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六篇(wrod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度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六篇(wrod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7 23:1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2-2023学年度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六篇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这是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第二次在太空授课。在此之前,只有美国在2007年进行过一次,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进行过两次太空授课的国家。
太空授课挑战不小。由于空间站是精密飞行器,航天员的授课活动必须小心谨慎,既不能动作幅度太大,干扰到正常飞行,又要担心飘浮的实验器材、液滴影响到航天器安全,同时,太空物资运送成本很高,1公斤物品的运输成本远超1公斤黄金的价值。所以课程选择有讲究,太空授课时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必须符合安全可靠、质量小、体积小、功耗小、对航天员健康无影响、不会污染座舱环境等条件。
未来的太空授课将会有更多、更新颖的实验内容和形式,我国有关部门已计划组织青少年设计太空实验,并定期请专家评审优秀的实验方案,未来有望在中国空间站上实施。
【材料二】航天事业关注度调查图
【材料三】截至当日18时,仅央视新闻端的观看量就超过7000万,记者就“观看了这堂课,你有何感受?”这一问题随机采访了部分观众。
悦叶(学生):这堂课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太空知识,感受到了物理的美妙,回家还忍不住做起了同样的试验真是太有趣了。
海月(教师):这堂课用最常见的现象——走路和转身,最常见的物质——水,在空间站和地面上做对比实验,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索找到答案,于无形中培养了孩子们的能力。
辛卿(市民):最近几年,我国航天科技发展速度惊人,受到全球瞩目。航天科技的迅猛发展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提升了人民建设强大祖国的自信心。
亦馨(航天员):八年前我就听了王亚平老师的课,中国航天人不断努力、勇于攀登的精神让我非常感动,如今我也成了一名航天人,相信将来会有更多像我一样的人接起航天的接力棒,加入太空探索的队伍中!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2月9日开设的“天宫课堂”是我国第二次在太空开展的授课活动。
B.“太空授课”课程选择讲究,要考虑物资运送成本、安全性等问题。
C.我国已组织青少年设计太空实验,优秀方案将在中国空间站实施。
D.中国航天员再次在太空授课,意义重大,吸引了众多国人的目光
2.阅读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结论。
3.根据材料三,请简要概括太空授课的意义。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通常我们所说的“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双糖(如蔗糖)、糖(如低聚麦芽糖)、多糖(如淀粉、膳食纤维)和复合糖(如糖蛋白)。一般意义上的“糖”,指的是具有甜味的单糖和双糖。
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因为它含有大量的糖分。
除了我们常见的制糖原料——甘蒸、甜菜等含糖外,大部分人类食物含有糖分,如下表。
主要食物含糖量(g/100g)
名称 含糖量 名称 含糖量
大米 76.0 玉米面 72.0
小米 77.0 糯米粉 72.9
馒头 49.0 面包 93.0
面条 57.0 土豆 16.0
猪肉 1.0 鸡蛋 1.3
【材料二】糖类进入人体以后,分成了两部分:果糖和葡萄糖。果糖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中;葡萄糖一部分转化为能量,另一部分会储藏在肝脏里。
适量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摄入过多,多余的糖分就会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引发口腔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严重的还会影响视力、记忆力等。
【材料三】
糖不仅甜,还能给各式各样的味道锦上添花。人们通过对糖的用量、温度的控制,让糖与不同物质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为食物提供大量的香气,调和食物单调的口感。可以说,现代食品业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糖了。如果你把所有含糖商品从超市的货架上移除,只有20%的食品会留在货架上。
糖有抑菌防腐的作用。果酱蜜饯就是因为加了糖才不那么容易坏。糖可以让一些饮料和冰激凌保持很好的粘稠度,吃起来口感更好。糖可以让面包发酵膨胀,让可可脂凝结成朱古力,让蛋白蓬松如泡沫。酿葡萄酒时在葡萄汁里加一些糖,可以帮助葡萄发酵。
【材料四】
从生理上讲,糖恐怕是正常事物中最接近“瘾品”的东西。人们在摄入糖分的时候,负责提供快感的中枢神经中的多巴胺受体会被激活,让人产生类似于期望达成、得到满足的快乐。而且,有研究表明,甜味是人类出生后首先接受和追寻的味道,喜欢吃甜食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
【材料五】
目前,中国“小胖墩”数量正在增加,而糖摄入量的增加与此成正相关。专家建议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在儿童食品,尤其是零食包装上,清晰标注糖分含量及相应警示语。
【材料六】
为解决“小胖墩”问题,英国政府于2018年4月开始,对含糖饮料开征“糖税”。如每100毫升饮料中含有5克糖分,则需缴纳每升18便士(约1.6元人民币)糖税;每100毫升含有8克以上糖分,则需缴纳每升24便士(约2.13元人民币)糖税。据称,全球目前共有30多个国家征收“糖税”。
4.下列选项的表述,符合以上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
A.糖,就是具有甜味的单糖和双糖。
B.现代食品业离不开糖,没有无糖的食品。
C.人体摄入糖分时,多巴胺受体被激活,让人嗜糖成瘾。
D.人类天生喜吃甜食,所以开征“糖税”可大量增加财政收入。
5.请结合相关材料概括说明糖的益处与害处。
6.为防止糖分过多摄入,人应怎样选择食物为好?请根据材料一分析。
7.对解决“小胖墩”问题你有哪些建议?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
门道
郭寺戈
①“抽冰嘎是有门道嘀!”
②打小,郭墩子打冰嘎总是输给李柱子,柱子赢了,就会扬起又白又瘦的刀条脸这么说。
③长大了,打冰嘎的时候少了,他们又在比试种水稻卖大米了。这回,是北京的张总为高级宾馆来寻好米。
④李柱子眼睛眯成细细的一条缝,斜睨着矮胖胖黑乎乎的墩子说:“这卖米也是有门道嘀!不懂门道,你还是卖不过我。”
⑤李柱子把米业大院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注册商标、生产许可证、绿色食品检验标识、营业执照都摆弄得齐刷刷的。再看那米的包装,欧式的、仿古的、典雅的、时尚的……头几天夜里,柱子又悄悄地拉回不少外县的稻子,掺在自家的稻子里。
⑥墩子也早就成立了“溢锅香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可是除了库房里摆放溜齐的稻子外,就是齐刷刷的白板大米袋子。没有像样的办公室,也没有像样的包装,难怪米卖得慢。
⑦郭墩子和李柱子家的稻田紧挨着,都在五常拉林河中游,这里是全中国最好的大米产区,黑土地,水温好。只是他们田间管理有点儿不一样。到了给水期,柱子把放水口打开任其日夜在稻田里自然流淌。墩子却是每天早上七点钟后,水温达到了适合的温度才把水放到地里,下午六点水凉了,墩子就把进水口堵上,不让凉水流进田,而且用的是发酵好的农家肥,墩子家的苗长得又齐又壮。
⑧柱子忙于做包装,做品牌,很少到地里去。看着稻苗比墩子家的矮上一截,就往地里撒化肥。墩子天天泡在地里,胖乎乎的圆脸晒得黑黑的,笑的时候才露出一口白牙。墩子的稻田,坚持不用农药和化肥,而且水温保持得好,青蛙蝌蚪就特别多,害虫也就少了。墩子喜欢在稻田里攉弄水土,杂草都是用手一棵一棵薅出去的,每棵稻苗的根都被墩子的手抓挠过,苗根长得瓷实,稻粒也就饱满。墩子始终相信,夏天不喷洒农药,秋天才能闻到真正的稻花香味儿。米饭开锅的时候,那喷喷的香味儿,就从锅盖缝里挤出来,满屋子满院子都是米饭香。盛到碗里饭粒白亮亮、油汪汪的,又软和又筋道。墩子就给自己合作社起名字:“溢锅香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名字虽然土了点儿,米好吃倒是真的!
⑨柱子承认自己的大米没有墩子家的好吃,可是墩子太笨,没门道,米不仅卖得慢,还卖不上好价钱。
⑩“唉!没招啊!弄虚作假糊弄人的事,这辈子都不干。”墩子常常自己这么感叹。李柱子说的“门道”是个啥,墩子不想给他说破了。
北京张总先来到李柱子的米业仓库,会客室早就准备了上好的水果,上好的茶和香烟,还有各种包装好看的米。客人一个劲儿地竖大拇指,在柱子的大院子里里外外看了一圈,就快晌午了。到了墩子的合作社,看看库房里整齐的装满稻子的麻袋,和整齐的白色没有印字大米袋子,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可是张总似乎觉得墩子家和柱子家仓库的味道有点儿不一样,只好从墩子和柱子家的米袋子里各舀了两碗米走了。订购谁家的米,得等下午听信儿。
等待的时间有点儿煎熬,谁也没约,俩人拿了冰嘎来到西大河冰面上。墩子有点儿沮丧:“唉!没招儿哇!”谁让自己没有像样的办公室,也没有好看的包装。他低着头,使劲地打着冰嘎,个子显得特别矮,人也显得特别笨。
柱子就安慰他:“以后你别那么实在,听哥的,该掺就得掺该做的面子活儿就得做。”
电话响了,柱子故意让墩子看到来电显示:北京张总。柱子按下免提键:“李柱子您好!您的米我们下次再考虑。听说您和郭墩子在一起,请他接电话好吧。”
墩子接过电话,柱子清晰地听见了:“郭墩子您好,我们决定十五元一斤,收购溢锅香合作社的所有大米,并且想和您签订常年收购合同,您有什么意见,请直接和我联系。”
墩子听后愣住了,直起胖胖的腰身,仓促地回答:“这……这,我……我,我得和社员们合计合计。”
那边又说话了:“我知道您墩子是个实在人,如果价格不满意,我们可以再商量。”
柱子一走神,冰嘎打飞了。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神态、语言描写,写出柱子对墩子卖不出米的关心、着急。
B.第⑤段语言罗嗦冗长,却更好地表现出柱子爱干净、整洁,追求生活情趣的特点。
C.第⑨段,墩子家米好吃,却卖不好一事,折射出人们易被外包装迷惑的社会现象。
D.本篇小说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通过多种手法塑造人物,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活。
E.张总不是主要人物,但他的出场,助推了情节的发展,更好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9.结合语境,赏析词句。
墩子始终相信,夏天不喷洒农药,秋天才能闻到真正的稻花香味儿。(赏析加点词)
10.文章结尾“柱子一走神,冰嘎打飞了。”这样结尾有什么妙处?简要分析。
11.李柱子认为墩子没有门道,作者真的认为墩子没有门道吗?结合文章内容简述。并说说我们从文中得到了怎样的感悟?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5G产业研究专家冯媛在谈到中国5G技术为什么能领先全球这一问题时表示:在经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的不同阶段后,5G技术领先来之不易。5G网络传输速率是4G的10-100倍。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5G是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线经济等新产业的重要支撑。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6月7日)
【材料二】疫情期间,在北京,由5G驱动的无人机在国家体育场附近发放口罩;在广州,数百辆无人驾驶汽车不停地对街道进行消毒;在南京,一些高中利用5G技术进行了远程考试。医疗领域发现了5G的更多用途,有100多家采用了5G系统的医院在新冠疫情期间进行了线上医疗会诊。
(摘编自《参考消息》2020年5月8日)
【材料三】5G专家李正茂指出:现在凡是有“智慧”这个字眼的行业,基本都与5G有关,这就是5G带来的非常本质的变化。基于这个变化,大多数行业都会受到5G的影响,行业的运作模式,形态将会发生一些新变化。
李正茂预测,5G会让教育“大变身”,将会变革教育行业体系,过去学校有围墙,今后学校是没有围墙的。学校教育将是开放,公开,大规模的高质量教育,在5G的帮助下,距离将不再是教育难以逾越的鸿沟。
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李正茂解释称,人看电视时,对100毫秒的时延几乎没有感知,但在手术中,100毫秒时延可能造成患者生命危险,这是过去远程医疗手术无法进行的原因。5G时代,远程医疗的时延低至几毫秒,让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在广州,5G正被应用于机场安保。监控设备通过5G网络实现高清视频实时回传。即时分析,借助5G网络,白云机场还建立了统一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5G将让民航业的安全更有保障。
(摘编自《环球时报》2020年5月19日)
12.根据材料,下列对5G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5G技术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支撑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线经济等新产业的发展。
B.中国5G技术领先世界来之不易,通信网络先后经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等不同发展阶段。
C.基于5G带来的非常本质的变化,所有行业都会受到5G的影响,行业的运作模式,形态已发生一些新变化。
D.5G会让教育“大变身”,将会变革教育行业体系。在5G的帮助下,教育将会越过“距离”的鸿沟。
1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
14.根据材料,概括出5G将给一些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材料一】
研学即研究性学习,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它是一种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然科学、社会和生活实践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动手做、做中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集体性学习活动。
【材料二】
【材料三】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革命的精神、文化的内涵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回归到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很长一段时间里,广大中小学生只知埋头苦读,却不懂很多知识是需要体验和感受的。对中小学生而言,在狭小的教室里待太久,无论是思想还是视野都会受到局限,唯有走出去,才能重新唤起内心的大格局。
虽然研学游起步很晚,但是它却是我国将来最具有影响力的事业。在研学游的发展之下,中国文化部与旅游部的完美联姻下,中国的旅游业将会更健康,让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下的产业,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种途径。研学游不仅仅是一种旅游文化产业,更是一种关系到几代人乃至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虽然祖国的文化断层了几年,经济在清末也倒退了百年,但是未来的世界大国必定是中国。
15.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研学旅行是一种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
B.只有小部分学生在研学旅行中会认识新朋友,说明其存在一定的弊端。
C.研学旅行并不仅仅是一般的旅游,还要在旅游中有课程的开发。
D.虽然我国研学游起步很晚,但它却是我国将来最具有影响力的事业。
16.阅读(材料三),请简要概括研学旅行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17.小茗同学觉得研学旅行就是浪费大家的时间,真正的知识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那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②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③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呵!
④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⑤“快看,有人家了。”
⑥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⑦我们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
⑧正说着,门被推开了。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
⑨“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老人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
……
⑩“主人家是谁?”
“不晓得。”
“粮食交给谁呢?”
“挂在屋梁上。”
“老人家,你真会开玩笑。”
他悠闲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我上个月,我追赶一群麂子,在老林里东转西转迷失了方向,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我只好撕了片头巾上的红布、插了根羽毛在门上,告诉主人,有个瑶家人来打扰了,过几天再来道谢……”
老人家说:“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选自《驿路梨花》,有删改
18.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本文设置了三次悬念,请你结合内容加以具体说明。
19.理解文章第⑦段划线句中加点词语“厚厚”“满”的表达作用?
20.结合语境,分析第 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21.从记叙的顺序看,第 段属于哪种顺序?有何作用?
22.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文章以“驿路梨花”为题有哪些妙处?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中国青年对航天事业关注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3.①增长知识,培养兴趣;②培养孩子的观察和探索能力;③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国民自信心;④传承航天精神。(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C.由材料一中“我国有关部门已计划组织青少年设计太空实验”可知,并非是“已组织”,选项表述有误;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观察“航天事业关注度调查图”可知,00后对航天事业关注度最高,其次是95后和90后,85后对航天事业的关注度最低,由此可见:中国青年对航天事业关注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能力。
结合材料三中“这堂课不仅让我学到了许多太空知识,感受到了物理的美妙”等内容可知,太空授课增长知识,培养兴趣;
结合材料三中“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索找到答案,于无形中培养了孩子们的能力”等内容可知,太空授课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结合材料三中“航天科技的迅猛发展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提升了人民建设强大祖国的自信心”等内容可知,太空授课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国民自信心;
结合材料三中“相信将来会有更多像我一样的人接起航天的接力棒,加入太空探索的队伍中”等内容,太空授课可以更好的传承航天精神。
4.C
5.益处:①为人体提供能量;②食物调味;③抑菌防腐;④保持饮料粘稠度,改善口感;⑤帮助发酵;⑥让可可脂凝结成朱古力,让蛋白蓬松如泡沫。
害处:①摄入过多,多余糖分会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②引发口腔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严重的还会影响视力、记忆力等。
6.大米、小米、馒头等含糖量比较高,土豆、鸡蛋、猪肉等含糖量比较低,应控制面粉类和米类食品的摄入量,多吃猪肉和鸡蛋、土豆等含糖量较低的食物。
7.示例: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健康饮食知识,让每一个人从小知道哪些东西可吃,哪些东西应少吃;培养良好饮食习惯,从小少吃或不吃高糖食品,避免嗜糖成瘾;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开发生产无糖、低糖食品,减少高糖食品供应。
【解析】4.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辨析。
A.根据材料一第一段“一般意义上的‘糖’,指的是具有甜味的单糖和双糖”可知,本项说法过于绝对;
B.根据材料三第一段“如果你把所有含糖商品从超市的货架上移除,只有20%的食品会留在货架上”,并非“没有无糖的食品”;
D.由材料六“为解决‘小胖墩’问题,英国政府于2018年4月开始,对含糖饮料开征‘糖税’”可知,开征“糖税”是为了解决“小胖墩”问题,并非为了“大量增加财政收入”;
故选C。
5.本题考查信息的提炼与概括。
益处:
由材料一第二段“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因为它含有大量的糖分”可知,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由材料三第一段“糖不仅甜,还能给各式各样的味道锦上添花”,第二段“糖有抑菌防腐的作用”“糖可以让一些饮料和冰激凌保持很好的粘稠度,吃起来口感更好”“糖可以让面包发酵膨胀,让可可脂凝结成朱古力,让蛋白蓬松如泡沫。酿葡萄酒时在葡萄汁里加一些糖,可以帮助葡萄发酵”可知,糖可以为食物调味、抑菌防腐、保持饮料粘稠度,改善口感、帮助发酵,让可可脂凝结成朱古力,让蛋白蓬松如泡沫;
由材料四“人们在摄入糖分的时候,负责提供快感的中枢神经中的多巴胺受体会被激活,让人产生类似于期望达成、得到满足的快乐”可知,糖还可以让人感到快乐。
害处:
由材料二第二段“适量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摄入过多,多余的糖分就会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引发口腔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严重的还会影响视力、记忆力等”可知,摄入过多,多余糖分会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还会引发口腔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严重的还会影响视力、记忆力等。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材料一图标可知,面包含糖量93,大米、小米、玉米面、糯米粉的含糖量都在70-80之间,馒头含糖量49,面条含糖量57,土豆含糖量16,鸡蛋和土豆含糖量很低,分别是1.3和1.0。
由此可知,大米、小米、馒头、糯米粉含糖量比较高;土豆、鸡蛋、猪肉等含糖量比较低。故我们应该减少面粉类和米类食物的摄入,多吃猪肉、鸡蛋和土豆。
7.本题考查意见建议。
根据材料一图表可知,含糖量高的食物是面包、小米、大米、糯米粉、玉米面、面条;联系材料二第二段“适量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摄入过多,多余的糖分就会转化为脂肪,导致肥牌,引发口腔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严重的还会影响视力、记忆力等”可知,应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健康饮食知识,让每一个人从小知道哪些东西可吃,哪些东西应少吃;
结合材料四“人们在摄入糖分的时候,负责提供快感的中枢神经中的多巴胺受体会被激活,让人产生类似于期望达成、得到满足的快乐。而且,有研究表明,甜味是人类出生后首先接受和追寻的味道,喜欢吃甜食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可提出:培养良好饮食习惯,从小少吃或不吃高糖食品,避免嗜糖成瘾;
结合材料五“专家建议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在儿童食品,尤其是零食包装上,清晰标注糖分含量及相应警示语”和材料六“据称,全球目前共有30多个国家征收‘糖税’”可提出: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开发生产无糖、低糖食品,减少高糖食品供应。
8.AB
9.“始终”“才能”两词使用,突出了墩子对种稻不使用农药的笃定和坚守,赞扬了墩子做事务实,讲究诚信。
10.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结尾与开头抽冰嘎情节呼应,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11.文中墩子看似没有门道,实际上墩子是有门道的,墩子的门道体现在种水稻时注重田间管理,稻苗长得好;卖米时讲究品质,货真价实,不做面子活。感悟:做事务实,讲究诚信等。
【解析】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表现手法的赏析。
A.有误。画线句“眼睛眯成细细的一条缝”“斜睨”“这卖米也是有门道嘀!不懂门道,你还是卖不过我”等处,运用神态、语言描写,写出柱子向墩子炫耀自己卖米有道的得意之态,也写出柱子对墩子的轻视,不是关心和着急。
B.有误。“李柱子把米业大院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注册商标、生产许可证、绿色食品检验标识、营业执照都摆弄得齐刷刷的。再看那米的包装,欧式的、仿古的、典雅的、时尚的……”,第⑤段语言简洁,突出了柱子是只顾做“面子活”,不顾大米的质量,弄虚作假的特点。
故选AB。
9.本题考查品析关键词语的能力。品味关键词要分析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始终”意思是“从开始到结束,一直”;“才能”意思是“刚能,方才能够”。这个词语突出墩子对种稻不使用农药定会长出优质稻米信念的坚持,赞美了他做事踏实、诚实守信的品格。
10.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结尾语段的作用。
结尾语段的作用:语意双关,以富有哲理的警句结尾,给人以人生的思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回应标题和上文,使文章结构严密;画龙点睛,深化文章的中心。
本文开头柱子说“抽冰嘎是有门道嘀!”,写出了他对抽冰嘎充满自信,结尾柱子“冰嘎打飞了”与前文的自信形成对比,出乎读者意料。仔细分析,柱子因为在稻子竞卖中输给了墩子,他内心极度震惊,故而走神打飞冰嘎,这个结果又在情理之中。结尾柱子“冰嘎打飞了”的动作与开头柱子的话“抽冰嘎是有门道嘀!”相照应,这两处的动作与语言形成了反差,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突出种水稻也有门道,即不能弄虚作假,要精心管理,深化文章主旨。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作者认为墩子是有门道的。
根据第⑧自然段“墩子天天泡在地里,胖乎乎的圆脸晒得黑黑的,笑的时候才露出一口白牙。墩子的稻田,坚持不用农药和化肥,而且水温保持得好,青蛙蝌蚪就特别多,害虫也就少了。墩子喜欢在稻田里攉弄水土,杂草都是用手一棵一棵薅出去的,每棵稻苗的根都被墩子的手抓挠过,苗根长得瓷实,稻粒也就饱满”可知墩子的门道是:种水稻时注重田间管理,稻苗长得好;
根据第⑥自然段“可是除了库房里摆放溜齐的稻子外,就是齐刷刷的白板大米袋子。没有像样的办公室,也没有像样的包装,难怪米卖得慢”可知墩子的门道是:卖米时讲究品质,货真价实,不做面子活。
墩子种稻子不注重外在的包装,只追求稻子高质量的品质,这启迪我们做人做事要实在,以质量取胜,注重诚信等。意思对即可。
12.C
13.示例一:5G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广泛运用。
示例二:5G助力各地抗疫
14.①5G将会变革教育行业体系②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③5G将让民航业的安全更有保障(答2点即可)
【解析】12.C.“所有行业都会受到5G的影响”理解不正确。结合材料三第一段“大多数行业都会受到5G的影响,行业的运作模式、形态将会发生一些新变化”可知,大多数行业都会受到5G的影响,并不是“所有行业”,选项表述与原文不符;
故选C。
13.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可按照“对象+事件”的形式进行概括。
根据材料二“疫情期间,在北京,由5G驱动的无人机在国家体育场附近发放口罩;在广州,数百辆无人驾驶汽车不停地对街道进行消毒;在南京,一些高中利用5G技术进行了远程考试。医疗领域发现了5G的更多用途,有100多家采用了5G系统的医院在新冠疫情期间进行了线上医疗会诊”可知,对象为“5G”,事件为“助力各地抗疫(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广泛运用)”,据此按照形式进行概括即可。
14.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概括。
根据材料三第二段“李正茂预测,5G会让教育‘大变身’,将会变革教育行业体系,过去学校有围墙,今后学校是没有围墙的。学校教育将是开放,公开,大规模的高质量教育,在5G的帮助下,距离将不再是教育难以逾越的鸿沟”可知,5G将会变革教育行业体系;
根据材料三第三段“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5G时代,远程医疗的时延低至几毫秒,让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可知,5G将让远程医疗手术成为可能;
根据材料三结尾段“在广州,5G正被应用于机场安保。监控设备通过5G网络实现高清视频实时回传。即时分析,借助5G网络,白云机场还建立了统一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5G将让民航业的安全更有保障”可知,5G将让民航业的安全更有保障。
15.B
16.示例:①有利于学生了解革命精神和文化内涵,让学生受到教育;②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思想境界,唤起内心的大格局;③促进中国旅游业健康发展,提高国民素质;④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民族复兴。
17.示例:我不赞同小茗同学的说法,我觉得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我们可以在研学中认识新朋友、欣赏美景、学习历史文化、愉悦身心。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学会变通,敢于去接受新鲜事物,并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解析】15.B.小部分学生研学旅行的收获是交到新朋友,并不能说明研学旅行存在弊端,恰说明其存在一定的优点。
故选B。
16.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材料三可知,从第一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的话“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革命的精神、文化的内涵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可知,研学有利于学生了解革命精神和文化内涵,让学生受到教育。
从“对中小学生而言,在狭小的教室里待太久,无论是思想还是视野都会受到局限,唯有走出去,才能重新唤起内心的大格局”可知,研学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思想境界,唤起内心的大格局。
从第二段“在研学游的发展之下,中国文化部与旅游部的完美联姻下,中国的旅游业将会更健康,让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下的产业,更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种途径”可知,研学利于促进中国旅游业健康发展,提高国民素质。
从“研学游不仅仅是一种旅游文化产业,更是一种关系到几代人乃至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可知,研学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民族复兴。
17.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小茗同学觉得研学旅行就是浪费大家的时间的看法肯定是有问题的,结合材料一第二段“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可知,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结合材料二图表可知,我们可以在研学中认识新朋友、欣赏美景、学习历史文化、愉悦身心。
结合材料三第二段“研学游不仅仅是一种旅游文化产业,更是一种关系到几代人乃至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虽然祖国的文化断层了几年,经济在清末也倒退了百年,但是未来的世界大国必定是中国”可知,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学会变通,敢于去接受新鲜事物,并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18.行走在深山里的“我”和老余,在淡淡月光下,穿过梨树林,发现了竹篾泥墙的小茅屋,房门反扣,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请进”两个字。“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自然产生的疑问,形成第一个悬念,领起了全文。
第二个悬念:瑶族老人不是主人,那“主人家是谁”呢?
第三个悬念:解放军战士为什么盖房子呢?
19.“厚厚”“满”准确细致地写出了小茅屋虽然简陋,但准备很细致,从侧面表现了主人的热情、周到、细心,赞美了小屋主人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
20.作用:①虚实映衬,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为全文营造一种景和人融合的意境;表达了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照应题目,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1.插叙。作用: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22.①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既指“我”和老余在边疆行走道路上遇见的自然界盛开的梨花,也指像梨花一样美的哈尼姑娘等人。②揭示了主题,驿路梨花是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边区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③增添了意蕴,标题出自陆游的诗句,增添了文章的文化韵味。
【解析】18.本题考查设置悬念。
第一处:
根据第①段“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第⑥段“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可知,行走在深山里的“我”和老余,发现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的竹篾泥墙的小茅屋,不仅引发读者好奇,这会是谁的房屋呢,设置了悬念;
第二处:
根据第⑧段“正说着,门被推开了。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第⑨段“‘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老人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可知,我们误认为站在屋前瑶族老人是屋子的主人,然而老人却说自己也是过路人,不仅引发读者好奇,瑶族老人不是主人,那“主人家是谁”呢?设置了悬念;
第三处:
根据第 段“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可知,解放军在树林里过夜,第二天早上就盖起了房子,不仅引发读者好奇,解放军战士为什么盖房子呢?设置了悬念。
19.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厚厚”为叠词,形容稻草,可见稻草铺的厚;“满”体现水打的满;根据句中“一张简陋的大竹床”,联系第⑥段“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可知,小茅屋是简陋的,但是为过路的人准备好稻草与水,准备得很细致,从侧面表现了主人的热情、周到、细心,赞美了小屋主人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
20.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内容上:
第 段“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写梦见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虚实结合,营造景和人融合的意境;
联系第 段“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可知,我们听说是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要帮助过路人,表达了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
结构上:
第 段“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照应文题“驿路梨花”;联系第 段“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我想:‘她一定是梨花。’”可知,为后文遇到哈尼小姑娘做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1.本题考查记叙顺序。
第 段“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哈尼小姑娘介绍房子的来历,运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写解放军曾路过这里时为了给路人提供遮蔽风雨的地方,建造了小茅屋,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交代了小茅屋的照料者;“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解放军学习雷锋精神,方便路人建茅草屋,哈尼小姑娘传承雷锋精神,照料茅草屋,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22.本题考查问题的作用。
第②段“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第③段“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呵”可知,文题“驿路梨花”是指“我”和老余在边疆行走道路上遇见的自然界盛开的梨花;联系第 段“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第 段“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我想:‘她一定是梨花。’”等语句可知,文题“驿路梨花”还指像梨花一样美的哈尼姑娘等人,一语双关;
联系第 段“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可知,解放军学习雷锋精神,方便路人建茅草屋,哈尼小姑娘传承雷锋精神,照料茅草屋,文题“驿路梨花”是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边区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
根据第 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可知,“驿路梨花”出自陆游的诗句,增添了文章的文化韵味。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