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木兰诗 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 木兰诗 同步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7 16:4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 木兰诗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乐府诗集》,熟读并背诵全诗。
2.积累文言知识。
3.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把握诗中木兰的形象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有很多描写妇女的作品,其中有一位女英雄的形象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她代父从军,驰骋疆场;她鄙弃荣华,谢绝高官;她眷恋故土,毅然回乡。她的经历传奇浪漫,一千多年来,她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的主人公——木兰。(板书题目)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效果,给加点的字注音。
见PPT。
2.本诗选自《    》,是     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明确:乐府诗集 南北
教师补充:乐府,古代音乐机关,公元前112年,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负责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宋代时,郭茂倩将所有乐府诗歌汇集到一起,编成《乐府诗集》。
设计思路
掌握字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以抽查的方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字词的理解。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重在纠错、补充。
3.解释重点实词。
见PPT。
4.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同“贴”,可译为“粘贴”)
5.古今异义。
(1)双兔傍地走(古义:跑 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2)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 今义:力量大;势力大(跟“弱”相对)]
6.一词多义。
(1)市
(2)帖
(3)将
(4)机
7.词类活用。
(1)策勋十二转(名词用作动词,登记)
(2)当窗理云鬓(名词作状语,像云那样的)
三、讲授新课
(一)朗读课文,翻译句子。
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4.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点名学生回答,点名学生补充。明确:
见PPT。
(二)速读课文,梳理结构。
师:速读课文,将诗歌分成四部分,用四个字概括每部分内容。(投影表格)
生讨论,教师点拨:本诗是按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的。
明确:
部分 段落 内容概括
第一部分 1—3 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 4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 5—6 胜利归来
第四部分 7 结尾附文
设计思路
本环节旨在帮助学生疏通文意,并培养学生概括文章段意的能力。
(三)通读课文,勾画句子。
1.文中刻画木兰的语句。
第1段: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第2段: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第3段: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第4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第5段: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第6段: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对镜帖花黄。
作用:充分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2.描写人物的方法及木兰的形象特点。
描写方法:
心理——“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动作——“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形象特点:孝顺、勇敢、爱国。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想象一下,木兰在战场上会遇到什么情况 她会怎样处理
【板书设计】
木兰诗 勤劳、孝顺、机智、勇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南北朝时期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2.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情味,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3.把握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她的优秀品质,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感,增强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四幅图片,用诗歌中的原句概括图片描绘的内容。
点名学生回答,另一生补充。小组交流,师生明确: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4)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设计思路
图文并茂,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易于学生理解与掌握课文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分析第一部分(1—3)。
1.诗歌一开始写的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诗歌一开始写的是木兰的忧愁情态“唧唧复唧唧”。这样写的好处是:设置悬念——木兰为何忧 为何愁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设计思路
按层次和顺序探究文章内容,带领学生梳理写作思路。
2.第1段交代了木兰是什么身份
明确:由“当户织”一句,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平日辛勤劳动的平民女子,而不是高门贵族的小姐,这使下文木兰替父出征一事成为可能。
3.木兰到底为何如此忧虑呢
让学生自读第2段找答案,然后点名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
明确:原来此时有战事发生,可汗大规模征兵,征召木兰的父亲入伍,可是父亲年纪大了,家里又没有成年的男子可代父亲入伍。
4.木兰既然愿意代父从军,她又在愁什么呢
明确:古代社会歧视女子,女子没有地位,要求她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准抛头露面,不允许女子入伍。
5.聪明的木兰想出了什么主意
明确:女扮男装。
师: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要冒很大的风险,上战场更将直面生死,但木兰孝心至诚,为了自己的父亲,死有何惧 大家对照自己想想,你平时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父亲的 与木兰一比,是否有所感悟
设计思路
此环节在结合课文内容的同时,能够让学生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孝敬父母之心,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6.第3段写木兰紧张地做准备工作,展开叙述从家出发和奔赴战场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先就“愿为市鞍马”展开叙述,用排比的句式,“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要写得如此啰唆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战事紧迫,时间紧张,渲染出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
7.木兰奔赴战场,是详写还是略写 这其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详写。主要写了木兰的心情。通过几个地名的转换,概括了整个行程:家—黄河—黑山。在“黄河”和“黑山”宿营的描写极婉转地描写出一个初离父母出征的少女的感受,听到黄河流水“鸣溅溅”,听到燕山胡骑“鸣啾啾”,都不由得让她想起父母的呼唤,体现出她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链接拓展:这首诗在叙事中十分注意详略的安排,诗歌的其他部分哪些是详写 哪些是略写 这样的详略处理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文章繁简相宜,详略得当。繁笔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木兰采买鞍马等物一事,通过“东西南北市”的排比铺写,渲染了战前准备紧张忙碌的气氛,既写木兰的繁忙,也表现了木兰的英姿飒爽。②写木兰奔赴战场时反复提及的“不闻爷娘唤女声”,其实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爷娘亲切的呼唤呢 一幅“少女思亲图”呼之欲出。③第6段写木兰将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生动地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一朝团圆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写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装”,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对生活的热爱及其美丽的女儿情态。至于简笔,主要集中在对战斗场面的描写上,十年征战,只用六句话就交代完了。
这样安排,使诗歌结构疏密有致,更好地刻画了人物形象,突出了诗歌主题。
设计思路
本诗是一首叙事诗,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叙事详略得当。引导学生分析详略,能够在深层次探究文章内容的同时教会学生赏析和运用写作手法。
(二)分析第二部分(4)。
师:这段只有六句,却写了三个阶段——途中、战时、战后。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
阶段 具体内容 内容理解
途中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高度概括木兰十来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
战时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战后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是略写部分,以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简单带过即可。
(三)分析第三部分(5—6)。
1.木兰归来后,因战功赫赫,于是“可汗问所欲”,此时木兰的回答是什么
明确: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2.第6段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写木兰回到家,受到家人的热烈欢迎;现出女郎真容后,战友们的惊讶。这
段首先用循环铺排的手法描写木兰到家时家人欢聚的情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几句写出了不同人物的特点,人物形象鲜活生动。
3.作者省略了木兰回家后亲人相聚、畅叙别情的热闹场面,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试想一下,亲人们会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老师不限定答案。
设计思路
本环节旨在深入分析人物描写的细节和把握木兰的人物形象,学习她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从描写木兰急于回到日常生活的行动中透露出她初到家时的狂喜心情,渲染出一种大团圆的热闹欢乐的气氛。
(1)为何不先脱战袍,后开门窗
明确:木兰离开养育她成人的家已经十多年了。这十多年来,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这个家,思念家中的亲人。现在,她又回到了她所热爱、思念的家,一进家门,还来不及卸下戎装,就开门开窗,因为她对家中的一切都充满了感情。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反映了木兰的什么心理
明确:一是回到家里心情舒畅;二是爱美之心,木兰亦有,表现了她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对平常人生的向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
(3)木兰穿回女儿装与诗中哪个地方相照应
明确:与开头交代木兰是女儿身相照应。
(四)分析第四部分(7)。
师:读文章最后一段,你能领悟到什么
明确:最后一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双兔奔跑,难辨雄雌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解答,幽默风趣地表现了木兰的稳重机智,又使这首诗的结尾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女子若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她们的智慧、谋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
(五)分析诗歌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
思考: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师生共同归纳:
修辞手法 具体句子 作用
排比   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2)使诗歌语言极富韵律感和节奏感,充分体现了民歌通俗上口、易于传诵的特点。
互文   (1)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顶针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对偶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比喻   雄兔脚扑朔……安能辨我是雄雌
夸张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设计思路
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在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常见的修辞手法,因此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自主梳理、小组交流,最后用表格归纳,让学生温故知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把握文章主旨
本诗通过对木兰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和荣归故里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深明大义、机智勇敢、不慕名利的巾帼英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纯朴的优秀品质。
四、课堂小结
《木兰诗》是一首优美动人的叙事诗,为了塑造木兰的形象,作者选取了广阔的场景进行描写。从时间上说,前后长达十多年;从地域上说,涉及家中、乡里、战场和朝廷。对这样丰实的内容,作者以“木兰是女郎”为准则进行了精心剪裁,使全诗繁简得当。千百年来,《木兰诗》一直被人们传诵着,具有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以《学木兰能担当》为题,将自己的学习感悟整理成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字。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