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单元测试(B)(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单元测试(B)(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07 23:02:5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单元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km的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空间站绕地球在绕转,则地球与空间站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系统绕太阳旋转,由此可知,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与地球绕太阳公转角速度大小变化大致相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绕日公转1月初到达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到达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根据材料,在10月16日到4月16日期间,空间站先靠近近日点,后远离近日点,故速度先变快,后变慢,选A。
【点睛】地球公转速度可简单记忆为:一近快,七远慢。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21年,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11月8日,“天问一号”环绕器成功实施第五次近火制动,准确进入环火星遥感探测轨道,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2022年2月4日,“天问一号”从火星祝贺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正在实施环火星遥感探测的“天问一号”环绕器属于( )
A.流星 B.彗星 C.卫星 D.陨星
3.“天问一号”从火星祝贺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时,地球公转速度( )
A.较大且逐渐增大 B.较大且逐渐减小 C.较小且逐渐减小 D.较小且逐渐增大
【答案】2.C 3.B
【解析】2.由题干可知环绕器进入的是环火星轨道,火星是行星,环绕器为人造卫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一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大。“天问一号”从火星祝贺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是2022年2月4日,所以地球公转速度较大且逐渐减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一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大;七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小。
4.(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一架飞机于当地时间7时日出时刻从甲地出发,匀速、等高飞行,经乙地抵达丙地。降落丙地时正值当地日落。图中甲、乙两地( )
A.自转角速度相等,自转线速度甲>乙 B.自转角速度甲>乙,自转线速度相等
C.自转角速度相等,自转线速度甲<乙 D.自转角速度甲<乙,自转线速度相等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角速度除极点外都相等,BD错误;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甲纬度低,乙纬度高,所以自转线速度甲>乙,A正确,C错误。故选A。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②处到④处之间,全年只有一次直射
B.直射点位于⑤处时,节气是秋分
C.直射点位于①处时,日期是9月23日
D.直射点从①处到③处北半球昼长先变长后变短
6.2021年国庆期间,太阳直射点( )
A.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D.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答案】5.D 6.C
【解析】5.读图可知,从②处到④处之间,即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全年有两次直射,A错误;直射点位于⑤处时,即直射赤道且向北移动,此时节气是春分,B错误;直射点位于①处时,即直射赤道且向北移动,此时节气是春分,日期大致位于3月21日前后,C错误;图中显示,直射点从①处到③处期间,先由①处移向②处即向北移,此期间北半球昼长变长,后由②处移向③处即向南移,此期间北半球昼长变短,D正确。故选D。
6.2021年国庆期间为10月份,处于秋分(9.23左右,太阳直射赤道)与冬至日(12.22左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之间,因此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南移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春分日(3.21左右)和秋分日(9.23左右),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22左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22左右)直射南回归线。春分→秋分直射北半球;秋分→春分直射南半球;夏至→冬至直射点向南移动;冬至→夏至直射点向北移动。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2020年国庆节,地球运动到图中的(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8.下列四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7.B 8.C
【分析】7.根据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倾向及公转的方向判断,①位于夏至日附近,③位于冬至日附近。地球自西向东公转,因此④位于春分日附近,②位于秋分日附近。2020年10月1日,处于秋分日至冬至日之间,故该题选B。
8.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最快,为1月初,远日点最慢,为7月初。图中①②③④中靠近近日点的为③,位于冬至日附近,故该题选C。
【点睛】公转轨道示意图上判断节气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上判断各点的节气,关键是判断出二至日的位置,判断方法有三种:(1)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定“北夏南冬”:首先画出太阳与地球中心的连线,标出该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下图中的a点), 该点就表示太阳直射点。该点若在北半球则为夏至日;该点若在南半球则为冬至日,如下图中的b点。图片(2)根据地轴的倾斜方向判定“北倾为夏,南倾为冬”:即南半球地轴倾向太阳时为冬至日,如上图中地球公转至丙位置时的地轴;北半球地轴倾向太阳时为夏至日,如上图中的甲位置。(3)根据极圈内的极昼和极夜状况判断“北昼为夏,南昼为冬”:北极圈内为白昼,该处节气为夏至日,如上图中甲位置;南极圈内为白昼,该处节气为冬至日,如上图中丙位置。二至日的位置确定之后,再根据地球的公转方向,判定春分日、秋分日的位置。如上图中的乙是秋分日,丁是春分日。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一平直河段的剖面,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此河流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回归线上
10.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它哪一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 )
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
【答案】9.B 10.B
【解析】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题意表明,该河段为平直河段,则河道形态主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读图可知,该河段顺着河水流向的右岸附近河道较深,受侵蚀作用较强,左岸附近河道较浅,沉积作用较强,表明河水向右偏,根据水平运动物体偏向规律判断,此段河流可能位于北半球,B符合题意,AC错误;图中没有信息可判断此河流位于回归线上,排除D。故选B。
10.若该河流流向为自东向西,则南岸为左岸,北岸为右岸,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水向右岸(北岸)偏转,右岸(北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明显,B正确;左岸(南岸)河流流速慢,以沉积为主,侵蚀作用不明显,A错误;河流平直,自东向西流动,没有东西岸,C和D错误。故选B。
【点睛】一般情况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的平直河道一般是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则是左岸侵蚀右岸堆积。侵蚀岸由于经常受到水流冲击侵蚀,其河岸较陡;堆积岸由于泥沙淤积,其河岸较缓。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20年5月5日18时(北京时间),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省文昌航天基地发射升空,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时,在东京(东九区)的中国留学生收看电视直播的当地区时是( )
A.18时 B.19时 C.20时 D.21时
12.下列航天发射基地中,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快的是( )
A.师酒泉(约40°N) B.山西太原(约38°N)
C.四川西昌(约31°N) D.海南文昌(约20°N)
【答案】11.B 12.D
【解析】11.北京时间属于东八区的区时,东京(东九区)比北京时间早一个小时,所以为19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线速度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四个城市中,海南文昌为北纬20度,纬度最低,线速度在四个城市中也最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结论为: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快,且向两极减小,极点为零。
13.(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上海某同学统计日出日落时间,下图为其中两天的手机截图。试判断这段时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 )
A.位于南半球,向南移 B.位于南半球,向北移
C.位于北半球,向南移 D.位于北半球,向南移
【答案】B
【详解】读图某日昼长为17:10-6:53=10小时17分,半月后昼长为17:22-6:50=10小时32分,这两日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且白昼逐渐变长,直射点向北移动,该题选B。
【点睛】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另一半球昼短夜长,直射点北移,则北半球昼变长,南半球夜变长;直射点南移,南半球昼变长,北半球夜变长。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16年11月30日,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能够揭示物候的变化,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指示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
A.江淮地区 B.华南地区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川渝地区
15.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
A.降水 B.霜冻期 C.光照 D.热量
【答案】14.C 15.D
【分析】14.根据图示节气,夏至日6月22日,大暑节气约是7月下旬,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腐草化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指的是萤火虫出现,天气闷热,进入雨季。以此推断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雨季集中在7、8月份,C项正确。此时江淮地区是伏旱,A错。华南地区、川渝地区进入雨季的时间早,B、D错。故选C。
15.一般我国在9-11月份播种冬小麦,一般海拔越高、纬度越高的地区,温度越低,热量越少,越应较早播种。河南、山东的纬度比北京低,热量条件比北京好,因此其冬小麦播种时间比北京晚,北京纬度较高,热量较低,种麦时间早,故D项正确。
【点睛】由于地球公转产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而划分二十四节气, 每半个月为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在一定条件 下对农业生产活动有影响。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外侧弧线上填画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_,即一个________。
(3)A、B、C、D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为__________,角速度相同的是________。
【答案】(1)略(逆时针) (2)23时56分4秒 恒星日 (3)A A、B、C、D
【分析】考查地球自转的特征。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中心点为N,说明是北半球俯视图,故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故在外侧弧线上画逆时针箭头。
(2)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即一个恒星日。
(3)根据自转线速度分布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递减,A、B、C、D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为A;根据角速度分布规律,除南北极点外,地球上任何地方的角速度相等,所以角速度相同的是A、B、C、D。
17.(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的节气为________。
(2)A点的地理坐标为经度________,纬度________。
(3)图中A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__点,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点。
(4)由B点向正北发射的导弹将偏向____________(东或西)方向飞行,若由B点向正东发射,导弹的偏向情况是______________
(5)图中C点当地________时日出,________时日落。
(6)A、B、C三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
【答案】(1)夏至 
(2)150°E 66.5°N 
(3)12 10
(4)东 没有偏向 
(5)4 20 
(6)B A
【分析】考查光照图的判读,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详解】(1)结合图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节气应为北半球夏至。
(2)图中A点在北极圈上,纬度为66°34′N;图中经度的均等分布,每相邻两条经线间隔经度30°。结合图示中0°经线所在位置, A点所在的经度应为150°E。
(3)图中A点位于昼半球中间经线上,正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上,地方时应为12点;因A点位于150°E,则120°E地方时为10:00。
(4)B点位于赤道上,向正北发射的导弹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将向右偏转。也就是正北方向的右侧偏转,将偏向东方飞行。若由B点向正东发射,则沿赤道飞行,赤道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将不会发生偏转。
(5)结合图示,图中C点位于30°E,地方时为4点,且刚好位于晨线上,所以C点当地4点日出。日落时间=12+(12-日出时间)=20。
(6)结合图示,A点位于北极圈,B点位于赤道,C点位于北温带地区。地球自转线速度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零。所以三地线速度的大小关系为B>C>A。
18.(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二分二至图(左图)与某太阳光照图(右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虚线表示极圈或回归线)。
(1)写出左图中①、④两处节气名称:①________;④________。
(2)当地球上的昼夜状况如右图中所示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________值.
此时A点夜长是________ 小时。
(3)右图中A,B,C,D四地线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A,B,C,D四点中地方时相同的是________。
(4)当地球上的昼夜状况如右图中所示时,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A,B,C三地黑夜由长至短排列顺序是________。
【答案】 冬至 秋分 小 24 A<D<B<C A、B B>C>A A>C>B
【分析】本题以二分二至图和太阳光照图为基础,综合考查学生对地球运动规律的理解。
【详解】(1)读左图可知,①处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③处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图中地球公转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同为逆时针方向,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可判断②处为春分,④处为秋分。
(2)读右图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A点位于北极圈,夜长为24小时.
(3)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右图中A、B、C、D四地纬度值大小关系为A>D>B>C,所以四地线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D<B<C;四点中,A、B两点位于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
(4)读右图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纬度差,A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23°26′+66°34′)=0°,B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23°26′-23°26′)=90°,C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23°26′-0°)=66°34′;所以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B>C>A。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因此,A、B、C三地黑夜由长至短排列顺序是 A>C>B。
【点睛】关于二分二至图的判读,应先判断出夏至和冬至的位置,再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判断春分和秋分。
19.(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
(2)这一天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节气是________;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____点附近,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或慢)。
(3)此时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北半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半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时C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昼长是________小时;D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昼长是________小时;E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昼长是________小时。
【答案】(1)23°26′N
(2)6 22 夏至 远日点 慢
(3)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 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
(4)2 12 6 12 10 4
【详解】(1)该图显示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太阳直射23°26′N纬线。
(2)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3)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
(4)由图可知,相邻的经线经度相差30°,地方时相差2小时,地球上最东边的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此时地方时为12时。C点的地方时比最东边的经线相差10个小时,即C点的地方时是12时-10时=2时。C点位于赤道上,赤道永远昼夜平分,C点的昼长为12个小时。D点是赤道和晨线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D点昼长为12个小时。E点的地方时比最东边的经线相差2个小时,即E点的地方时是12时-2时=10时。E点日出时间为10点,昼长为(12-10)* 2=4小时。
【点睛】
20.(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左下图是上海市(约31°N)某小区两居民楼示意图,右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材料二 李某购买了一套北楼的楼房(见左上图),居住后发现居室内日照时间极短,便向法院提出起诉要求退房,法院依据《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一日内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最短不小于连续1小时”的有关规定,责令房产公司退还业主李某各类费用。
(1)你认为材料二中“一日内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最短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说法,以一年中哪一天的日照时间为衡量标准较为合理?
(2)为确保低层住户有一定的采光,房地产公司在建筑住宅楼时,南北楼房之间必须要留有一定距离。理论上,楼房高度相同的情况下,北京市住宅楼的间距要比上海市________(大、小)一些,原因是____。
(3)当济南市某居民楼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达一年中最小值时,地球位于右图中________(填序号)处附近,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
(4)实地观测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方式,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内容:上海某中学地理课外学习小组,在春分日测定所在学校的地理坐标。
观测工具:支架、量角器、重锤(系有细绳)、手表(北京时间)。
安装方式:如下图所示。
测量时期:2016年3月21日。
提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H)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
以下实地观测步骤的排序是错误的。正确的步骤排序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将安装好的观测仪器放到操场上(空阔位置),随时调节AC的角度和方向,使之始终指向太阳的中心;
②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与β互余),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当地纬度;根据正午时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的时差计算当地经度;
③当量角器β的角度最小时,记录β的数值和此时的时间。
【答案】(1)冬至日。
(2)大 北京纬度高于上海,且北回归线以北,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低,所以楼间距越大
(3)④ 快
(4)①③②
【分析】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相关知识点。以及读图分析、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详解】(1)冬至日上海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一日内获得的光照时间最短。所以“一日内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最短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说法,以一年中冬至日(12月22日)的前后日照时间为衡量标准较为合理。
(2)因为北京的纬度比上海高,冬至日这一天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比上海小,所以要获得足够采光,北京的楼间距要更大些。
(3)由图可知,④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当济南市某居民楼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达一年中最小值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应为冬至日这一天。冬至日位于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快。
(4)测量的步骤应为①将安装好的观测仪器放到操场上(空阔位置),随时调节AC的角度和方向,使之始终指向太阳的中心;②当量角器β的角度最小时,记录β的数值和此时的时间;③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与β互余),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当地纬度;根据正午时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的时差计算当地经度。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 | 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同半球用,异半球用)
(3)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为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为一年中最小值。
(4)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5)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长,楼房间距越大。
(6)正午太阳高度(H)因纬度而不同:同一时刻,H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H就越大。
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H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H达最小值。
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地,H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地,H达最小值。
春秋分时:太阳直射在赤道,H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注意:等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以直射点为中心,呈同心圆分布。昼半球的中心点是直射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单元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km的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
A. B.
C. D.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21年,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11月8日,“天问一号”环绕器成功实施第五次近火制动,准确进入环火星遥感探测轨道,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2022年2月4日,“天问一号”从火星祝贺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正在实施环火星遥感探测的“天问一号”环绕器属于( )
A.流星 B.彗星 C.卫星 D.陨星
3.“天问一号”从火星祝贺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时,地球公转速度( )
A.较大且逐渐增大 B.较大且逐渐减小 C.较小且逐渐减小 D.较小且逐渐增大
4.(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一架飞机于当地时间7时日出时刻从甲地出发,匀速、等高飞行,经乙地抵达丙地。降落丙地时正值当地日落。图中甲、乙两地( )
A.自转角速度相等,自转线速度甲>乙 B.自转角速度甲>乙,自转线速度相等
C.自转角速度相等,自转线速度甲<乙 D.自转角速度甲<乙,自转线速度相等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②处到④处之间,全年只有一次直射
B.直射点位于⑤处时,节气是秋分
C.直射点位于①处时,日期是9月23日
D.直射点从①处到③处北半球昼长先变长后变短
6.2021年国庆期间,太阳直射点( )
A.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D.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2020年国庆节,地球运动到图中的(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8.下列四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一平直河段的剖面,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此河流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回归线上
10.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它哪一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 )
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20年5月5日18时(北京时间),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省文昌航天基地发射升空,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时,在东京(东九区)的中国留学生收看电视直播的当地区时是( )
A.18时 B.19时 C.20时 D.21时
12.下列航天发射基地中,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快的是( )
A.师酒泉(约40°N) B.山西太原(约38°N)
C.四川西昌(约31°N) D.海南文昌(约20°N)
13.(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上海某同学统计日出日落时间,下图为其中两天的手机截图。试判断这段时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 )
A.位于南半球,向南移 B.位于南半球,向北移
C.位于北半球,向南移 D.位于北半球,向南移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16年11月30日,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能够揭示物候的变化,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指示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
A.江淮地区 B.华南地区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川渝地区
15.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
A.降水 B.霜冻期 C.光照 D.热量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外侧弧线上填画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_,即一个________。
(3)A、B、C、D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为__________,角速度相同的是________。
17.(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的节气为________。
(2)A点的地理坐标为经度________,纬度________。
(3)图中A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__点,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点。
(4)由B点向正北发射的导弹将偏向____________(东或西)方向飞行,若由B点向正东发射,导弹的偏向情况是______________
(5)图中C点当地________时日出,________时日落。
(6)A、B、C三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
18.(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二分二至图(左图)与某太阳光照图(右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虚线表示极圈或回归线)。
(1)写出左图中①、④两处节气名称:①________;④________。
(2)当地球上的昼夜状况如右图中所示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________值.
此时A点夜长是________ 小时。
(3)右图中A,B,C,D四地线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A,B,C,D四点中地方时相同的是________。
(4)当地球上的昼夜状况如右图中所示时,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A,B,C三地黑夜由长至短排列顺序是________。
19.(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
(2)这一天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节气是________;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____点附近,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或慢)。
(3)此时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北半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半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时C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昼长是________小时;D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昼长是________小时;E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昼长是________小时。
20.(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左下图是上海市(约31°N)某小区两居民楼示意图,右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材料二 李某购买了一套北楼的楼房(见左上图),居住后发现居室内日照时间极短,便向法院提出起诉要求退房,法院依据《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一日内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最短不小于连续1小时”的有关规定,责令房产公司退还业主李某各类费用。
(1)你认为材料二中“一日内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最短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说法,以一年中哪一天的日照时间为衡量标准较为合理?
(2)为确保低层住户有一定的采光,房地产公司在建筑住宅楼时,南北楼房之间必须要留有一定距离。理论上,楼房高度相同的情况下,北京市住宅楼的间距要比上海市________(大、小)一些,原因是____。
(3)当济南市某居民楼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达一年中最小值时,地球位于右图中________(填序号)处附近,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
(4)实地观测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方式,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内容:上海某中学地理课外学习小组,在春分日测定所在学校的地理坐标。
观测工具:支架、量角器、重锤(系有细绳)、手表(北京时间)。
安装方式:如下图所示。
测量时期:2016年3月21日。
提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H)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
以下实地观测步骤的排序是错误的。正确的步骤排序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将安装好的观测仪器放到操场上(空阔位置),随时调节AC的角度和方向,使之始终指向太阳的中心;
②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与β互余),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当地纬度;根据正午时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的时差计算当地经度;
③当量角器β的角度最小时,记录β的数值和此时的时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