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认识科学家们对物体运动原因的探索历程。
2.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重难点】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
1.在本节内容里面,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句子和重点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完本节,我觉得存在比较难点和疑问的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课堂上,我希望得到解决的难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一 运动原因的探究
1.问题:历史上都有哪些代表性的科学家对物体运动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你觉得谁的观点是最准确全面的?
2.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合作:联系生活,阅读教材第98-100页,交流与讨论上述问题。
4.归纳小结:
历史上,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原因的科学家中,代表性的有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他们的观点如下:
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笛卡尔: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直线运动。
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上述科学家的观点中,牛顿的观点是最全面的,也是目前普遍被认可的。
针对性训练一:下列有关力与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伽利略用理想斜面实验,得出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笛卡尔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力的作用,它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D.牛顿站在巨人的肩上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
探究点二 伽利略的探索
1.问题:伽利略是怎样探究运动原因的,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方法?
2.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合作:阅读教材98-99页,小组成员交流与讨论上述问题。
4.归纳小结:伽利略是在探究运动原因时,用到了理想实验法,这有着重要的意义:
(1)伽利略用“实验+科学推理”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第一次确立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3)初步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速度)的原因。
针对性训练二:理想实验有时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一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只要填写序号即可)
探究点三 牛顿第一定律
1.问题:如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教材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联系生活,交流与讨论上述问题。
4.归纳小结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定性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或者说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达标检测】
一、单选题
1.一位乘客在最高速度300 km/h的列车窗台上放了一枚直立的硬币,在列车行驶的过程中,硬币始终直立在列车窗台上,直到列车横向变道进站的时候,硬币才倒下。关于这枚硬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硬币直立过程中可能受到与列车运动方向相同的摩擦力作用
B.硬币直立过程中一定只受重力和支持力而处于平衡状态
C.硬币倒下是因为受到风吹
D.列车加速或减速行驶时,硬币都可能受到与列车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作用
2.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发展的科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 C.牛顿 D.欧姆
3.关于惯性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推动原来静止的物体比推动正在运动的物体所需要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性大
B.正在行驶的质量相同的两辆汽车,行驶快的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C.同样的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时,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慢,所以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
4.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物体做变速运动时,没有惯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5.“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必须铭记物理学家们的艰苦研究,巨大贡献,他们的付出,带来了人类科学进步,留下了科学的物理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笛卡尔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牛顿第一定律可以在实验室由实验直接验证
C.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伽利略首次提出了推理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采用了极限法
6.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关于物理学上一些事件和科学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B.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是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C.伽利略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结论,该实验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D.是用两个物理量(△v和△t)之比定义了一个新的物理量(a),这个式子说明加速度a与速度变化量△v成正比
7.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关于物理学上一些事件和科学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B.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是采用了极限思想法
C.伽利略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结论,该实验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D.是用两个物理量(△v和△t)之比定义了一个新的物理量(a),这个式子说明加速度a与速度变化量△v成正比
8.如图所示是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试验样车,不久将下线调试。因为采用了磁悬浮原理,所以阻力比普通的高铁小很多,其速度可达600km/h,高速磁悬浮列车拥有“快起快停”的技术优点,能发挥出速度优势,也适用于中短途客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00km/h的速度已经超过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B.能“快起快停”,意味着“起”、“停”过程加速度较大
C.因阻力比普通的高铁小很多,所以磁悬浮列车惯性比较小
D.考查磁悬浮列车在两城市间的运行时间时可视为质点,这种研究方法叫“微元法”
9.2016年12月29日上午9时,横跨贵州和云南两省的北盘江第一桥正式通车。它是目前世界第一高桥,全长1341.4米,限速,则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1341.4米”是指位移
B.“2016年12月29日上午9时”是指时间间隔
C.限速是为了防止汽车速度增大惯性增大
D.研究汽车通过该桥的时间时,可将汽车看成质点
二、填空题
10.在直线运动的列车中的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小球,当乘客看到小球突然向后运动,则列车此时在做_____运动。
11.《流浪地球》是根据作家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科幻电影。小阳在看完这部电影后,兴奋地在日记本写下:“假如上万座行星发动机同时启动,使地球突然向前加速时……”请你从物理学角度展开想象,站在“流浪地球”上的你将会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12.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亚里士多德的有些认识是错误的.为了证明亚里士多德的一个结论是错误的,一位科学家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下图是这个理想实验的示意图.甲图是将两个斜面对接,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图乙是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几乎要达到原来的高度;…….由此得到推论:图丙中,在没有摩擦等阻碍时,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问:设计这个理想实验的科学家是_________,这个理想实验说明亚里士多德的_____________的结论是错误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2.B3.C4.D5.C6.C7.C8.B9.D10.加速11. 向后倒 人具有惯性12. 伽利略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