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2.4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小为大,重为轻,圜道也。”(选自《吕氏春秋 圜道篇》)。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圜道篇》中的“云气西行”是指( )
A.I B.II C.III D.IV
2.该段文字所描绘的“圜道”( )
①基本适用于我国季风气候区②主要发生在我国冬半年③属于海陆间循环④属于陆地内循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②表示的水循环环节( )
A.下渗 B.地下径流 C.地表径流 D.大汽水分输送
4.图中各环节有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
A.海陆间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水循环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某循环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若图中表示热力环流,则以下关于近地面大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B.该地此时正值夏季
C.该地此时正值白天 D.海洋气压高于陆地
6.若图中表示某类水循环,其名称是( )
A.小循环 B.陆上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海陆间循环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各城市降水季节分配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由图可知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
A.北多南少 B.东南多,西北少 C.夏秋多,冬春少 D.夏秋少,冬春多
8.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兴修水库 B.跨流域调水 C.节约用水 D.防治水污染
9.(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水循环示意图”中,字母e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
A.海水蒸发 B.水汽输送 C.大气降水 D.地表径流
10.(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内涝严重,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①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特大暴雨不断增多 ②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地面硬化率加大,地面渗透力下降 ③城市多地为平原或谷地,地势低洼,容易形成积水 ④城市河湖的蓄洪泄洪和排水管网的排水设计能力偏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
A.陆地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小循环
12.图中没有标注的水循环环节有( )
①植物蒸腾 ②海水蒸发 ③地下径流 ④陆地降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新疆某河流连续两日的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题。该河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A.大气降水 B.冰川积雪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
14.(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
A.C环节 B.G环节 C.F环节 D.E环节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水循环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准确反映海陆间循环过程的是( )
A.①—②—④—⑤ B.⑤—④—⑨—⑦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
16.向海洋输送大量泥沙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② B.④ C.⑥ D.⑧
二、综合题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①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
(2)从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来看,水循环可分为____、____和____三种类型,其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是____。
(3)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对水循环中的____(填数字)的直接影响最大。
(4)水循环能将水圈、生物圈、____、大气圈四大圈层联系起来。
1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下列箭头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①____;②____;③____;⑥____。
(2)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而划分的三类水循环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____循环;能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更新的是____循环。
(3)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主要影响的是____环节(填序号),最能代表夏季登陆我国台风的是____环节(填序号)。
19.(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写出水循环的环节:a____,b____,c____,d____,f____。
(2)图中M、N、O三类水循环中直接联系了海洋和陆地的是____(填字母),其水循环类型名称是____,塔里木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填字母)。
(3)人类活动或多或少影响水循环,其中对____(填字母)环节影响最大。人类调节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方式:____,人类调节水资源时间变化不均的方式:____。
(4)水循环对水圈的影响,正确的是____。
①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②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③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
20.(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材料二 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
材料三 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1)写出环节①、②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2)根据表中数据变化,从水循环角度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的原因。
(3)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环节①、②的流量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2.4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小为大,重为轻,圜道也。”(选自《吕氏春秋 圜道篇》)。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圜道篇》中的“云气西行”是指( )
A.I B.II C.III D.IV
2.该段文字所描绘的“圜道”( )
①基本适用于我国季风气候区②主要发生在我国冬半年③属于海陆间循环④属于陆地内循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A 2.A
【解析】1.读图知,图中I环节代表水汽输送,II环节代表降水,Ⅲ环节代表地表径流,IV代表蒸发。"云气"指空中的水汽,"西行"从图中体现为从海洋上空运输到陆地上空,应该体现为水汽输送,图中I代表水汽输送,因此A项正确,故选A。
2.图中文字体现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运动。图示显示的是海陆间水循环。我国季风气候区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东面临近广阔的太平洋,处在海陆间水循环地区,因此①③正确;我国冬半年盛行西北季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的,寒冷干燥的,不会云气西行,因此②错误;图示位于沿海地区,不在内陆,不属于陆地内循环,因此④错误。故选A。
【点睛】水循环是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其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和重力能。其类型包括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分地表和地下径流)等。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②表示的水循环环节( )
A.下渗 B.地下径流 C.地表径流 D.大汽水分输送
4.图中各环节有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
A.海陆间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水循环
【答案】3.D 4.A
【解析】3.读图结合水循环所学知识,可知①为蒸发、②为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
4.结合水循环过程可知图中水循环环节组成了海陆间水循环。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点睛】水循环类型分为: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水循环环节最多最复杂;海上内循环参与的水量最大;陆地内循环参与的水量最少。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某循环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若图中表示热力环流,则以下关于近地面大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B.该地此时正值夏季
C.该地此时正值白天 D.海洋气压高于陆地
6.若图中表示某类水循环,其名称是( )
A.小循环 B.陆上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海陆间循环
【答案】5.A 6.D
【解析】5.若图中表示热力环流,则此时吹陆风,海洋气温高,气流上升,在海平面形成低压中心;陆地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A正确;此时陆地气温低于海洋,该地此时正值夜晚,C错误。海洋气压低于陆地,此时为冬季,BD错误。故选A。
6.水循环的类型包括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陆上内循环,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由图可知,此类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所以为海陆间水循环,D正确。故选D。
【点睛】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各城市降水季节分配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由图可知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
A.北多南少 B.东南多,西北少 C.夏秋多,冬春少 D.夏秋少,冬春多
8.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兴修水库 B.跨流域调水 C.节约用水 D.防治水污染
【答案】7.C 8.B
【分析】7.读图可知,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降水集中在6~9月份,11月~次年3月降水稀少,即夏秋多,冬春少,故C项正确,D项错误。题干要求是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而A项中“北多南少”和B项中“东南多,西北少”是对空间的描述,故A、B项错误。故选C。
8.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把水资源较丰富流域的水调至水资源紧缺的流域,以弥补缺水地区的用水不足,故B项正确;兴修水库调节的是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A项错误;造成水资源紧张的人为原因是浪费和污染,解决措施是防治水污染和节约用水,C、D项错误。故选B。
【点睛】1.我国水资源的三个特点是:(1)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2)空间分布上,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3)时间分配上,水资源夏秋季多,冬春季少。
2.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修建水库;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
9.(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水循环示意图”中,字母e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
A.海水蒸发 B.水汽输送 C.大气降水 D.地表径流
【答案】D
【详解】读图可知,图中e箭头由陆地表面指向海洋,应表示地表径流,D符合题意;海水蒸发环节在图中应为a,水汽输送环节在图中应为c,大气降水环节在图中应为b和d,排除ABC。故选D。
【点睛】
10.(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内涝严重,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①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特大暴雨不断增多 ②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地面硬化率加大,地面渗透力下降 ③城市多地为平原或谷地,地势低洼,容易形成积水 ④城市河湖的蓄洪泄洪和排水管网的排水设计能力偏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考查造成城市内涝的原因分析,结合题干进行分析,①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特大暴雨不断增多为自然原因;②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地面硬化率加大,地面渗透力下降为人为原因; ③城市多地为平原或谷地,地势低洼,容易形成积水为自然原因;④城市河湖的蓄洪泄洪和排水管网的排水设计能力偏低为人为原因。故选D项。故选D.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
A.陆地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小循环
12.图中没有标注的水循环环节有( )
①植物蒸腾 ②海水蒸发 ③地下径流 ④陆地降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1.B 12.C
【分析】11.读图可知,图示水循环发生在陆地和海洋之间,应为海陆间循环。故选B。
1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植物蒸腾)、降水、下渗、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读图可知,图中没有标注植物蒸腾和地下径流。故选C。
【点睛】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水汽输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水循环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形式。
13.(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新疆某河流连续两日的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题。该河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A.大气降水 B.冰川积雪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
【答案】B
【详解】图中河流位于我国新疆,流量较小,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可判断出该河流量受气温的日变化明显,故补给形式为冰川积雪融水。大气降水的补给流量大且昼夜变化不明显,排除A。季节性积雪融水以东北地区为主,春季大量融化,昼夜变化不明显,排除C。地下水补给水位稳定,变化小,排除D。故选B。
【点睛】补给类型:大气降水(普遍存在于降水丰富地区);高山冰雪融水(高山高原地区:新疆、西藏、落基山、阿尔卑斯山等) ;季节积雪融水(高纬度地区:欧洲、北美、俄罗斯、中国东北);地下水、 湖泊水流量小且稳定。
14.(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
A.C环节 B.G环节 C.F环节 D.E环节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对应图中的E环节,D正确。C环节是水汽输送,F环节是地下径流,G环节是降水,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均小于地表径流,A、B、C错。故选D。
【点睛】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水循环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准确反映海陆间循环过程的是( )
A.①—②—④—⑤ B.⑤—④—⑨—⑦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⑥
16.向海洋输送大量泥沙的水循环环节是( )
A.② B.④ C.⑥ D.⑧
【答案】15.D 16.C
【分析】
15.①是海洋上的降水,②是海洋水汽蒸发,③是水汽输送,④是陆地上的降水,⑤是陆地水体蒸发,⑥是地表径流,⑦是地下径流,⑧是植物蒸腾,⑨是下渗,所以准确反映海陆间循环过程的是②—③—④—⑥。故选D。
16.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地表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C正确。故选C。
【点睛】水循环从发生区域来看可以分为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三类,其中交换水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
二、综合题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①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
(2)从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来看,水循环可分为____、____和____三种类型,其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是____。
(3)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对水循环中的____(填数字)的直接影响最大。
(4)水循环能将水圈、生物圈、____、大气圈四大圈层联系起来。
【答案】(1) 水汽输送 水汽蒸发 降水 地表径流
(2) 海陆间 陆地内 海上内 海陆间水循环
(3)⑤
(4)岩石圈
【分析】该大题结合水循环示意图,设置四个小题,涉及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水循环的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
观察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图中①为水汽输送,②和④为降水,③为水汽蒸发,⑤为地表径流。故答案①水汽输送,②水汽蒸发,③降水,④地表径流。
(2)
阅读题意,根据所学知识水循环可分为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与人类最为密切的是海陆间水循环。
(3)
根据所学知识,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了区域的水资源调配,将地表径流的水跨区域调配,故影响的是⑤。
(4)
根据所学知识,水循环能将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大气圈四个圈层联系起来。
【点睛】
18.(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下列箭头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①____;②____;③____;⑥____。
(2)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而划分的三类水循环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____循环;能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更新的是____循环。
(3)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主要影响的是____环节(填序号),最能代表夏季登陆我国台风的是____环节(填序号)。
【答案】(1) 蒸发 水汽输送 大气降水 下渗
(2) 海上内 海陆间
(3) ④ ②
【分析】本大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环节、意义和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1)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①发生在海洋,箭头向上,因此①代表蒸发;②从海洋到陆地,因此②代表水汽输送;③发生在陆地,箭头向下,因此③代表大气降水;⑥箭头从地表指向地下,因此⑥代表下渗。
(2)
水循环分为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三类,根据所学知识,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能将海洋水转化为陆上淡水,从而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3)
修建三峡大坝是将长江上游的蓄积起来,因而改变的是地表径流,与之相符的是④;夏季登陆我国的台风是来自于太平洋,因而相符的是②。
【点睛】
19.(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写出水循环的环节:a____,b____,c____,d____,f____。
(2)图中M、N、O三类水循环中直接联系了海洋和陆地的是____(填字母),其水循环类型名称是____,塔里木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填字母)。
(3)人类活动或多或少影响水循环,其中对____(填字母)环节影响最大。人类调节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方式:____,人类调节水资源时间变化不均的方式:____。
(4)水循环对水圈的影响,正确的是____。
①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②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③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
【答案】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N 海陆间水循环 M d 跨流域调水 修建水库 ③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详解】(1)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可以判断,a是由海洋向上的箭头,故是蒸发;b是由海洋上空到陆地上空的箭头,故是水汽输送;c是由陆地上空到地表,故是降水;d是地表由陆地向海洋的箭头,故是地表径流;f是由地表到地下的箭头,故是下渗。
(2)图中M类水循环只有陆地参与,称作陆上内循环;N类水循环海洋和陆地都有参与,称作海陆间大循环;O类水循环只有海洋参与,称作海上内循环。塔里木河属于内流河,只在陆地上进行循环,所以塔里木河参与的水循环的类型是M。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d)影响最大。人们可以通过跨流域调水——例如:南水北调,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人们可以通过修建水库——例如:三峡大坝,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4)水循环只能维持全球的水量平衡,不能使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也不能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但是通过水循环可以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故选③。
【点睛】
水循环的类型 主要环节 意义
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 ①水汽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 通过这样的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得到持续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陆地内循环 ⑧植物蒸腾,⑨水汽蒸发,③降水 对水资源的更新也有一定作用
海上内循环 ①水汽蒸发,⑦降水 循环水量最大
20.(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材料二 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
材料三 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1)写出环节①、②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2)根据表中数据变化,从水循环角度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的原因。
(3)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环节①、②的流量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案】(1)①下渗;②地表径流
(2)城市中心区降水多;下渗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多,超过了排水能力,形成内涝。
(3)①流量增加 ②流量减少
【分析】本题为基础性题目,容易。
【详解】(1)图中①垂直地面向下,代表下渗。②从地表流向海洋,代表地表径流。
(2)形成城市内涝原因有多个,本题解答时应注意题干“从水循环角度”的要求,水循环角度包括蒸发、下渗、降水、径流等环节。据材料二数据可以得出:城市中心区降水多,但由于城市化使城区内硬化路面增多,下渗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多,超过了排水能力,形成内涝。
(3)城镇建设中,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①环节),从而能导致地面径流(②环节)减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