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3-28 17:32:10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
一、选择题
1.(2016七下·蒙阴期中)下列选项中能由左图平移得到的是(  )
A. B. C. D.
2.(2018·普宁模拟)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3.(初中数学北师大版练习题(章节不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线段AB的两个端点坐标分别为A(﹣1,﹣1),B(1,2),平移线段AB,得到线段A′B′,已知A′的坐标为(3,﹣1),则点B′的坐标为(  )
A.(4,2) B.(5,2) C.(6,2) D.(5,3)
4.(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如图,在方格纸中,线段a,b,c,d的端点在格点上,通过平移其中两条线段,使得和第三条线段首尾相接组成三角形,则能组成三角形的不同平移方法有(  )
A.3种 B.6种 C.8种 D.12种
5.(2017·娄底模拟)将数字“6”旋转180°,得到数字“9”,将数字“9”旋转180°,得到数字“6”,现将数字“69”旋转180°,得到的数字是(  )
A.96 B.69 C.66 D.99
6.(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如图,将Rt△ABC绕直角顶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C,连接AA′,若∠1=25°,则∠BAA′的度数是(  )
A.55° B.60° C.65° D.70°
7.(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规定: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小于周角)后能和自身重合,则称此图形为旋转对称图形.下列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且有一个旋转角为60°的是(  )
A.正三角形 B.正方形 C.正六边形 D.正十边形
8.(2017·江西模拟)如图,小明家的住房平面图呈长方形,被分割成3个正方形和2个长方形后仍是中心对称图形.若只知道原住房平面图长方形的周长,则分割后不用测量就能知道周长的图形的标号为(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9.(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2)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是(  )
A.(﹣3,2) B.(﹣3,﹣2)
C.(3,﹣2) D.(3,2)
10.(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如图,已知△ABC中,∠C=90°,AC=BC= ,将△ABC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60°到△AB′C′的位置,连接C′B,则C′B的长为(  )
A.2﹣ B. C. ﹣1 D.1
11.(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如图,在Rt△ABC中,∠ACB=90°,将△ABC绕顶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A'B'C,M是BC的中点,P是A'B'的中点,连接PM.若BC=2,∠BAC=30°,则线段PM的最大值是(  )
A.4 B.3 C.2 D.1
12.(【3.05项目】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平移、旋转 (3)无知识点)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从一个格点移动到与之相距 的另一个格点的运动称为一次跳马变换.例如,在4×4的正方形网格图形中(如图1),从点A经过一次跳马变换可以到达点B,C,D,E等处.现有20×20的正方形网格图形(如图2),则从该正方形的顶点M经过跳马变换到达与其相对的顶点N,最少需要跳马变换的次数是(  )
A.13 B.14 C.15 D.16
二、填空题
13.(2018·东莞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A(﹣2,1),将点A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则平移后点A的坐标为   .
14.(2017·营口模拟)如图,将周长为8的△ABC沿BC方向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   .
15.(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3.2旋转的特征同步练习)如图,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AED,若线段AB=3,则BE=   .
16.(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若点(a,1)与(﹣2,b)关于原点对称,则ab=    .
17.(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如图,在正方形OABC中,O为坐标原点,点C在y轴正半轴上,点A的坐标为(2,0),将正方形OABC沿着OB方向平移 OB个单位,则点C的对应点坐标为   .
18.(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如图,将△AO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后得到△COD,若∠AOB=15°,则∠AOD=   度.
19.(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如图,直线a、b垂直相交于点O,曲线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点A的对称点是点A',AB⊥a于点B,A'D⊥b于点D.若OB=3,OD=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   .
20.(2017·丹东模拟)如图,已知∠AOB=90°,点A绕点O顺时针旋转后的对应点A1落在射线OB上,点A绕点A1顺时针旋转后的对应点A2落在射线OB上,点A绕点A2顺时针旋转后的对应点A3落在射线OB上,…,连接AA1,AA2,AA3…,依此作法,则∠AAnAn+1等于   度.(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n为正整数)
三、解答题
21.(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给出了格点三角形ABC(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
(1)①先将△ABC竖直向上平移6个单位,再水平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A1B1C1,请画出△A1B1C1;
②将△A1B1C1绕B1点顺时针旋转90°,得△A2B1C2,请画出△A2B1C2;
(2)线段B1C1变换到B1C2的过程中扫过区域的面积为   .
22.(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如图,在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我们将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线段AB的端点均在格点上.
(1)将线段AB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A′B′,画出平移后的线段并连接AB′和A′B,两线段相交于点O;
(2)求证:△AOB≌△B′OA′.
23.(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点A的坐标为(2,2)请解答下列问题:
①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A1的坐标.
②画出△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A2B2C2,并写出A2的坐标.
③画出△A2B2C2关于原点O成中心对称的△A3B3C3,并写出A3的坐标.
24.(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点B,点A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为点C.
(1)若A点的坐标为(1,2),请你在给出的坐标系中画出△ABC.设AB与y轴的交点为D,则 =   ;
(2)若点A的坐标为(a,b)(ab≠0),则△ABC的形状为   .
25.(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如图,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1B1C1D1关于某点中心对称,已知A,D1,D三点的坐标分别是(0,4),(0,3),(0,2).
(1)求对称中心的坐标.
(2)写出顶点B,C,B1,C1的坐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解析】【解答】解:能由左图平移得到的是:选项C.
故选:C.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图形只是位置变化,其形状与方向不发生变化进而得出即可.
2.【答案】D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详解:A.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
B.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
C.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
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后能够与自身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3.【答案】B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解析】【解答】解:∵A(﹣1,﹣1)平移后得到点A′的坐标为(3,﹣1),
∴向右平移4个单位,
∴B(1,2)的对应点坐标为(1+4,2),
即(5,2).
故选:B.
【分析】根据A点的坐标及对应点的坐标可得线段AB向右平移4个单位,然后可得B′点的坐标.
4.【答案】B
【知识点】勾股定理;作图﹣平移
【解析】【解答】解:由网格可知:a= ,b=d= ,c=2 ,
则能组成三角形的只有:a,b,d
可以分别通过平移ab,ad,bd得到三角形,平移其中任意两条线段方法各有两种,即能组成三角形的不同平移方法有6种.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分别求出线段a、b、c、d的长,再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可知能组成三角形的只有:a,b,d,然后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出能组成三角形的不同的平移方法。
5.【答案】B
【知识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解析】【解答】解:现将数字“69”旋转180°,得到的数字是:69.
故选:B.
【分析】直接利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结合69的特点得出答案.
6.【答案】C
【知识点】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解答】解:∵Rt△ABC绕直角顶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C,
∴AC=A′C,∠BAC=∠CA′B′
∴△AC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A′A=45°=∠CAA′,∠CA′B′=20°=∠BAC
∴∠BAA′=∠BAC+∠CAA′=20°+45°=65°
故答案为:C.
【分析】抓住关键的已知条件,利用平移的性质,可得出AC=A′C,∠BAC=∠CA′B′,易证△AC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CA′B′、∠CAA′的度数,然后根据∠BAA′=∠BAC+∠CAA′,代入计算可求解。
7.【答案】C
【知识点】旋转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A、正三角形的最小旋转角是120°,故不符合题意;
B、正方形的旋转角度是90°,故不符合题意;
C、正六边形的最小旋转角是60°,故符合题意;
D、正十角形的最小旋转角是36°,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及正多边形的性质,可知正三角形最小旋转角为120°;正方形的最小旋转角为90°;正六边形的最小旋转角为60°;正十边形的最小旋转角为36°,即可得出答案。
8.【答案】A
【知识点】整式的加减运算;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如图1,

设图形①的长和宽分别是a、c,图形②的边长是b,图形③的边长是d,原来大长方形的周长是l,
则l=2(a+2b+c),
根据图示,可得
(1 )﹣(2),可得:a﹣b=b﹣c,
∴2b=a+c,
∴l=2(a+2b+c)=2×2(a+c)=4(a+c),或l=2(a+2b+c)=2×4b=8b,
∴2(a+c)= ,4b= ,
∵图形①的周长是2(a+c),图形②的周长是4b, 的值一定,
∴图形①②的周长是定值,不用测量就能知道,图形③的周长不用测量无法知道.
∴分割后不用测量就能知道周长的图形的标号为①②.
故选:A.
【分析】首先设图形①的长和宽分别是a、c,图形②的边长是b,图形③的边长是d,原来大长方形的周长是l,判断出l=2(a+2b+c),a=b+d,b=c+d;然后分别判断出图形①、图形②的周长都等于原来大长方形的周长的 ,所以它们的周长不用测量就能知道,而图形③的周长不用测量无法知道,据此解答即可.
9.【答案】A
【知识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解:点(3,﹣2)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2),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就可得出答案。
10.【答案】C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BB′,
∵△ABC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AB′C′,
∴AB=AB′,∠BAB′=60°,
∴△ABB′是等边三角形,
∴AB=BB′,
在△ABC′和△B′BC′中,

∴△ABC′≌△B′BC′(SSS),
∴∠ABC′=∠B′BC′,
延长BC′交AB′于D,
则BD⊥AB′,
∵∠C=90°,AC=BC= ,
∴AB= =2,
∴BD=2× = ,
C′D= ×2=1,
∴BC′=BD﹣C′D= ﹣1.
故答案为:C.
【分析】连接BB′,延长BC′交AB′于D,利用旋转的性质,易证AB=AB′,∠BAB′=60°,就可证得△ABB′是等边三角形,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AB=BB′,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去证明∠ABC′=∠B′BC′,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就可求出BD、C′D的长,根据BC′=BD﹣C′D,可求出结果。
11.【答案】B
【知识点】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PC.
在Rt△ABC中,∵∠A=30°,BC=2,
∴AB=4,
根据旋转不变性可知,A′B′=AB=4,
∴A′P=PB′,
∴PC= A′B′=2,
∵CM=BM=1,
又∵PM≤PC+CM,即PM≤3,
∴PM的最大值为3(此时P、C、M共线).
故答案为:B.
【分析】连接PC.利用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AB的长,再利用旋转的性质,可证得A′B′=AB,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就可求出PC的长及CM的长,然后在△PCM中,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可知PM≤PC+CM,即PM≤3,要使线段PM最大,因此点P、C、M共线,就可求出PM的最大值。
12.【答案】B
【知识点】探索图形规律
【解析】【解答】解:如图1,连接AC,CF,则AF=3 ,
∴两次变换相当于向右移动3格,向上移动3格,
又∵MN=20 ,
∴20 ÷3 = ,(不是整数)
∴按A﹣C﹣F的方向连续变换10次后,相当于向右移动了10÷2×3=15格,向上移动了10÷2×3=15格,
此时M位于如图所示的5×5的正方形网格的点G处,再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变换4次即可到达点N处,
∴从该正方形的顶点M经过跳马变换到达与其相对的顶点N,最少需要跳马变换的次数是14次,
故选:B.
【分析】此题其实质就是象棋中的马踏斜日的运动方式,根据从一个格点移动到与之相距 的另一个格点的运动称为一次跳马变换,根据从特殊到一般的探讨方式,以图一为基础进行探讨,如图1,连接AC,CF,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AF的长,而从A到F是两次变换,观察变换前后的位置得出两次变换相当于向右移动3格,向上移动3格,而按这样的变换方式进行将会是变化次数最少的变换形式;在图二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MN是20,而∴20 ÷3 = ,(不是整数),故不能按A﹣C﹣F的方式直接从M变换到N,于是计算出按A﹣C﹣F的方向连续变换10次后点M的位置,此时M位于如图所示的5×5的正方形网格的点G处,再根据点N的位置进行适当的变换,前后两次的变换次数之和即是变换总次数.
13.【答案】(1,﹣1)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A的横坐标+3,纵坐标﹣2,即可求出平移后的坐标,
∴平移后A的坐标为(1,﹣1)
故答案为:(1,﹣1)
【分析】根据坐标平移规律即可求出答案.左右平移横坐标加减,上下平移纵坐标加减.
14.【答案】10
【知识点】平移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将周长为8的△ABC沿边BC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
则AD=1,BF=BC+CF=BC+1,DF=AC,
又∵AB+BC+AC=8,
∴四边形ABFD的周长=AD+AB+BF+DF=1+AB+BC+1+AC=10.
故答案为:10.
【分析】根据平移的基本性质解答即可.
15.【答案】3
【知识点】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AED,
∴∠BAE=60°,AB=AE,
∴△BAE是等边三角形,
∴BE=3.
故答案为:3.
【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BAE=60°,AB=AE,得出△BAE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得出BE=3即可.
16.【答案】
【知识点】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点(a,1)与(﹣2,b)关于原点对称,
∴b=﹣1,a=2,
∴ab=2﹣1=.
故答案为:.
【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x,﹣y),即:求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横纵坐标都变成相反数.记忆方法是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图形记忆.
17.【答案】(1,3)
【知识点】平移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在正方形OABC中,O为坐标原点,点C在y轴正半轴上,点A的坐标为(2,0),
∴OC=OA=2,C(0,2),
∵将正方形OABC沿着OB方向平移 OB个单位,即将正方形OABC沿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
∴点C的对应点坐标是(1,3).
故答案为(1,3).
【分析】要将正方形OABC沿着OB方向平移 OB个单位,即将正方形OABC沿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根据点的坐标平移规律:上加,右加,即可求出点C的对应点的坐标。
18.【答案】30
【知识点】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AO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后得到△COD,
∴∠BOD=45°,
∴∠AOD=∠BOD﹣∠AOB=45°﹣15°=30°.
故答案为:30.
【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就可得出旋转角∠BOD的度数,再由∠AOD=∠BOD﹣∠AOB,就可求出∠AOD。
19.【答案】6
【知识点】旋转的性质;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直线a、b垂直相交于点O,曲线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点A的对称点是点A',AB⊥a于点B,A'D⊥b于点D,OB=3,OD=2,
∴AB=2,
∴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3×2=6.
故答案为:6.
【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长为3宽为2的矩形的面积,计算可求解。
20.【答案】180﹣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点A绕点O顺时针旋转后的对应点A1落在射线OB上,
∴OA=OA1,
∴∠AA1O= ,
∵点A绕点A1顺时针旋转后的对应点A2落在射线OB上,
∴A1A=A1A2,
∴∠AA2A1= ∠AA1O= ,
∵点A绕点A2顺时针旋转后的对应点A3落在射线OB上,
∴A2A=A2A3,
∴∠AA3A2= ∠AA2A1= ,
∴∠AAnAn﹣1= ,
∴∠AAnAn+1=180°﹣ .
故答案为:180﹣ .
【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先计算∠AAnAn﹣1,符合等比数列,首项为度,公比为,最后再求其补角即可.
21.【答案】(1)解:如图:
(2) π
【知识点】扇形面积的计算;作图﹣平移;作图﹣旋转
【解析】【解答】解:(3)∵BC=3,
∴线段B1C1变换到B1C2的过程中扫过区域的面积为: = π.
故答案为: π.
【分析】(1)根据平移的性质, 将△ABC竖直向上平移6个单位,再水平向右平移3个单位画出△A1B1C1。
(2)利用旋转的性质及作图,将 △A1B1C1绕B1点顺时针旋转90°,就可画出△A2B1C2。
(3)线段B1C1变换到B1C2的过程中扫过区域的面积就是圆心角为90°,半径为3的扇形的面积,利用扇形的面积公式可求解。
22.【答案】(1)解:如图所示:
(2)证明:∵AB∥A′B′,
∴∠A=∠B′,∠B=∠A′
在△AOB和△B′OA′中,

∴△AOB≌△B′OA′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移的性质;作图﹣平移
【解析】【分析】(1)将点A、B分别向右平移三个单位,就可得到点 A′、B′ ,再连接 A′B′,连接 AB′和A′B ′即可。
(2)根据平移的性质:可知AB∥A′B′ ,AB=A′B′ ,可证得 ∠A=∠B′,∠B=∠A′ ,再利用ASA可证得结论。
23.【答案】解: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如图所示,此时A1的坐标为(﹣2,2);
画出△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A2B2C2,如图所示,此时A2的坐标为(4,0)
画出△A2B2C2关于原点O成中心对称的△A3B3C3,如图所示,此时A3的坐标为(﹣4,0).
【知识点】作图﹣轴对称;作图﹣旋转
【解析】【分析】 ① 根据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分别画出点A、B、C关于y轴对称的点 A1、B1、C1,即可画出△ A1B1C1, 并写出A1的坐标;②利用旋转的性质及旋转作图,分别作出点A、B、C的对应点A2、B2、C2,就可画出 △A2B2C2,然后写出A2的坐标 ;③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分别作出点A2、B2、C2的对称点A3、B3、C3,就可画出 △A3B3C3 ,并写出A3的坐标即可。
24.【答案】(1)
(2)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作图﹣轴对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解:(1)∵A点的坐标为(1,2),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点B,点A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为点C,
∴B点坐标为(﹣1,2),C点坐标为(﹣1,﹣2),
连AB,BC,AC,AB交y轴于D点,如图,
D点坐标为(0,2),
∴S△ADO= OD AD= ×2×1=1,S△ABC= BC AB= ×4×2=4,
∴ = ;
( 2 )点A的坐标为(a,b)(ab≠0),则B点坐标为(﹣a,b),C点坐标为(﹣a,﹣b),
AB∥x轴,BC∥y轴,AB=2|a|,BC=2|b|,
∴△ABC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 ;直角三角形.
【分析】(1)根据关于原点和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由点A的坐标,就可求出点C、B的坐标,再画出△ABC,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DC、△ABC的面积,然后求出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
(2)由题意可求出点B、C的坐标,由此可证得AB∥x轴,BC∥y轴,从而可证得∠ABC=90°,即可判断△ABC的形状。
25.【答案】(1)解:根据对称中心的性质,可得
对称中心的坐标是D1D的中点,
∵D1,D的坐标分别是(0,3),(0,2),
∴对称中心的坐标是(0,2.5)
(2)解:∵A,D的坐标分别是(0,4),(0,2),
∴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1B1C1D1的边长都是:4﹣2=2,
∴B,C的坐标分别是(﹣2,4),(﹣2,2),
∵A1D1=2,D1的坐标是(0,3),
∴A1的坐标是(0,1),
∴B1,C1的坐标分别是(2,1),(2,3),
综上,可得
顶点B,C,B1,C1的坐标分别是(﹣2,4),(﹣2,2),(2,1),(2,3)
【知识点】旋转的性质;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
【解析】【分析】(1)由点 A,D1,D三点的坐标,可知对称中心是点D1D的中点 ,然后求出对称中心的坐标即可。
(2)根据点A、D的坐标,就可求出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A1B1C1D1的边长 ,再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就可求出点B,C,B1,C1的坐标。
1 / 1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
一、选择题
1.(2016七下·蒙阴期中)下列选项中能由左图平移得到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解析】【解答】解:能由左图平移得到的是:选项C.
故选:C.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图形只是位置变化,其形状与方向不发生变化进而得出即可.
2.(2018·普宁模拟)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详解:A.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
B.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
C.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符合题意;
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后能够与自身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3.(初中数学北师大版练习题(章节不明))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线段AB的两个端点坐标分别为A(﹣1,﹣1),B(1,2),平移线段AB,得到线段A′B′,已知A′的坐标为(3,﹣1),则点B′的坐标为(  )
A.(4,2) B.(5,2) C.(6,2) D.(5,3)
【答案】B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解析】【解答】解:∵A(﹣1,﹣1)平移后得到点A′的坐标为(3,﹣1),
∴向右平移4个单位,
∴B(1,2)的对应点坐标为(1+4,2),
即(5,2).
故选:B.
【分析】根据A点的坐标及对应点的坐标可得线段AB向右平移4个单位,然后可得B′点的坐标.
4.(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如图,在方格纸中,线段a,b,c,d的端点在格点上,通过平移其中两条线段,使得和第三条线段首尾相接组成三角形,则能组成三角形的不同平移方法有(  )
A.3种 B.6种 C.8种 D.12种
【答案】B
【知识点】勾股定理;作图﹣平移
【解析】【解答】解:由网格可知:a= ,b=d= ,c=2 ,
则能组成三角形的只有:a,b,d
可以分别通过平移ab,ad,bd得到三角形,平移其中任意两条线段方法各有两种,即能组成三角形的不同平移方法有6种.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分别求出线段a、b、c、d的长,再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可知能组成三角形的只有:a,b,d,然后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出能组成三角形的不同的平移方法。
5.(2017·娄底模拟)将数字“6”旋转180°,得到数字“9”,将数字“9”旋转180°,得到数字“6”,现将数字“69”旋转180°,得到的数字是(  )
A.96 B.69 C.66 D.99
【答案】B
【知识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解析】【解答】解:现将数字“69”旋转180°,得到的数字是:69.
故选:B.
【分析】直接利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结合69的特点得出答案.
6.(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如图,将Rt△ABC绕直角顶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C,连接AA′,若∠1=25°,则∠BAA′的度数是(  )
A.55° B.60° C.65° D.70°
【答案】C
【知识点】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解答】解:∵Rt△ABC绕直角顶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C,
∴AC=A′C,∠BAC=∠CA′B′
∴△AC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A′A=45°=∠CAA′,∠CA′B′=20°=∠BAC
∴∠BAA′=∠BAC+∠CAA′=20°+45°=65°
故答案为:C.
【分析】抓住关键的已知条件,利用平移的性质,可得出AC=A′C,∠BAC=∠CA′B′,易证△AC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CA′B′、∠CAA′的度数,然后根据∠BAA′=∠BAC+∠CAA′,代入计算可求解。
7.(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规定: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小于周角)后能和自身重合,则称此图形为旋转对称图形.下列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且有一个旋转角为60°的是(  )
A.正三角形 B.正方形 C.正六边形 D.正十边形
【答案】C
【知识点】旋转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A、正三角形的最小旋转角是120°,故不符合题意;
B、正方形的旋转角度是90°,故不符合题意;
C、正六边形的最小旋转角是60°,故符合题意;
D、正十角形的最小旋转角是36°,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及正多边形的性质,可知正三角形最小旋转角为120°;正方形的最小旋转角为90°;正六边形的最小旋转角为60°;正十边形的最小旋转角为36°,即可得出答案。
8.(2017·江西模拟)如图,小明家的住房平面图呈长方形,被分割成3个正方形和2个长方形后仍是中心对称图形.若只知道原住房平面图长方形的周长,则分割后不用测量就能知道周长的图形的标号为(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A
【知识点】整式的加减运算;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如图1,

设图形①的长和宽分别是a、c,图形②的边长是b,图形③的边长是d,原来大长方形的周长是l,
则l=2(a+2b+c),
根据图示,可得
(1 )﹣(2),可得:a﹣b=b﹣c,
∴2b=a+c,
∴l=2(a+2b+c)=2×2(a+c)=4(a+c),或l=2(a+2b+c)=2×4b=8b,
∴2(a+c)= ,4b= ,
∵图形①的周长是2(a+c),图形②的周长是4b, 的值一定,
∴图形①②的周长是定值,不用测量就能知道,图形③的周长不用测量无法知道.
∴分割后不用测量就能知道周长的图形的标号为①②.
故选:A.
【分析】首先设图形①的长和宽分别是a、c,图形②的边长是b,图形③的边长是d,原来大长方形的周长是l,判断出l=2(a+2b+c),a=b+d,b=c+d;然后分别判断出图形①、图形②的周长都等于原来大长方形的周长的 ,所以它们的周长不用测量就能知道,而图形③的周长不用测量无法知道,据此解答即可.
9.(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2)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是(  )
A.(﹣3,2) B.(﹣3,﹣2)
C.(3,﹣2) D.(3,2)
【答案】A
【知识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解:点(3,﹣2)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2),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就可得出答案。
10.(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如图,已知△ABC中,∠C=90°,AC=BC= ,将△ABC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60°到△AB′C′的位置,连接C′B,则C′B的长为(  )
A.2﹣ B. C. ﹣1 D.1
【答案】C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BB′,
∵△ABC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AB′C′,
∴AB=AB′,∠BAB′=60°,
∴△ABB′是等边三角形,
∴AB=BB′,
在△ABC′和△B′BC′中,

∴△ABC′≌△B′BC′(SSS),
∴∠ABC′=∠B′BC′,
延长BC′交AB′于D,
则BD⊥AB′,
∵∠C=90°,AC=BC= ,
∴AB= =2,
∴BD=2× = ,
C′D= ×2=1,
∴BC′=BD﹣C′D= ﹣1.
故答案为:C.
【分析】连接BB′,延长BC′交AB′于D,利用旋转的性质,易证AB=AB′,∠BAB′=60°,就可证得△ABB′是等边三角形,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AB=BB′,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去证明∠ABC′=∠B′BC′,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就可求出BD、C′D的长,根据BC′=BD﹣C′D,可求出结果。
11.(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如图,在Rt△ABC中,∠ACB=90°,将△ABC绕顶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A'B'C,M是BC的中点,P是A'B'的中点,连接PM.若BC=2,∠BAC=30°,则线段PM的最大值是(  )
A.4 B.3 C.2 D.1
【答案】B
【知识点】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PC.
在Rt△ABC中,∵∠A=30°,BC=2,
∴AB=4,
根据旋转不变性可知,A′B′=AB=4,
∴A′P=PB′,
∴PC= A′B′=2,
∵CM=BM=1,
又∵PM≤PC+CM,即PM≤3,
∴PM的最大值为3(此时P、C、M共线).
故答案为:B.
【分析】连接PC.利用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AB的长,再利用旋转的性质,可证得A′B′=AB,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就可求出PC的长及CM的长,然后在△PCM中,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可知PM≤PC+CM,即PM≤3,要使线段PM最大,因此点P、C、M共线,就可求出PM的最大值。
12.(【3.05项目】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平移、旋转 (3)无知识点)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从一个格点移动到与之相距 的另一个格点的运动称为一次跳马变换.例如,在4×4的正方形网格图形中(如图1),从点A经过一次跳马变换可以到达点B,C,D,E等处.现有20×20的正方形网格图形(如图2),则从该正方形的顶点M经过跳马变换到达与其相对的顶点N,最少需要跳马变换的次数是(  )
A.13 B.14 C.15 D.16
【答案】B
【知识点】探索图形规律
【解析】【解答】解:如图1,连接AC,CF,则AF=3 ,
∴两次变换相当于向右移动3格,向上移动3格,
又∵MN=20 ,
∴20 ÷3 = ,(不是整数)
∴按A﹣C﹣F的方向连续变换10次后,相当于向右移动了10÷2×3=15格,向上移动了10÷2×3=15格,
此时M位于如图所示的5×5的正方形网格的点G处,再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变换4次即可到达点N处,
∴从该正方形的顶点M经过跳马变换到达与其相对的顶点N,最少需要跳马变换的次数是14次,
故选:B.
【分析】此题其实质就是象棋中的马踏斜日的运动方式,根据从一个格点移动到与之相距 的另一个格点的运动称为一次跳马变换,根据从特殊到一般的探讨方式,以图一为基础进行探讨,如图1,连接AC,CF,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AF的长,而从A到F是两次变换,观察变换前后的位置得出两次变换相当于向右移动3格,向上移动3格,而按这样的变换方式进行将会是变化次数最少的变换形式;在图二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MN是20,而∴20 ÷3 = ,(不是整数),故不能按A﹣C﹣F的方式直接从M变换到N,于是计算出按A﹣C﹣F的方向连续变换10次后点M的位置,此时M位于如图所示的5×5的正方形网格的点G处,再根据点N的位置进行适当的变换,前后两次的变换次数之和即是变换总次数.
二、填空题
13.(2018·东莞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A(﹣2,1),将点A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则平移后点A的坐标为   .
【答案】(1,﹣1)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A的横坐标+3,纵坐标﹣2,即可求出平移后的坐标,
∴平移后A的坐标为(1,﹣1)
故答案为:(1,﹣1)
【分析】根据坐标平移规律即可求出答案.左右平移横坐标加减,上下平移纵坐标加减.
14.(2017·营口模拟)如图,将周长为8的△ABC沿BC方向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   .
【答案】10
【知识点】平移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将周长为8的△ABC沿边BC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DEF,
则AD=1,BF=BC+CF=BC+1,DF=AC,
又∵AB+BC+AC=8,
∴四边形ABFD的周长=AD+AB+BF+DF=1+AB+BC+1+AC=10.
故答案为:10.
【分析】根据平移的基本性质解答即可.
15.(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3.2旋转的特征同步练习)如图,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AED,若线段AB=3,则BE=   .
【答案】3
【知识点】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AED,
∴∠BAE=60°,AB=AE,
∴△BAE是等边三角形,
∴BE=3.
故答案为:3.
【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BAE=60°,AB=AE,得出△BAE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得出BE=3即可.
16.(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若点(a,1)与(﹣2,b)关于原点对称,则ab=    .
【答案】
【知识点】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点(a,1)与(﹣2,b)关于原点对称,
∴b=﹣1,a=2,
∴ab=2﹣1=.
故答案为:.
【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x,﹣y),即:求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横纵坐标都变成相反数.记忆方法是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图形记忆.
17.(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如图,在正方形OABC中,O为坐标原点,点C在y轴正半轴上,点A的坐标为(2,0),将正方形OABC沿着OB方向平移 OB个单位,则点C的对应点坐标为   .
【答案】(1,3)
【知识点】平移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在正方形OABC中,O为坐标原点,点C在y轴正半轴上,点A的坐标为(2,0),
∴OC=OA=2,C(0,2),
∵将正方形OABC沿着OB方向平移 OB个单位,即将正方形OABC沿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
∴点C的对应点坐标是(1,3).
故答案为(1,3).
【分析】要将正方形OABC沿着OB方向平移 OB个单位,即将正方形OABC沿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根据点的坐标平移规律:上加,右加,即可求出点C的对应点的坐标。
18.(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如图,将△AO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后得到△COD,若∠AOB=15°,则∠AOD=   度.
【答案】30
【知识点】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AO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后得到△COD,
∴∠BOD=45°,
∴∠AOD=∠BOD﹣∠AOB=45°﹣15°=30°.
故答案为:30.
【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就可得出旋转角∠BOD的度数,再由∠AOD=∠BOD﹣∠AOB,就可求出∠AOD。
19.(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如图,直线a、b垂直相交于点O,曲线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点A的对称点是点A',AB⊥a于点B,A'D⊥b于点D.若OB=3,OD=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   .
【答案】6
【知识点】旋转的性质;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直线a、b垂直相交于点O,曲线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点A的对称点是点A',AB⊥a于点B,A'D⊥b于点D,OB=3,OD=2,
∴AB=2,
∴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3×2=6.
故答案为:6.
【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长为3宽为2的矩形的面积,计算可求解。
20.(2017·丹东模拟)如图,已知∠AOB=90°,点A绕点O顺时针旋转后的对应点A1落在射线OB上,点A绕点A1顺时针旋转后的对应点A2落在射线OB上,点A绕点A2顺时针旋转后的对应点A3落在射线OB上,…,连接AA1,AA2,AA3…,依此作法,则∠AAnAn+1等于   度.(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n为正整数)
【答案】180﹣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点A绕点O顺时针旋转后的对应点A1落在射线OB上,
∴OA=OA1,
∴∠AA1O= ,
∵点A绕点A1顺时针旋转后的对应点A2落在射线OB上,
∴A1A=A1A2,
∴∠AA2A1= ∠AA1O= ,
∵点A绕点A2顺时针旋转后的对应点A3落在射线OB上,
∴A2A=A2A3,
∴∠AA3A2= ∠AA2A1= ,
∴∠AAnAn﹣1= ,
∴∠AAnAn+1=180°﹣ .
故答案为:180﹣ .
【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先计算∠AAnAn﹣1,符合等比数列,首项为度,公比为,最后再求其补角即可.
三、解答题
21.(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给出了格点三角形ABC(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
(1)①先将△ABC竖直向上平移6个单位,再水平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A1B1C1,请画出△A1B1C1;
②将△A1B1C1绕B1点顺时针旋转90°,得△A2B1C2,请画出△A2B1C2;
(2)线段B1C1变换到B1C2的过程中扫过区域的面积为   .
【答案】(1)解:如图:
(2) π
【知识点】扇形面积的计算;作图﹣平移;作图﹣旋转
【解析】【解答】解:(3)∵BC=3,
∴线段B1C1变换到B1C2的过程中扫过区域的面积为: = π.
故答案为: π.
【分析】(1)根据平移的性质, 将△ABC竖直向上平移6个单位,再水平向右平移3个单位画出△A1B1C1。
(2)利用旋转的性质及作图,将 △A1B1C1绕B1点顺时针旋转90°,就可画出△A2B1C2。
(3)线段B1C1变换到B1C2的过程中扫过区域的面积就是圆心角为90°,半径为3的扇形的面积,利用扇形的面积公式可求解。
22.(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如图,在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我们将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线段AB的端点均在格点上.
(1)将线段AB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A′B′,画出平移后的线段并连接AB′和A′B,两线段相交于点O;
(2)求证:△AOB≌△B′OA′.
【答案】(1)解:如图所示:
(2)证明:∵AB∥A′B′,
∴∠A=∠B′,∠B=∠A′
在△AOB和△B′OA′中,

∴△AOB≌△B′OA′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移的性质;作图﹣平移
【解析】【分析】(1)将点A、B分别向右平移三个单位,就可得到点 A′、B′ ,再连接 A′B′,连接 AB′和A′B ′即可。
(2)根据平移的性质:可知AB∥A′B′ ,AB=A′B′ ,可证得 ∠A=∠B′,∠B=∠A′ ,再利用ASA可证得结论。
23.(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点A的坐标为(2,2)请解答下列问题:
①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A1的坐标.
②画出△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A2B2C2,并写出A2的坐标.
③画出△A2B2C2关于原点O成中心对称的△A3B3C3,并写出A3的坐标.
【答案】解: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如图所示,此时A1的坐标为(﹣2,2);
画出△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A2B2C2,如图所示,此时A2的坐标为(4,0)
画出△A2B2C2关于原点O成中心对称的△A3B3C3,如图所示,此时A3的坐标为(﹣4,0).
【知识点】作图﹣轴对称;作图﹣旋转
【解析】【分析】 ① 根据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分别画出点A、B、C关于y轴对称的点 A1、B1、C1,即可画出△ A1B1C1, 并写出A1的坐标;②利用旋转的性质及旋转作图,分别作出点A、B、C的对应点A2、B2、C2,就可画出 △A2B2C2,然后写出A2的坐标 ;③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分别作出点A2、B2、C2的对称点A3、B3、C3,就可画出 △A3B3C3 ,并写出A3的坐标即可。
24.(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点B,点A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为点C.
(1)若A点的坐标为(1,2),请你在给出的坐标系中画出△ABC.设AB与y轴的交点为D,则 =   ;
(2)若点A的坐标为(a,b)(ab≠0),则△ABC的形状为   .
【答案】(1)
(2)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作图﹣轴对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解:(1)∵A点的坐标为(1,2),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点B,点A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为点C,
∴B点坐标为(﹣1,2),C点坐标为(﹣1,﹣2),
连AB,BC,AC,AB交y轴于D点,如图,
D点坐标为(0,2),
∴S△ADO= OD AD= ×2×1=1,S△ABC= BC AB= ×4×2=4,
∴ = ;
( 2 )点A的坐标为(a,b)(ab≠0),则B点坐标为(﹣a,b),C点坐标为(﹣a,﹣b),
AB∥x轴,BC∥y轴,AB=2|a|,BC=2|b|,
∴△ABC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 ;直角三角形.
【分析】(1)根据关于原点和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由点A的坐标,就可求出点C、B的坐标,再画出△ABC,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DC、△ABC的面积,然后求出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
(2)由题意可求出点B、C的坐标,由此可证得AB∥x轴,BC∥y轴,从而可证得∠ABC=90°,即可判断△ABC的形状。
25.(2018-2019学年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单元测试A)如图,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1B1C1D1关于某点中心对称,已知A,D1,D三点的坐标分别是(0,4),(0,3),(0,2).
(1)求对称中心的坐标.
(2)写出顶点B,C,B1,C1的坐标.
【答案】(1)解:根据对称中心的性质,可得
对称中心的坐标是D1D的中点,
∵D1,D的坐标分别是(0,3),(0,2),
∴对称中心的坐标是(0,2.5)
(2)解:∵A,D的坐标分别是(0,4),(0,2),
∴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1B1C1D1的边长都是:4﹣2=2,
∴B,C的坐标分别是(﹣2,4),(﹣2,2),
∵A1D1=2,D1的坐标是(0,3),
∴A1的坐标是(0,1),
∴B1,C1的坐标分别是(2,1),(2,3),
综上,可得
顶点B,C,B1,C1的坐标分别是(﹣2,4),(﹣2,2),(2,1),(2,3)
【知识点】旋转的性质;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
【解析】【分析】(1)由点 A,D1,D三点的坐标,可知对称中心是点D1D的中点 ,然后求出对称中心的坐标即可。
(2)根据点A、D的坐标,就可求出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A1B1C1D1的边长 ,再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就可求出点B,C,B1,C1的坐标。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