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部编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2、落花生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思维发展与提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摇桂花的快乐,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3.审美鉴赏与创造:联系课后“阅读链接”,体会“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蕴含的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揣摩作者借助桂花抒发感情的方法。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钓鱼的启示》, 得到了什么启示呢?(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但摒弃个人利益,就能获得正确的选择的勇气,进行正确的选择。)我们有学习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得到了什么启示呢?(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遇到困难挫折,转变思路也能获得成功。),是啊,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这两篇课文的作者都善于从生活中获得启示懂得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看作者又是从生活中的什么获得启示,明白道理的。
花生(又叫落花生)
你们知道童谣里唱的是什么吗?
落花生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它是一种独有的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开花后,花生的子房柄会钻进泥土,在土中结荚并长出果实。所以人们把花生叫做落花生。
背景资料
知识备查
许地山生逢甲午战败中被割让给日本的台湾变乱时期,父亲当时率部奋力抵抗日侵,不敌而败,年幼的许地山却对这份国恨家仇感到了刻骨铭心的痛,之后随父亲迁居回大陆福建。19岁时,家境拮据,许地山开始自谋生活。21岁那年由于家道贫苦,不得不赴离家甚远的缅甸仰光任教, 在仰光的三年时间里,远离亲人和故乡的许地山,经历了种种艰辛。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正在燕京大学读书的许地山写文章、开会、演讲,在示威游行中冲锋在前,不畏强幕,成为反帝反封建的先锋战士。1919年的“五四”时期,是“人的自觉”和“个性解放”的时代。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 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4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5月4日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定为青年节。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五四运动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许地山,(1893年2月出生于台湾,1941年8月病逝),笔名落花生,中国现代作家。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1年,与茅盾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3年,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学。1927年,回到中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执教。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解放者》、散文集《空山灵雨》等。
半亩 播种 浇水 吩咐 茅亭 榨油 便宜 石榴 爱慕 矮矮地
半亩 播种 浇水 吩咐 茅亭 榨油 便宜 石榴 爱慕 矮矮地
mǔ
fēn
zhà
pián
liú
ǎi
字词识记
读一读
ǎi
亩
播
浇
吩
亭
慕
矮
我会写
咐
mǔ bō jiāo fēn
fù tíng mù ǎi
识字方法
1、加一加:口+分=吩
口+付=咐
3、字理识字:
会意字。路边让行人歇息的建筑。
亭
2、熟字换、去偏旁:浇、亭
(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文中意思是外表华美,对社会和他人没有什么贡献。
体面
开辟
开拓发展。文中意思是拓荒开垦,种植花生。
随文解词: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划分全文的段落,讨论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
第一部分(1):写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部分(3—15):写过收获节时一家人一起尝花生、议花生,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详写了父亲和我们的对话,父亲对于花生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种植花生的过程
种花生的过程
买种
翻地
播种
浇水
买种
翻地
播种
浇水
小组合作探究:(议花生)
小组读书讨论:1、文中的“桃子、石榴、苹果”与“花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2、小组合作填写表格,谈感悟。
埋在地里
高高挂在枝头
矮矮的长在地上
鲜红嫩绿
我的感悟
外形样子
因为它是在地上开花,花落以后能钻进地里结出果实,所以又叫“落花生”。
1、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呢?
浇水
播种
翻地
买种
2、说说种植花生的过程。
种花生的过程
买种
翻地
播种
浇水
精读课文
1. 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这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 品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
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介绍了故事的起因。
精读课文
2.在课文中划出写种花生经过的词语?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
不能,因为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所以不能颠倒位置。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的高兴心情。同时也说明了花生生命力强、易于种植的特点,为下文写花生的品质埋下伏笔。
精读课文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3. 思考:句子的“居然”一词是什么意思?在句中说明了什么?
过一个收获节,
母亲叫来了父亲。
把花生做成了
好几样食品。
1.花生丰收了,母亲的提议是什么?做了哪些准备?
提议
准备
三、品读课文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
精读课文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
2.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母亲是一个热爱生活、民主、善于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人。
精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收获花生后我们怎样庆祝?
母亲用花生做了好几样食品,吩咐我们在后院的茅亭里过收获节。
识字解词
4.同学们,你都吃过哪些用花生做的食品?
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
1.阅读课文,说说这一家人是怎么议论花生的?
四、品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
花生可以榨油。
花生的味道很美。
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精读课文
2.反复朗读,说说父亲与“我们”的对话说明了什么?
父亲与“我们”的对话表现出花生味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等好处,为下文揭示花生的内在美埋下了伏笔。
精读课文
3. 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人是父亲说的不讲体面,而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把握文章主旨,明白做人道理
这句话是父亲对我们的希望:做人可以有体面,但是不能光讲外表好看、有地位,有权利,有金钱等所谓的体面,更重要的是要像花生一样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例如,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他们是有用的,虽然看起来工作不够体面,但是社会离不开他们。
“落花生”式的人物
袁隆平:专注田畴,培育杂交水稻。
拓展发散
杨善洲:扎根大山,义务植树造林。
支月英:远离家乡,坚守山村讲台。
生活中也有一些物,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如竹子、梅花、蜜蜂、路灯等,由它们你是否联想到身边的哪些人呢?
课后小练笔
把事物的特点和人物的品质之间进行联系,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象征虚心、有气节、高洁、坚贞
边防战士
象征不畏严寒、百折不挠、凌
象征不畏严寒、凌霜傲雪、坚强不屈
风雨中的送报人
象征勤劳朴实、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板书设计
种、收花生
做成食品
落花生
播种
吃花生
美味可口
议花生
兄妹们议
赞美花生
学习花生
做有用的人
居然收获了
父亲议
精读课文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对比的写法。父亲赞美了花生不爱炫耀、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4. 父亲的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赞美了花生什么样的品质?
课堂练习
1.读准下列带点字,并给它们注音。
(1)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 ),
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2)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 )地。
zhǒnɡ
kònɡ
●
●
课堂练习
石榴
溜走
品尝
党员
吩咐
附和
2.组词
榴( ) 尝( ) 咐 ( )
溜( ) 党( ) 附( )
课堂练习
事情发展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借物喻人
详
略
议
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同学甲:我读了课文,了解到课文是按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记叙的,围绕“花生”写了种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乙:在这组课文中我们学到了许多写作方法,比如本文就采用了______________的写法,在组织材料上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_花生,揭示了花生的品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