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对数函数的概念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一册 A版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对数函数的概念,认识与指数函数间的关系; 2.在对数函数概念形成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函数的本质,感受知识间内在联系; 3.借助信息技术和计算工具感受对数函数的变化,发展数学运算和数学抽象的素养. 教学重点:对数函数概念的形成. 教学难点: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内在联系的把握.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温故知新 同学们好,我是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的鲁国方,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学习这节课的内容.首先,请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考古学家是如何推测出土文物或古遗址年代的吗? 当生物死亡后,它机体内原有的碳14含量会按确定的比率衰减(称为衰减率),大约每经过5730年衰减为原来的一半,这个时间称为“半衰期”.按照上述变化规律,生物体内碳14含量与死亡年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通过指数函数的学习,我们知道,当生物死亡年数为,死亡生物体内碳14含量为,那么这就是我们学过的指数函数. 我们用指数函数模型研究了呈指数增长或衰减变化规律的问题,它揭示了死亡生物体内碳14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而衰减的规律.当我们知道生物的死亡时间,通过指数函数,我们就能知道生物体内碳14的含量. 但是,更有价值的是,考古学家想推测出土文物或古遗址年代,往往是,先测算出生物体内碳14的含量,然后计算出它死亡了多长时间. 你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吗?
新知形成 对这样的问题,在引入对数后,我们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对蕴含的规律作 进一步的研究. 问题1:死亡生物体内碳14含量为是死亡时间的函数 即 那么,死亡时间是碳14的含量的函数吗? 追问1:解决这个问题,显然要依据函数的定义.那么依据定义应该怎样进行判断呢? 函数的定义:设是非空的实数集,如果对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数,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和它对应,那么就称为从集合到集合的一个函数,记作 所以要判断死亡时间是否是碳14的含量的函数,就要确定,对于任意一个,是否都有唯一确定的与其对应. 追问2:若已知死亡生物体内碳14的含量,如何得知它死亡了多长时间呢? 如图,观察的图象,过轴正半轴上任意一点作轴的平行线,与的图象有几个交点?这说明对任意一个,都有几个与其对应? 能否将看成是的函数? 按照追问1确定的办法,用软件进行演示,直观呈现对任意一个,都有唯一确定的与其对应. 追问3:能否求出生物死亡年数随体内碳14含量变化的函数解析式? 根据指数与对数的关系, 由得到 根据函数的定义, 对于每一个给定的值都有唯一的的值与之对应,把看作自变量,就是的函数. 但习惯上仍用表示自变量,表示它的函数,即, 而中的底数为一个给定的常数,我们用来表示,即.即由指数函数可得,而也构成函数,再改换字母表示,不影响函数的本质,形成一个新的函数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对数函数.
新知特征 一般地,函数且叫做对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定义域是 关注:1.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特征; 2.在对数函数的底数且; 3.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即自变量
学以致用 例1 给出下列函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其中所有对数函数的序号是( B ) (A) ①②⑤ (B) ④⑤⑥ (C) ①②④⑤⑥ (D) ③④ 追问:判断函数是否为对数函数的依据是什么? 对数函数是形式定义,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对数函数,要以下关注三点: 对数符号前面的系数为1; 对数的底数是不等于1的正常数; 对数的真数仅有自变量. 例2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2)且 追问:求解的依据是什么?据此求解的步骤是什么? 这些函数虽然不是对数函数,但它们与对数函数紧密相关,求这些函数的定义域时,要注意对数函数的概念.定义域是使函数自变量的取值集合.我们从对数函数的定义出发,对数函数且的定义域是,那么(1)中的和(2)中的的取值范围就是,于是得到不等式,将定义域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问题,进而求出定义域. 解:由对数函数的概念可知: 因为即所以函数的定义域是 因为即所以函数的定义域是 例3 假设某地初始物价为1,每年以5%的增长率递增,经过年后的物价为 该地的物价经过几年后会翻一番? 填写下表,并根据表中的数据,说明该地物价的变化规律. 解:(1)由题意可知,经过年后物价为 物价x12345678910年数y0
,即 由对数与指数间的关系,可得 物价翻一番,即,代入函数可得, 由计算工具可得 (2)根据函数利用计算工具,可得下表: 物价x12345678910年数y0142328333740434547
由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该地区的物价随时间的增长而增长,但大约每增长1所需要的的年数在逐渐缩小. 练习:已知集合,集合,若 下列表达式能建立从集合到集合的函数关系的是 ; 若下列表达式能建立从集合到集合的函数关系的是 . ① ② ③ ④ 解:观察集合A和集合B的数据,从集合到集合的函数的自变量,变量,猜测其对应关系为以2为底的指数函数,将数据依次代入函数进行检验,发现都满足该函数的解析式,所以选①;而从集合到集合的函数的自变量,变量,猜测其对应关系为以2为底的对数函数,将数据依次代入函数进行检验,发现都满足该函数的解析式,所以选③. 小结: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是我们学习的基本初等函数,它们增长是有差异的,不同类型的数据增长应选取合适的函数模型来刻画其变化规律.
归纳总结 回顾本课时学习内容,并回答下面问题: (1)概述本节课得到对数函数概念的基本过程. (2)对数函数的现实背景是什么? (1)先通过研究生物体内碳14含量与死亡年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象上与的对应关系,理解也是的函数,再利用指数与对数的运算关系,依据函数的定义,从交换自变量与函数值“地位”的方向进行研究,由特殊到一般,得到对数函数的概念. (2)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是密不可分的.对于呈指数增长或衰减变化的问题,我们可以用指数函数进行描述,还可以从对数函数的角度进行描述,从而能够更全面地研究其中蕴含的规律.
布置作业 教科书 第131页练习第2题 2. 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