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高频考点预习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瞌睡(ké) 了解(liǎo) 爱惜(xī)
B.既然(jì) 酿酒(nàng) 照看(kān)
C.筛选(shāi) 拘束(jú) 挨打(āi)
D.好歹(dǎi) 牛虻(méng) 咧嘴(liě)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历害 珊瑚 纺织 推到
B.泰山 哀老 决定 石缝
C.糟糕 牵牛 察访 痛苦
3.下列不是描写牛郎和老牛关系亲密的句子的一项是( )
A.牛郎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
B.老牛渴了,牛郎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喝干净的水。
C.老牛常常用温和的眼神看着牛郎,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
D.哥哥嫂子把老牛和一辆车给了牛郎。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酬谢(酬:用财物报答) B.崩塌(塌:倒,下陷)
C.千年酿的葡萄酒(酿:美酒) D.无拘无束(拘:限制)
5.下列各句中画线部分不能用括号中的内容替换的一项是( )
A.两人闹矛盾,不要总指责对方,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B.妈妈真是鸡蛋里挑骨头,检查作业时,连一丝错误都不能有。(吹毛求疵)
C.狼牙山五壮士最终因寡不敌众, 全部选择了从悬崖上跳下去。(一山难容二虎)
D.英法联军真是贪得无厌, 把圆明园里的东西能拿的统统拿走,拿不走的就销毁。(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6.民间故事寄托着人们朴素的愿望,如心地善良的穷苦人最终会丰衣足食,过上幸福的生活。根据这一点,《田螺姑娘》的结局应该是( )
A.田螺姑娘把年轻人的财物都偷走了。
B.田螺姑娘和年轻人结婚了,过上幸福的日子。
C.田螺姑娘赶走了年轻人,霸占了他的房子和田地。
D.田螺姑娘被发现后就消失了。
7.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水浇得不够,是肥施得不足,还是土壤根本不行?
B.几个月后,我写了一篇散文,题目叫做“坐着火车去拉萨”。
C.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说,我们挑有用的东西给你,你知道吗?
D.秋天来了,大雁排着整齐的《人》字形队伍,向南方飞去。
8.下面的诗句中依次填入的花名是( )
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 出墙来
②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 无处寻。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④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A.桃花 红杏 菜花 梨花 B.红杏 菜花 梨花 桃花
C.桃花 梨花 红杏 菜花 D.菜花 桃花 梨花 红杏
二、填空题
9.看拼音,写词语。
diē niáng zhēn xī qī zi xī han
( ) ( ) ( ) ( )
jiān yù sǎo zi zhǎng bèi pú shàn
( ) ( ) ( ) ( )
10.比一比,再组词。
郎( ) 薇( ) 垦( )
朗( ) 微( ) 恳( )
11.照样子,写一写。
无拘无束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翻山越岭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恋恋不舍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2.补充词语,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空缺处。
心( )如焚 波涛( )涌 ( )跳如雷 无忧无( )
牛郎和织女过着____________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当王母娘娘知道她在凡间后,气得____________,就把她捉了回去。
13.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1)哥哥嫂子想独占爹娘留下来的家产,把他看成眼中钉。
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3)牛郎把老牛指给织女看,说它就是从小到大相依为命的伴儿。
____________________
14.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1)学习了本单元的民间故事,我认识了___________的海里布,___________的牛郎,___________的织女以及___________的王母娘娘。除此之外,我还读过民间故事____________,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夕今宵看碧霄,_________________。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描写的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__________。除此之外,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描写这个节日的诗句。
三、现代文阅读
课外拓展阅读。
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聚集在一起商量办法。
有人说:“恶龙躲在潭底,只有请到水性特别好的人才能战胜它们。”还有人说:“恶龙非常凶猛,只有拿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才能将它们制服。”可哪儿去找水性特别好的人呢?怎么才能得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呢?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大尖哥和水社姐手拿砍刀,高举火把,来到阿里山。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大尖哥用金斧头砍死了它们,水社姐用金剪刀剪开了龙肚子,救出了太阳和月亮,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
15.“降伏”中“降”的读音是( )。“降”是多音字,另一个读音是( )。
16.文中“一筹莫展”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指的是_____________。
17.大尖哥和水社姐来到阿里山,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吃尽了___________,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从以上所填的词语中我们可以知道:_______________,从而更加突出了大尖哥和水社姐____________的精神。
课外阅读我能行。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兴复汉朝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8.读了短文,你知道“三顾茅庐”的“顾”的意思是____。
19.刘备第三次请诸葛亮是在__季,他们看到那里的山冈______,松林______,溪流_____,竹林______,景色_____。
20.从哪里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的?请用“ ”画出第4自然段中的相关语句。
21.“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可以概括为一个成语:______。
22.简述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原因: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3.习作天地。
你读过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民间故事?请你复述一个吧。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也可以根据需要缩写内容。想象要合理,缩写时注意故事情节的完整性。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识记。
A.瞌睡(ké)——瞌睡(kē)。
B.酿酒(nàng)——酿酒(niàng);照看(kān)——照看(kàn)。
C.拘束(jú)——拘束(jū);挨打(āi)——挨打(ái)。
选项D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故选D。
2.C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
A.历害——厉害。
B.哀老——衰老。
选项C没有错别字。故选C。
3.D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通俗易懂,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结合课文内容,A、B、C体现了牛郎和老牛关系密切。D选项不能体现牛郎和老牛关系密切。选:D。
4.C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加点字的理解,要想理解字义,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A “酬谢”指用金钱礼物、财物酒席等表示谢意,谢礼。“酬”意思是用财物报答。故本项加点字解释正确。
B “崩塌”指崩裂而倒塌。“塌”意思是倒,下陷。故本项加点字解释正确。
C “千年酿的葡萄酒”中的“酿”指用发酵作用制造酒、醋、酱油等,不是“美酒”的意思。故本项加点字解释错误。
D “无拘无束”指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拘”意思是限制。故本项加点字解释正确。
故选:C。
5.C
【详解】本题考查词义辨析,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和正确选用,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好的问题。考查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实词的使用与辨析;虚词的使用与辨析;熟语的使用与辨析。词义辨析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需要了解词语的意义,并能够结合语境辨别。
A.孤掌难鸣:一个巴掌难以拍响,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
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事情不会是单方面引起的。
B.吹毛求疵:把皮上的毛吹开,寻找疵点。比喻故意挑毛病找错。
鸡蛋里挑骨头:比喻故意挑毛病。
C.寡不敌众:人少的一方抵挡不住人多的一方。
一山难容二虎:比喻在一个地方两个强者不能相容。
D.贪得无厌:对某种事物的欲望老不满足(含贬义)。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比喻贪心不足。
6.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民间故事的理解与掌握能力。
《田螺姑娘》讲述了村子里一个善良的小伙子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只田螺,并带回了家。第二天干活回到家后,桌上便有了热腾腾的饭菜,接连几天一直如此。小伙子很疑惑,在一天傍晚早早的回到家,发现为他做饭的是自己捡回的田螺,便爱上了田螺姑娘,从此两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民间故事寄托着人们朴素的愿望,如心地善良的穷苦人最终会丰衣足食,过上幸福的生活。根据这一点,《田螺姑娘》的结局应该是田螺姑娘和年轻人结婚了,过上幸福的日子。选B。ACD项都不是幸福的结局。
7.A
【详解】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A.标点正确。
B.有误。题目应用书名号,即:几个月后,我写了一篇散文,题目叫做《坐着火车去拉萨》。
C.有误。提示语在前,后面用冒号,说话的内容用引号。示例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说:“我们挑有用的东西给你,你知道吗?”
D.有误。表示引用,应用双引号,把《人》改为“人”。即:秋天来了,大雁排着整齐的“人”字形队伍,向南方飞去。
8.B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代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9. 爹娘 珍惜 妻子 稀罕 监狱 嫂子 长辈 蒲扇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爹”“妻”“狱”“嫂”“蒲扇”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10. 牛郎 蔷薇 开垦 朗读 微笑 恳求
【详解】本题考查给字组词。
郞可组词:牛郎、新郎、伴郎等。
薇可组词:蔷薇、紫薇等。
垦可组词:开垦、垦荒等。
朗可组词:开朗、明朗等。
微可组词:微波、微小、微笑等。
恳可组词:恳求、诚恳、恳求等。
11. 无法无天 无忧无虑 无穷无尽 跋山涉水 翻天覆地 翻江倒海 亭亭玉立 头头是道 津津有味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词语仿写的能力。
要注意分析所给例词在结构及内容上的特点,然后进行仿写。这类词语要抓住它们的特点,看明白仿写例句的类型就找出答案了。
“无拘无束”是“无A无B”式的词语,此类词语还有:无边无际、无影无踪、无忧无虑等;
“翻山越岭”是含有近义词的词语,此类词语还有:雕梁画栋、粉身碎骨、志同道合、栉风沐雨等;
“恋恋不舍”是“AABC”式的词语,此类词语还有:彬彬有礼、洋洋得意、窃窃私语等。
12. 急 汹 暴 虑 无忧无虑 暴跳如雷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词语及选词填空。
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
心急如焚:意思是心里急得像火烧的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波涛汹涌: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暴跳如雷:跳着脚喊叫,像打雷一样,形容大怒的样子。
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形容“生活”用“无忧无虑”,形容“生气”用“暴跳如雷”。
13. 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厌恶的人。 指结了婚,有了家业或建立了某项事业。 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1)眼中钉:常用其来形容极为仇视的人。【出处】《新五代史·赵在礼传》:“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在这里是说牛郎的哥哥嫂子想独占家产,对牛郎的态度是十分痛恨和厌恶的。
(2)成家立业:指建立了独立的家庭,创立了事业。
(3)相依为命:互相依靠,互相离不开。出自晋·李密《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文中是指牛郎和老牛互相依靠,都离不开对方。
14. 乐于助人 心地善良 美丽贤惠 心狠手辣 孟姜女 美丽善良的孟姜女 牵牛织女渡河桥 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节 他乡逢七夕 旅馆益羁愁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要求我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所以我们上课要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1)《猎人海力布》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打猎时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使他听得懂动物的语言,他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牛郎织女(一)》文章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民间故事: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这些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我国的四大民间故事是:《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
(2)“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出自林杰的《乞巧》,意思是: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描写七夕的古诗: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15. xiáng jiàng
16. 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文中指大家面对恶龙没有办法 他们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了出来,文中指大尖哥和水社姐勇敢站出来降伏恶龙
17. 翻山越岭 披荆斩棘 千辛万苦 大尖哥和水社姐路途辛苦、历尽艰险 为民造福
【解析】15.本题考查多音字。降伏,拼音:xiáng fú,意思是指用强力使驯服。降,拼音:jiàng、xiáng。
16.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一筹莫展,筹:计策。指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常用于形容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挺身而出,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结合“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理解即可。
17.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及主旨。结合“大尖哥和水社姐手拿砍刀,高举火把,来到阿里山。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可是前三空答案,从“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可知大尖哥和水社姐路途辛苦、历尽艰险,突出了大尖哥和水社姐为民造福、不怕牺牲的精神。
18.拜访
19. 春 蜿蜒起伏 疏疏朗朗 清澈见底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20.轻轻敲门 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半晌功夫
21.如鱼得水
22. 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实现大业。 三次到茅庐请诸葛亮。 诸葛亮看到刘备的诚心,被他深深打动,就随他出山了。
【解析】18.考查了字的意思,注意结合词语的意思来分析,三顾茅庐: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顾,拜访。
19.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注意结合句子:冬去春来,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蜓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20.考查了词句的理解,注意结合句子:轻轻敲门;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这些都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的。
21.考查了成语的理解,如鱼得水: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
22.考查了课文的内容,注意抓住关键词句来总结即可,可结合句子“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写原因,经过就是三次到茅庐请诸葛亮,结果可结合句子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看出三顾茅庐取得了成功。
23. 《牛郎和织女》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山东的一个小村子里,有一个可怜的小孩,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他只有依靠哥哥和嫂子过日子。
他每天都要出去放牛,于是,人们都叫他“牛郎”。牛郎的嫂子很讨厌牛郎,有一天,牛郎的嫂子见他长大了一些,就把他赶出家门。
牛郎只好牵着老黄牛流浪到一座荒山下盖一间小房子,独自生活,到了夜里,牛郎觉得很无聊,就把老黄牛当做是他唯一的朋友。其实,这头老黄牛是天上的“金牛星”,这头老牛知道天上有七个仙女,于是,老黄牛就去打听消息,老牛不知怎么告诉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到夜里托梦给他。
到了第二天,牛郎去放牛时,看见七仙女在湖边戏水,牛郎趁这个机会,拿走了一个仙女的衣衫。第二天,见到了那个仙女,他们一见钟情,决定在一起。过了一段时间,牛郎和织女有了自己的孩子,建起了家庭。
后来被王母娘娘知道了,织女被抓上了天庭,不让他们相见,织女很伤心,求王母娘娘让他们相见,王母娘娘看在女儿的份上,规定:每年七月初七让他们相会。
【详解】考查对民间故事的缩写。
选择你熟悉的民间故事,对这个故事进行缩写,缩写时抓住故事的重点内容,将重点部分简要地叙述完整,保留故事的主要情节,次要的部分一笔带过。故事情节要有详有略,结构要完整。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题材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统称,有的地方又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
民间故事有:《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抓住故事情节的开端,明确故事情节的发展,把握故事情节的高潮,看好故事情节的结局。按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故事。明确事件的起因是什么,了解事件的经过是什么,掌握事件的结果是什么,将此串联起来,也可以概括故事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