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九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补充作业3
------常见的盐
1.只用一种试剂就可将Ba(OH)2、稀硫酸、KOH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A.K2CO3溶液 B.NaCI溶液 C.石蕊试液 D.酚酞试液
【答案】A
【解析】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分析】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详解】A、K2CO3溶液能与Ba(OH)2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KOH溶液不反应,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NaCl溶液与Ba(OH)2、稀硫酸、KOH三种溶液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Ba(OH)2、稀硫酸、KOH三种溶液分别显碱性、酸性、碱性,使石蕊溶液分别显示蓝色、红色、蓝色,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Ba(OH)2、稀硫酸、KOH三种溶液分别显碱性、酸性、碱性,使无色酚酞溶液分别显示红色、无色、红色,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能与滴有酚酞的Ba(OH)2溶液反应,且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不再显红色的物质是(▲)
A.NaCl B.Na2CO3 C.K2SO4 D.CuSO4
【答案】D
【解析】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据此结合碱的化学性质(能与非金属氧化物、酸、一些盐等反应)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能与非金属氧化物、酸、一些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A、NaCl与氢氧化钡溶液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后溶液显碱性,溶液显红色,故选项错误。
C、K2SO4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钾,反应后溶液显碱性,溶液显红色,故选项错误。
D、CuSO4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不再显红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下列各组中的物质(酸过量),依次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最终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氢氧化钙、碳酸钠、稀盐酸 B.硫酸钠、氯化钡、稀硝酸
C.铁、氢氧化钠、稀盐酸 D.硝酸银、氯化钾、稀硝酸
【答案】A
【解析】【分析】【详解】路
4.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在氯化钠溶液中:Ag+、Ca2+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Mg2+、C1-
C.在稀盐酸中:Ba2+、NO、Zn2+ D.在硫酸铵溶液中:Na+、Cu2+、0H-
【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略
5.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是以数字表示溶液的导电能力)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硫酸铜溶液,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导电性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曲线对应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
B.M点时甲曲线的烧杯中的固体和液体中均没有离子
C.乙过程中溶液始终为红色
D.乙过程中溶液中四种离子数目都减少
【答案】C
【解析】根据Ba(OH)2溶液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能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明确导电性减少的原因(生成了硫酸钡和氢氧化铜沉淀)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A、甲曲线的导电性先降低,恰好完全反应时减少至0,甲曲线对应氢氧化钡与硫酸铜的反应,氢氧化钡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恰好完全反应时导电性减少至0,故选项说法错误。
M点时甲曲线的烧杯中的固体中有离子,硫酸钡是由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氢氧化铜是由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乙曲线是氢氧化钡与硫酸钠溶液的反应,氢氧化钡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乙过程中溶液始终为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乙过程中是氢氧化钡与硫酸钠溶液的反应,氢氧化钡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中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数目减少,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数目没有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硫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加人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时溶液中一定不存在Mg2+
B.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硫酸
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
D.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
【答案】A
【解析】根据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各点的含义,掌握碱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硫酸,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
a点时,氯化镁可能还未完全反应,不一定不存在镁离子,符合题意;
b点时,沉淀质量在减少,故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硫酸,不符合题意;
c点时,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硫酸镁或硫酸镁、氯化镁,都是盐,不符合题意;
D、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氢氧化钠已经完全反应,溶液中不存在NaOH,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如图是生成盐的五种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反应①中生成的盐是CaCl2,则所用的碱是 ▲ (写化学式)。
(2)若反应⑤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则生成的盐名称是 ▲ 。
(3)若生成的盐是氯化锌,那么由④来实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
【答案】(1)Ca(OH)2; (2)硫酸亚铁; (3)Zn+2HCl=ZnCl2+H2↑
【解析】【分析】【详解】(1)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若反应①中生成的盐是CaCl2,则所用的碱是Ca(OH)2;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生成的盐的名称是硫酸亚铁。
(3)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故答案为:(1)Ca(OH)2; (2)硫酸亚铁; (3)Zn+2HCl=ZnCl2+H2↑
8.2020年,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顽强奋战,展现了令人惊叹的中国力量!防疫期间,人们常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对生活场所进行杀菌、消毒。
(1)从物质的分类来看,次氯酸钠属于 ▲ (填“氧化物”“酸”“碱”或“盐”);向次氯酸钠水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其水溶液呈 ▲ (填“酸”或“碱”)性。生活中,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混合使用的原因是 ▲ 。
(2)工业上制备NaClO的反应原理为2NaOH+Cl2==NaCl+NaClO+H2O,该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依次是 ▲ 。
【答案】(1)盐;碱;次氯酸钠呈碱性,会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2)0、-1; +1
【解析】(1)NaClO没有H+、OH-,不是酸或碱,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故填盐。二者不能混用,是因为2HC1+NaClO=NaCl+H2O+Cl2↑,Cl2为有毒气体。
(2)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NaCl中氯元素为-1价,NaClO中氯元素为+1价。
【分析】本题考查 NaClO的性质与计算。
【详解】略
9.某同学为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如图甲所示实验。实验后,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加Na2CO3溶液,溶液的pH值变化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m点的溶质是 ▲ (填化学式)
(2)图乙中m到n的反应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
【答案】(1)CaCl2和NaCl; (2)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分析】【详解】略
10.鉴别①CuSO4溶液、②Ba(OH)2溶液、③Na2CO3溶液、④稀盐酸4瓶失去了标签的溶液。
(1)只需观察,就能将CuSO4溶液鉴别出来,原因是只有硫酸铜溶液呈 ▲ 色。
(2)向剩余的3种溶液的样品中分别滴加Na2CO3溶液就能把它们鉴别开来,Na2CO3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
(3)将剩余的3种溶液随意编号为A、B、C后取样进行如下实验,也可以鉴别它们:
①A+B ②A+C ③B+C
鉴别出Ba(OH)2溶液所依据的现象是 ▲ 。
(4)将(3)两两混合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只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最终只得到无色溶液,由此判断,所得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
【答案】(1)蓝; (2)Na2CO3+2HCl=2NaCl+CO2↑+H2O;
和一种溶液混合生成白色沉淀,和另一种溶液混合无现象;
(4)BaCl2和NaCl
【解析】根据硫酸铜溶液显蓝色,其它溶液为无色,进行分析解答。根据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钡溶液和水,而无明显变化,而碳酸钠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进行分析解答。
【分析】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首先鉴别出有颜色的物质,再用该物质鉴别出其他的物质,然后再用鉴别出来的物质进行鉴别,依次进行。
【详解】(1)硫酸铜溶液显蓝色,其它溶液为无色,故只需观察,就能将CuSO4溶液鉴别出来;
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3)将剩余的3种溶液随意编号为A、B、C后取样进行如下实验,也可以鉴别它们:①A+B ②A+C③B+C,即氢氧化钡溶液加入碳酸钠和稀盐酸溶液中,鉴别出Ba(OH)2溶液所依据的现象是和一种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和另一种溶液混合物无明显现象;
(4)将两两混合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只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最终只得到无色溶液,由此判断,所得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BaCl2和NaCl;
故答案为:(1)蓝; (2)Na2CO3+2HCl=2NaCl+CO2↑+H2O;
(3)和一种溶液混合生成白色沉淀,和另一种溶液混合无现象;
(4)BaCl2和NaCl。
11.有一包粉末,是CaCO3、NaOH、FeCl3、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现进行以下实验,各步骤均已充分反应。
①取一定质量的粉末,加足量水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②向步骤①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气体和无色溶液。
(1)固体粉末中一定存在 ▲ ,一定不存在 ▲ 。
(2)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还需做哪些实验: ▲ 。(写出简要操作、现象、结论)
【答案】(1)碳酸钙和碳酸钠;氯化铁;
(2)向步骤①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钙,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溶液不变色,说明不含氢氧化钠
【解析】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铁在溶液中显黄色,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知识进行分析。
【分析】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详解】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铁在溶液中显黄色,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①取一定质量的粉末,加足量水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一定不含氯化铁;
②向步骤①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气体和无色溶液,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所以
(1)固体粉末中一定存在碳酸钙、碳酸钠,一定不存在氯化铁;
(2)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需做的实验为:向步骤①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钙,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溶液不变色,说明不含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1)碳酸钙和碳酸钠;氯化铁;
(2)向步骤①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钙,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溶液不变色,说明不含氢氧化钠。
12.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因缺钙而导致骨质疏松、佝偻病等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钙片。某补钙药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1所示。现将100g盐酸(HCl)分成五等份,逐次加到用40片该
药剂制成的粉末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得到部分数据与关系图如图2。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
XX牌钙片 有效成分:CaCO3净含量:100g100片/瓶
图1 图2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5 a 20 b
(1)表格中a的数值为 ▲ ;b的数值为 ▲ 。
(2)该品牌补钙药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3)若某人需补充0.4克钙元素,则需服用这种补钙剂 ▲ 片。(假设杂质不含钙元素)
【答案】(1)25;20; (2)50%; (3)2
【解析】【分析】【详解】(1)每100片该药剂质量为100g,则40片该药剂的质量为40g,由图2可知,每20g盐酸恰好与5g碳酸钙反应,第四次加入盐酸后,恰好完全反应,第三次加人盐酸时,累计加入盐酸60g,共消耗碳酸钙15g,固体剩余的质量为40g-15g=25g,故表格中a的数值为25;b的数值为20。
设40片该药剂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8.8g
解得x=20g
该品牌补钙药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100%=50%。
(3)每片该药剂质量为1g,每片该药剂中钙元素的质量为1g×50%××100%=0.2g,若某人需补充0.4g钙元素,则需服用这种补钙剂2片。
故答案为:(1)25;20; (2)50%; (3)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九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补充作业3
------常见的盐
1.只用一种试剂就可将Ba(OH)2、稀硫酸、KOH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
A.K2CO3溶液 B.NaCI溶液 C.石蕊试液 D.酚酞试液
2.能与滴有酚酞的Ba(OH)2溶液反应,且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不再显红色的物质是( )
A.NaCl B.Na2CO3 C.K2SO4 D.CuSO4
3.下列各组中的物质(酸过量),依次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最终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氢氧化钙、碳酸钠、稀盐酸 B.硫酸钠、氯化钡、稀硝酸
C.铁、氢氧化钠、稀盐酸 D.硝酸银、氯化钾、稀硝酸
4.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在氯化钠溶液中:Ag+、Ca2+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Mg2+、C1-
C.在稀盐酸中:Ba2+、NO、Zn2+ D.在硫酸铵溶液中:Na+、Cu2+、0H-
5.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是以数字表示溶液的导电能力)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硫酸铜溶液,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导电性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曲线对应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
B.M点时甲曲线的烧杯中的固体和液体中均没有离子
C.乙过程中溶液始终为红色
D.乙过程中溶液中四种离子数目都减少
6.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硫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加人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时溶液中一定不存在Mg2+
B.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硫酸
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
D.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
7.如图是生成盐的五种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反应①中生成的盐是CaCl2,则所用的碱是 (写化学式)。
(2)若反应⑤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则生成的盐名称是 。
(3)若生成的盐是氯化锌,那么由④来实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8.2020年,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顽强奋战,展现了令人惊叹的中国力量!防疫期间,人们常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对生活场所进行杀菌、消毒。
(1)从物质的分类来看,次氯酸钠属于 (填“氧化物”“酸”“碱”或“盐”);向次氯酸钠水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其水溶液呈 (填“酸”或“碱”)性。生活中,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混合使用的原因是 。
(2)工业上制备NaClO的反应原理为2NaOH+Cl2==NaCl+NaClO+H2O,该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依次是 。
9.某同学为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如图甲所示实验。实验后,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加Na2CO3溶液,溶液的pH值变化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m点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图乙中m到n的反应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10.鉴别①CuSO4溶液、②Ba(OH)2溶液、③Na2CO3溶液、④稀盐酸4瓶失去了标签的溶液。
(1)只需观察,就能将CuSO4溶液鉴别出来,原因是只有硫酸铜溶液呈 色。
(2)向剩余的3种溶液的样品中分别滴加Na2CO3溶液就能把它们鉴别开来,Na2CO3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3)将剩余的3种溶液随意编号为A、B、C后取样进行如下实验,也可以鉴别它们:
①A+B ②A+C ③B+C
鉴别出Ba(OH)2溶液所依据的现象是 。
(4)将(3)两两混合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只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最终只得到无色溶液,由此判断,所得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11.有一包粉末,是CaCO3、NaOH、FeCl3、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现进行以下实验,各步骤均已充分反应。
①取一定质量的粉末,加足量水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②向步骤①得到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气体和无色溶液。
(1)固体粉末中一定存在 ,一定不存在 。
(2)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还需做哪些实验: 。(写出简要操作、现象、结论)
12.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因缺钙而导致骨质疏松、佝偻病等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钙片。某补钙药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1所示。现将100g盐酸(HCl)分成五等份,逐次加到用40片该
药剂制成的粉末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得到部分数据与关系图如图2。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
XX牌钙片 有效成分:CaCO3净含量:100g100片/瓶
图1 图2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5 a 20 b
(1)表格中a的数值为 ;b的数值为 。
(2)该品牌补钙药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3)若某人需补充0.4克钙元素,则需服用这种补钙剂 片。(假设杂质不含钙元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