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九上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补充作业2
------物质的转化与制备
1.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由一步实现的是(▲)
A.O2→H2O B.CuO→CuSO4 C.Fe(OH)3→FeCl3 D.CaCO3→Ca(OH)2
【答案】D
【解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分析】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详解】A、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水,转化能一步实现,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水,转化能一步实现,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氢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铁和水,转化能一步实现,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钙,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物质转化,仅通过加稀盐酸不能完成的是(▲)
A.CuO→CuCl2 B.Na2CO3→NaCl C.BaSO4→BaCl2 D.Cu(OH)2→CuCl2
【答案】C
【解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酸的化学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分析】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酸的化学性质、抓住关键“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详解】A、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物质之间能一步转化,故选项错误。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物质之间能一步转化,故选项错误。
硫酸钡难溶于水,难溶于酸,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仅通过加稀盐酸不能完成,故选项正确。
氢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物质之间能一步转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以铁、氧化铜、稀硫酸三种物质为原料制取铜,有两条途径:
①FeCu ②CuOCu
若需制得相同质量的铜,在实际实验过程中这两条途径所消耗的有关物质质量相同的是(▲)
A.消耗相同质量的氧化铜 B.消耗相同质量的铁
C.消耗相同质量的硫酸 D.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相同
【答案】A
【解析】利用两种途径的过程,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进行判断,从氢气还原氧化铜,氢气必须过量,所以要使用更多锌更多硫酸,制取相同质量的铜,铜只来源于氧化铜,所以消耗的氧化铜质量相等,利用这些关系解决此题。
【分析】此题是对两种不同途径制取物质的考查,解题的突破口是根据变化过程分析相关量的关系,找到较为简洁的判断方法,是一道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一道综合题。
【详解】因为整个制备过程中,所有Cu元素都能形成单质Cu,而都来自CuO,没有损失,所以①②氧化铜质量相同。
①Fe+H2SO4=FeSO4+H2↑, H2+CuOH2O+Cu生成1份Cu需要1份CuO和1份H2SO4和1份Fe;
②CuO+H2SO4=CuSO4+H2O,CuSO4+Fe=Cu+FeSO4生成1份Cu需要1份CuO和1份H2SO4和1份Fe;
看上去都是相同的。特别注意用H2还原氧化铜的时候,需要先通H2然后加热,以将空气从玻璃管中排出。如果不排出,会引起爆炸,所以H2的量要多一些。所以H2SO4和Fe的量也要多一些。
故选:A
4.为了从含有FeSO4、CuSO4的工业废水中回收Cu和硫酸亚铁晶体,某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X中只含有Cu
B.试剂A是铁粉,试剂B一定是稀硫酸
C.操作I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玻璃棒
D.硫酸亚铁晶体的质量小于原工业废水中的硫酸亚铁
【答案】B
【解析】A、根据金属活动性分析回答此题;B、根据得到的硫酸亚铁晶体分析A的名称;C、考查过滤常用仪器名称;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回答此题。
【分析】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详解】A、加入过量A,说明A有剩余,利用金属活动性置换出铜,所以X除了铜,还有未反应的A,选项A错误;
最终得到是硫酸亚铁晶体,所以加入的是铁粉,确保不含有其他杂质离子,选项B正确;
操作|分离固液混合物,所以常用操作为过滤,过滤需要烧杯盛取滤液,玻璃棒引流,还需要漏斗过滤,选项C错误;
硫酸亚铁本身在废水中含有,加入铁粉后,铁与硫酸铜反应后又生成了硫酸亚铁,同时在加入B的过程中,铁与硫酸反应也生成了硫酸亚铁,所以最终得到硫酸亚铁的质量大于原废水中硫酸亚铁质量,选项D错误;
故选:B
5.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A.C、CO、CO2
B.H2O2、H2O、O2
C.NaOH、Na2CO3、NaNO3
D.Fe2O3、FeCl3、Fe(OH)3
【答案】C
【解析】A、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D、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详解】A、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选项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该选项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硝酸钠不能和其它物质反应生成碳酸钠,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6.用Zn、ZnO、Zn(OH)2、H2SO4溶液、CuSO4溶液五种物质两两进行反应,能得到ZnSO4的方法有(▲)
A.三种 B.四种 C.五种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盐等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与酸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锌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氧化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氧化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锌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铜,能得到ZnSO4的方法有四种。
故选:B
7.如图是所学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下列四种物质中可能是C物质的是(▲)
A.H2O2 B.Ca(OH)2 C.CaO D.Cu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略
8.“五水共治”大大美化了河道环境,某学校实验室排出的废水中含有Ag+、Ba2+和NO三种离子,该校实验小组设计实验从该废水中回收银,并得到副产品碳酸钡固体,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如图:
已知滤液B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蓝色沉淀是Cu(OH)2
B.乙一定是氢氧化钡
C.若丙是K2CO3,滤液C结晶后可以作为化学肥料
D.若得到19.7g碳酸钡,则证明原废水中含有13.7g钡
【答案】D
【解析】甲是铜,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硝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硝酸钡,此时滤液B中溶质是硝酸钡,硝酸钡和溶于水的碳酸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的物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详解】A、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钡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铜,该选项说法正确;
滤液B中只含有一种溶质,乙中一定含有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因此乙是氢氧化钡,该选项说法正确;
若丙是K2CO3,碳酸钾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钾,滤液C结晶后得到硝酸钾,可以作为化学肥料,该选项说法正确;
若得到19.7g碳酸钡,则钡离子质量:19.7g×=13.7g,由于加入的乙是氢氧化钡溶液,则原废水中的钡离子质量小于13.7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9.如图所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
(1)实现以上各物质间的转化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不包括 ▲ 反应。
(2)以上三个转化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填序号)。
【答案】(1)分解反应; (2)②③
【解析】【分析】【详解】图①: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发生的是化合反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发生的是置换反应;氧化铁不能一步生成硫酸亚铁;
图②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碳和二氧化碳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发生的都是化合反应;
图③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发生的都是复分解反应;
根据分析可以看出,各物质间转化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不包括分解反应、三组转化关系在一定条件下能一步实现的是②③。
故答案为:(1)分解反应; (2)②③
10.硫酸镁常用作制革、炸药、造纸、瓷器、肥料及医疗上的口服泻药等。其可以用海水为原料制取。海水中含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除了含有氯化钠,还含有氯化镁及各种元素的其他盐。如图是硫酸镁的制作流程:
(1)操作a的名称是 ▲ 。
(2)写出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是 ▲ 和 ▲ (填化学式)。
(4)请你根据以上信息推测,以海水中氯化钠为原料,经过化学变化,还可以制取 ▲ (写出一种即可),你的推测理由是 ▲ 。
【答案】(1)过滤; (2)Mg(OH)2+H2SO4=MgSO4+2H2O;
(3)H2SO4;MgSO4; (4)氮气;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1)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2)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
(3)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分别是过量的硫酸和反应生成的硫酸镁。
(4)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详解】(1)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故填:过滤。
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OH)2+H2SO4=MgSO4+2H2O。
故填:Mg(OH)2+H2SO4=MgSO4+2H2O。
(3)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分别是过量的硫酸和反应生成的硫酸镁。故填:H2SO4;MgSO4。
(4)海水中含有氯化钠,经过化学变化,还可以制取氯气等物质,是因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故填:氯气;质量守恒定律。
11.今后学习常见物质时,会从“价”和“类”两个方面进行学习。如图表示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含铁物质类别的关系。
(1)X的物质类别是 ▲ 。
(2)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含铁化合物属于如图1中的 ▲ (填序号)。
(3)某同学想用物质a制取物质b,设计了如图2实验步骤:
物质a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溶液乙中的溶质一定有 ▲ 。如果向盛有溶液甲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图3中图像能正确表示烧杯中溶液质量变化的是 ▲ (填序号)。
【答案】(1)单质; (2)d;
(3)Fe2O3+6HCl=2FeCl3+3H2O; NaCl; D
【解析】【分析】【详解】(1)X中铁的化合价为0,则X是单质铁;
(2)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硫酸亚铁,为+2价亚铁盐,属于图中的d;
(3)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溶液甲中含有氯化铁和盐酸,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盐酸和氯化铁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故溶液乙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根据“先中和后沉淀”的原则,先发生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此过程中溶液质量增大;后发生氢氧化钠和氯化铁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NaOH+FeCl3=Fe(OH)3↓+3NaCl,每12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参与反应生成107份质量的氢氧化铁沉淀,溶液质量仍然增大,但增幅减小,氯化铁完全反应后,增加的质量为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故D能正确表示烧杯中溶液质量的变化。
故答案为:(1)单质; (2)d;
(3)Fe2O3+6HCl=2FeCl3+3H2O; NaCl; D
1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从含有Al2(SO4)3、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设计流程如图: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所有玻璃仪器为 ▲ 。
(2)Ⅰ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溶液B中所含的溶质是 ▲ 。固体A的成分是 ▲ 。(均填化学式)
(4)Ⅱ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答案】(1)漏斗、玻璃棒、烧杯; (2)Fe+CuSO4=FeSO4+Cu;
(3)FeSO4、Al2(SO4)3; Fe、Cu; (4)Fe+H2SO4=FeSO4+H2↑
【解析】【分析】【详解】略
13.某课外活动小组在测定由氯化钠和硫酸钠形成混合物的组成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先称取20g混合物样品,完全溶于81.99g水中,然后取用了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100g等分为4份,依次加入,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见下表: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氯化钡溶液质量(g) 25 25 25 25
沉淀的质量(g) 2.33 x 6.99 6.99
请分析计算:
(1)上表中x的数值为 ▲ 。
(2)原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第三次加入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4.66; (2)21.3%; (3)11.3%
【解析】【分析】【详解】(1)4.66;
设原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为x
BaCl2+Na2SO4=BaSO4↓+2NaC1
142 233
X 6.99g
x=4.26g
原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21.3%
答:原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21.3%;
原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20g-4.26g=15.74g,
设第三次加入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氯化钠质量为y,
BaCl2+Na2SO2=BaSO4↓+2NaC1
233 117
6.99g y
y=3.51g
第三次加入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质量为3.51g+15.74g=19.25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1.3%
答:第三次加入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九上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补充作业2
------物质的转化与制备
1.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由一步实现的是( )
A.O2→H2O B.CuO→CuSO4 C.Fe(OH)3→FeCl3 D.CaCO3→Ca(OH)2
2.下列物质转化,仅通过加稀盐酸不能完成的是( )
A.CuO→CuCl2 B.Na2CO3→NaCl C.BaSO4→BaCl2 D.Cu(OH)2→CuCl2
3.以铁、氧化铜、稀硫酸三种物质为原料制取铜,有两条途径:
①FeCu ②CuOCu
若需制得相同质量的铜,在实际实验过程中这两条途径所消耗的有关物质质量相同的是( )
A.消耗相同质量的氧化铜 B.消耗相同质量的铁
C.消耗相同质量的硫酸 D.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相同
4.为了从含有FeSO4、CuSO4的工业废水中回收Cu和硫酸亚铁晶体,某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X中只含有Cu
B.试剂A是铁粉,试剂B一定是稀硫酸
C.操作I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玻璃棒
D.硫酸亚铁晶体的质量小于原工业废水中的硫酸亚铁
5.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
A.C、CO、CO2
B.H2O2、H2O、O2
C.NaOH、Na2CO3、NaNO3
D.Fe2O3、FeCl3、Fe(OH)3
6.用Zn、ZnO、Zn(OH)2、H2SO4溶液、CuSO4溶液五种物质两两进行反应,能得到ZnSO4的方法有( )
A.三种 B.四种 C.五种 D.无法确定
7.如图是所学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下列四种物质中可能是C物质的是( )
A.H2O2 B.Ca(OH)2 C.CaO D.Cu
8.“五水共治”大大美化了河道环境,某学校实验室排出的废水中含有Ag+、Ba2+和NO三种离子,该校实验小组设计实验从该废水中回收银,并得到副产品碳酸钡固体,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如图:
已知滤液B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蓝色沉淀是Cu(OH)2
B.乙一定是氢氧化钡
C.若丙是K2CO3,滤液C结晶后可以作为化学肥料
D.若得到19.7g碳酸钡,则证明原废水中含有13.7g钡
9.如图所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
(1)实现以上各物质间的转化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不包括 反应。
(2)以上三个转化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填序号)。
10.硫酸镁常用作制革、炸药、造纸、瓷器、肥料及医疗上的口服泻药等。其可以用海水为原料制取。海水中含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除了含有氯化钠,还含有氯化镁及各种元素的其他盐。如图是硫酸镁的制作流程:
(1)操作a的名称是 。
(2)写出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是 和 (填化学式)。
(4)请你根据以上信息推测,以海水中氯化钠为原料,经过化学变化,还可以制取 (写出一种即可),你的推测理由是 。
11.今后学习常见物质时,会从“价”和“类”两个方面进行学习。如图表示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含铁物质类别的关系。
(1)X的物质类别是 。
(2)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含铁化合物属于如图1中的 (填序号)。
(3)某同学想用物质a制取物质b,设计了如图2实验步骤:
物质a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溶液乙中的溶质一定有 。如果向盛有溶液甲的烧杯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图3中图像能正确表示烧杯中溶液质量变化的是 (填序号)。
1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从含有Al2(SO4)3、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设计流程如图: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所有玻璃仪器为 。
(2)Ⅰ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溶液B中所含的溶质是 。固体A的成分是 。(均填化学式)
(4)Ⅱ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某课外活动小组在测定由氯化钠和硫酸钠形成混合物的组成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先称取20g混合物样品,完全溶于81.99g水中,然后取用了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100g等分为4份,依次加入,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见下表: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氯化钡溶液质量(g) 25 25 25 25
沉淀的质量(g) 2.33 x 6.99 6.99
请分析计算:
(1)上表中x的数值为 。
(2)原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第三次加入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