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中外绘画作品欣赏
基本信息: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结合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画家把具象的手法与立体主义的手法相结合,并借助几何线的组合,使作品获得严密的内在结构紧密联系的形式,以激动人心的形象艺术语言,控诉了法西斯战争惨无人道的暴行。
01
创作背景
04
表现手法
02
作品内容
05
作者介绍
03
美术语言
01
创作背景
时 间:193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期,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毕加索,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创作一副装饰壁画。
产 生:德军三个小时的轰炸,炸死炸伤了很多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化为平地。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毕加索义愤填膺,决定就以这一事件作为壁画创作的题材,以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
01
创作背景
这幅杰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成为警示战争灾难的文化符号之一,也使格尔尼卡的悲剧永远留在了人类伤痕累累的记忆中。
02
作品内容
画中都画了什么?
它们分别象征了什么?
02
作品内容
牛的表情?它代表什么?
02
作品内容
恐怖的牛头露出残忍的狞笑,它代表了法西斯的残暴。
02
作品内容
马 代表什么含义?
02
作品内容
被一根的长矛刺杀的老马,昂着头张嘴发出哀鸣,据画家本人说,这匹马象征受苦受难的西班牙人民。
02
作品内容
母亲发出了怎样的声音?
02
作品内容
悲痛欲绝的母亲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喊
02
作品内容
战士手里拿着什么?象征着什么?
02
作品内容
战士右手握着折断的剑,剑旁有一朵鲜花,这是对死去战士的悼念。
02
作品内容
灯在这里象征什么?
02
作品内容
像眼睛似的电灯,灯光像锯齿一样的射向四周,画家用这些象征性的揭露,将这一切罪恶和黑暗置于光照之下,让全世界人民都明了战争的罪恶。
02
作品内容
举灯的女人 象征什么?
02
作品内容
从窗子里探出身体的妇女,右手举着一盏灯,灯的左上方有一盏像眼睛似的电灯,灯光像锯齿一样射向四周,画家以此向全世界揭露这一切罪恶和黑暗。
02
作品内容
跳楼的人 发出怎样的喊声?
02
作品内容
一个女人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从楼上跌下,她举手抬头向上呼救,充满了悲剧气氛。
02
作品内容
奔跑的人造成怎样的气氛?
02
作品内容
她的眼神里充满了迷惘与渴望。
02
作品内容
这幅画运用立体主义的绘画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以象征和半抽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超时空的形象组合,打破了空间界限,蕴含了愤懑的抗议,成就了史诗的悲壮;在支离破碎的黑白灰色块中,散发着无尽的阴郁、恐惧,折射出画家对人类苦难的强大悲悯。
八十年过去,这幅杰作已经成为警示战争灾难的文化符号之一,也使格尔尼卡的悲剧永远留在了人类伤痕累累的记忆中。
小 结:
03
美术语言
整幅画用黑白灰三色绘成,错综复杂的黑白灰色块造成画面阴郁、恐怖的效果;画面沉重又压抑,充满了悲剧气氛。
用 色:
03
美术语言
第一段,突出显示公牛的形象;
第二段,强调受伤挣扎的马,比喻了在战斗中最无辜的百姓,其上方那盏耀眼的电灯看起来好似一只惊恐、孤独的眼睛;
第三段,躺在地上的男子,象征着战斗中不屈的战士,他手那拿一支剑,最妙的是他剑上的小花,赞颂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
第四段,举着灯火从窗子里伸出头来的“自由女神”在其之下,是一位妇女,她朝着自由女神走去,象征着人们渴望和平和自由;
构 图:
试试给这幅作品用划分板块。说说你这样划分的思路。
03
美术语言
构 图:
乍看起来:
细察此画:
不规则的线条形成的角和弧的交错,给人一种支离破碎和动乱的感觉。在形象的组织及构图的安排上显得十分随意,我们甚至会觉得它有些杂乱。
发现在这长条形的画面空间里,所有形体与图像的安排,都是经过了精细的构思与推敲,而有着严整统一的秩序。
03
美术语言
虽然诸多形象皆富于动感,可是它们的组构形式却明显流露出某种古典意味。反映了画家对于传统绘画因素的吸收。我们来探寻画家构图时的灵感来源。
在《格尔尼卡》创作的头几天里,毕加索共画了25幅草图,这是其中的两幅。
03
美术语言
03
美术语言
在画面正中央,不同的亮色图像互相交叠,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轴,恰好将整幅长条形画面均分为两个正方形。而画面左右两端的图像又是那样地相互平衡。这是一种金字塔式的构图,与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构图,有着某种相似的特质。
03
美术语言
《最后的晚餐》列奥纳多·达·芬奇 1499年
03
美术语言
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图像,似乎是源自哀悼基督的圣母像传统。
《哀悼基督》米开朗基罗1498--1499
03
美术语言
手持油灯的女人,使人联想起自由女神像的造型。
《自由女神像》
奥古斯特·巴托尔迪1874~1884
03
美术语言
那个高举双手仰天惊呼的形象,与戈雅画中爱国者就义的身姿不无相似之处。
《5月3日夜杀起义者》
弗朗西斯科·德·戈雅 1814
03
美术语言
张臂倒地的士兵形象,似乎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某些战争画中的形象,有着姻亲关系。
约16世纪
《欧洲罗马复兴时期古典教会壁画》
03
美术语言
通过以上的分析对比,我们发现毕加索不仅是一位富于叛逆精神的大胆创新者,同时也是一位尊崇和精通传统的艺术家。
表现手法:象征、立体主义
通过这幅画你觉得立体主义的绘画是什么样的?
04
表现手法
立体主义
1908年始于法国。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打破了西方传统些事绘画的造型方法,强调把客观物象分解成若干部分,再按画家主观表现的需要组合在。
04
表现手法
镜前少女
梦
水手
读书的女人
04
表现手法
立体主义作品
04
表现手法
静物 1929年 布拉克
04
表现手法
《地铁叉道口的缩写》,1919,莱热
04
表现手法
埃斯塔克的房子 1908 乔治·布拉克
04
表现手法
罗伯特·德劳内
毕加索(1881~1973)
出生在西班牙,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1906--1907年间,开始对绘画形式结构进行探索,创造出立体主义风格。
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05
作者介绍
战争结束后,他以法国抵抗运动战士的荣誉参加了战后第一次美展。
05
作者介绍
在巴黎毕加索艺术馆,毕加索站在门口,给每一个进入艺术馆的德国军人一张《格尔尼卡》复制品。
德国军官说:“这是您的代表作吗?”
“不,”毕加索说:“是你们的代表作”。
这幅画曾到挪威、英国、美国各地展出,反响非常强烈。
05
作者介绍
毕加索一生的美术创作极其丰富,早期以写实为主,以后逐渐转向对各种艺术形式的探索,他的创作画法和风格大致分为几个时期:
毕加索(1881年—1973年)
早期作品 蓝色时期 玫瑰时期 黑人时期 立体主义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 超现实主义时期 蜕变时期 田园时期
05
作者介绍
早期作品 蓝色时期 玫瑰时期 黑人时期 立体主义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 超现实主义时期 蜕变时期 田园时期
毕加索一生的美术创作极其丰富,早期以写实为主,以后逐渐转向对各种艺术形式的探索,他的创作画法和风格大致分为几个时期:
毕加索(1881年—1973年)
05
早期作品
05
蓝色时期1900—1903
05
玫瑰时期1904—1906
05
黑人时期
05
立体主义时期
05
古典主义时期1917—1924
05
超现实主义时期1925—1932
05
蜕变时期1932—1945
05
田园时期1946—1973
05
画家的一生
《格尔尼卡》使毕伽索走向了辉煌的巅峰,他为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毕生的努力。1973年4月8日逝世享年92岁。1999年毕加索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