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拔高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分)
1.(本题3分)请选出下列语句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句中的“里”是名词。
B.“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句中的“一遍”是数量词。
C.“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句中的“狭隘”一词是褒义词。
D.“学如道水行舟,不进则退。”句中的“进”和“退”是一组反义词。
2.(本题3分)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对身边的丑闻总是抱有一种安之若素的态度,那么幼儿园虐童事件就不可能让我们真正痛心和思考。
B.最近,一些奇葩的名字引发广泛争议。有人给孩子起名“王者荣耀”,无独有偶,济南一对夫妇给孩子起名“北雁云依”,被拒绝落户。
C.电影《芳华》上映后,许多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老兵认为电影所反映的部队文工团生活以及一些战争场面都与真实的情况大相径庭。
D.世界那么大,我们想出去走走。可是去哪儿省钱又好玩 去哪儿舒适又安全 这些问题,大家讨论了好久,莫衷一是。
3.(本题3分)下列字形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怂恿(yǒnɡ) 污涩(sè) 蜷伏(quán) 嗔怪(chēn)
B.丰腴(yú) 斑斓(lán) 迷惘(wǎnɡ) 蹒跚(pán)
C.窗棂(línɡ) 温煦(xù) 笨拙(zhuō) 放肆(sì)
D.暮霭(ài) 卑劣(liè ) 羞怯(què) 余辉(huī)
4.(本题3分)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不会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B.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
C.有的孩子在十三四岁的时候总喜欢说“不”,尤其喜欢对自己的父母说“不”。
D.武汉“医护专车”志愿者车队的武汉姑娘陈灵毓说:“我爱武汉,不论它好还是不好。”
5.(本题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外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遍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家风也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基因,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________。
①从而使一个人在进入复杂的社会后,拥有辨别、筛选、取舍的能力
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教塑造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
③关系到整个家族对外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
④这其实是给人思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
⑤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族或者这个家族的走向
A.①⑤④②③ B.②①⑤④③
C.⑤③②④① D.④⑤③①②
二、基础知识综合(共10分)
6.(本题10分)在横线上填写关联词语,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_______动物,_______观察者自己。他们在和有高度智慧的鸟或哺乳动物打交道的时候,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尊严,所以,实在不能嗔( )怪有些外行人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guài dàn bù jīng( )。如果不是因为我出了名的无害于人,大概老早就给关进疯人院了。等我说过一个小故事之后,你就明白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
三、综合性学习(共15分)
7.(本题15分)今年6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你所在的班级开展“夏至时节识节气”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下面是你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报道,请你将报道内容的三个要点转述给宣传小组的同学。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成功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时间认知体系,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据悉,“二十四节气”还有望进入中小学课程,借以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相关的民俗文化、节气文化,并传承下去。
要点一: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二: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三: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让同学们对节气知识有更多的了解,班里计划组织一次知识竞赛活动。请你仿照示例拟定竞赛的两个知识类别的名称。
示例:类别一:二十四节气的节气谚语
类别二: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别三: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现代科技很发达,想了解二十四节气知识上网查查就行了,没有必要举行系列大型活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比阅读(共12分)
(本题12分)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8.(3分)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
9.(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10.(3分)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11.(4分)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五、现代文阅读(共28分)
12.(本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猫狗之缘
韩少功
①小猫咪咪本事渐长,表现欲也渐增,见到我在院子里走过,忽然冲到我的前面,唰地蹿上树,又唰地从树上蹿下来,其实没有什么要事,只是想请你见识它非凡的速度和高度。
②它也有失手的时候。它不明白竹子不是樟树或梓树,不知道竹竿太滑也太硬,有一次当着我的面一路猛冲,闪电一般蹿上竹竿,仁瓜子抓拉不住,终于哧溜溜滑了下来,摔了个四脚朝天,真是很没有面子。
③它夹着尾巴快步溜走,以后再也不爬竹竿。
④实在很无聊的时候,它才会想到名叫“三毛”的一条狗。三毛比它年长几岁,算是狗大哥。但大哥在本领上比不过小弟,上不了树,爬不了墙,打架也笨,只会傻乎乎地硬着头皮朝前拱,架不住小弟十八般兵器组成的立体攻势——手抓、脚蹬、尾巴抽、牙齿咬。就算三毛的身躯大,重型战车撞倒了对方,但小弟腾空一跃上了楼梯,没等对手看清楚,已迅速退到安全地带。
⑤三毛甩甩一身长毛,发现没了目标,一犯傻就朝错误方向扑去,在一个个房间里蹿进蹿出地搜查,气喘吁吁还是一无所获。它没有料到咪咪此时正端坐高处,以逸待劳,悠悠然摇着尾巴,对敌方的忙碌懒得搭理。
⑥到后来,狗哥甘拜下风,凡事让猫小弟三分。见咪咪抢吃它的饭,就一旁待着,实在冒火了,才去猫碗里大吃两口,算是很没出息的报复。有时躺在地上,听任椅子上的咪咪垂下尾巴,在它的头上不时敲打。三毛半眯着眼睛,忍着。
⑦它们一般来说还算友好,有时可以同睡一个纸箱,甚至互相抱着(如同热拥)。如此至爱亲朋,僵住好一阵,直到睡意大发,才结束亲密的一幕,分头各睡各的。它们也开始互相学习,比如三毛学会了抓老鼠,咪咪则学会了见人即仰卧,亮出肚皮以示友好。有一次,院子西头发出一声惨叫,听上去像猫的声音。我还没有反应过来,三毛全身一震,已狂叫着朝惨叫的方向蹿去,四蹄刨得沙土翻飞,蓬松长毛被疾风刮得紧贴全身,使它平平扁扁完全变了形。虽然它最后没发现蛇,没发现黄鼠狼,只发现一只野猫越墙而去,但还是在草丛里四处嗅,好一阵才罢手。它刚才一定是在担心猫小弟的安危。
⑧这使我夸了它好一阵,见义勇为和高风亮节的高帽子,一顶顶戴在它头上。咪咪也许能听懂一二,也许听得有点不服气。接下来的几天,每天早上打开大门,门外正当眼的地方,可能有血淋淋的一丝鼠肠或一只鼠腿——这当然是咪咪的战绩,是它割下敌寇的首级,回头向主帅报功。我突然明白了,它有心留下这一口,无非是表示它没有白吃饭,至少不比三毛草包到哪里去。
⑨比较麻烦的是,它割来的首级不但有鼠肉,有时也有鸡肉或者鸟肉。这就是说,它一直不清楚自己110的职责范围,一直把鸡和鸟看作有翅膀的老鼠。尤其是那些灰黑色的小东西,在它看来一定是老鼠的乔装打扮,绝不可放过和轻饶。我家的鸡崽在它嘴里好几次减员大半,使我们后来根本不敢买小鸡,尤其是黑毛小鸡。我气得大骂它践踏法律 , 但它瞪着眼睛并不理解。
⑩有一次,它叼着满满一口黑毛兴冲冲地跑来,再一次引起公愤:“你叼鸟做什么?讨打呵?”我破口大骂一顿,吓得它东躲西藏,却绝不松口。我抄起树棍猛追,又用泥块连续射击,打得它在林子里乱窜,最后呼啦啦跳上了墙。但它还是死叼着小鸟不放,眼里满是委屈和困惑,对我不赏反罚大为义愤。
这一天晚上,它很晚都不回家吃饭,可能是已被一只鸟塞饱了肚子,也可能是想狠狠地发一回脾气。
(有改动)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这就是说,它一直不清楚自己110的职责范围,一直把鸡和鸟看作有翅膀的老鼠。
②我气得大骂它践踏法律,但它瞪着眼睛并不理解。
(2)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字的表达效果。
小猫咪咪本事渐长,表现欲也渐增,见到我在院子里走过,忽然冲到我的前面,唰地蹿上树,又唰地从树上蹿下来,其实没有什么要事,只是想请你见识它非凡的速度和高度。
②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但它还是死叼着小鸟不放,眼里满是委屈和困惑,对我不赏反罚大为义愤。
(3)作者笔下的三毛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本题13分)燕子·猫·老鼠
金乾生
①春天来了,老伴儿说,外面的花开了,草绿了,树叶儿发芽了,阳光明媚了,不出去走走,太可惜了。我心动了,跟着老伴儿,来到了康延路上。康延路上风和日丽,花潮似海,美不胜收。我陶醉于这美景,心却回到了童年,思念起儿时最喜欢的鸟——燕子。
②小时候有很多美好的期盼,我内心深处最大的一个心思,就是春天到了的时候,希望燕子在我家做窝,从此住到我家来。
③为什么呢?之所以有这个强烈的想法,是因为每年春天,燕子都不到我家来,而是飞到对门去。对门的发小长我一岁,我们是好朋友,我最爱与他一起玩,喜欢看他家房梁上的燕子窝。这个窝是什么时候做的,不得而知,反正每年春天燕子从南方回来,就会入住他家,绝不会出错。后来,燕子窝从一个变成两个、三个,我都是亲眼看见的。燕子一趟又一趟地从外面啄回塘泥,衔来柴草,一点一点地建新窝,新窝就一天一天地变大,直到成型。我最喜欢看的还是小燕子。时近夏天的时候,小燕子就出生了。刚孵化出来的一窝小燕子,尚未长出羽毛,眼睛都睁不开,就伸长脖子,张大嘴,唧唧待哺,等着父母给它们叼虫子吃。大约一个多月以后,小燕子就能飞了。再过两三个月,小燕子长大了,就被父母带出去,陆陆续续地不再回来,至于去哪儿筑巢生活,去哪儿共享天伦之乐,从此就成了谜。我曾经把小燕子逮到我家去,给做了棉布的窝,但留不住,最终都会飞走。而经常在外面看燕子像精灵一样飞翔,则是一种快乐的羡慕与享受。
④小时候有很多不明白的事,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对燕子为什么不到我家来做窝,百思不得其解。后来长成大人了,经历了很多人情世故,才慢慢地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对门家一直养着猫,我家养过狗,但从来没有养过猫!奥秘在于:狗不抓耗子,猫专捉老鼠。老鼠会偷吃燕子窝里的蛋,聪明的燕子不与老鼠为邻。猫是老鼠的天敌,也就是燕子的保护神,燕子自然会选择在有猫的人家生活。
⑤大自然真是丰富多彩,生物链绝不是我们人类理解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么简单。
⑥一朵花,蜜蜂近了,蝴蝶就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池水,青蛙近了,蚊子就远了。一间屋,猫咪近了,老鼠就远了;问题还在于,老鼠远了,燕子就近了;燕子近了,虫子又远了。
⑦与大自然中的生物链比较起来,人际关系要复杂多了。人与人之间,除了感情、伦理、性格、素养、层次、利益等因素,最重要的,恐怕就是价值观了。
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其他因素为参数,以价值观为坐标系,就不仅能对自己应该近什么人远什么人作出选择,还能知道不让什么人离自己太近,什么人离自己太远。久而久之,远近之道,双向多维,方可顺畅。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24期,有删改)
13.(4分)本文的行文思路十分清晰,请你读完全文,填空。
作者由春天的美景写起,引出儿时喜欢的鸟儿——燕子,并探究分析__________,进而揭示_______________,最后启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
14.(4分)请在第⑥段中的横线处,仿写一个句子。
15.(5分)本学期你学到了不少批注的方法,请给本文的第③段写一条批注,可从写法、内容、语言等角度写,要有一定的评析。(50字左右)
六、作文(共40分)
16.(本题40分)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抓住特征,描写生动。文中三只猫各具特点、各有性格,试参照文章的写法,选取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抓住其特征进行生动描写,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C2.A3.D4.A5.C6. 不是 而是 chēn 怪诞不经7. (1)“二十四节气”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有望进入中小学课程。 (2) 二十四节气的节气演讲 二十四节气的节气灯谜 (3)示例:不同意。因为活动的举行,有利于加深“二十四节气”在大家心中的印象,能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网络上查询虽然快捷,但只是生硬的定义,人们查询过后会很快忘记,效果不显著。8.B 9.①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②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10.D 11.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12.(1)①原指报警电话,这里指家庭治安。②原指人置法律于不顾,这里指小猫咪咪把鸡崽当作老鼠逮。
(2)①一系列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小猫咪咪“本事渐长,表现欲也渐增”的特点,表现了小猫咪眯的可爱。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小猫咪咪对“我”不赏反罚行为的不理解。
(3)①宽宏大量:“凡事让猫小弟三分”“听任椅子上的咪咪垂下尾巴,在它的头上不时敲打。三毛半眯着眼睛,忍着”。②见义勇为:三毛听到似乎是咪咪遇到危险时发出的惨叫声后,一改平日的木纳,笨拙,迅速敏捷地赶去救助。
13. 燕子不到“我”家来做窝的原因 生物链的规律 应以价值观为坐标系,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14.示例:一棵树,鸟儿近了,害虫就远了 15.示例一:“我”如此喜爱燕子,但燕子却根本不喜欢到“我”家来做窝,形成巨大的反差,悬疑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继续阅读的兴趣。示例二:第③段最后一句运用描写和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既生动地写出了燕子飞翔时的形象,又真切地抒发了“我”对燕子既喜爱又遗憾的感情,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16.(示例)它叫“花豹”,是我养的一只牧羊犬。它的毛发黑白相间,而且长长的,很柔顺,有一种优雅的气质。初次见人,它会有一点点怕生,但很快就会表现出对你的友好,在你的腿上蹭来蹭去。每次放学回家,它都会在小院门口等着我。当它发现我的时候,它就会飞快如奔马般跑起来,眼睛里露出惊喜的光芒,对着我不停地摇尾巴,跳到我的身上,舔我的裤子。这时,我便轻抚着它的小脑袋,开心地和它玩起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