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桂花雨》第1课时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桂花雨》第1课时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7 16:1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学本教学”备课设计模板
课题:《桂花雨》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通过查字典、同桌互助等方式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学习重点:
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学习难点:
说说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 二次备课
一、教学导入 1.图片导入,感悟桂花之美。 同学们,老师带来了几幅桂花的图片,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那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桂花的好奇,走进琦君的故乡,一起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 2.板书课题:桂花雨。 3.补充材料,简介作者。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县瞿溪乡人(今浙江温州市瓯海区)。当代女作家。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部,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母亲的金手表》等。
二、学程设计(以下仅指一个学程) 第一学程: 1.学习任务/主问题 你能正确认读“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通过查字典、同桌互助等方式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自由朗读课文,用红笔在课文中圈出生字,查字典先自主解决生字。 2.出示生字条中要求学生识记的生字,出示词语,正确认读。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组长主持,组员依次读字词,通过查字典、同桌互助等方式及时纠错。 2.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 3.展学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小组小循环方式展学,可:3号读生字,2号读词语,1号可提醒字音、字形、字义、识字方法等。 2.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3.各个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并对小组进行评价。 3.教师导学预设 着重强调要读准前后鼻音:“兰”、“浸”、“缠”为前鼻韵母,而“饼”是后鼻韵母。指导“至少、沉浸 ”的用法和含义。 “懂、糕、饼、浸、缠、捡”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浸”字右上是“彐”,中间横笔右端不出头。“捡”字右部是“佥”,不要漏掉中间的一横。“茶”字最后两笔都是点 4.本学程设计意图 落实学习目标,同时又鼓励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 第二学程: 1.学习任务/主问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回忆? 2.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简单标画出你的理解,并做好批注。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小组内交流,汇总意见 2.组长合理分配交流任务。 3.为展学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以小组大循环方式展学。 2.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 3.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并评价。 3.教师导学预设 预设1:课件出示: 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预设2: 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②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③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④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摇桂花——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预设3:引导思考:“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思桂花——杭州赏桂花 给母亲带桂花 4.本学程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课件出示词语:桂花、懂得、箩筐、糕饼、完整、外婆、沉浸、缠着、茶叶、捡起、杭州
四、教学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琦君奶奶一道欣赏了一场美妙的桂花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肯定对桂花又有了新的感受,课下,请同学们认真复习生字词并更深入的读课文,下节课,让我们继续随着琦君奶奶优美的文字去细细欣赏美妙的桂花雨!
五、板书设计 桂花雨 爱桂花 摇桂花 思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