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四、除杂与分离
知识点:
一、简单除杂提纯
1.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去除杂质的方法
A NaCl溶液(Na2CO3) 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过滤
B CaO(CaCO3) 加水、过滤
C Cu(Fe) 加过量H2SO4溶液、过滤
D HNO3溶液(H2SO4) 加适量BaCl2溶液、过滤
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KCl固体(KClO3)——加入少量的MnO2,并加热
B.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C.CO气体(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D.NaCl溶液(MgCl2)——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
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将气体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C 银粉 锌粉 加入过量硫酸亚铁溶液,过滤
D 溶液 加适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4.下列除去物质中所含有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CO 气体 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B NaOH 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重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C CaO 固体 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D FeSO4 溶液 CuSO4 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少量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盐酸 CaCl2 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后,过滤
B FeSO4 Zn 加入足量的水后过滤,蒸发、结晶
C NaCl 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铜 木炭 通氧气加热
6.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A CO2 HCl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干燥
B CaCl2溶液 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粉末,过滤
C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过滤
D CuO Cu粉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
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FeCl3溶液 CuCl2溶液 过量铁粉 过滤
B CuO C 足量氧气 充分灼烧
C CuSO4 Fe 水 溶解、过滤
D CaO 大理石 无 高温煅烧
8.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FeSO4溶液(CuSO4) 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B Cu粉(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NaCl(MnO2)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CO2(CO) 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9.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除去H2中少量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C.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CaCl2:加入适量Na2CO3溶液,过滤
D.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加入足量的铁屑充分反应,过滤
10.氢氧化钠中混有少量氢氧化钙,欲去除氢氧化钙杂质,下列所加试剂可行的是( )
A.适量的稀硫酸溶液 B.适量的碳酸钾溶液
C.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D.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11.氯化钙具有消炎、抗过敏等作用,制得的氯化钙常混有稀盐酸,现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除稀盐酸。为判断溶液是否呈中性,可向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X。则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A.酚酞试剂 B.Na2CO3溶液 C.CuSO4溶液 D.石蕊试液
12.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的实验过程都正确的是( )
A.KCl(K2CO3):加足量稀硫酸、过滤、蒸发、结晶
B.BaSO4(BaCO3):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CuO(Cu):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MnO2(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二、实验除杂
13.粗盐中常含有MgCl2、CaCl2、Na2SO4及泥沙等杂质,常用下面的流程进行提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入试剂a的顺序可以是过量的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
B.加入试剂a后,将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沉淀中除泥沙外还含有4种不溶物
C.向溶液I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但不应过量,否则会影响精盐的纯度
D.溶解过程需要进行搅拌,目的是提高氯化钠的溶解度
14.在除杂质的操作中,为了将杂质完全去除,通常需加入过量的除杂试剂。为了除去NaCl样品中混有的少量Na2SO4和MgCl2,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提纯NaCl的流程如图所示:
(1)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除去的阳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2)试剂 X 的化学式为 ,溶液 M 中所含有的阴离子有 。
(3)某同学用提纯得到的NaCl晶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在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 (填 “大”或 “小”)。
15.为了确定某含杂质的硝酸钠溶液中所含杂质的成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I,Ⅱ为 操作。
(2)经分析,原溶液中的杂质可能由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杂质的成分可能是:若原溶液中的杂质由一种物质组成,则该杂质是 。
16.某 KCl 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 CaCl2 杂质,实验室提纯氯化钾的流程如下(氯化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为保证杂质完全除去,所加试剂均需过量)。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操作中“加过量稀盐酸”目的是为了除去 ,操作I指的是 。
(2)若KCl固体样品中还含有少量杂质K2SO4,小科认为提纯该样品只要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增加一步实验:即在“加入过量K2CO3溶液”与“过滤”操作之间,加过量的氯化钡(BaCl2)溶液。小江认为这种方案不合理,会导致最终所得KCl固体中含有新的杂质 。老师赞成小江的说法,但认为小科的方案只需调整所加试剂的顺序即可达到目的,即 。
17.海水是一种丰富的资源,从海水中获得的粗盐中含有NaCl,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物质,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去除之后可获得精盐,为了从中提取氯化镁和氯化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写出步骤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步骤④⑤的顺序颠倒会导致什么后果?答: 。
18.某种粗盐水中有少量含 、 的杂质,小煦用这种粗盐水经过下列实验流程制取纯净氯化钠晶体。
(1)固体 A 是 。(填化学式)
(2)加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将溶液 C 蒸发至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得到晶体,所得晶体仍不是纯净的氯化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现有一定质量的粗盐样品(含有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少量Na2SO4、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某实验小组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对粗盐样品进行提纯,提纯步骤如下:
请根据提纯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实验步骤②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
(2)步骤⑥中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 。
(3)步骤②和步骤④不可以颠倒,理由是 。
20.下列两种方案体现了物质除杂的不同思路:
思路一:将杂质直接转化为所需物质;
思路二:将杂质物质转化为中间物质,再将中间物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1)运用思路一: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溶液,过滤、蒸发,即得氯化镁固体。
(2)运用思路二: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氯化钠和硫酸钾。根据流程回答以下问题。
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滤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步骤②中加入的甲溶液是 (填化学式)溶液。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答】A.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除去碳酸钠,但是由于氯化钙过量又引入新的杂质,故A错误;
B.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使被提纯物质变质,故B错误;
C.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再通过过滤得到不反应的铜,故C正确;
D.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稀硫酸,还有过量的氯化钡,引入新的杂质,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A
【解答】A.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匕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过量的铁粉能与 CuCl2 ,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 CO2 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 MgCl2 能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再用盐酸将滤液调至中性,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
3.【答案】A
【解答】A、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钙易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可除去难溶的碳酸钙杂质,符合题意;
B、将气体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原物质二氧化碳反应,而杂质一氧化碳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C、加入过量硫酸亚铁溶液,杂质锌与硫酸亚铁反应会生成铁,引入新杂质,不符合题意;
D、加适量硝酸钙溶液,可除去碳酸钠,但会引入新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A
【解答】A、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干燥后可得到纯净CO,符合题意;
B、加入足量盐酸,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会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C、加水溶解,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
D、加入足量锌粒,硫酸亚铁和硫酸铜都会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C
【解答】A、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钙反应,通入二氧化碳无法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B、加足量的水后锌与硫酸亚铁会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中的泥沙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符合题意;
D、通氧气加热,铜和木炭都会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B
【解答】A、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会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B、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粉末,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溶液、水和二氧化碳,过滤,可得到纯净氯化钙溶液,符合题意;
C、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可除去碳酸钠,但又引入了新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D、加入稀硫酸,杂质铜不反应,氧化铜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B
【解答】A.CuCl2溶液和FeCl3溶液均能与过量铁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而且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错误;
B.C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B正确;
C.溶解后,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而且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
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大理石中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D
【解答】A.铁粉与杂质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单质,然后通过过滤去掉铜单质即可,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铜与稀硫酸不反应,而杂质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然后通过过滤、洗涤和干燥得到铜,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氯化钠溶于水,而杂质二氧化锰不溶于水,通过过滤去掉二氧化锰,再通过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杂质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不反应,而被除杂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B
【解答】A.氢气不与浓硫酸反应,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浓硫酸可以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被除杂的物质二氧化碳会和除杂试剂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被除杂的氯化钠不和碳酸钠反应,而杂质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除去杂质又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铁屑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单质,除去杂质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D
【解答】A、 加稀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会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B、加碳酸钾,可除去原杂质氢氧化钙,但会引入新杂质氢氧化钾,不符合题意;
C、加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钙不能发生反应,无法除去杂质 ,不符合题意;
D、加适量碳酸钠溶液,可除去氢氧化钙杂质,且不会引入新杂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D
【解答】判断溶液酸碱性需利用酸碱指示剂,但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呈无色,无法判断溶液是否呈中性,石蕊试液在酸性、碱性、中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可在判断。
故选D。
12.【答案】B
【解答】A、加足量的稀硫酸,碳酸钾与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钾,引入新杂质,不符合题意;
B、加入盐酸,硫酸钡不能溶解,碳酸钡可以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硫酸钡,符合题意;
C、加入稀盐酸,原物质氧化铜反应,而杂质铜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锰不溶于水,除二氧化锰中的氯化钾,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即可,不用蒸发,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B
【解答】A.加入试剂a的顺序不能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这是因为氯化钡溶液在碳酸钠溶液后面时,过量的氯化钡不能除去,故A错误;
B.加入试剂a后,将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沉淀中除泥沙外还含有4种不溶物,即氢氧化镁、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故B正确;
C.向溶液Ⅰ中加入的盐酸也可以是过量的,这是因为盐酸易挥发,随着蒸发氯化氢会挥发出去,故C错误;
D.搅拌只能加快溶解的速度,不会改变物质的溶解度,故D错误。
故选B。
14.【答案】(1)Mg2+
(2)Na2CO3;CO32-、 Cl-、 OH-
(3)小
【解答】(1)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将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除去的阳离子是Mg2+ ;
(2)氢氧化钠除氯化镁,氯化钡除去硫酸钠,而加入氢氧化钠和氯化钡都是过量,则加入试剂X是为了除去过量氯化钡,故X为碳酸钠,溶液M中溶质成分为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所含阴离子为CO32-、 Cl-、 OH-;
(3)配制溶液时仰视读数量取水,会使水的实际体积偏大,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1) Mg2+ ;(2)Na2CO3;CO32-、 Cl-、 OH-;(3)小。
15.【答案】(1)过滤
(2)CaCl2
【解答】(1) I,Ⅱ为过滤操作;
(2)向溶液中加适量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A中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A为氯化银,无色溶液B中加适量碳酸钠溶液,生成碳酸钙和硝酸钠,则B中含有硝酸钙,若原溶液中杂质只一种物质,则为氯化钙。
故答案为:(1)过滤;(2) CaCl2 。
16.【答案】(1)K2CO3;蒸发结晶
(2)BaCl2;在加过量K2CO3溶液前先加过量BaCl2溶液
【解答】(1)实验操作中“加过量稀盐酸”目的是为了除去K2CO3,操作I指的是蒸发结晶。
(2)小江认为这种方案不合理,会导致最终所得KCl固体中含有新的杂质BaCl2。老师赞成小江的说法,但认为小科的方案只需调整所加试剂的顺序即可达到目的,即在加过量K2CO3溶液前先加过量BaCl2溶液。
17.【答案】(1)Mg(OH)2+2HCl═MgCl2+2H2O
(2)氯化钠中混有氯化钡(或者无法除去过量的氯化钡)
【解答】(1) 粗盐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得到的沉淀A为氢氧化镁,步骤⑨为向沉淀中加入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H)2+2HCl═MgCl2+2H2O ;
(2) 步骤④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是为了除去硫酸钠杂质,⑤加入过量碳酸钠是为了除去氯化钙和剩余氯化钡,若两步骤顺序颠倒会则氯化钡无法除去;
故答案为:(1) Mg(OH)2+2HCl═MgCl2+2H2O ;(2) 氯化钠中混有氯化钡(或者无法除去过量的氯化钡) 。
18.【答案】(1)BaSO4
(2)BaCl2+Na2CO3=BaCO3↓+2NaCl
(3)溶液蒸干后,溶液中的氯化钾也将析出,所以得到的晶体是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混合物,即得到的不是纯净的氯化钠(合理均可)
【解答】(1)固体A为氯化钡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的硫酸钡,化学式为BaSO4 ;
(2)加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方程式为 BaCl2+Na2CO3=BaCO3↓+2NaCl ;
(3)溶液C口溶质成分为氯化钠、氯化钾、氯化氢,加热蒸发后,氯化氢逸出,析出晶体为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混合物。
故答案为:(1) BaSO4 ; (2)BaCl2+Na2CO3=BaCO3↓+2NaCl ;(3)溶液蒸干后,溶液中的氯化钾也将析出,所以得到的晶体是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混合物,即得到的不是纯净的氯化钠(合理均可) 。
19.【答案】(1)BaSO4+BaCl2=BaSO4↓+2NaCl
(2)除去过量的NaOH和NaCO3
(3)如果颠倒,无法除去过量的BaCl2
【解答】(1)步骤②中,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BaSO4+BaCl2=BaSO4↓+2NaCl。
(2)步骤⑥中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
(3)步骤②和步骤④不可以颠倒,理由是:如果颠倒,无法除去过量的BaCl2。
20.【答案】(1)硫酸镁(或MgSO4)
(2)K2SO4+BaCl2 =2KCl+BaSO4 ↓;MgCl2、KCl、NaCl;NaOH等可溶性碱或Na2CO3
【解答】(1)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将杂质直接转化为所需物质,则可将钡离子转化为硫酸钡沉淀,不引入其它物质,向溶液中加入的物质为硫酸镁;
(2)氯化钡与硫酸钾可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方程式为 K2SO4+BaCl2 =2KCl+BaSO4 ↓,硫酸钾和氯化钡发生反应,可能有一种剩余,可能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滤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MgCl2、KCl、NaCl;步骤②中加入甲溶液是为了将氯化镁转化为成氢氧化镁,分离出镁离子,所以甲为氢氧化钠等可溶性碱。
故答案为:(1) 硫酸镁(或MgSO4) ;(2)K2SO4+BaCl2 =2KCl+BaSO4 ↓;MgCl2、KCl、NaCl ; NaOH等可溶性碱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