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课时目标】
1.结合奥林匹克运动复兴的历史和演讲的时代背景,把握演讲的内容。(重点)
2.梳理演讲的思路,理解演讲者阐述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重点)
3.感受演讲语言庄重典雅的风格,体会本文站位高、格局广的特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师:当我们看到孔令辉获得冠军亲吻胸前的国徽时,当我们看到王军霞夺得金牌后激动得身披国旗绕运动场奔跑时,我们会热泪盈眶。为什么“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 现在我有了答案:是奥林匹克精神在激励着我们,是奥林匹克精神让我们振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现代奥林匹克的创始人顾拜旦先生。先来看一个有关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视频。
(播放PPT中教学视频 奥运宣传片)
二、解读文题,认识作者
大屏幕出示:
1.关于奥林匹克运动。
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指导下,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奥运会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让各国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精神,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运动。奥林匹克运动会有一系列独特而鲜明的象征性标志,如奥林匹克标志、格言、会徽、奖牌、吉祥物等,这些标志有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形象地体现了奥林匹克理想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由5个奥林匹克环套接组成,有蓝、黑、红、黄、绿5种颜色。五环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公平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见。
2.关于复兴。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古奥运会停办约一千五百年后复兴起来的。古奥运会在公元4世纪末废止,举办古奥运会的圣地奥林匹亚因战乱和地震成为一片废墟。19世纪末,法国人顾拜旦积极推动奥运会的复兴。1894年,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通过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决议。两年后,现代意义上的第一届奥运会在希腊雅典召开。1916年,本应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六届奥运会,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停办。1919年4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仅5个月,顾拜旦出席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会,发表了《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的演讲,阐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内涵。
3.关于作者。
作者 顾拜旦 生卒年 1863—1937 国籍 法国
评价 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相关作品 著有《体育颂》《运动心理学试论》《竞技运动教育学》等。
设计思路
这个环节,结合学生查阅的资料,解说“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以及顾拜旦的生平,让学生从三个方面深入了解这篇演讲词诞生的背景。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课后读读写写 课中重点词语
浩劫(jié) 襁褓(qiǎnɡ) 绚丽(xuàn) 拙劣(zhuō) 目dǔ(睹) 挚爱(zhì) 分崩离析(bēnɡ) 担惊受怕(jīnɡ) 相辅相chénɡ(成) zhǐ(指)摘 萦绕(yínɡ) 枷锁(jiā) fū(肤)浅 奠定(diàn) 钟爱(zhōnɡ) 暴风骤雨(zhòu) 行将就木(xínɡ) 自yuán(圆)其说 凸显(tū) shuāi(衰)退 崩kuì(溃) 嵌入(qiàn) 歧途(qí) 严jùn(峻) 麦穗(suì) shè(涉)及 推崇(chónɡ) dàn(诞)生 携手(xié) 愚chǔn(蠢) 祈祷(qídǎo) zhàn(湛)蓝 阐述(chǎn)
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的脉络。
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自主概括。
明确:
第一部分(1):简要回顾奥林匹克运动5年来的发展情况,并展望未来。
第二部分(2—7):阐述奥林匹克精神的特点、教育意义及内涵。
第三部分(8—9):赞扬做出贡献者,祝福决定申办第7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比利时人民。
第四部分(10):结合当前国际形势,畅想美好前景。
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大屏幕出示:
(1)文章中说的“5年前”具体是指哪一年 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这一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2)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 其具体内涵是什么
(3)“奥林匹克主义”和一般的体育运动有什么区别
(4)作者为什么要倡导重启奥运
(5)阅读全文,你认为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在大屏幕上出示问题答案。
(1)“5年前”指1914年。这一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剧变,战火把奥林匹克精神粉碎了。
(2)奥林匹克精神致力于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
具体内涵:奥林匹克精神包括又超越了竞技精神,它可以给人带来愉悦感、美感和荣誉感,它可以让大众参与,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进步。
(3)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又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一般的体育运动强调竞技,主要给运动员个人带来成就感;奥林匹克运动除了追求胜利,还强调愉悦和美。奥林匹克精神的两个重要内涵是平和和自信。
(4)一些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所以要重启奥林匹克时代。
(5)实质:促进人的全面成长。影响: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和平的社会,促进人类社会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3.跳读课文,筛选信息。
师:作者倡导的奥林匹克主义具体指什么
预设:
国际奥委会对奥林匹克主义下的定义是: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精神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的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可以解读为:第一,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心思想是人的和谐发展;第二,奥林匹克主义强调人的和谐发展的关键是生活方式的改善;第三,奥林匹克主义将体育运动作为实现人的和谐发展的途径;第四,为达到人的和谐发展的目的,体育运动必须与教育、文化相结合。
综合而言,奥林匹克主义试图给竞技运动以灵魂,它着力强调体育的真、善、美,强调体育的精神价值,强调体育的本质是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其核心就是对人类社会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是指:大众参与;促进社会和平与公平;促进教育发展;推动社会更好地向前发展。
设计思路
本环节意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意。采用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意,理解演讲词的主要内容,为进一步探究写法和特色打好基础。
四、品味语言,把握演讲词的特色
1.师:这是一篇在国际奥委会大会这样的庄重场合发表的演讲,因而本文语言具有庄重、典雅的特点。请你从文中找出具体的句子,并点评。
学生跳读课文,找到相应的句子点评反馈。
预设:
(1)句子:本次庆典是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下举行的。古老的赫尔维蒂联邦最高委员会及其尊敬的主席,深得人类挚爱的瓦莱州派出的首席代表,这座美丽而又好客的城市的领导们,远近闻名的歌手,以及历经千挑万选、朝气蓬勃的体操团队,齐聚于此地,为这次盛会赋予了历史自觉性、公民精神、自然性、青春、艺术性等五重声誉。
评价:在演讲结尾部分,演讲者对来宾表示敬意,这体现出一种庄重和仪式感。
(2)请想象一下,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并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为一体;当它为灿烂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许久以前,就是在这般情景下,古代奥林匹克主义的绚丽梦想在阿尔弗斯河的两岸诞生了。
评价:在阐述奥林匹克运动和一般体育运动的不同时,演讲者用典雅的语言来说明,营造了美好的境界。
2.师:演讲词除了语言庄重、典雅,和其他议论文一样,也运用了许多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请从文中找出几种论证方法,并思考其作用。
学生快速找出文中的论证方法。
预设:
第1段对比世界政治格局巨变,凸显奥运的特殊意义。(对比论证)
第3段将“自信”比喻成“良药”,将“自信”与“和平”说成是姊妹,富有表现力。(比喻论证)
第10段用自然景象比喻奥运的发展,展现了奥运美好的前景。(比喻论证)
设计思路
前一部分理解了作者阐述的内容及奥林匹克的精神,这一部分回到语言,回到演讲词的写作。首先感受顾拜旦先生端庄绮丽、充满激情和感召力的语言。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词语、句子、语段等,加以品析体悟。
五、拓展迁移,强化能力
师:2022年北京举办冬奥会,为更好地了解奥林匹克精神,请同学们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本届奥运会会徽的认识。
大屏幕出示:
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 2022北京冬残奥会会徽“飞跃”
学生先自主分析,然后交流,最后教师明确:
预设: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中国的新形象、新梦想。会徽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喜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BEIJING 2022”字体在形态上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
设计思路
本环节意在拓展迁移,让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用文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课堂小结
顾拜旦的一生,是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奉献的一生,他不惜倾家荡产,奔走呼号。他可以说是为奥林匹克运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世界文化史和体育史留下了不朽的篇章。现代奥运已走过了百年,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也成功举办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个奇迹的诞生吧!
七、作业
课后再读课文,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完成第16课第16课内容。
【板书设计】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养成品质 教育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