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同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同步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7 17:0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课时目标】
1.借助工具书认真阅读相关资料,正确解读“和”的内涵。(重点)
2.搜集体现“以和为贵”的事例,探寻“以和为贵”的真谛。(重点)
3.以“和”为活动宗旨,在全班交流讨论,举办班级讨论会。(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活字印刷术节选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活字印刷术中,三个不同字体的“和”字,向全世界观众解读了中华民族荏苒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表达了“和”的人文理念。
同学们能向老师说一说你所理解的“和”的内涵吗
设计思路
视频激趣,引发学生思考:“和”到底是什么?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何如此巨大?“和”文化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
二、走进课堂
环节一:探“和”之义。
1.探究“和”之义。
师:孔子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如何理解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呢 我们来看看古人对这句话的解读。请同学们读一读教材第130页虚线框内的几则材料,说说你对这几则材料的理解。
生齐读并交流明确。
预设:
皇侃认为,若双方都是君子,“和”的意思是内心平和不争,“不同”的意思是人各有志;若双方都是小人,“同”就指的是“小人为恶如一”,“不和”指的是喜欢争斗。
朱熹认为,因为没有乖戾之心,所以君子之间能和谐、协调。相反,因为小人之间有亲附、勾结之意,所以人云亦云,阿谀附和。
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和因义起,同由利生”的传统解释显示了某种局限性。实际上,“和”可以因“义”而起,也可以因“利”而起。
2.理解“和而不同”。
师:你们如何理解其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呢 “和”与“同”有什么区别
生自由结合材料,阐明自己的意见。
师小结:通俗地说,“和而不同”就是能包容尊重一切不同观点的博大胸怀,在讨论中能各抒己见,私下里能互相尊重与理解,道义一致、内心平和;“同而不和”就是在讨论时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暗地里却不服气,内心排斥、不认同。
设计思路
从古文中探“和”之义:“和”以不同为前提,没有不同就没有“和”。“和而不同”是事物多样性的均衡统一,没有多样性事物的均衡统一,就达不到“和”的境界。
环节二:讲述故事,寻“和”之用。
1.讲“和”故事。
师:“以和为贵”可以治国,可以安邦。你搜集到了哪些体现“以和为贵”的故事呢 也来讲一讲吧!
活动要求:按照演讲比赛的要求,声情并茂,讲述故事时,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感悟。讲完后由教师评出最佳讲述者。
预设:
罗威饲犊
汉代有个人叫罗威,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和邻居交涉,邻居不予理睬。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觉得问题的焦点在牛,就从牛身上去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于是,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牛一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来,吃饱了就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邻居每天起来,总能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颇感纳闷,后经观察,知是罗威所为,顿觉愧疚,从此对牛严加看管。“罗威饲犊”的故事也就传为美谈。
2.说说启示。
请同学们读一读教材第132页的《“六尺巷”的故事》,这则故事堪称处理人际关系的典范,它体现的正是“以和为贵”的思想。读完之后,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请你说一说。
生自由发言。
预设:
①互相谦让能使邻里和睦;②心胸豁达才能与人和睦相处;③和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如今这个时代,同学之间、邻里之间处理小是小非,应该做得更好;④“六尺巷”弘扬了一种美德,体现了一种胸怀,只有人人学会谦让,人人学会宽容,这个社会才能真正和谐。
3.寻“和”之用。
师:关于“和”的故事有很多,和睦是我们社会和谐的追求,请你就这些故事谈谈你对“和”的社会意义的理解。
预设:
小到修身养性、交友齐家,大到治国理政、邦交抚远,都离不开“和”的价值守则。对中国人来说,以和为贵、与人为善,追求和平、和睦、和谐,是生活习惯,更是文化认同。可以说,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
设计思路
这个环节,从历史故事着手,理解“和”内容之博大、意蕴之丰富。“以和为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以和为贵”不仅体现在“和”上,更表现在“贵”上。
环节三:开展讨论,汲取“和”智慧。
师:“和而不同”“以和为贵”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接下来,我们学以致用,用先人的智慧,思考解决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请同学们以“和”为活动准则,全班讨论合作,制定“班级议事规则”。
大屏幕出示:
活动目标:制定“班级议事规则”
活动步骤:
(1)小组商议,组长归纳记录。
(2)组长交流,全班讨论商议。
(3)班长归纳记录,主持人宣布全班决议结果。
师小结:马丁·路德金曾说过,“最大的悲剧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我们的前辈教导我们“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一思想有时却使我们助纣为虐。所以,有时候“和”并不意味着毫无原则的忍让和退步。为了达到“和”,有时我们要采取不那么温和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以和为贵”。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活动。我们知道了所谓“以和为贵”就是言行一致、情志和谐,“以和为贵”不仅是为人处世的准绳,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从政治国的法宝,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和”文化还有很多,比如苏州园林文化中的“和”元素(古典与现代的融合)、中国影视作品中的“和”文化现象(大团圆的结局)等。大家课后有兴趣的话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