结从勒紧裤腰带的票证时代到现在“天天过年”的百姓饭桌,从追求精细粮食再到如今倡导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的合理饮食。
3.出示图片:
我们接着跟随王华华同学去探寻,回到村里,一位老爷爷邀请他去家里休息休息,他一进院子就对这里的一切感到好奇,跟现在的居住环境有哪些不同呢?住房组小组代表展示。生总结填表格。师总结从“屋漏偏逢连夜雨”到“住得广厦千万间”。
4.出示图片:
王华华休息好了,想去城里逛逛,他该怎么去呢?交通组小组代表展示。师总结“从前车马很慢”到“如今方便快捷”。并补充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交通设施的发展。
5.师分享搜集的通信事业的发展。
师:通信和互联网的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它不仅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你还能想到哪些生活方式的改变?指生回答。
6.师生一起总结
梳理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和通信方面的发展变化。从表格中,我们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从祖辈到父辈再到现在,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确实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感悟成就,探究原因第二篇章
【感悟伟大成就,探究变化原因】
1.师: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们见证了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大国的转变。我国都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图表中的数据,结合本学期所学拓展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国家取得的成就。进行小组讨论。
3.观看视频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速度。
4.材料研读,从材料中找到关键信息,探究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四、展望未来,总结升华第三篇章
【珍惜幸福生活,畅想美好未来】
1.师:刚刚我们穿越到过去,感受了改革开放 40多年所取得的成就,祖国的变化仍在继续,那请大家发挥想象,20年后的你又会是什么样子呢?20年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呢?
2.梦想并不是口头说说就可以实现的,还必须付诸实践,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坚定信念好好学习为自己和国家的梦想而努力!最后,把习总书记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五、当堂测验,巩固提升
评测练习
1.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
A.经济持续增长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B.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答案】B
2.下图反映了()
A.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B.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C.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D.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答案】C
3.1955年 11月我国正式印制并且使用粮票,1993年 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
A.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B.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C.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D.产品分配方式变化
【答案】C
4.“1978年,我国农村人均住房面积 8.1平方米。许多县人均年收入低于 50元;我国城市人均住房面积 6.7平方米,工资 20年未上涨。”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B.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C.住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D.科技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答案】B
5.下列两幅图呈现出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
A.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 B.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C.发展高科技,巩固国防 D.有利于海峡两岸交往
【答案】A6.春节联欢晚会是赞助商竞争的舞台。20世纪 80年代春晚的主流赞助商是钟表厂和自行车制造厂,90年代是家电生产厂,如今则是互联网公司。这反映了()
A.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 B.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
C.中国社会经济的变迁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答案】C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依据课标进行整合划分,采取了版块式教学方法,以三个篇章循序渐进展开教学。虽然本节课不是中考中的重点,但教学内容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也正在经历、感受这个飞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学习起来会有较浓厚的兴趣。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贯穿着“变”字,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形式地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利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介绍本节课知识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比直白的灌输可能更加让学生留下印象,这是一种适合本课内容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展示。其次,历史是有趣的,但是历史教材本身作为教育的载体是枯燥的。要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应该创设生动有趣的历史情境,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从感知历史发展到感悟历史,实现情感的升华和价值观的提炼。本节课我创建了教学情境,以王华华同学回到上世纪 70年代农村这事件为线索,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王华华的疑问将问题抛出,让小组代表的讲解帮助学生走进历史空间去思考,又回到现实中来加以总结,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主体探究,通过学生的主体学习去生成认识。但是,在本课的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还是存在很多遗憾不足,与完美课堂的要求还差很远。比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能够关注到更多的学生;在探究改革开放成就环节,对学生的引导不是很到位,导致学生在看视频之前没能完整体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方面的发展成就和发展速度。总而言之,一节有效、精彩纷呈的课,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立足课堂,努力钻研,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力求完善自我,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