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同步测试(B)(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同步测试(B)(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07 23:07:4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 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我国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上的地理知识随处可见。图为“我国人民币中四种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图中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景观属风力侵蚀地貌 B.②地景观属流水侵蚀地貌
C.③地景观属冰川堆积地貌 D.④地景观属流水沉积地貌
2.④①地貌景观发育过程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有( )
A.地表水资源更加丰富 B.地形变得更加平坦
C.交通运输建设更便利 D.旅游资源更加独特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马耳他的戈佐岛的西北角,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蓝窗”景观为( )
A.海蚀穴 B.海蚀拱桥 C.海蚀平台 D.海蚀柱
4.“蓝窗”的形成过程中( )
A.海水沉积起主导作用 B.风力侵蚀起主导作用
C.海水侵蚀起主导作用 D.流水侵蚀起主导作用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
6.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
A.瀑布 B.洪积扇 C.三角洲平原 D.河漫滩平原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有规律排列。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风力搬运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
8.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
A.东西向 B.南北向
C.西北—东南向 D.东北—西南向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图为我国某地貌景观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地貌( )
①迎风坡坡度陡 ②背风坡坡度陡 ③为风成地貌 ④为流水地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若图中A坡朝向西北方向,则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该版面图案景观是( )
A.九寨沟风光 B.桂林山水 C.鼎湖山保护区 D.长白山天池
12.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冰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13.该景观地貌属于( )
A.雅丹地貌 B.丹霞地貌 C.冰蚀地貌 D.喀斯特地貌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 B.空间分布总体稠密
C.大多分布在距河7—10km范围内 D.距河2km内人口最多
15.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①水能资源分布②矿产资源分布③地形地势状况④取水便利程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6.(2021·云南·罗平县第五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地区,是由____作用形成的。
(2)甲图中F为流动沙丘,由该沙丘判断当地风向为____,沙丘是由____作用形成的。
(3)D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地貌。
(4)乙图的地貌类型是____,是由____作用形成的;简述M到N堆积物特征及地势变化特点____。
17.(2022·湖北·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下图为某地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丙图中能正确反映甲图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填数字)。推测甲图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填字母)岸,理由是什么?____
(2)若河流A段的岩层纵剖面如乙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什么?
(3)从自然条件角度来推测图甲中A、B、C三点中,最适合农业种植耕作的是____(填字母),理由是什么?____
18.(2021·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最有可能是学生甲所绘制的是____图。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属于学生乙绘制的图是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____。
(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多摄氏度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艰苦。”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主要是由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
19.(2021·河南·内乡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河谷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1、2、3中____是河流阶地。
(2)分析河流阶地往往成为聚落(城市、村落)的原因。
20.(2021·山东·济南市历城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图,完成问题。
(1)银川所在的宁夏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推测图示区域范围内宁夏平原的地势特征。
(2)指出图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3)分析图中从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 2.1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我国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上的地理知识随处可见。图为“我国人民币中四种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图中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景观属风力侵蚀地貌 B.②地景观属流水侵蚀地貌
C.③地景观属冰川堆积地貌 D.④地景观属流水沉积地貌
2.④①地貌景观发育过程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有( )
A.地表水资源更加丰富 B.地形变得更加平坦
C.交通运输建设更便利 D.旅游资源更加独特
【答案】1.B 2.D
【解析】1.壶口瀑布属流水侵蚀地貌,A错误;长江三峡属流水侵蚀地貌,B正确;珠穆朗玛峰为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貌,C错误;桂林山水属流水溶蚀地貌,D错误。故选B。
2.④①均为我国著名的自然风光,使旅游资源更加独特,D正确;④属喀斯特地貌,该地貌区地下暗河发育,使地表水资源较贫乏,A错误;④①是地表起伏加大,人们形容桂林山水所在的云贵高原“地无三尺平”,不利于交通建设,BC错误。故选D。
【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喀斯特地貌包括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侵蚀地貌有峰林、峰丛、溶沟、石芽、溶洞、干谷、盲谷、断头河、天坑、天生桥等。堆积地貌有石笋、石柱、石钟乳、石灰华等。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马耳他的戈佐岛的西北角,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蓝窗”景观为( )
A.海蚀穴 B.海蚀拱桥 C.海蚀平台 D.海蚀柱
4.“蓝窗”的形成过程中( )
A.海水沉积起主导作用 B.风力侵蚀起主导作用
C.海水侵蚀起主导作用 D.流水侵蚀起主导作用
【答案】3.B 4.C
【解析】3.图中地貌伸入大海,呈“桥”形,应为海蚀拱桥,B正确;海蚀穴指海岸基岩被波浪长期侵蚀形成的凹穴或洞道,A错误;海事平台指海蚀崖前形成的基岩平坦台地,C错误;海蚀柱海岸受海浪侵蚀 、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D错误。故选B。
4.“蓝窗”景观是一个突出的岩石景观,因此海水沉积不可能起主导作用,A错误;“蓝窗”景观位于海边,风力较大,风力侵蚀起到一定作用,但与海浪相比,风力不是主导作用,B错误;材料信息表明,“蓝窗”是地中海中马耳他戈佐岛一个海边悬崖(海蚀崖)的尽头的景点,图中显示,“蓝窗”景观中石柱临近海面的地方细小,由此推断蓝窗的形成过程中海水侵蚀起主导作用,C正确。“蓝窗”景观不在河流之中,因此流水侵蚀对该景观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C。
【点睛】“蓝窗”位于马耳他第二大岛戈佐岛西北角,两边有直径约100米的天然石墩,支撑着一个石盖,形成一个高约100米、宽约20米的“窗子”,从中可以看到对面蓝色的波涛,因而得名“蓝窗”。“蓝窗”实际为海蚀拱桥,受海水侵蚀所形成。2017年,由于连日的大风引起巨浪冲刷,马耳他著名景点“蓝窗”坍塌,这一景点将永远消失。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
6.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
A.瀑布 B.洪积扇 C.三角洲平原 D.河漫滩平原
【答案】5.A 6.C
【分析】5.读图可知,a位于河流上游的山地,河谷狭窄,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因此以侵蚀为主;b位于河流中游,河谷较宽,河流以搬运为主;c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形平坦,河谷宽,流速慢,河流以堆积为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图中c处位于河流入海口,由于流速减慢和海水的顶托,泥沙淤积,形成河口三角洲,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河流地形,是指河流对地表进行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所形成之地形。包括河蚀地形、河积地形、河蚀与河积共同作用的地形。河流侵蚀主要形成V形谷,瀑布等;河流堆积主要形成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等。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有规律排列。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风力搬运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
8.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
A.东西向 B.南北向
C.西北—东南向 D.东北—西南向
【答案】7.B 8.C
【解析】7.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故选B。
8.雅丹地貌中,隆起的风蚀土墩即垄脊,呈长条型,排列方向与主导风向一致。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图中风口位于乌尔禾魔鬼城的西北方向,可判断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西北---东南向。故选C。
【点睛】在极干旱地区的干涸的湖底中,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貌为雅丹地貌。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图为我国某地貌景观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地貌( )
①迎风坡坡度陡 ②背风坡坡度陡 ③为风成地貌 ④为流水地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若图中A坡朝向西北方向,则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答案】9.C 10.D
【分析】9.图示地貌为新月形沙丘,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风成地貌,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②③正确,C正确。故选C。
10.依据上小题分析可知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图中A坡坡度缓,为迎风坡,其朝向西北方向,说明该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如何判断沙丘的风的来向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沙丘是风力沉积而成,风的来向是沙沉积的一侧,其坡度较缓,背风一侧,坡度相对较陡。通过陡缓即可判断风的来向。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该版面图案景观是( )
A.九寨沟风光 B.桂林山水 C.鼎湖山保护区 D.长白山天池
12.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冰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13.该景观地貌属于( )
A.雅丹地貌 B.丹霞地貌 C.冰蚀地貌 D.喀斯特地貌
【答案】11.B 12.B 13.D
【分析】11.读图和结合生活可知,图示景观地势崎岖,峰岭众多,山环水绕,峰岭秀丽,是桂林山水景观。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2.桂林山水在云贵高原地区,是石灰岩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3.可溶性岩石在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被溶蚀,形成的地貌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D正确;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丹霞地貌是红色砂岩被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冰蚀地貌形成在高山地区,如U型谷,冰斗,角峰,峡湾等,ABC错误,故选D。
【点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 B.空间分布总体稠密
C.大多分布在距河7—10km范围内 D.距河2km内人口最多
15.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①水能资源分布②矿产资源分布③地形地势状况④取水便利程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4.D 15.B
【分析】14.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故A、B错误;图中显示,距河1~2km人口密度最大,分布人口最多,故D正确;距河7—10km内人口密度小且变化小,说明该距离内人口分布少,故C错误。所以正确答案为D。
15.水能资源分布不影响人口分布,故①说法错误;根据图示,人口主要分布在距离河谷较近的河谷低地附近,该处并不一定有矿产资源,说明矿产资源并非该流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故②说法错误。海拔较低处较为温暖且低地建设比较便利,这反映地形是该流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故③说法正确;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居住,主要原因是取水方便,故④说法正确。所以正确答案为B。
【点睛】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河流、矿产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等。人类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沿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等。
二、综合题
16.(2021·云南·罗平县第五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地区,是由____作用形成的。
(2)甲图中F为流动沙丘,由该沙丘判断当地风向为____,沙丘是由____作用形成的。
(3)D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地貌。
(4)乙图的地貌类型是____,是由____作用形成的;简述M到N堆积物特征及地势变化特点____。
【答案】(1) 西北 风力侵蚀
(2) 东北 风力沉积(堆积)
(3)喀斯特(岩溶)
(4) 冲积扇 流水沉积 堆积物颗粒由大到小,地势由高到低
【分析】本题以两种地貌景观图为背景材料,涉及知识点为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1)
图中A地貌呈蘑菇状,结合图中沙丘可判断A应为风蚀蘑菇,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2)
流动沙丘的迎风坡为缓坡,结合图中指向标可判定,当地风向为东北风。沙丘是由风力沉积作用而形成的沉积(堆积)地貌。
(3)
结合图例可知,D岩石为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石灰岩分布区受流水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4)
乙是在河流出山口处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为冲积扇。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降低,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因此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从M到N,离山口距离逐渐增大,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减弱,因而沉积物的数量、粒径不断降低,故堆积物颗粒由大到小,地势由高到低。
17.(2022·湖北·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下图为某地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丙图中能正确反映甲图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填数字)。推测甲图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填字母)岸,理由是什么?____
(2)若河流A段的岩层纵剖面如乙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什么?
(3)从自然条件角度来推测图甲中A、B、C三点中,最适合农业种植耕作的是____(填字母),理由是什么?____
【答案】(1) ② D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2)瀑布
(3) C 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等。
【分析】本题以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河谷剖面、地理景观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落差大,河谷下切明显,形成“V”型河谷,如图丙中②所示。甲图中河岸D、E均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这里河流的侧蚀作用强烈,一般凹岸侵蚀,凸岸堆积。D位于凸岸,E位于凹岸。浅滩是堆积作用的结果,所以应该为D处。
(2)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岩层硬度不同,较软的岩层分布在上层,容易被流水侵蚀,从而形成瀑布。
(3)地势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区适合农业种植耕作。图中C点,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大量泥沙淤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肥沃,水源充足,适合农业种植耕作。
18.(2021·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最有可能是学生甲所绘制的是____图。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属于学生乙绘制的图是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____。
(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多摄氏度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艰苦。”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主要是由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
【答案】(1)B
(2) C 冰川侵蚀作用
(3)A和E。A是风蚀蘑菇,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E是沙丘,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分析】本题涉及知识点为常见地貌的分布及成因,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科素养。
(1)
图中的地貌分别是:A图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蘑菇石;B图为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陡崖、海蚀柱等;C图为冰川侵蚀形成的冰斗、角峰、刃脊等;D图为河流沉积形成的冲积岛和河口三角洲;E图为风力堆积形成的新月形沙丘。其中A图和E图发生在干旱的沙漠地区;B图发生在沿海地区;C图发生在高纬或高山有大规模冰川运动的地区;D图发生在河口处。海南三亚以海水侵蚀地貌最常见,所以他所绘制的最可能为B图。
(2)
由第一小题可知,C图发生在高纬或高山有大规模冰川运动的地区。所以,属于学生乙绘制的图是C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冰川侵蚀作用。
(3)
由第一小题可知C图为冰川侵蚀而成的地貌,所处地区不可能出现40多摄氏度的高温;BD两图发育在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夏季凉爽,所处地区不可能出现40多摄氏度的高温;A E图发生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受陆地影响大,而陆地砂石比热容小,夏季升温迅速,可以出现40多摄氏度的高温。A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E是沙丘,主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19.(2021·河南·内乡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河谷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1、2、3中____是河流阶地。
(2)分析河流阶地往往成为聚落(城市、村落)的原因。
【答案】(1)3
(2)河流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靠近水源,取水便利。
【分析】本题以河谷示意图为材料,涉及阶地位置的确定和河流阶地往往成为聚落的原因的原因分析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1)根据所学可知,1处有水,为河床;2处接近河床,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为河漫滩;3处洪水不能淹没,为河流阶地。
(2)早期人类活动以农耕为主,河流阶地地面平坦,便于农耕;阶地的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阶地靠近河流,接近水源,生产生活取水便利。
20.(2021·山东·济南市历城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图,完成问题。
(1)银川所在的宁夏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推测图示区域范围内宁夏平原的地势特征。
(2)指出图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3)分析图中从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
【答案】(1)海拔整体较高;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地势起伏较小。
(2)冲积扇(洪积扇)。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分析】本题以宁夏平原为背景咨料,考查了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地质构造、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原因,河流地貌的发育。
(1)宁夏平原西侧是贺兰山,贺兰山的东侧形成大片的洪积扇,使宁夏平原平原地势西高低,黄河由南向北流过,推知地势南高北低,平原地形起伏小。
(2)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P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山区河流流出出口处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
(3)根据流水机械沉积分异规律,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拉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所以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