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入学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临沂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入学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9-07 11:2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临沂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入学考试
化学2022.9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S-32 Na-23 Mg-24 Cl-35.5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据《礼记》记载,西周时期已有相当丰富的酿酒经验和完整的酿酒技术规程.下列酿酒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糖化”: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B.“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C.“蒸馏”: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 D.“窖藏”:封存白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
2.青少年的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重视.学校餐厅某天中午的食谱:馒头、红烧肉、豆浆.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还需要补充的食物是( )
A.炒青菜 B.水煮鱼 C.清炖排骨 D.小米粥
3.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少量液体 B.过滤 C.测溶液 D.稀释浓硫酸
4.已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此反应涉及的化学用语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两个氧分子:2O
B.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C.氢氧化钠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D.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碳原子的内部结构不同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氢离子
C.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6.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需固体氯化钠的质量是
B.固体氯化钠可以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称量
C.溶解固体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D.用量筒量取水时,若仰视读数,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7.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完成的实验是( )
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②鉴别食盐和纯碱
③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 ④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8.白藜芦醇广泛存在于葡萄、桑椹等植物果实中,它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延缓衰老等功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个白藜芦醇分子中含有6个分子和1个分子
B.1个白藜芦醇分子是由14个碳元素、12个氢元素和3个氧元素组成的
C.白藜芦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D.白藜芦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9.《黄帝内经》中记载“地气(水蒸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表明古人已认识到云雨是水蒸气经阳光、风等影响变化而来的.下列有关“为云”“为雨”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此过程体现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B.此过程能实现水资源的重新分布
C.此过程中水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D.此过程是通过水分子的运动及间隔变化实现的
10.吃粽子是我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灰汤粽”香气四溢,征服味蕾,深受人们欢迎.制作时先用多层纱布盖住容器口,再将草木灰放在纱布上,不断用沸水浇淋,得到浓度较大的碳酸钾溶液,即为“灰汤”,将包好的粽子放入“灰汤”浸泡数小时后再煮制而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沸水中,碳酸钾的溶解度较大 B.碳酸钾属于碱
C.“灰汤粽”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糖类 D.制作“灰汤”的过程中用到了过滤原理
11.铁及其化合物用途广泛.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b B.a在氧气中燃烧可得到e
C.a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可制得d D.高温条件下,用还原e可得到a
12.如图所示的微观变化与下列反应及反应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 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13.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对下列家务劳动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用无磷洗衣粉洗衣服 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B 用洗洁精清洗有油污的碗筷 洗洁精能使油污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
C 将洗净的铁锅擦干水放置 潮湿的铁锅在空气中易生锈
D 入冬前给月季花施用磷肥 磷肥能使月季花根系发达,耐寒耐旱
A.A B.B C.C D.D
14.2022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旨在进一步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实现节能减排
B.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大力提倡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为土壤提供肥料
D.积极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促进达成“碳中和”目标
15.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原子不显电性,则不显电性的微粒一定是原子
B.燃烧须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着火点,则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
C.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16.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进行硅芯片蚀刻时的产物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C.空气中物质丁的质量分数为 D.反应生成的丙和丁微粒数之比为
17.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通过灼热的粉末
B 溶液 加入适量的溶液,过滤
C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固体 加入适量液,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18.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高温条件下,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
B.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过量的稀硫酸
C.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4分)
二、填空与简答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他每空1分,共46分)
19.下图是初中化学实验的几种常用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①仪器C的名称叫____________.
②在读取E中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____________.
(2)①进行过滤操作,除铁架台、A和D外,还需要用到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填字母).
②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还必须补充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__.
20.节假日双休日,买一顶帐篷去野营成为时尚.小东同学野营中遇到以下问题,该如何处理?
(1)若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可选用下列________(填字母)物质涂抹以减轻痒痛.
A.肥皂水 B.食醋 C.食盐水 D.纯碱水
(2)野营结束后,为防止引发火灾,小东同学用沙土将所有火源全部盖灭,他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垃圾分类投放已成为生活常态.小东同学捡拾到如下垃圾:废纸、铝制易拉罐、废电池、矿泉水瓶、骨头,其中废电池应投入的垃圾箱上所印标识是________.他通过网络发出倡议:“如果没有设置垃圾箱,请大家收拾好垃圾后打包带走,让我们共建一个美丽、文明的临沂!”
A. B. C. D.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例如,可以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某种光分解水的过程如图一所示,产生的在一定条件下与反应合成液态燃料(甲醇).也可以在太阳光照下,通过光催化将直接转化为等太阳能燃料(图二).另外,还可以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量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成热发电,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纤维素复合热电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图三).可以看出,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图一转化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和________;与电解水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光催化得到太阳能燃料,该过程是将光能转化为________能;太阳能燃料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为例书写).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B.太阳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生活中的废热无法利用 D.化学与新能源开发密切相关
22.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圆满完成任务.氧气和水是保障航天员生命的重要物质.如图为核心舱环控生保半封闭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请分析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角度分析液态水与气态水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环控生保系统得到的饮用水为软水.水净化系统在沉降过程中,可用明矾作絮凝剂,其化学式为,n的值为________,生活中常用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3)二氧化碳收集系统中的分子筛表面布满孔穴,结构类似于活性炭,具有________作用.
(4)早期空间站内二氧化碳可用超氧化钾吸收,生成碳酸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萨巴蒂尔反应器内,在温度和钌作催化剂的作用下便可生成水和M(M是最简单的有机物),试写出萨巴蒂尔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成果显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搭载了精密计时的铷原子钟.如图为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B.铷是金属元素
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 D.铷原子有5个电子层,最外层有1个电子
(2)原子第一电子层上电子的能量比最外层上电子的能量________(填“低”或“高”).
(3)如图2中所示粒子共表示________种元素,铷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如图中________(填字母)的化学性质相似.
24.人体呼出气体中主要含有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为验证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某兴趣小组利用下面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1)呼出气体通过装置A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随反应进行,装置中铜网逐渐变为黑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出现白色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________.
(4)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5.右侧框图中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F为红色粉末,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物质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一个能实现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如表是和分别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根据数据,绘制二者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a点为曲线的交点.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二者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曲线M为的溶解度曲线
C.a点对应的温度在与之间 D.a点对应的溶解度在与之间
(2)时,处于c点的溶液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欲将处于c点的溶液转变为b点,可以采取________(填“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的措施.
(3)若不改变溶剂的质量,将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能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27.海洋是人类巨大的资源宝库,如图为某课题小组模拟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简易流程图.
【信息】
某品牌不同碱的价格
试剂
价格(元/吨) 3100 670 7000
请分析:
(1)海水和母液都可以作为制取氯化镁的原料,小真同学提出选择母液更好,小组同学一致同意他的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工业生产中为了降低成本,步骤Ⅰ中的试剂①最好选择表格中的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Ⅱ由氢氧化镁制得氯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三、实验探究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他每空1分,共10分)
28.某兴趣小组利用“盐酸、硫酸铜、氢氧化钠、碳酸钠、硝酸钾”五种溶液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知识回顾】(1)回忆向滴有酚酞试剂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实验,(2)观察两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1),该反应过程没有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两者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质再探】(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是二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两者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实质是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反应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归纳小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微观实质是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1)将碳酸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混合没有发生变化,分析两者不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3是硫酸氢钠在水中解离的微观示意图,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滴加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溶液既能降低该溶液的酸性又能生成沉淀.
四、计算题(共8分)
29.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工厂生产的的纯度(即质量分数),称取该样品放于烧杯中,加水使之完全溶解,再向烧杯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沉淀洗涤、常温干燥,称得固体质量为.
(已知:该产品中含有少量等杂质,杂质均能溶于水,且不与反应)
请计算:
(1)假设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液完全反应,需要的质量是________(不写计算过程).由此可以判断,烧杯内样品中的________(填“全部”或“部分”)与溶液发生了反应.
(2)该样品中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解析:选C。A.“糖化”: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蒸馏”: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窖藏”:封存白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C。
2.解析:选A。馒头富含糖类,红烧肉富含油脂、蛋白质、无机盐等,豆浆富含水和蛋白质,故还缺少维生素。炒青菜富含维生素,符合题意,故选A。
3.解析:选D。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用试纸测定溶液的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不能将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
4.解析:选B。A.2个氧分子表示为,错误;B.中氧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正确;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钠离子符号为,氢氧根离子的符号为,错误;D.氢氧化钠的化学式错误且反应后的氧气应该有向上的箭头,错误。故选B。
5.解析:选A。A.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氢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D.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
6.解析:选A。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B.固体氯化钠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称量,应放在纸片上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C.搅拌不能改变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不能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量筒量取水时,若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7.解析:选D。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食醋与纯碱反应放出,鸡蛋壳中与反应而溶解,水垢中的等也能溶于食醋。
8.解析:选C。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白藜芦醇分子中含有12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不含分子和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白藜芦醇分子是由1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白藜芦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故选项说法正确。D.白藜芦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9.解析:选C。A.地气(水蒸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体现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故正确;B.通过水的天然循环能实现水资源的重新分配和水的自身净化,故正确;C.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之间间隔发生变化,分子本身不变,故错误;D.在水的天然循环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此过程中:水分子的能量发生了改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水分子的构成没有改变,故正确。故选C。
10.解析:选B。A.将草木灰放在纱布上,不断用沸水浇淋,得到浓度较大的碳酸钾溶液,说明在沸水中,碳酸钾的溶解度较大,故选项说法正确。B.碳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C.“灰汤粽”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说法正确。D.制作时先用多层纱布盖住容器口,再将草木灰放在纱布上,不断用沸水浇淋,得到浓度较大的碳酸钾溶液,即为“灰汤”,纱布起到了过滤的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11.解析:选D。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中铁元素显价,即铁锈的主要成分是e,故错误;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e这种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显价,该物质是氧化铁,故错误;C.a是铁单质,铁单质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其中铁元素显价,即可制得c而不是d,故错误;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单质和二氧化碳,故正确。故选D。
12.解析:选B。分析图示知:反应前有2分子“”和1分子“”参加反应,生成了2分子“”和1分子“”,即化合物和单质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故为置换反应,B符合题意。
13.解析:选B。A.含磷洗衣粉能使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赤潮或水华现象,所以用无磷洗衣粉洗衣服,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故A说法正确;B.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乳化原理,并没有形成溶液,故B说法错误;C.铁生锈的条件:与氧气、水接触,所以潮湿的铁锅在空气中易生锈,故C说法正确;D.磷肥的作用:促进根系发达,耐寒耐旱,故D说法正确。故选B。
14.解析:选C。A.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实现节能减排,能减少空气污染,做法符合环境日的主题,故选项错误。B.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做法符合环境日的主题,故选项错误。C.大力提倡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做法不符合环境日的主题,故选项正确。D.积极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有利于保护空气,促进达成“碳中和”目标,做法符合环境日的主题,故选项错误。故选C。
15.解析:选D。A.原子不显电性,但是不显电性的微粒不一定是原子,如中子,不符合题意;B.燃烧须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着火点,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不符合题意;C.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二氧化碳含碳元素,属于无机物,不符合题意;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H、O,故该物质中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氧元素,氧元素可能来自于氧气,符合题意。故选D。
16.解析:选D。A.由物质的构成可知,乙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故A错误;B.该反应有单质参加反应,又有单质生成,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B错误;C.丁是氮气,空气中物质氮气的体积分数是78%,故C错误。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该反应生成的丙和丁微粒数之比为3∶2,故D正确。故选D。
17.解析:选C。A.通过灼热的粉末,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B.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硝酸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过滤,除去碳酸钡、硫酸钡,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C.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和稀盐酸不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可得铜,符合题意;D.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钾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钾,过滤,除去氢氧化镁,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解析:选A。A.高温条件下,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氧化铁失去氧,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正确。B.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与等体积、等浓度过量的稀硫酸反应,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选项图像错误。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图像错误。D.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会减少,故选项图像错误。故选A。
19.解析:(1)①仪器C是酒精灯;②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①过滤用到铁架台、烧杯、漏斗和玻璃棒;②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用到托盘天平、烧杯、量筒和玻璃棒。
答案:(1)①酒精灯 ②保持水平 (2)①B ②托盘天平(或天平)
20.解析:(1)可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物质需显碱性,肥皂水呈碱性,食醋显酸性,食盐水呈中性,纯碱水呈碱性;(2)灭火的原理有三种: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用沙土将所有火源全部盖灭,利用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3)废电池属于有害垃圾。
答案:(1)AD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B
21.解析:(1)从图一可以看出,转化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和;与电解水相比,该方法是在太阳能作用下将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其优点是能耗低。
(2)通过光催化得到太阳能燃料,该过程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根据资料中的信息,在太阳光照下,通过光催化将直接转化为等太阳能燃料,其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正确;B.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错误;C.生活中的废热无法利用,错误;D.化学与新能源开发密切相关,正确。故选AD。
答案:(1) 能耗低 (2)化学 (3)AD
22.解析:(1)液态水与气态水的区别是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同;
(2)在化合物中,钾元素显价,铝元素显价,硫酸根原子团的化合价为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则;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二氧化碳收集系统中的分子筛表面布满孔穴,结构类似于活性炭,因此具有吸附性;
(4)超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萨巴蒂尔反应器内,在温度和钌作催化剂的作用下便可生成水和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技术的优点是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答案:(1)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同 (2)2 肥皂水 (3)吸附 (4) 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23.解析:(1)A.由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其原子序数为37,则,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选项说法错误;B.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该选项说法正确;D.由图示可知铷原子有5个电子层,最外层有1个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2)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故原子第一电子层上电子的能量比最外层上电子的能量低。
(3)中,B和C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所以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中共表示三种元素;由图示可知,粒子中D粒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与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1)A (2)低 (3)三 D
24.解析:(1)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呼出气体通过装置A可观察到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色,目的是检验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2)随反应进行,装置中铜网逐渐变为黑色,是因为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D出现白色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4)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E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答案:(1)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色 检验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2) (3)二氧化碳 (4)吸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25.解析:根据A、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故D为,C为;与C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故A为C,E为,B为;与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G,故G为,和(或其他铜盐)溶液反应生成红色的铜。
答案:(1) (2) (3)(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6.解析:(1)A.二者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B.曲线M为的溶解度曲线,正确,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氯化铵大;C.a点对应的温度在与之间,错误,由表中数据知应该在与之间;D.a点对应的溶解度在与之间,正确。故答案为C。
(2)时,处于c点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因为c点是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线下点;欲将处于c点的溶液转变为b点,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或增加溶质的措施,故填:增加溶质。
(3)若不改变溶剂的质量,将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能析出晶体的质量。
答案:(1)C (2)不饱和 增加溶质 (3)21.9
27.解析:(1)海水和母液都可以作为制取氯化镁的原料,小真同学提出选择母液更好,小组同学一致同意他的观点,理由是母液中的氯化镁浓度更高。
(2)在工业生产中为了降低成本,步骤Ⅰ中的试剂①最好选择表格中的,是因为利用该物质价格最低。
(3)步骤Ⅱ中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1)母液中的氯化镁浓度更高 (2) (3) 复分解反应
28.解析:【知识回顾】(2)观察两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1),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过程没有变化的微粒是氯离子和钠离子,两者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溶液中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实质再探】(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化学方程式是:,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图2是二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两者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与铜离子结合生成了氢氧化铜。
(2)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实质是溶液中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归纳小结】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微观实质是:溶液中的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种类与数量的减少。
【拓展应用】(1)将碳酸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混合没有发生变化,分析两者不发生反应的原因是:交换成分后没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
(2)图3是硫酸氢钠在水中解离的微观示意图,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是: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由于硫酸氢钠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所以滴加溶液既能降低该溶液的酸性又能生成沉淀。
答案:【知识回顾】(2)氯离子和钠离子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实质再探】(1) 氢氧根离子与铜离子结合生成了氢氧化铜
(2)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归纳小结】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种类与数量的减少
【拓展应用】(1)交换成分后没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
(2)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29.解析:(1)设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溶液完全反应,需要的质量是x。
95 80
x
则氯化镁全部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2)计算过程见答案。
答案:(1) 全部
(2)解:设生成氢氧化镁需要氯化镁的质量为y。
95 58
y
则该样品中的质量分数是
答:该样品中的质量分数是9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