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统编版四语上第二单元学习任务群名师原创连载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统编版四语上第二单元学习任务群名师原创连载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8 07:5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学习任务群
学校 班级 姓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经在2022年4月正式颁布,即将在2022年的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语文学习进入核心素养“群”时代。
未来的语文教学以任务为载体的,以识字与写字、梳理与探究、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
一、本单元人文主题与核心素养
(一)人文主题:策略单元——提问
(二)核心素养: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单元任务目标
序号 单元目标描述 单课对应目标 认知水平
5 6 7 8 园地 习作
1 掌握本单元会认、会写的生字、词语,读准多音字“系、雀”。 √ √ √ 识记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 √ √ √ √ 识记
3 学习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已的问题。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 √ √ √ 理解
4 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突出人物的特点。 √ √ √ √ √ 理解
5 通过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通过口头训练、培养表达能力。 √ 应用
6 通过观察,区分6组形近字,了解形旁表意义的特点。体会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初步掌握设问句。积累有关做学问的名言。 √ 应用
第一部分 识字与写字(基础性任务)
情境一:四年级开展“自然之美——边读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的单元复习整理活动。下面是同学们为单元复习整理的相关资料,按要求完成第1-5题。
1.根据语境,读拼音,在田字格里写词语。
2.在语段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在横线上把语段内容补充完整。
3.语段中的加点字“雀”是一个多音字,在语境中的读音是 。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 ,可以分别组词为 。
4.语段画“ ”句中“呼风唤雨”原指 ,语段中指 。
5.在语段画“ ”处填古诗, 这句诗选自 代诗人的《 》。表现了 。
情境二:同学们整理的复习资料中,出现了许多词语和句子,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一)你从加点的字中发现了什么 照样子,再写一组这样的字。
驻扎 注意 居住
我的发现: 。 仿写一组:( )( )( )
(二)先把词语补充完整,然后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横( )竖( ) 呼( )唤( ) 出乎( )( )
归根( )( ) 响彻( )( ) 腾( )驾( )
1.再写两个含有数字的词语: 、 。
2.“ ”“ ”这两个词语让我想到了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3.庐山上常年白雾缭绕,在此游览仿佛 一般。(选词填空)
(三)选择正确的选项。
1、下列词语,每组都有两项读音错误。把它找出来,并把正确读音写在题前括号里。
( )A.豌豆( wān)B.豆荚(jiā) C.青苔( tái) D.潜伏(qiǎn)
( )A.即使( jì) B.系上(jì) C.气氛( fēn ) D.框架(kuāng)
( )A.蒙上( méng) B.禁得起(jìn)C.暖和(hé) D.按照(àn)
( )A.水笕(jiǎn) B.似的(sì) C.家雀(què) D.船舶(bó)
2.下列词语,每组都有两项字形错误。把它们找出来,并把正确字形写在题前括号里。
( )A.舒适 等待 B.曾经 赔钱 C.横坚 愉快 D.既使 气氛
( )A.绳子 苍蝇 B.耐心 世记 C.架驶 呼唤 D.创造 改善
( )A.日益 幼想 B.联系 灵巧 C.媒气 探出 D.超过 哲学
( )A.豌豆 安照 B.黑暗 杠杆 C.物质 任何 D.枝术 研究
3.“稨”的读音最可能与( )字的读音接近,意思最可能与( )有关。
A.扁 B.禾 C.文章 D.植物
4.下列加点字与词语“驻扎”中的“驻”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
A.停住 B.蛀虫 C.拄拐 D.注意
5.根据汉字形旁表义的规律,“狰(zhēnɡ)”的意思可能是( )
A.奇兽 B.挣脱 C.拼命 D.奔跑
6.下面四个含有部首“口”的汉字,意思与其他三个不相近的一项是( )
A.唱 B.吐 C.鸣 D.啼
7.依据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构字规律,选择恰当的字填在括号里。
A.抱 B.苞 C.雹 D.跑
一阵冰( )来袭,把果树刚长出来的花( )打落了。农民伯伯面色焦急地( )过来,( )着花枝叹息:“这可怎么办呢 ”
8.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创造奇迹 密集的雨点 B.寄托愿望 猛烈的风雨
C.改善生活 轻盈的身体 D.证明实验 灵巧的眼睛
9.《呼风唤雨的世纪》中,作者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0世纪的科技成就,改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雨后春笋 B.百花争艳 C.一枝独秀 D.层出不穷
10.现代社会中,“千里眼”指的是和“顺风耳”分别指的是( )。
A.电梯 电磁炉 B.电灯 电冰箱 C.望远镜 电话 D.电灯 电动汽车
11.“____一根极细的电线,它____能灵巧地避开。”填人句中的关联词最合适的是( )。
A.如果……就 B.因为……所以 C.即使……也 D.不仅……而且
12.下列句子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B.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吗
C.难道20世纪不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吗 D.20世纪不会不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3.“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 要想了解其中的秘密,我们可以从蝙蝠说起。”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设问 B.反问 C.拟人 D.夸张
14.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当然是人类。(设问)
B.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比喻)
C.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拟人)
D.我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排比)
15.看到《蝴蝶的家》这个课题,你可能不会提出下列哪个问题 ( )
A.下雨了,鸟儿躲进窝里,蝴蝶怎么办 B.蝴蝶会在哪里安家呢
C.蝴蝶的家是在树叶下还是在草丛里呢 D.蝴蝶的家是什么样的 .
16.“课文的题日是‘夜间飞行的秘密’,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这个问题是针对文章的( )提问的。
A.内容 B.关键词 C.写法 D.启示
17.下面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
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A.表示强调 B.表示直接引用 C.表示讽刺和否定 D.表示特定称谓
18.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自然真是奇妙。仅仅一个秋天,就会带给人许多不同的感受。它的萧瑟会带来寂寞和感伤, 悄然而至会使人联想到生命的代价。
A.让人对秋天产生不满 B.使人情绪低落
C.它的成熟会带来喜悦和满足 D.它的来去总是悄无声息
19.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世纪,人类居住的星球日益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B.“我,”第二粒豌豆说:“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
C.“我们不久就要被打开了!”豌豆们说。
D.天是那样低沉,云是那样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
2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
B.我们要认真克服并发现学习中的缺点。
C.如果人人讲文明秩序,就不会发生踩踏事故。
D.她的脸上洋溢着健康的光彩和亮光。
21.下列句子不是设问句的一项是( )。
A.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 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B.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 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C.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当然是人类。
D.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22.《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五粒豌豆最后去到的地方不包括下列哪一个 ( )
A.遥远的太阳里 B.顶楼窗台的裂缝里 C.屋顶的水笕里 D.脏水沟里
23.给飞机装上雷达来探路,科学家是从( )得到的启示。
A.蜜蜂认路B.老马识途C,蝙蝠声波D.燕尾平衡
24.下列说法不能证明“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手机游戏让人们沉迷于虚拟的快乐之中。
B.高速火车帮助人们减少花在路上的时间。
C.互联网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外面发生的事情。
D.智能家居为人类创造舒适便捷的家居环境。
25.学校准备开展以“关注身边的变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不适合作为本次活动选题的一项是( )。
A.从衣食住行看身边的变化。 B.从城市面貌看身边的变化。
C.从生活水平的提高看身边的变化。D.从季节看身边的变化。
26.对于那些不喜欢质疑,总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的同学,我会用韩愈说的“ ”来
告诫他。( )
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B.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27.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蝴蝶的家》一文中作者会为蝴蝶着急,是因为作者知道它的家在哪里。
B.阅读的时候我们应多动脑筋思考,积极提出问题。
C.《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的五粒豌豆最终都被鸽子吃掉了。
D.“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过去科技的不发达。
2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科普说明文。
B.雷达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发而发明的。
C.蝴蝶没有家,因为谁也不知道它的家在哪里。
D.《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19世纪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他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2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阅读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全面、深人。
B.词语“腾云驾雾”按照音序的顺序排列应是“驾、腾、雾、云”。
C.《蝴蝶的家》--文中,作者之所以会为蝴蝶着急,是因为作者知道它的家在哪里。
D.《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丑小鸭》也是他的作品。
30、判断下列说法的正(A)误(B)。
(1)“暖洋洋”“静悄悄”“湿漉漉”都是ABB式的形容词。( )
(2)“蛾”“蚊”“蝇”这三个字的部首相同,说明它们可能都与昆虫类相关。( )
(3)《蝴蝶的家》一文中作者会为蝴蝶着急,是因为作者知道它的家在哪里。( )
(4)《夜间飞行的秘密》开篇先描写飞机,目的在于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
(5)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
(6)《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的五粒豌豆最终都被鸽子吃掉了。( )
(7)《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最值得称赞的是想飞到广阔世界里的那一粒豌豆。( )
(8)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 ”这个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出的。( )
(9)“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中的“呼风唤雨”指的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
(10)“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这句话现在依然适用。( )
(11)“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过去时代的不发达。( )
第二部分 梳理与探究(拓展性作业)
一、根据本单元内容填空。
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一篇 (体裁),选自《 》,作者是 作家 。他的代表作有《 》《 》《 》等。
2.在五粒豆子中,你最喜欢 ,因为 .
. 。
3.《夜间飞行的秘密》 通过讲述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飞机装上了 ,解决了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启发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通过 次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________,而是________配合起来探路的。
5.雷达的天线就像_____________;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________________ (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________________。
6.《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让我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如“千里眼”指 ,“顺风耳”指 ,“ , ”表现了20世纪的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
7.《蝴蝶的家》通过文中描写作者思考 ,可以看出“我”是一个 .
. 的人,又是一个 、 的人。文中多次反复出现“我真为蝴蝶着急”,是因为作者 .
. 。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如何在阅读中提问。其中,提问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可以从 提出问题,或 提出问题,还可以根据 提出问题。同时要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养成 、 的习惯。
根据情境填名言。(3分)
1.老师经常借用《礼记》中的“ ,审问之, , , ”告诉我们治学的道理。
2.学问学问,不懂就问。宋朝陆九渊说:“ , 。”王充曰“ , , 。”《尚书》中,则言:“ , 。”
3.学贵有疑,有了问题虚心向他人请教才能不断进步,正所谓:“ ,
. 。”(《尚书》在我们学习知识时要学会思考和提问,就像韩愈说的:“ , ”王充也有类似的名言: , , 。”
三、句子创作室。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当然是人类。(仿写设问句)
. .
2.这个小女孩说:“现在我可以坐起来了!”(改为转述句)
这个小女孩说,现在她可以坐起来了。
3.没有雷达的准确定位,飞机怎么能在夜空中安全飞行呢 (改为陈述句)
. .
4.她的话说得倒是不错,所以我却从来没有见到过下雨时蝴蝶藏身的地方。(修改病句)
. .
5.车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水、人烟。(换一种说法,突出大戈壁上什么也没有)
. .
6.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 .
7.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海底各种鱼类发出声音。 海底是谁发出声音 是各种鱼类。
蝴蝶藏在一个秘密的家里。 。
8.那条狗高兴的时候叫,紧张的时候叫,发怒的时候也叫。(仿写句子)
. .
第三部分 阅读与鉴赏 (拓展性作业)
一、同学们在整理复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这课的资料时,还有些问题不明白,请你帮帮他们,按要求完成第1—5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节选)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 )没有电视( )没有收音机( )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在文中括号里加上标点符号。
2.“呼风唤雨”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 )。
A.使刮风下雨 B.神仙道士的法力 C.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
3.认真读一读画波浪线的句子,想想神话中的这些神仙在现代分别是指什么。
“千里眼”→( )“顺风耳”→( )腾云驾雾→( )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的本意是形容 ,
课文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 。
5.请你根据选段内容,提出一个你的问题吧!
. .
二、同学们在整理资料时看到了这篇文章,想推荐给大家,按要求完成第1—6题。
蝌蚪(节选)
洋瓷面盆里盛着大半盆清水,瓜子大小的蝌蚪十数个,抖着尾巴,急急忙忙地游来游去,好像在找寻什么东西。孩子们看见我来欣赏他们的作品,大家围拢来,得意地把关于这作品的种种话告诉我:“这是从大井头的田里捉来的。”“是清明那一天捉来的。”“我们用手捧了来的。”“我们天天换清水的呀。”“这好像黑色的金鱼。”“这比金鱼更可爱!”“它们为什么不绝地游来游去 ”“它们为什么还不变青蛙 ”
他们的疑问把我提醒,我看见眼前这盆玲珑活泼的小动物,它们不绝地游来游去,是为了找寻食物。这几天晚上,附近田里蛙鼓的合奏之声,早已传达到我的床里了。这些蝌蚪倘有耳,一定也会听见它们的同类的歌声。听到了一定悲伤,每晚在这洋瓷面盆里哭泣!
我劝告孩子们“你们只管把蝌蚪养在洋瓷面盆中的清水里,它们没有充分的养料和成长的地方,永远不能变成青蛙,将来统统饿死在这洋瓷面盆里!你们不要当它们金鱼看待!金鱼原是鱼类,可以一辈子长在水里;蝌蚪是两栖类动物的幼虫,它们盼望长大,长大了要上陆,不能长居水里。你看它们急急忙忙地游来游去,找寻食物和泥土,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样子多么可怜!”
孩子们被我这话感动了□有几人便问我□那么□怎么好呢□
我说:“最好是送它们回家一拿 去倒在田里。过几天你们去探访,它们都巳变成青蛙,‘哥哥,哥哥’地叫你们了。”
1.在文中“□”内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孩子们看见我来欣赏他们的作品”中的“作品”是指 。
3.文中的孩子们提出了两个问题,请你用“ ”画出来,并写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 .
(1) 。
(2) 。
4.文中的“我”对孩子们提了什么建议 孩子们会怎么做 为什么
. .
. .
5.读了本文,请你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两个问题。
(1) .
(2) .
第四部分 表达与交流(实践性作业)
如果把自己的家想象成一个“动物园”,那么你的家人会和哪些动物相像呢 在这个“动物园"里你有怎样的感受 请以“我家是个‘动物园’”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语句通顺,内容生动,注意把人物特点写清楚,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情境一:
1.研究 苍蝇 蚊子 究竟 横七竖八 证明 世纪 呼风唤雨 世纪 超 任何 奥秘 技术 联系 日益 程 奥秘 益 程度 改善 物质 质量
2.即使 也 嘴 耳朵
3. què qiǎo 家雀儿
4.神仙利用法力能使天刮风下雨 能够支配自然的一种巨大力量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世纪的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
情境二:
(一)我的发现:读音相同,都是形声字,声旁都是“主”。 仿写一组:(峰)(蜂)(锋)
(二)
横(七)竖(八) 呼(风)唤(雨) 出乎(意)(料)
归根(到)(底) 响彻(云)(霄) 腾(云)驾(雾)
1.七上八下、五湖四海 。 2. 呼风唤雨 騰云驾雾 3. 腾云驾雾
(三)
1.C.jiá D.qián A.jí D.kuànɡ B.jīn C.huo B.shì C.qiǎo
2.C.横竖 D.即使 B.世纪 C.驾驶 A.幻想 C.煤气 A.按照D.技术
3.AD 4.C 5.A 6.B 7.CBDA 8.D 9.C 10.C 11.C 12.B 13.A
14.B 15.A 16.A 17.D 18.C 19.B 20.A 21.B 22.A 23.C
24.A 25.D 26.A 27.B 28.C 29.C 30.AABAA BBABA A
第二部分
一、
1.童话 《安徒生童话》, 丹麦 安徒生。 《小锡兵》《海的女儿》《丑小鸭》 《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2.第五粒豆子 它发芽、开花,给窗子里的躺着的一个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3. 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 雷达 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 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
4. 三 眼睛 嘴和耳朵
5. 蝙蝠的嘴巴 蝙蝠嘴里发出的声音(超声波) 蝙蝠的耳朵。
探索。
望远镜 手机、 电话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蝴蝶的家在哪里 对小生命怜爱 善于观察、热爱大自然
关心蝴蝶、爱惜蝴蝶、疼惜蝴蝶、怜爱蝴蝶,为蝴蝶的住处而担心、发愁
8.课文内容 课文写作手法 课文题目 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二、
1.博学之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3.好问则裕 ,自用则小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
三、
1.示例:是谁教我们读书识字呢 老师
2.这个小女孩说,现在她可以坐起来了。
3.没有雷达的准确定位,飞机不能在夜空中安全飞行。
4.她的话说得倒是不错,但我却从来没有见到过下雨时蝴蝶藏身的地方。
5.车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6.科学不仅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7.示例:蝴蝶藏在哪里 藏在一个秘密的家里。
8.示例:他吃饭的时候在思考,走路的时候在思考,上厕所的时候也在思考。
第三部分
一、
1.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2.C
3.望远镜 电话(手机) 飞机
4.纷纷大雪好似梨花盛开 20世纪的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和变化之大。
示例:人类在上百万年前,是怎样生活的
二、
1. 孩子们被我这话感动了,有几人便问我:“那么,怎么好呢 ”
2. 捉回的蝌蚪 。
3.“它们为什么不绝地游来游去 ”“它们为什么还不变青蛙 ”
(1)它们急急忙忙地游来游去,是为了找寻食物和泥土,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
(2)蝌蚪养在洋瓷面盆中的清水里,得不到充分的养料和成长的地方,永远不能变成青蛙。
4.文中的“我”建议孩子们将蝌蚪倒在田里。 孩子们会听从建议,因为他们不忍心饿死小蝌蚪。
5.(1)我”看着小蝌蚪时想了些什么
(2)“每晚在这洋瓷面盆里哭泣”,这样写好在哪里
第四部分 略
达尔文十分喜欢 yán jiūcāng ying、麻雀等小动物,( )是一只小 wén zi,他( )会看个jiū jìng。
为了弄清楚蝙蝠飞行的秘密,200多年前达尔文在屋子里hénɡ qī shù bā 地拉了许多绳子。经过实验zhènɡ mínɡ蝙蝠是靠 和 配合起来探路的。
20 shì jì是一个hū fēng huàn yǔ的shì jì,给社会带来的改变chāo chū了人们的想象。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 ”来形容。人类在rèn hé时代都没有停止探索大自然ào mì的步伐。
科学jì shù与我们的生活 lián xìrì yì紧密。科学家发明了很多有产品,在很大chénɡ dù上gǎi shàn了人们的wù zhì和精神生活zhì liàn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