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一第四章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单元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志鸿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一第四章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单元检测(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10-08 17:5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苏教版必修1第四章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TP在人体细胞中普遍存在但含量不多
B.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合成ATP都依赖于氧
C.核糖体上合成血红蛋白的过程需要消耗ATP
D.活细胞内时刻都有ATP生成
2.下列有关反应式ADP+Pi+能量 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表明了物质是可逆的,但能量是不可逆的
B.反应(1)过程中所需的酶,可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和基质中
C.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时,没有发生(2)反应
D.有氧呼吸时,反应(1)过程主要发生在[H]与氧结合成水时
3.下列对生物体内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B.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C.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细胞内各种形式的能量转换都是以ATP为中心环节的
4.某种酶在水解过程中,先得到多肽,最后得到氨基酸,这说明(  )。
A.该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B.该酶是生物催化剂
C.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多肽
5.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某同学以体积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进行了一组实验,其方法及结果如下表所示,通过分析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步骤
方法
观察结果
1
常温下自然分解
氧气泡少而小
2
常温下加铁离子
氧气泡稍多而小
3
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
氧气泡极多而大
4
加入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
同自然分解一样
A.酶的催化效率有高效性 B.酶的催化条件有温和性
C.酶的催化对象有专一性 D.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
6.下图表示在某pH范围内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酶B比酶A活跃
B.酶A存在于唾液中
C.酶B的最适pH是1.8
D.pH为5时,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
7.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或产物)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①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
B.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产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酶促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D.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8.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人体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率和温度关系的是(  )。
9.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10.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
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
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
11.阳光穿过森林中的空隙形成“光斑”,如图表示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在“光斑”照射前后光合作用吸收CO2和释放O2气体量的变化,据此正确的分析是(  )。
A.光斑照射前,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B.光斑照射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增加
C.光斑照射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
D.光斑移开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减弱
12.生长于较弱光照条件下的植物,当提高CO2浓度时,其光合作用速率并未随之增加,主要限制因素是(  )。
A.细胞呼吸和暗反应  B.光反应
C.暗反应 D.细胞呼吸
13.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少许碳酸钙和少许二氧化硅的目的分别是(  )。
①让色素溶解 ②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③便于将叶片研磨成匀浆 ④促使叶绿体中色素分离
A.①②③ B.④③②
C.②③④ D.①③②
14.下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时的实验示意图,图中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A.1∶2 B.2∶1
C.8∶9 D.9∶8
15.下列措施与细胞呼吸原理无关的是(  )。
A.生产酒精 B.棉花摘心
C.中耕松土 D.地窖贮存
16.现有一瓶葡萄糖液,内置有适量酵母菌,经测定瓶中放出的CO2的体积与吸收O2的体积比为5∶4,这是因为(  )。
A.有1/5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B.有4/7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C.有4/5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D.有3/7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17.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无关的是(  )。
A.晒干小麦种子以延长保存期限
B.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提高蔬菜产量
C.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以提高产量
D.稻田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会变黑、腐烂
18.下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如果用14C标记含有该叶绿体的叶片周围的CO2,则放射性出现的部位和含放射性的化合物出现的顺序是(  )。
19.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②或过程①和④
B.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
C.动物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
D.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过程③消耗[H]
20.下图所示将某植物(其叶片如图1所示)放在黑暗中两天后,根据图2所示,处理其中一块叶片。然后将整株植物置于阳光下4小时,取该叶片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显色,下列有关该实验结果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后的结果显示出X、Y、W都为蓝色
B.W和X两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
C.X和Y两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D.X和木塞夹着的叶片部分的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21.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滴管中冒出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22.将某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装置中,用红外线测量仪进行测量,测定的条件和结果见下表:
若将该叶片先置于20 ℃、6 000 lx光照条件下10 h,然后置于10 ℃黑暗条件下,则该叶片一昼夜葡萄糖积累的量为(  )。
A.2.91 mg B.11.25 mg
C.22.5 mg D.33.75 mg
23.据报道:海洋调查员对苏格兰海岸周围进行研究,发现大量海下动物,其中包括磷光海笔。之所以起“海笔”这个名字,是因为这种动物看起来很像作者的羽毛笔和一棵圣诞树。海笔是海栖珊瑚群,被外物碰到就会发光。对以上材料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海笔具有叶绿素,可以对光能吸收储存
B.海笔发光的过程说明了细胞中的化学能转化成了光能
C.ATP在海笔发光的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D.和不发光的动物相比,海笔细胞的ATP中的能量可以向光能转化
24.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气体产生情况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在恒定水平。下列几种实验结果(给予相同的环境条件),你觉得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甲、乙装置水滴都左移
B.甲、乙装置水滴都右移
C.甲装置水滴不动,乙装置水滴左移
D.甲装置水滴右移,乙装置水滴左移
25.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②过程需多种酶参与,且需ATP供能
B.适宜条件下,③过程在活细胞中都能进行
C.⑤过程产生的能量最多
D.①③④过程产生的[H]都能与氧结合产生水
二、非选择题
26.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①鲈鱼的驯养:将从海洋中捕获的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 d,用普通饲料投喂,备用。
②饲料的配制: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 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普通饲料和加酶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烘干后储存。
③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
④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859.3%、947.2%。
⑤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活性,结果如下表。
对照组
1.09
0.08
0.12
实验组
1.71
0.10
0.13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选用鲈鱼鱼苗而不是成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前的驯养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将配制好的饲料进行烘干要特别注意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物质A是________(填“C3化合物”或“C5化合物”)。
(2)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________(填“高”或“低”)。
(4)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________(填“高”或“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下图表示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代谢过程中氢转移的情况,Q为代谢的中间产物,据图回答问题。
(1)若水中的氢经①和②转移到葡萄糖中,该过程直接还原了Q,那么Q代表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途径发生在________中。
(2)马铃薯块茎细胞内多糖中的氢经⑥③⑦转移时,所释放出的能量较少,未释放出的能量则贮存在__________中。
(3)葡萄糖中的氢经③④转移到水中,该途径中的Q代表__________,该反应途径发生在____________中。
29.下图为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为什么要用煮沸又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①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冷却后再加酵母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容器中溶液A一般是指________,发酵实验过程中两试管分别发生什么现象?
盛水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A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时间的推移,盛水的试管中的现象最终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此时测定烧瓶中溶液的成分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主要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用乳酸菌代替酵母菌,溶液A有何现象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说明理由(用有关的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叶绿体中的光反应可以合成ATP,光反应的产物中有O2,但不依赖O2;线粒体可以完成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两个阶段都有ATP的形成,第三阶段消耗O2,但第二阶段不消耗O2。
2答案:B 解析:( 1)代表ATP的生成过程,(2)代表ATP的分解过程。ATP分解释放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而ADP转化为ATP时的能量来自细胞呼吸或光合作用,因此,可以说该反应物质是可逆的,但能量是不可逆的,A项正确。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发生光反应,生成ATP,基质中发生暗反应,消耗ATP,所以B项错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属于简单扩散,不消耗能量;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的ATP最多,因此C、D两项都正确。
3答案:B 解析:人在饥饿状态下,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仍处于动态平衡。
4答案:C 解析:酶水解后先得到多肽,最后得到氨基酸,说明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5答案:C 解析:本题是以实验现象来分析酶的特征,在考试中比较常见。实验1是其他实验的对照,实验3与1比较可得出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分析实验4可得出酶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即必须是在常温下有效。实验3与实验2比较说明酶的催化效率比普通的化学催化剂要高。但整个实验不能得出酶有专一性的特点。
6答案:D 解析:在不同的pH环境下两种酶的活性不同,酶B的最适pH是6,pH是5时两种酶的活性相等。唾液呈碱性,酶A不可能存在于唾液中。
7答案: C 解析:底物浓度不变,随酶量的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加快,A对;酶浓度增加,虽然酶促反应速率加快,但反应的平衡常数(用产物量表示)不变,B对;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即能使酶促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缩短,D对。随反应的进行,底物的浓度越来越小,反应速率越来越慢,曲线③可以表示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C错。
8答案:C 解析:人体胰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37 ℃左右,在低于37 ℃时,其催化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本题易错选B项,原因是只关注了曲线走势,没有注意到与横坐标的对应。
9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知甲酶不被蛋白酶降解,可能是RNA。乙酶能被蛋白酶降解,说明乙酶是蛋白质,蛋白酶降解乙酶的原因是破坏了其空间结构。
10答案:B 解析: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缺镁培养液培养的植物叶绿素合成受阻,光反应减弱,合成的[H](NADPH)与ATP减少,从而使暗反应强度也降低。
11答案:C 解析:光斑照射前,有氧气释放,说明植物细胞在进行光合作用;光斑照射,光反应迅速增加,而暗反应没有相应增加,二者不同步;一开始光反应远远高于暗反应,经过调整后光反应和暗反应开始同步,但反应速率相比开始表现为下降,因此可以看出,暗反应限制了光反应的进行;移开光斑后,光反应迅速减弱,而暗反应过一段时间后才减弱,并没有同步。
12答案:B 解析: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CO2被固定、还原,但此还原过程中需要光反应提供[H]和ATP。由于光照较弱,光反应过程受到影响,不能为暗反应过程提供充足的[H]和ATP,CO2浓度虽然提高,但也不能有效地促进暗反应。
13答案:A 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丙酮、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色素时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主要是为了使色素溶解在其中;研磨叶片时,加入少许碳酸钙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加入少许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得更充分。
14答案:C 解析:A、B指O2,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O2来自H2O。
15答案:B 解析:生产酒精与促进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有关,中耕松土与促进农作物根的有氧呼吸有关,地窖贮存与抑制农产品的总细胞呼吸有关。棉花摘心增产与植物激素调节有关,与细胞呼吸原理的利用无关。
16答案:B 解析:有氧呼吸吸收O2与放出的CO2体积相等。酵母菌放出的CO2的体积与吸收O2的体积比为5∶4,说明有氧呼吸释放的CO2占4/5,消耗葡萄糖4/5×1/6=4/30;无氧呼吸释放的CO2占1/5,消耗葡萄糖1/5×1/2=1/10。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占消耗葡萄糖总量的比例是4/30÷(4/30+1/10)=4/7,即有4/7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17答案:B 解析:晒干小麦种子时,会降低自由水的含量进而降低代谢;降低温度会降低细胞呼吸中酶的活性,进而降低有氧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稻田定期排水会使根部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以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导致幼根腐烂;光照与呼吸作用无直接关系。
18答案:C 解析:标记的14CO2,通过叶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内叶绿体的基质中参与暗反应,故放射性出现的部位应在③叶绿体基质中。14CO2与未标记的C5化合物结合,14CO2被固定形成14C3,14C3化合物被还原生成(14CH2O)等,另一部分14C3通过C5的再生途径形成14C5,故选C。
19答案:B 解析:植物细胞能进行①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②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也能进行①④无氧呼吸产生乙醇的过程。真核细胞细胞质基质可发生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即①③④过程。
20答案:D 解析:以实验分析的方式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条件,分析时应注意木塞、碱石灰的作用和对照原则及单一变量原则。W部分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X部分有叶绿体、光照、水分和CO2等条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碱石灰具有吸收CO2作用,Y部分因为缺乏CO2的供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W和X部分的差异表现为叶绿体或叶绿素的有无,二者的对比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X和Y的差异表现为CO2的供应是否充足,二者的对比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X和木塞夹着的部分的差异表现为光照的有无,二者的对比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21答案:D 解析: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有CO2、乙醇,并且需要在无氧条件下才能进行,A、B两项正确;因为温度降低会使有关酶的活性下降,导致无氧呼吸减弱,产生气泡的速率会下降,C项正确;葡萄糖分解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另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而未释放出来的能量,则存留在酒精中,D项错误。
22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叶片一昼夜制造的O2的剩余量为:3.1×10-0.5×14=24 mg。在光合作用时一分子葡萄糖对应6分子氧气,则剩余的葡萄糖为:=22.5 mg。
23答案:A 解析:海笔属于动物,不可能具有叶绿素;海笔的细胞呼吸能产生ATP,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可以转化成光能、电能、热能等多种形式的能量。
24答案:B 解析:由甲图中的信息可知,在光照条件下,甲图中水滴的移动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和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有关,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水滴右移,当两者相等时,水滴不动,当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水滴左移;无光照条件下,甲图的水滴的移动只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有关,因而左移;对于乙图,水滴的移动只与动物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有关,因而左移。所以甲、乙装置水滴不可能都右移。
25答案:D 解析:由图知,①是光反应,②是暗反应,③是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④是呼吸作用的第二阶段,⑤是呼吸作用的第三阶段。②过程需要多种酶的参与且光反应为其提供ATP;活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⑤过程在形成水的同时放出大量的能量;①过程产生的氢供给了暗反应,没有与氧结合产生水。
26解析:若要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的影响,需选取幼体鱼,而不能用成体鱼。成体鱼生长慢,实验效果不明显。实验前将鲈鱼鱼苗在浮式海水网箱中饲养14 d,主要是让其适应培养环境,有利于实验的进行。饲料中含有植酸酶,所以烘干饲料时温度不能太高,避免使酶失活。由实验结果显示,植酸酶能促进幼鱼生长,对蛋白酶的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答案:(1)成体生长缓慢,实验效果不明显 让鲈鱼适应实验养殖环境
(2)温度不能过高 高温会使植酸酶变性而失去活性
(3)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
(4)添加植酸酶的饲料促进鲈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而对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27解析:(1)在CO2浓度降低时,A物质减少,B物质增多,因此A物质为C3化合物,B物质为C5化合物。
(2)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暗反应已达到相对稳定,暗反应中生成2个C3化合物,需消耗1个C5化合物,因此C3化合物的量是C5化合物的2倍。CO2浓度降低,消耗C5化合物减少,而C5化合物的生成速率短时间内不变,使C5化合物积累。
(3)若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稳定,C3化合物的量仍高于C5化合物的量。
(4)在较低CO2浓度下,植物所需[H]和ATP较少,因此,所需光照强度较低。
答案:(1)C3化合物
(2)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化合物和C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 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
(3)高
(4)低 CO2浓度低时,暗反应的强度低,所需ATP和[H]少
28解析:图中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Q是三碳化合物或丙酮酸。①和②是光合作用,Q代表三碳化合物,该过程发生在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中。③和④是有氧呼吸全过程,Q代表丙酮酸,该过程发生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马铃薯块茎细胞内多糖中的氢经⑥③⑦转移时进行的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产能少,未释放的能量储存在乳酸中。
答案:(1)三碳化合物 叶绿体
(2)乳酸
(3)丙酮酸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9解析:(1)煮沸的目的是排尽烧瓶中原有的空气,为酵母菌发酵营造无氧环境;冷却是为了避免酵母菌体内的酶在高温下失去活性,为酵母菌提供发挥最高活性而需要的适宜温度。
(2)容器中溶液A一般是指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发酵实验过程中,盛水试管有二氧化碳气泡逸出;溶液A试管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因此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随着葡萄糖逐渐耗尽,二氧化碳的产生量逐渐减少,烧瓶中余留下来的是酒精溶液。
(4)酵母菌发酵可以产生二氧化碳。
(5)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不产生CO2,因此溶液A不会出现浑浊现象。
答案:(1)①排尽烧瓶中原有的空气,为酵母菌创造无氧环境 ②避免酵母菌体内的酶在高温下失活,为酵母菌提供适宜温度
(2)澄清的石灰水 有气泡逸出 由澄清变浑浊
(3)葡萄糖被消耗尽 酒精溶液
(4)酵母菌无氧呼吸可产生CO2
(5)不会出现浑浊现象 C6H12O6(葡萄糖)2C3H6O3(乳酸)+能量(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