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谁是最可爱的人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时代背景,掌握字词,了解通讯的特点。
2.熟读课文,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志愿军的优秀品质,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多少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浴血奋战,为战争的最终胜利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时隔七十载,山河已无恙。”当我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当我们和亲人团聚说笑,当我们沉浸在幸福之中,我们是否会记起那些曾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而英勇牺牲的战士们 我们不能忘了他们,不能忘了那些最可爱的人!
二、检查预习
1.重点字词。
课后读读写写 课中重点词语
摁(èn) 掰(bāi) 坚韧(rèn) chún(淳)朴 谦逊(xùn) fù(覆)灭 过yǐn(瘾) 豁亮(huò) 犁耙(pá) 战yì(役) 军隅里(yú) 脸膛(tánɡ)
2.解释下列词语。
【覆灭】 全部被消灭。
【迸裂】 破裂;裂开而往外飞溅。
【气质】 人的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如活泼、直爽、沉静、浮躁等。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动上的表现。也指风格;气度。
【自豪】 因为自己或者与自己有关的集体或个人具有优良品质或取得伟大成就而感到光荣。
【放纵】 纵容;不加约束。不守规矩;没有礼貌。
三、作者简介
作者 魏巍 生卒年 1920—2008 本名 魏鸿杰 籍贯 河南郑州
评价 诗人、作家。
作品风格 运用诗化语言反映现实生活,以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
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东方》,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散文《我的老师》等。
四、写作背景
见PPT。
设计思路
详细地介绍写作背景,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把握作者的写作缘由,更好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了解通讯
通讯是新闻中一种重要文体。它和狭义的新闻(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它比消息更具体、更完整。它不仅选材较消息广泛,写法也更加灵活,除记叙外,议论、描写、抒情皆可使用,一般要求展开情节,刻画人物,表明作者的主观评价和感情倾向。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是它的明显特征。
六、熟读课文
1.听朗诵第1—3段和文章最后两段,注意语调、语速和感情。
2.师范读第一个故事。
3.分工阅读。男生读第二个故事,女生读第三个故事,齐读文章议论抒情的段落。
4.重点再读第1—3段和文章最后两段。
设计思路
通过反复阅读、多种形式的阅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七、整体把握
1.阅读课文后,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明确:
部分 段落 大意
第一部分 (1—3) 用饱含激情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指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第二部分 (4—13) 通过三个典型事例,深刻揭示出志愿军战士的“可爱”所在。
第三部分 (14—15) 以真切的感受激起人们的共鸣:祖国人民的幸福是与最可爱的人的功绩联系在一起的,志愿军战士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2.师:文章第二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内容,主要讲了三个故事,请同学们找出来,分别为它们拟一个小标题,并分析它们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品质。(投影表格)
学生讨论,教师针对课文中概括性的语句对学生进行点拨,教给学生概括归纳的方法。最后明确:
序号 故事标题 所在段落 精神品质
1 松骨峰战斗(书堂站战斗) 5—7 革命英雄主义
2 火中救小孩 10—11 国际主义
3 防空洞谈话 13 爱国主义
3.明确了这三个故事,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三个事例呢
学生活动,讨论:
生1:我认为是因为这三个事例发生的时间不同、场地不同,最具有代表性。松骨峰战斗写的是战场上的事,马玉祥火中救小孩写的是从阵地上回来的事,而防空洞谈话写的是休息时的事。三个事例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场地,囊括了战士们的一系列活动,很有代表性。
生2:我认为是因为这三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三种不同的思想感情。松骨峰战斗表现了对敌人的恨,火中救小孩表现了对朝鲜人民的爱,防空洞谈话表现了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这三个事例分别把志愿军战士对敌人、对朋友、对祖国的感情写了出来,很有代表性。
生3:我认为是因为这三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三个方面的崇高品质。松骨峰战斗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火中救小孩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防空洞谈话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
4.能否用“我觉得我们的志愿军,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作导语,代替文章前三段 试说明理由。
明确:不能。作者在导语中,开门见山地抒写自己在朝鲜时的感受,正是为了用自己潮水般的激情使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作者的激情感染读者,从而达到了新闻导语要“引起读者注意,引导读者阅读下去”的目的。作者以设问式的议论指出志愿军战士最可爱,这似乎会使某些轻视战士的人感到意外,所以作者继续议论指出感到意外的原因是“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从而使那些对作者的回答“失望”者重新产生读完作品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用抒情性的笔调揭示战士的精神面貌,既点明了主题(这也是导语的作用之一),又表达了作者对战士的热爱,还为下文所举具体事例做了铺垫。
总之,这三段抒议结合的文字,在作者、读者和作品中的人、事、理中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人由情恍然于事理”。而这些,显然不是那种干巴巴的一句“我觉得……”所能代替的。
设计思路
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在自己的作文中能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会看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八、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尤其是文章第1—3段和最后两段,有能力的同学最好能够背过。
2.完成第7课积累与运用部分内容。
【板书设计】
谁是最可爱的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研读课文,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写法。
3.学习志愿军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2) (3)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分析了课文,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内容。这三幅图片,分别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反映了志愿军战士一种怎样的精神呢
点名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故事:火中救朝鲜儿童。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2)故事:松骨峰战斗(书堂站战斗)。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故事:防空洞谈话。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设计思路
出示图片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直观醒目,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二、讲授新课
1.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大家都知道了,作者是通过这三个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的。那么,作者在哪一段集中笔墨从四个方面对志愿军战士进行了高度的赞誉呢
生答:第3段。
师:好,那么我们一起阅读这个段落。
师: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从哪些方面概括了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答:排比。从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方面。
师: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一下,这四个方面如何与三个事例联系起来呢
学生讨论,教师展示PPT,明确答案:
2.师:根据前文,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就是最可爱的人!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一定深受感动,这不仅仅是因为志愿军战士的事迹感人,还在于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激发和调动了我们的感情。想一想,课文除记叙事例外,开头三段和结尾一段的抒情、议论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明确归纳:
开头三段从作者在朝鲜的具体感受中,引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的主题,起到明确中心思想的作用。结尾一段把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志愿军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地战斗联系起来,再次强调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并且号召我们热爱我们的战士,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师:本文的结构之所以严谨自然,是因为作者在文中多处使用了过渡性的句段。请同学们一一找出来,完成表格。
学生讨论,老师明确:
句段 作用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第4段) 启下:从总叙战士们的高贵品质(第一部分)过渡到具体叙述三件感人的典型事例(第二部分)。
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第9段) 承上启下:从第一个事例过渡到对第二个事例的叙述,点明第二个事例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
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但战士们是怎样想的呢 (第13段) 承上启下:承接前文有关两个事例的叙述,引出第三个事例。
设计思路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内容大意,体会本文结构严谨、过渡自然的特点。
三、分析重难
1.文中的三个故事在表达内容(中心)、选材角度和描写方法等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讨论后,师生明确:
故事 表达内容(中心) 选材角度 描写方法
松骨峰战斗 对敌人的狠 一个连队的英雄群像 正面描述、侧面描写
火中救小孩 对朝鲜人民的爱 一个青年战士 外貌、行动、心理、语言
防空洞谈话 对祖国人民的爱 一个青年战士 语言、行动
设计思路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明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材,要灵活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
2.师:同学们,再想一想这三个故事的顺序可否调换一下 说说你的意见。
明确:不可调换。打击侵略者,援朝卫国是志愿军首要的、最重大的任务,也是志愿军最可爱的原因之一,“松骨峰战斗”是这一任务的具体体现,应当先写。“火中救小孩”写对朝鲜人民的爱,这既是志愿军最可爱的原因之二,又是对第一个故事的补充——对敌“狠”,是因为对朝鲜人民的爱,因此应放在第二位。“防空洞谈话”揭示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狠”,对朝鲜人民“爱”的根本原因,即来源于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这个故事应放在最后。
设计思路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明确文章材料的安排是有主次之分、先后之别的,写作时不能对材料随意安排,乱加堆砌。
3.师:在第三个故事里,还连续写了一位战士的三次“笑”,试对每次笑的内涵加以分析。
学生齐读,然后思考、讨论,教师点拨。
明确:分析“笑”,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第一次“笑”是在“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之后,这里的“笑”是他感到“光荣”的集中体现,是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人民而甘心吃苦、以苦为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开出的灿烂之花。第二次“笑”是在“我”问他“你想不想祖国啊”之后,这里的“笑”既表现了他对祖国炽热的爱恋之情,又有对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决心完成人民交付的光荣使命的高度责任感。第三次“笑”是在“我”问他“有什么要求”之后,从答话可知,这里的“笑”充满了夺取抗美援朝胜利的信心。
4.第14段已经用抒情文字对志愿军战士的可爱做了热情的讴歌,那么第15段还有没有必要写 为什么
明确:有必要。本段是作者和读者的情感交流,也是作者最急于告诉读者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的动机,告诉读者要珍惜和平幸福的生活,要把我们的幸福生活和志愿军战士的英勇奋战联系起来,理解我们的战士,热爱我们的战士。总之,这段文字道出了作者写作的动机,不可去掉。
四、主题思想
本文真实地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事迹,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告诉我们: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五、写作特点
1.主题鲜明,选材典型。
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在文中表达得极为鲜明突出。首先,标题以提问的形式直接切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文章的第一部分,用饱含激情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指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概括地写出志愿军战士的伟大和可爱,给读者一个总体上的认识。文章的第二部分具体生动地记叙了三个典型事例,即松骨峰战斗、火中救朝鲜儿童和防空洞中的谈话,深刻地揭示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他们的高贵品质。文章的第三部分,在叙述具体事例的基础上再一次强调主题,并向读者提出了热烈的希望和要求:要意识到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要爱我们最可爱的人。
2.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剪裁得体。如松骨峰战斗要表现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文章只选取这个战斗的核心部分,至于投入战斗前如何接到命令,如何进行战前动员,如何行军等都裁去了。恰当地运用剪裁不仅可以更集中地表现主题,而且也使文章更加精练。
详略得当。文章的详略安排也是表达主题的需要,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题更鲜明。如写松骨峰战斗,作者详写战斗任务的艰巨:兵力少(一个连)、时间紧(志愿军“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环境险(“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顽敌凶(“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同时,详写了激战后战士们牺牲的各种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弹体上沾满脑浆……”这些详写都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前者突出他们不怕困难,蔑视敌人,后者突出他们奋不顾身,英勇顽强。与此相反,战斗经过却写得较略,既避免了简单重复,又使文章紧凑,不拖沓。
六、布置作业
完成第7课阅读理解部分题目。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