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写作 说明的顺序 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写作 说明的顺序 同步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7 17:0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写作 说明的顺序
【课时目标】
1.掌握说明文写作的一些基本顺序。(重点)
2.理解说明顺序的安排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征,并合理安排说明顺序。(难点)
3.在言之有物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序。(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寒假,小明同学去北京故宫游览了一番,他自觉收获很多,想跟大家分享,你们最需要他介绍哪一方面的见闻
生讨论后有不同回答。
师:嗯,同学们想听他介绍的内容有很多。他要满足同学们的需求,就得选择不同的说明顺序。哪位同学帮帮他
生1:介绍故宫,就用空间顺序。
生2:介绍这次故宫之旅,该用时间顺序。
生3:介绍故宫的某项艺术成就,可以用逻辑顺序。
师总结:嗯,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是的,要把事物交代清楚,把道理说得明白,就得选择恰当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这都需要巧妙地运用说明顺序。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如何恰当运用说明顺序。
二、写作指导
环节一:了解说明顺序。
师:请同学们首先回忆,说明文有哪些说明顺序
学生代表反馈,教师根据反馈投影:
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
师小结:具体到写作实践中,采用哪一种顺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一篇说明文往往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设计思路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明确说明顺序的种类和特征,为下一步判断和运用打好基础。
环节二:确定说明顺序。
师:明确了说明的顺序,还要注意如何确定说明顺序。哪位同学想说说你的认识
教师根据反馈出示:
选择说明顺序
师总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享,我们可以归纳出确定说明顺序的方法:说明顺序的选择,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以及说明内容的侧重点来决定。
设计思路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明确各种说明顺序的选用规则。通过学生问答和老师梳理的形式,让学生探究,并整合成表格,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记笔记。
环节三:运用说明顺序。
师:在具体的介绍和写作中,我们该如何运用各种说明顺序呢 请同学们交流。
学生举手反馈:
生1:注意按说明对象的自身特征与说明内容的侧重点来安排说明顺序。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规律,把握事物规律并据此安排说明顺序,能使说明的内容井然有序,条理清楚。如建筑群、名胜古迹、物品等,常常从空间位置上体现它的条理性,说明时宜按空间顺序,先表后里、先外后内地进行说明。如果是说明复杂的事理,一般采用逻辑顺序,这样更具有科学性。
生2:注意按读者对说明对象的认识规律安排说明顺序。对于读者熟悉的事物或事理,说明时可先说明一般规律,再说明个别现象。这种写法一般先写总体特征,后写具体状态。读者先获得总体认识,然后再结合事物或事理具体理解。对于读者比较陌生或者难以理解的说明对象,说明时常常由具体到抽象,由表面现象到内在机理,由个别到一般。
生3:注意使用说明顺序的词语或语句。每一种说明顺序,都有一定的标志性词语。如时间顺序,需要把事物发展的先后环节说清楚,同时可以使用一些表示次序的词语,如“首先”“接着”“最后”等;以空间为序,要运用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东”“西”“南”“北”“里”“外”“左”“右”;以逻辑为序,可使用“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逻辑顺序的词。恰当地运用这些词语,能够使说明语言显得自然清晰,给读者一个明确的思路。
师小结: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这里我要提醒一下,有时一篇文章不是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将几种说明顺序糅合起来,交叉使用。如《中国石拱桥》一文,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时间顺序,还按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的逻辑顺序进行了说明,先谈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再概括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体情况,接着以赵州桥、卢沟桥为具体实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曾取得的辉煌成就。介绍赵州桥、卢沟桥时,处处强调石拱桥“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点。最后总说我国石拱桥有光辉成就的原因,以及社会主义时期石拱桥的发展。同学们在写作时,先要构思好大的顺序,具体到细处,还要思考选用何种说明顺序以便更好地说明主题。
设计思路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如何使用说明顺序。让学生集思广益,找出方法,更有助于在写作中落实。
三、写作训练
训练一:介绍一个空间
你有自己特别熟悉、喜欢的小天地吧 比如你自己的房间、你在教室里的座位、校园里的某个角落等。以“我的小天地”为话题,写一个片段,向别人介绍它。200字左右。
提示:
1.确定说明对象后,先考虑写哪些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
2.写作中,注意准确使用方位词,这样能使介绍更加清楚。
训练二:介绍一种原理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顶盒、无线路由器……,我们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选择一种产品,写一篇文章介绍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可以设想一个特定的读者,比如一位长辈,他对你所介绍的产品或技术不太了解,尽量用他能够理解的话进行说明。
2.为了使行文活泼,也可以采用问答的形式来组织全文,但注意要写成说明文,不要写成叙述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