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南新发中英文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新发中英文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10-09 16: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已知全集,集合,,则的值为
A.3 B. C.3 D.
2已知全集U={0,1,2,3,4},集合A={1,2,3},B={2,4},则(?UA)∪B为
A.{1,2,4} B.{2,3,4} C.{0,2,4} D.{0,2,3,4}
3已知全集U=R,则正确表示集合M={-1,0,1}和N={x|x2+x=0}关系的韦恩(Venn)图是图中的(  )
4、以下四个关系:,,{},,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5、若,则
A. B.
C. D.
6、在下列四组函数中,f(x)与g(x)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A. B.
C. D.
7、函数的图象是
8、设集合,。从到的对应法则不是映射的是
A. B.
C. D.
9、设函数,则的表达式是
A. B. C. D.
10.下图中哪个图象与事件: “我离开家不久,发现自己把作业本忘在家里了,于是返回家里找到了作业本再上学,”吻合得最好的是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已知集合,集合满足,则集合有 个.
12.已知函数f(x)=,则函数f(x)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集合的所有子集共有_______个
14设全集U={-1,0,1,2,3,4},?UM={-1,1},N={0,1,2, 3},则集合M∩N=________.
三、解答题:(每小题12-14分,共80分)
15、设集合,,求,
,,.
16.设集合,求.

17.已知函数,
(1)求的值;
(2)求的值.

18.已知集合,,若
求实数的值。
19、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集合A,
(1)求f(x)的定义域为A
(2)若,求a
20 设集合,,求 
2013~2014学年度新发中英文学校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年级数学答题卡
姓名 班级 座号 成绩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填空题
11、 ; 12 ;13 14
三、解答题:(每小题12-14分,共80分)
15、设集合,,求,
,,.
16.设集合,求.


17.已知函数,
(1)求的值;
(2)求的值.

18.已知集合,,若
求实数的值。
19、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集合A,
(1)求f(x)的定义域为A
(2)若,求a
20 设集合,,求  
高 二 政 治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第I卷(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选择题(50分,每小题2分)
1、“哲”字指聪明、智慧,而“学”字当学问讲,哲学是智慧之学是教人为人处世的学问。据此回答1——2题。
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需要,这说明:
A.哲学是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巧妙方法。
B.哲学的智慧来源于人们的主观想象。
C.哲学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D.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下列关于哲学的观点正确的是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决定着政治与经济的发展
C.哲学是人类的智慧,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D.哲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朱熹小时候就问他的父母,“天上有何物”;陆九渊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波普尔8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这些故事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奇
B.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C.哲学的形成与人的先天素质有着重要的关系
D.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
4、李瑞环同志在《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深有感触地指出:“这学者们学问说来也神,你的工作越变化、越新,它显得越有用;你的地位越高、场面越大,它的作用越大;你碰到的问题越困难越复杂,它的效力越神奇;你面对的问题越关键,它发挥的作用越关键。”这句话告诉我们
A.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B.哲学可以决定人民的生活是否幸福快乐
C.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寸步难行 D.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指导
5、近些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给灾区的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面对这些灾难,有的人求菩萨保佑 ,有的人讲防治,也有的人听天由命。这说明
A.每个人的世界观不同
B.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
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D.世界观不同,人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
6、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相对具体知识而言下列属于哲学观点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到法自然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过两点能做且只能作一条直线
7、在古代包括泰勒斯在内的好几位哲学家同时都是天文学家,这说明
A.哲学对具体科学有决定作用 B.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C.哲学与具体科学是紧密联系的 D.哲学和具体科学将会相互取代
8、在哲学史上,黑格尔哲学被颠覆的重要原因是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黑格尔用思辨的思想幻想去代替现实世界的联系必然会走向没落。这表明了
A.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能够取代具体科学
C.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认识问题。据此回答9——10题
9、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能够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
10、之所以把上述问题列为哲学发展过程始终的问题是因为
①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 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解决的一个共同问题 ③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性质和基本方向 ④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对其他问题的不同回答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荀子说:“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费尔巴哈说:“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去读它,我们就可以认识她。”对上述两种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①都属于可知论 ②都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③都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④前者属于不可知论,后者属于可知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2、“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分别代表的派别是
A.一元论与二元论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D.唯物论与辩证法
13、荀子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这种观点 ①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 ②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③ 这种观点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④它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有的地方干部习惯“拍脑袋”决策,这种行为属于
A.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物质决定认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意识决定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15、目前,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实现了由简单的“观云识雨”到精细化的转变,从而能够对暴雨、强对流、寒流、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实行连续性检测、预报和预警。这说明
①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③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④ 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存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与“心中有笼便有笼”的寓意相同的是
① 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存在即被感知 ③ 我思故我在 ④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①
17、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以来,思想领域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斗争是指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18.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9、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表现在
A.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
B.它本身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C.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D.它可以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民追求美好的未来
20、马克思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他坚持
A.历史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阶级的观点
21、据《吕氏春秋》记载:“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嬘掩其耳。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这则故事中的主人公属于
A.机械唯物主义者 B.无神论者 C.主观唯心主义者 D.客观唯心主义者
2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包括
①实事求是 ②群众路线 ③艰苦奋斗 ④独立自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 D.②③④
2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成果,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 B.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4、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①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②黑格尔的辩证法 ③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④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5、我国当前之所以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的发展观是因为科学发展观
①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④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II卷(5O分)
?说明:1、请你将本试卷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本试卷共四道大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26、(12分)马克思曾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升华,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美好、最珍贵和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
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27、(14分)在一次哲学讨论课上,甲乙两组同学,围绕以下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
甲组同学:我们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只要学好数学、外语和电脑,就可以立足于将来的世界,学不学哲学无所谓。
乙组同学:尽管我们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包罗万象的科学,再学习数学、外语和电脑就是多此一举。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甲乙两组同学的观点。
28、(12分)材料一 有一次哲学家贝克莱与一位朋友在花园散步,不小心踢在一块石头上,他说,因为我踢到了石头,石头才存在,因而它提出了“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
材料二 据<<诗经>>记载,神宗五组要选拔接班人,就命弟子们每个人做一首诗,以考察对佛家教义的理解。神宗写下了这样四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当时有一个打杂的和尚看了这首诗,很不满意,在旁边又写了四句:“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他认为世界上本来什么也没有,所以也没有什么尘埃。有与没有取决于宇宙的神秘力量。神宗五祖认为这个和尚对佛家教义心领神会,于是把衣钵传给了他。这个和尚就是神宗六祖:惠能和尚。
结合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哲学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如何形成的?
29、(12分)对房价不断上涨的状况,2013年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继续作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出台五项政策措施。3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公布,被认为是此前五项政策措施的具体实施细则。此次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既考虑到房地产市场对经济稳定的作用,更注重其改善民生的功能。此轮政策调控并非短期打压房价的举措,而是进一步纠正房地产市场扭曲发展的长期政策,这有利于防止房地产泡沫重演,是调整结构、防止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调控政策。
运用生活与哲学基本问题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的做法。
扶余县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月考考试题参考答案
高二 政治 (文科)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