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最苦与最乐 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 最苦与最乐 同步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7 16:46:0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6 最苦与最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跳过某些细节,在短时间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把握作者观点。
2.品味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3.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对自己、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来说说,你觉得什么最苦 什么最乐 (学生畅所欲言)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有的从自己的角度谈的,有的从他人的角度谈的,还有从社会的角度谈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思想家梁启超的一篇文章——《最苦与最乐》,看一看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设计思路
紧扣文题,由谈话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
1.重点字词。
课后读读写写 课中重点词语
揽(lǎn)      失意(yì) dá(达)观 契约(qì) 监督(dū) 排解(pái) 循环(xún) 如shì(释)重负 海阔天空(kuò) 悲天悯人(mǐn) 恩huì(惠)  赔礼(péi) 圣贤(xián) 坟mù(墓)
设计思路
字词的学习是重点,采用提前预习,上课检查的形式,能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也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2.解释重点词语见PPT。
3.作者简介。
作者 梁启超 生卒年 1873—1929 字 卓如
号 任公 别号 饮冰室主人 籍贯 广东新会
评价 思想家、学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
代表作品 著有《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作品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设计思路
了解作者生平,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把作者的观点更好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自古以来哲人志士就此话题发表了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对此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写下此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独特理解。
三、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后进行小组讨论,将以下内容补充完整。
1.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1)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2)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3)人应当      ,而不能      。
小组代表回答,教师补充。
2.请同学们根据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你认为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尝试概括各部分大意。
讨论后明确:
部分 起止段落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 (1—3) 论述“责任未尽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 (4) 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 (5—6) 论述“人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四、探究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面五个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4.到底什么是责任 它的范围有多大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 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设计思路
本文论证严密,结构清晰,本环节旨在帮助学生用略读的方法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学生讨论后明确:
1.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2.最大的快乐是尽了应尽的责任。
3.作者通过将责任未了的痛苦与贫穷、失意、病痛、死亡进行对比,说明后者带来的痛苦都有办法排解,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4.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未尽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每个人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来,作者用了两个“凡属”,概括了责任的范围。
5.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便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设计思路
以高度概括的语言小结本文,旨在引起学生的共鸣,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五、课堂小结
梁启超从“最苦”和“最乐”两个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人们人生在世,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六、布置作业
1.巩固字词,对上课检查出现错误较多的字词要重点记忆。
2.继续阅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最苦与最乐以及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分—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深入分析课文,把握作者的观点及文章严谨的思路。
2.学习本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作技巧。
3.把握文章内容,形成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师:同学们,让我们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内容,哪位同学愿意带领我们一起回顾
(指生回答)
复习巩固什么是最苦与最乐以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二、详解文本
(一)讨论第1,2段。
1.作者提出疑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 它们是最苦的吗
点拨:贫,失意,老、病、死。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算不得最苦。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
论说的句子:
①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
②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二)讨论第3段。
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本段中的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办、欠钱未还、受恩未报、得罪人未赔礼)。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段中找到相关句子。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
(三)讨论第4段。
1.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文段中作者引用了许多古语、俗语、名言,请说说它们的含义。
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明确:
“如释重负”指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指内心不安的事情解决了。
“无入而不自得”的意思是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句子:
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
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总结: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四)讨论第5,6段。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引用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
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应当勇于承担负责”。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呢 为什么这样说 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4.文章的题目叫作《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最苦。
(五)本文的中心论点。
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设计思路
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语言风格,理解作者的价值取向。
三、语言特色
1.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特点,说说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示例:开头就运用了设问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贫吗 不是。失意吗 不是。老吗 死吗 都不是”。除此还有陈述句和感叹句,有肯定句和否定句,还有主动句和被动句。
文中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引用“如释重负”时,作者说“古语说得好”;引用“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时,作者说“俗语亦说的是”;引用“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时,作者用了“曾子还说哩”,一个“哩”字,轻灵之气何其足也!
2.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说它们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
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好处:运用大量的排比,可以使文章语言流畅,气势磅礴;运用设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运用反问,可以使语气更强烈,增强说服力。
四、拓展延伸
1.请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明确: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设计思路
关于“责任”的话题是严肃的,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本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2.教师准备一些关于“责任”的名言佳句,学生分小组讨论其含义(可查资料),并举例说明(可引用历史故事、生活实例),然后班内交流。
明确:(1)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句义:君子有终身的忧虑。
举例: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句义:(士)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到死方休,不是很遥远吗
举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句义)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省: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 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
(4)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句义: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举例:大禹治水;杜甫心忧天下。
3.学生座谈,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在过去的日子里,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你对责任中的苦与乐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
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是啊,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常常听到有人埋怨社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任呢 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 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文后我们最大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就下面几个情境,体会“最苦”与“最乐”的感受,写一篇小作文。
1.完成某一学科的学习任务。
2.完成长辈托付的某项任务。
3.完成班集体或学校布置的某项工作。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