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块测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块测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07 12:20:10

文档简介

泉州六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考卷
(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 (选择题50 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0年6月21日(夏至日)出现日环食现象,日环食带始于非洲中部,结束在西太平洋。图1是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包含的天体系统级别有
A.1级 B.2级
C. 3级 D. 4级
2.日环食发生时地球所在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在山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乌黑发亮的煤层中还能辨认出苏铁、银杏等棵子植物。据此回答3-4题
3.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古生代三叶虫 B.中生代恐龙
C.新生代第四纪哺乳类 D.新生代第四纪人类
4.该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温暖湿润的草原地区 B.温暖广阔的浅海
C.温暖湿润的森林地区 D.干旱的陆地环境
读地质年代表,据此完成5~6题。
5. 甲、乙所示的两个地质年代分别是( )
A.古生代、中生代 B.中生代、古生代
C.古生代、元古宙 D.新生代、古生代
6.乙时代的末期 ( )
A.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B.恐龙灭绝
C.出现被子植物 D.爬行动物盛行
秋季,农作物收割以后,部分农民会在田间燃烧秸杆(如下左图)。现环保部门已出台禁止燃烧秸秆的规定。下右图是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读图3.燃烧秸杆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浓度,进而增强( )
A.① B.② C.③ D.④
8. 环保部门出台禁燃规定,其原因是燃烧秸秆会( )
A.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B.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C.促使当地气候变干 D.产生大量烟尘污染大气
左图是黄果树瀑布景观图,读图回答9-11题
9.图示景观所呈现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0.该景观的主体部分,其形成的根本能量来源是( )
A.太阳辐射能 B.重力能
C.水能 D.生物能
11.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
B图中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C.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则会形成空气的水平运动——风。读下面两幅等压线图(比例尺相同,单位:hPa),完成12-13题。
12.下图所示等压线图中,①—④各点中,风力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③>④>①>②
13.若图示均为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图,④点最可能吹(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018年12月13日,国外某公司的“太空船2号”飞行器成功飞至海拔约80千米的“太空边界”。这次成功试飞意味着亚轨道太空旅行成为可能。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4-15题。
14.飞船上升过程中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递减→递增→递减
B.递增→递减→ 递增
C.递增→递减→不变
D.递减→不变→递增
15.对图中各层大气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A.①层高度随着纬度增加而增高
B.①层复杂的天气利于航空飞行
C.②层含有绝大部分的水汽和尘埃
D.③层中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植生滞留槽(下图),又称“雨水花园”,可以滞留大量雨水。读图回答16-17题。
16.“植生滞留槽”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
①水汽蒸发增多  ②地下径流增多 ③水汽输送减少 ④地表水下渗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7.关于“植生滞留槽”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热岛效应加强 B.解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问题
C.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D.城市地面沉降速度加快
18.下图为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甲、乙、丙、丁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为了避免在切洋葱时眼睛流泪,人们在实践中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在砧板边放置点燃的蜡烛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下图示意切洋葱的场景。据此完成下面19-20题。
19.此生活技巧所体现的地理原理为(  )
A.大气的保温作用 B.大气的热力环流
C.大气的削弱作用 D.大气的温室效应
20.下列四图中能够正确解释上述原理的是(  )
21.为了增强切洋葱时的防护效果,人们还可以 (  )
A.将洋葱先进行加热 B.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切
C.喷洒香水改善气味 D.在冰箱中冷却洋葱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所溶解的矿物质与海水质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矿物质克数表示,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读图,回答22-25题
22.密度最低的海区是( )
A.赤道地区 B.10°S附近的海区 C.高纬海区 D.10°N附近的海区
23.图中显示,全球表层海水的温度
A.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升高 B由南北纬3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C.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D.由南北纬4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24.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
C.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
25.在外海或大洋,海水的( )
①温度越高,盐度越高②温度越高,盐度越低③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
④蒸发量越大,盐度越低⑤降水量越大,盐度越高⑥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
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第Ⅱ卷 (非选择题50 分)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是北半球大气上界的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共8分,每一格1分)
)
(1)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的分布规律是西部 ,东部 ;北方 ,南方 ;(前面四格填多或少) 内蒙占西部和 地区最多, 最少。(填地形区)
(2)全球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 向 递减
27 下左图是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气候变化示意图,下右图是古生代生物发展阶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共8分,每一格1分)
(1)冰期是指地质历史上气候寒冷、冰川广泛发育的时期,在两个冰期之间气候比较温暖的时期称为 期,上左图所示地质年代中出现冰期的时期最可能为
(2)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分别在 和
其中恐龙灭绝大约 时地球上的气候特点是
(3)上右图所示地质年代中出现鱼类的是 ,当时地球上主要的植被是 。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9分)
材料一:“海绵校园”是指校园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材料二:图下为“海绵校园”示意图。
(
修建地下
蓄水池
利用蓄水池修建喷泉
地面铺设透水砖
增加绿化面积
)
(1)随着“海绵校园”的建成,水循环环节中增强的有 、 、 。(3分)
(2)设计地下蓄水池容积大小应考虑当地的自然因素有 、 。(2分)
(3)从水循环的角度,简述建设“海绵校园”给学校带来的有利影响。(4分)
29.下图是自然环境中物质和能量交换模式图。读图,回答问题:(9分)
若此图示意热力环流,其形成过程是、(填写序号):
①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高低差异②热胀冷缩导致空气的垂直运动③ 近地面空气受热不均④大气的水平运动。
若此图示意城市和郊区间热力环流,则表示市区的是     在城市规划时,一般把污染风险较大的工业企业布局在    。
(3)若此图示意海陆间水循环,甲、乙两地表示陆地的是     ;①②③④各环节中,表示降水环节的是    (填序号),表示蒸发环节的是    (填序号),目前人类干预或控制最大的环节是   (填序号)。
(4) 图中甲地位于乙地的正北方位,甲乙之间的风向为 。
30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____(填文字)波,B表示________(填文字)波。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D表示______界面,该面以上C代表________,该面以下E代表________。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_____,地震波B速度突然下降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_________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液态,F面是________界面。
(4) ________(填字母)层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是________的发源地。
31. 读拉丁美洲附近海域海洋表面盐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
(1)图示洋流M、D都是自北向南流,指出其各自洋流性质。
(2)比较M海区和A海区的盐度高低,并说明理由。
(3)C处海区与N处海区纬度大致相同,但C处海区盐度较_____,分析其原因。泉州六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考卷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B C B A C D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A A D A C B B D
21 22 23 24 25
D D C A B
26 (共8分,每一格1分)
(1)西部 多 ,东部 少 ;北方 多 ,南方 少 ; 青藏 地区最多, 四川盆地 最少。(填地形区)
(2)全球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 西 向 东 递减
27 (共8分,每一格1分)
(1)间冰期 石炭纪二叠纪(或古生代末期)
(2)古生代末期 中生代末期 白垩纪(或中生代末期) 干暖
(3)志留纪 (或泥盆纪) 藻类
28.(9分)
(1)下渗(1分) 蒸腾(或蒸发)(1分) 地下径流(1分)
(2)降水量;降水强度;地质条件(每点1分,任答2点得2分,答“地形”不给分)
(3)(减少地表径流),减轻地面污染;(通过吸水、渗水、蓄水)减轻校园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雨水资源化。(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说出影响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9.(9分)(1)③② ①④ (2)乙,城市热岛环流的范围之外(3)乙 ③①④ (4)北风
30.(10分) (1)横  纵 (2)莫霍 地壳 地幔
(3)消失  固 古登堡 (4)E 岩浆
31. (6分)
(1)M为寒流;D为暖流。
(2)M海区盐度高;M位于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旺盛,海水盐度高。
(3)低 陆地淡水注入起到稀释作用;沿岸寒流起到降温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