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提升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分)
1.(本题3分)字词积累——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缥缈(piāo) 滑稽(jī) 御聘(pìn) 疲倦不堪(kān)
B.中伤(zhònɡ) 澄澈(chè) 庇护(bì) 杞人忧天(qǐ)
C.较量(jiāo) 女娲(ɡuō) 蓬勃(bó) 随声附和(hé)
D.头衔(xián) 凯歌(kǎi) 呈报(chénɡ) 骇人听闻(hài)
2.(本题3分)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描绘的景色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诗人虚构的?
B.石子入浅水,水花四溅,虚张声势;石子入深潭,悄无声息,不动声色。
C.在人生的旅途中,你的身边需要有三、两个知心好友。
D.“你先坐下,”她说:“我们好好谈谈。”
3.(本题3分)下面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不仅有钢铁般的意志,还有温情的一面,他最终与志同道合的丽达结为夫妻。
B.《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见闻,客观地向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C.《西游记》中,孙悟空与红孩儿打斗遭败,求援于龙王,龙王用“私雨”也未能打败红孩儿。
D.《傅雷家书》中,傅雷很关心儿子的生活与成长,他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爱子之情,溢于言表。
4.(本题3分)选出下面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较量(jiào) 剌叭(lǎ) 雕像(diāo)
B.爱慕(mù) 凯歌(kǎi) 中伤(zhòng)
C.庇护(bì) 气概(kài) 跐蹈(cǐ)
D.崩坠(zhuì) 溉汲(gài) 引弦(xuán)
5.(本题3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读《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可窥见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全书“用事实说话”,没有作者主观倾向性。
C.傅雷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他一直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
D.《水浒传》这部古代章回体小说,每个英雄人物的故事都是有其相对的独立性的。
E.《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以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为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F.凡尔纳的“幻想三部曲”是《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
二、基础知识综合(共10分)
6.(本题10分)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唐僧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行者连忙接了贬书,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又吩fù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贬书( ) 吩fù( ) 仔细( )
(2)下列词语的类别与“手段”不同的一项
A.徒弟 B.水声 C.留心 D.歹人
(3)文中“贤弟”属于敬辞,下面不属于敬辞的一项是
A.家兄 B.令郎 C.海涵 D.贵校
(4)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曾多次落泪,请说说选段中落泪的原因和心理。
三、综合性学习(共15分)
7.(本题15分)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只填序号即可。
①银花火树开元夜 ②避恶遍插茱萸枝 ③几处笙歌留朗月 ④角粽投江祭诗魂
(1)元宵节
上联:________ 下联:紫气丹光拥玉台
(2)端午节
上联:龙舟竞技怀屈子 下联:________
(3)中秋节
上联:________ 下联:万家萧管乐中秋
(4)重阳节
上联:延年常饮菊花酒 下联:________
四、对比阅读(共11分)
(本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8.(3分)选出下列加点词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以:依靠,凭借)/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趁)
B.废寝食者(废:停止)/相委而去(委:牵拉)
C.年与时驰(时:迅速逝去)/学而时习之(时:按时)
D.国人道之(道:大路)/险躁则不能治性(治:修养)
9.(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0.(4分)(甲)文的主要观点是___,(乙)文中杞人言行举止的积极意义在于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29分)
(本题1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太爷老师
①我的家乡在西北高原上,那是一个贫寒闭塞的小山村。村子的中间有一个小学堂,学堂里有几排高低不等的长桌和板凳,西墙上挂着块小黑板。
②学堂只有一个老师,官名漆润江,四十多岁,民办教师。农村人讲究辈分,我叫他太爷。他有个绰号叫“行人”,“行人”就是能干能行的意思。他很早就入了党,作宣传抓革命,样样在行。他精于木工、画画,还会女红,村里唱戏穿的各类戏服,绝大部分出自他的手,最厉害的是,他还担任村里社戏的总导演和主演。太爷做老师的时候,把自己这十八般武艺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他的学堂在全县大有名气。
③学堂只有一间教室,但太爷调配得次序井然。他教完一年级生词,就让他们在外面的窗台下对着太阳去狂喊狠读,再教二年级或者三年级,互相岔开,互不干扰。他教书有声有色,形神兼具。有娃问,“拖”宇是个啥?咋个念?太爷就拽着他的手满院子跑,直到他说出“拖”字来才放手,从此他永志不忘。我至今还记得他教《草原英雄小姐妹》时声嘶力竭地喊:“龙梅——,玉荣——,你们在哪里?”喊得我们都为英雄小姐妹揪心。
④那年月课本经常不能按时到,好在每年的课本也没有什么区别,太爷就抄在黑板上让我们跟着抄。没有复写纸,他有时一页一页地抄下来,发给大家。我觉得他抄得比课本还要好,可惜那些宇纸都已经不存在了。
⑤太爷对我们纪律的要求有些酷苛,不许迟到,更不许逃学旷课。如果谁没来上课,太爷会派一个娃子去他家请,如果还不来,就派四个男娃去抬。所以如果不想上学,我们哪怕跑到野地里去,也不敢在家里呆着。如果你今天没有来,那明天一大早提前去,把学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太爷才不会处罚你。
⑥西土边壤,春夏之交时才山青草绿。每到这时,太爷就带着我们排着队,敲锣打鼓地去山野,那时我还不知道世上有所谓的踏青。山野翠绿,风和日丽,花香气清,百鸟欢鸣。我们挖野菜,追蝴蝶,采花蜜,摘大把的狗艳艳花,将里面的蚂蚁和小虫子抖出来,盘成花环戴在头上;把开了花的马莲从节上掐下,一吸一吹,“啾啾”鸣响。十几个娃娃,背着装满野菜的背篼,戴着鲜花的王冠,吹着自己的号角,像打了胜仗的战士,在将军的带领下,敲着得胜鼓满载而归。
⑦夏天麦收时节,太爷带我们排着队去收割过的麦地里拾麦穗;秋天,太爷带我们去山里采草药,柴胡、甘草、杜仲之类的,或挖或采;到了冬天,太爷让我们去拾柴,以作御寒之用,他要求我们必须把柴一捆一捆地码得整齐好看……
⑧太爷会唱戏,但却不会唱革命歌曲,可是他要强得很,到公社或县里去开会,听到一句半句,回来就教我们。太爷还充分发挥他的木匠美工优势,给我们每人做了一杆木枪一把木刀。有了刀枪,太爷就教大家跳舞。我们持枪舞刀,变换队形,边唱边舞。有时我们挎枪背刀去邻村作宣传,一二三四,孔武有力,威风凛凛。那些学校的学生娃看了,羡慕得眼珠子都要掉到地上。
⑨太爷得过公社、县里甚至地区的各种奖励,奖状贴满了他家厅房里的一面墙,那就是他的一切。他还经常作为先进代表去市里作报告,讲一个只读过十八天书的泥腿子,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⑩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中小学教学逐步走上正轨。小学数学中有了方程之类的内容,这些对于太爷来说,就等于是天书。他总是努力地学,也仍然不许他的学生考得不好。但现实是残酷的,他和他的学生终究是跟不上了。太爷经过痛苦的抉择,辞了职,还原成一个地道的农民。九十年代,民办教师纷纷转正,工资待遇大幅度提高,但他已经享受不到这些福利了。只有那些发黄的奖状和照片,记载着他过去的荣光。
在我们那个小村,现在五十岁以上的人都是太爷的弟子。他为这个村子打下了读书识字的根基,使三代人摆脱了文盲命运。我想,在中国的贫困山区,像太爷这样的民办教师,在那个特殊年代应该有一大批,他们给孩子们点亮了知识的明灯,开启了心智的大门,使数以亿计的农家子弟,学会了写自己的姓名,走出了山沟,融入了城市,走向了世界。太爷们在新中国的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遗憾的是,我很少见过有人记述他们的功绩。他们是无言的丰碑,太上的大德。
(作者:漆永祥。有删改)
11.(4分)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的太爷老师”的优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
12.(5分)阅读第⑥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孩子们“踏青”的快乐的。
13.(3分)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我的太爷老师”的许多事,他是如何把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的?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作答。
14.(3分)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写“我的太爷老师”的用意。
(本题14分)满足的人的衬衫
[意大利] 卡尔维诺
一个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爱他就像爱自己眼睛一样。可这个王子总是不快乐,整天整天地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
“你还缺什么吗?”国王问他,“你到底怎么了?”
“我也说不清,爸爸,我自己也不清楚。”
“你恋爱了?如果你想要哪个姑娘,告诉我,我会安排你们结婚的,不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王的女儿,还是最穷困的农家女子,我都可以给你解决!”
“不是,爸爸,我没爱上什么人。”
国王想方设法为儿子开心解闷。戏剧、舞会、音乐、歌曲,但毫无效果,而且王子脸上的红润一天一天消退。
国王只好发出命令,从世界各地来了许多最有学问的人:哲学家、博士、教授。他让大家见了王子,然后征求大家的意见。这些人退出去想了想后,又来见国王,说:“陛下,我们想过了,并研究了星相,必须这样做:找到一个感到满足的人,这个人对所有东西都感到满足,并且因为一切而感到满足,然后把他的衬衫跟你的儿子的交换一下就行了。”
当天,国王就派出使者到世界各地寻找这个感到满足的人。
一个神父被带了回来,国王问他:“你满足吗?”
“很满足,陛下。”
“那好。你愿意成为我的主教吗?”
“噢,那可太好了,陛下!”
“出去!快滚出去!我找的是一个满足于自身状况的幸福的人,而不是一个想要比现有状况更好的人。”
国王又开始等待下一个满足的人。人们告诉他,他的邻居,另一个国王,那真是又幸福又满足。他有一个善良美丽的妻子,子女成群,曾在战争中打败了所有的敌人,国家和平安宁。满怀希望的国王当即派出使者去向他求讨衬衫。
邻居国王接待了使者,说:“对,对,我什么东西也不缺,可悲的是一个人拥有了一切,却还得离开这个世界,抛弃这一切!每次这样一想,我就深感痛苦,夜里不能睡觉!”使者一听,觉得还是回去吧。
国王一筹莫展,只好去打猎散心。他射中一只野兔,以为可以抓到它了,可没想到,野兔一瘸一拐地逃走了。国王便在后面追了过来,把随从都甩在后边老远。追到一处野地,国王听见有人在哼着乡村小调。国王停下来,想:这么唱歌的人只能是个满足的人!就循着歌声钻进了一座葡萄园,在葡萄藤下他看到一个小伙子边摘葡萄边唱着歌。
“您好,陛下,”小伙子说,“您这么早就到乡下来了?”
“好小伙子,你愿意让我把你带到京城吗?你可以做我的朋友。”
“啊,啊,陛下,不愿意,我一点也不想去,谢谢您。就是让我做教皇我也不愿意。”
“那是为什么,像你这样一个棒小伙子……”
“不,不,跟您说实话吧,我觉得这样很满足,这就够了。”
国王想:我总算找到了一个幸福的人啦!“年轻人,你帮我一个忙吧。”
“陛下,只要我能做到,我会全力以赴的。”
“你先等等。”国王欣喜若狂,跑着去叫那些随从,“快过来!快过来!我的儿子有救了!我的儿子有救了!”然后他把随从们都带到了小伙子这里,说:“好小伙子,你想要什么我都会给你!但你给我,给我……”
“什么东西,陛下?”
“我的儿子就要死了,只有你能救他。来,你过来!”国王抓住他,开始解开他外衣的扣子。突然,国王僵住了,手耷拉了下来。
这个满足的人没有衬衫。
15.(3分)“重复中有变化”是童话情节的基本特点。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甲:我认为这个故事很简单,不断重复,就是一次次去寻找满足的人的衬衫。在寻找中,找到的三个人依次是(1)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乙:才不是这样简单的重复呢!我发现每一次寻找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2)_________ ________
16.(4分)本文的开头有两种不同的译文,你觉得哪种译文更能体现童话语言的特点?请说明理由。
A一个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爱他就像爱自己眼睛一样。可这个王子总是不快乐,整天整天地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
B.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很疼爱他,视若珍宝。可这个王子总是郁郁寡欢,整天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
17.(4分)故事中王子和小伙子没有姓名,他们都具有典型意义。请你说说他们分别代表了怎样一类人。
18.(3分)国王找到“衬衫”了吗?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六、作文(共40分)
19.(本题40分)(一)话题作文
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变化,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正是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情,人生才会多姿多彩,社会才会美丽纷繁。“情”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
请以“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二)命题作文
请以“生命中的那条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
(4)文中不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1.C2.B3.A4.B5.BF6.(1) biǎn 咐
zǐ
(2)C
(3)A
(4)三打白骨精后,孙悟空被唐僧赶回了花果山,所以此处的哭,是为自己打死白骨精却被人妖不分的师父误解感到委屈。此外,心中还有离开师父的不舍,有对师父将来安危的担忧,所以腮边泪坠。
7. (1)①(银花火树开元夜) (2)④(角粽投江祭诗魂) (3)③(几处笙歌留朗月) (4)②(避恶遍插茱萸技)8.A 9.不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屏除杂念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10.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11.①能干能行,多才多艺,把自己的才艺都用在教学上。②克服困难,在艰苦的条件下灵活地组织教学。③教学有方,有声有色,形神兼具。④对学生严格要求,不允许学生逃学,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⑤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艺术启蒙。或: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艺体活动。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适应教学。 12.①通过描写景物来衬托快乐:描写春夏之交山野清新宜人、生机盎然的景象,衬托孩子们快乐的心情。②通过写人物活动来表现快乐:展现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山野活动,选取盘花环、吹马莲等有趣的细节,描写去山野路上敲锣打鼓的情景和踏青后满载而归的情景,表现孩子们的快乐。 13.①以“我”对太爷老师的感激、崇敬和赞美之情为线索,将这些事组织在一起。②详写太爷老师教书生涯中的事,略写他辞职后的境遇。或:先概述(略写)太爷老师作为“行人”的各种才能,再详述他作为老师的具体事情。或:略写学堂内的文化课教学,详写学堂外(山野田间)的各种教学活动。③按时间顺序写太爷老师的教书生涯和辞职后的境遇。或:写教学暗含空间顺序,由学堂内到学堂外;写学堂外教学活动主要按照时间顺序。 14.①表达对“我的太爷老师”的感激、崇敬和赞美之情。②肯定所有像太爷老师一样的民办教师们对农村教育的巨大贡献,表达对他们的崇敬、赞美之情。③引发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贡献与命运的关注。
15. (1)神父、 邻居国王、 小伙子。 (2)示例一:找到的人物身份不一样,一个是神职人员,一个是国王,一个是普通人。示例二:寻找的途径不一样。神父是使者找来的,邻居国王是人们告诉国王的,小伙子是国王打猎时遇到的。示例三:故事情节的详略不一样。前两次寻找略写,第三次详写。示例四:找到的人物的心态不一样。神父对现状很满足但还有欲望,邻居国王拥有一切但因害怕失去而感到痛苦;小伙子对一切都很满足并且很快乐。 16.示例一:A更能体现童话的语言特点。相比B“视若珍宝”“郁郁寡欢”“整天”等词句,A中的“就像爱自己眼睛一样”“总是不快乐”“整天整天”等更能体现童话语言简明、朴实、生动等特点,符合儿童的口吻,更加适合儿童阅读。示例二:B更能体现童话的语言特点。“视若珍宝”和“郁郁寡欢”等词语,更能体现童话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17.王子代表几乎拥有一切却还是不快乐的一类人;小伙子代表尽管没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却很满足、很快乐的一类人。 18.示例:我认为国王(可能)找到了衬衫。神父对生活还有欲望,邻居国王拥有一切但因害怕失去而感到痛苦,唯有小伙子对自己的现状很满足。国王虽然没有找到物质意义上具体的衬衫,但是他在一次次寻找中,真正理解了“衬衫”的象征意义,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人性的欲望往往是无止境的,精神的满足快乐要比欲望的追求更能让人快乐;满足是人的自我感受,权利、地位、物质等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幸福快乐,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以真正的满足、幸福与快乐。
19.生命中的那条路
也不记得邻居奶奶是何时搬来的,只记得她那太阳般的热情使她整个人看起来有了几分青春的活力;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与她在小区的那条路上有过邂逅,有过第一次接触,只记得她那份豁然与开朗让小孩子很喜欢围绕其身边。
或许是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每当她做了什么小吃或买了什么美食时,我是第一个有幸享用的人,心中的小幸福一点点重叠起来,也就慢慢产生了对她有如亲人般的依赖。也许是机缘巧合吧,那天正好学习了《珍珠鸟》,我对那毛绒绒的、软软的鸟产生了莫大的兴趣,邻居奶奶看我在路上边走边神游的样子,便招手唤着:“琦啊,想啥子那么用心啊?”我冷不防地一个抬头,倒看见了奶奶身边精致可爱的鸟笼,里面两只圆滚滚、白乎乎的小鸟安静地啄着鸟食。有些错愕,甚至忘了问候,兴冲冲地说:“哪里来的鸟儿?这么可爱!”心下里却暗暗想着一种令人兴奋的答案。奶奶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眯着眼,乐不可支:“嗨,早上买的!想要是吧?想要就送给你了!它们的名字也好听,珍珠鸟。”
啊,正是我所希望的!我小心激动地问:“这鸟……”奶奶抚了抚我的头,说:“你们年轻人喜欢就行!”我不客气地拎起鸟笼,道谢后便一路雀跃着,迈着轻快的脚步回到了家,喊着妈妈出来看。“呀!这是谁家的鸟儿?怎么好带回来?”我有些不乐意,用手指梳理着它们的羽毛,咕哝着:“这是邻居奶奶给的。”妈妈让我还回去,我百万个不乐意却也只能默默拿起鸟笼,一步三晃地沿着原路,送了回去。
奶奶正坐在小屋里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纳着厚实的鞋底,阳光溜进了屋里,拥着屋内的一切,空气流动得缓慢,宁静的氛围,如老旧的电影播放着,心中一片温柔。
“奶奶,这鸟是你的,为什么给我?”我轻轻地蹲在她的身边,懵懂无知的瞳孔里映出的是她一路走过的岁月的沧桑,似心灵与心灵的交汇。“你喜欢就行,物体可没有绝对的归属。”平稳的语调,淡淡地告诉我,使最初的无知,有了点明事理的路径的走向。
在邻居奶奶的熏染下,那生活路上走过的我,学会了沉淀与思考,明了那时邻居奶奶的豁达大度,明了世间需要的是放手,明了事物的独立与自由。
父母,吾之启蒙者;老师,吾之尊崇者;好友,吾之推心置腹者;唯邻居奶奶,授吾之真理者。那条路上,有着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走过,于是在我的心中显得格外的顺畅、平稳……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