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老山界 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 老山界 同步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7 16:35:5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6 老山界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字词,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掌握按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组织材料的方法。
3.学习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到这几张照片,你想起了什么 你心里涌起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长征,震惊中外的长征,我们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长征途中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 那就是老山界。这座山高“三十里”,十分险峻,悬崖峭壁很多,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 下面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老红军给我们讲讲吧!(板书课题)
设计思路
展示图片,直观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对红军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的敬佩之情,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同时,老师充满激情的话语,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检查预习
1.重点字词。
课后读读写写 课中重点词语
攀谈(pān)     峭壁(qiào) 骨碌(lu) 咀嚼(jué) 呜咽(yè) 督促(dū) 灌输(ɡuàn) 苛捐杂税(kē)(shuì) 酣然入梦(hān) 不可捉摸(zhuō) 惊惶(huánɡ)    矗立(chù) 搀扶(chān)
2.解释词语见PPT。
三、作者简介
作者 陆定一 生卒年 1906—1996 籍贯 江苏无锡
评价 无产阶级革命家。
代表作品 《金色的鱼钩》《老山界》等。
设计思路
交代写作背景,由此可以了解作者的写作缘由,把握作者的感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人物的崇高品质。
四、写作背景
见“拓展素材”部分。
五、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老师投影到屏幕上的问题。
1.师:文章篇幅较长,但结构层次分明。请同学们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事
明确:
部分 段落 段意
第一部分(1) (1) 点题,交代老山界的高度和名称。
第二部分 (2—32) 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层(2—11) 记叙同瑶民的攀谈交往,表现了红军对瑶民的关心、纪律的严明和瑶民对红军的支持和帮助。
第二层(12—23) 记叙陡山峭壁的高险和红军在山间露宿之事,表现了登山的艰苦和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三层(24—30) 写山路的崎岖难走和红军抵达山顶,表现了红军的坚强意志,点明红军翻山越岭是为了北上抗日。
第四层(31—32) 叙述红军下山的情景,表达了胜利到达宿营地的喜悦。
第三部分(33) (33) 呼应开头,总结全文,回顾了整个长征历程。
设计思路
让学生勾画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重点词语,旨在提醒学生读书时要注意圈点勾画。使用做批注的方法来概括事件,是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一。采用表格的形式梳理课文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文章。
2.课文除首尾两段外,中间部分大都是按照翻越老山界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写了从第一天下午到第二天下午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时间在推移,地点在转换,部队在前进。请同学们勾画出文中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梳理事件。
明确:
时间 (第一天)下午→天色晚了→天黑→夜里→半夜→(第二天)黎明→下午
空间 山沟→山脚→半山腰→雷公岩→山顶→下山→宿营地
事件 起因(红军决定翻越老山界)→经过(红军历经艰险翻山)→结果(红军取得了翻山的胜利)
深入思考:
师:从我们整理的表格来看,作者是依照什么顺序写作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主要依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顺序展开叙述。这样写使文章脉络清楚,使文中的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按时间顺序先设置悬念后做解释,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
3.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红军战士又是怎样对待这些困难的呢
明确:
走路难:山路险峻,悬崖峭壁——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吃饭难:粮食奇缺,感到饥饿——鼓足勇气,继续前进。
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六、课堂小结
作者按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的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老山界是一座难越的山,其“难”表现在路途遥远、山峰高耸、山路陡峭狭窄、气候恶劣、敌人围剿等方面。但是,在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一直激励和指引着红军战士一路向前。
七、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熟读描写的段落。
2.完成课后第一、二题。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章中的精彩语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3.感受文章所弘扬的精神品质,接受革命教育,传承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师:观察图片,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说说图片展现了什么场景。
生:红军爬山。
生:在“之”字拐的山路上。
生:展现了半夜里的情形。
生:描绘的是课文第12—18段的内容。
设计思路
此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意,学会带着问题读文章,学会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更好地领会革命精神。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
师:作者说“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我们的队伍如何“笨重”
2.我们的队伍是怎样战胜这些困难的
学生自读,完成题目。
明确:
问题 回答 课文原句
  我们的队伍如何“笨重” 队伍庞大   “队伍挤得紧紧的。” “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
疲劳伤病   “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 “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物资不足   “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 “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 “有很多战士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粥吃。” “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我们的队伍是怎样战胜这些困难的 乐观精神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互帮互助   “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
坚强意志   “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三、品读课文
(一)揣摩语句含义。
1.“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从“照着习惯”和“躲”中,你读出了什么 从后文瑶民对待红军态度的转变,可以看出红军战士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长期遭受军阀欺侮的瑶民,看到部队就担心人丁被抓,财物被抢,所以男人就“照着习惯”“躲起来”。红军战士与瑶民的攀谈让瑶民打消了误会,瑶民还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来招待红军,而战士们也从自己为数不多的粮食中,拿出一整袋米送给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红军战士对人民的关切。
2.“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奇在哪里 “奇观”一词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明确:“奇观”首先“奇”在火光与星光相接,以许多“之”字形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景象壮观、浪漫;其次,“奇观”准确形象地写出了山路的陡峭,反映出红军丝毫没有被这样的艰险吓倒,换句话说,“奇观”不仅指向眼前之景,更指向长征这一伟大业绩,指向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的红军队伍。“奇观”蕴含着作者对乐观主义精神的赞扬和对红军的赞叹之情。
3.“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嘲讽国民党反动派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不去抗日,却对付红军,这种反动行径违背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设计思路
此环节从赏析句子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能够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同时,紧扣学习目标,教会学生掌握赏析句子的方法,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二)体悟景物描写。
1.第12—18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12—18段描绘出了一幅星夜行军图,火光与星光相接,暗示了山势陡峭。而此时战士还有说有笑,互相鼓励,更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险、坚强勇敢的豪迈气概。
2.夜宿半山腰时很险也很艰苦,作者描写的夜景却很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以夜色的美好反衬红军的艰难,特别是写静夜的声音,通过四个形象的比喻写出声响的起伏变换,形象地写出了人在困倦之时,耳边的声音似有非有的情景。红军战士虽然处境艰苦,但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将作为支撑他们前进的强大动力。这些景物描写,也正表现了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下山路上的景物描写,意在表现什么
明确: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战士们克服困难后的愉快、欢畅、轻松的心情,暗示了前景光明。
4.请赏析“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明确:这句话从听觉的角度,从距离、大小等角度来写声音,以动写静。“像春蚕在咀嚼桑叶”时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指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野马在平原上奔驰”指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山泉在呜咽”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山泉的时断时续;“波涛在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设计思路
本文虽然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散文,但文中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彩。本环节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切入,帮助学生赏析文本,提高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第三、五题,阅读与长征有关的作品。
【板书设计】
老山界顽强意志 乐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